中共永康市委书记 章旭升
永康是全国闻名的中国五金之都,拥有“中国门都”等8 个“国字号”招牌。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期间,曾高度肯定永康“强项在工业、特色在五金、优势在民营、活力在市场、后劲在科技 ”的发展格局。近年来,永康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托,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创新强工战略,着力推动“中国五金之都”向“世界五金之都”跃升,努力在服务全省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中贡献永康力量。近3 年,全市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增速均保持在17%以上,位列中国创新百强县第9 位,带动实现规上工业企业超千家、科技型企业超千家、网络零售额超千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
高能级平台是吸附汇聚高端创新要素的重要手段。我们围绕构建“3+2”现代五金产业体系,全面布局建设一批基础性、前瞻性、引领性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构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的政产学研创新体系。以产业平台涵养创新沃土,加快落地由国家林草局与省政府共建的国家林草装备科创园,以及被列为国家重大外商投资项目的中国五金物流港,积极谋划高端农林草装备“万亩千亿”产业平台,以产业大平台的建设支撑科技新动能的集聚。以科研载体激活创新要素,紧盯智能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未来赛道,启动建设长三角五金研究院、浙工大永康五金学院两大综合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生命健康、新材料、电子信息、林草装备四大产业园,全力组建工业设计等五大技术研究院,建成国家五金产品质检中心,不断健全创新载体矩阵和“雁阵”。以布局飞地汇聚创新资源,针对高能级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等现实难题,积极建设上海、杭州、深圳等三大科创飞地,吸纳高科技项目、共享外部高端人才,有效打通“沪杭深研发、永康产业化”的孵化转化通道,预计每年可转化项目50 个以上。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受益者,更是主导者、推动者。我们坚持拉高标杆、量质并举,不断夯实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狠抓科技企业“双倍增”,着力打好政策、金融、项目支撑组合拳。近3 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97 家增长到297 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从354 家增长到915 家,其中规上企业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9 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20家,均居金华首位。狠抓企业研发“双提升”,大力推进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近3 年,省级企业研究院从13 家增长到26 家,金华市级企业研发机构从89 家增长到198 家,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从2018 年的7.5%提升到2020 年的20.5%,省内排名提升15 位。狠抓小微企业“小升规”,动态筛选企业培育库,每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0 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138 家,拥有上市企业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 家。
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才能激发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我们坚持“借梯登高”思维,推动科技成果为我所用、创新技术为我赋能。聚焦产业短板抓招引,深入实施“强链永康”工程,依托4 个驻外招商组,创新“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零增地招商”等机制,积极推进传统五金产业嫁接高科技、传统五金产品嫁接个性化,择优引进国科京东方、凤凰光学、联创电子等“芯屏器核”高科技项目20 项以上,集聚形成以电池、电机、电控及屏幕为核心的五金电子科创高地。聚焦技术难题抓攻关,创新设立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基金,联合科研院所组建攻关联盟,全球范围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揭榜挂帅”,累计发布企业或行业技术榜单213 项,牵引76 家知名高校院所联合攻关,推动解决关键难题60 多个,争取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1 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6 项。聚焦创新人才抓培育,坚持“本土培育+外部招引”并重,壮大人才队伍、提升人才层次。以“走在前列”的标准,出台实施人才安居安心工程,大力度招引高层次紧缺人才。积极搭建博士大会、工程师大会等交流平台,着力营造人才集聚氛围。加快建设五金技师学院,打造“东迁西归”东西部协作等人才培养应用场景,2021 年累计引进省级以上专家20 多人,培育技能人才11 万人。
永康总部中心实景图
优化创新生态是增强创新竞争力、巩固发展优势的根本保障。我们坚持打造有利于创新要素自由流动、高效协同和创新创造的生态环境,努力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强化政策扶持引领,不断迭代完善科技创新一揽子政策,持续加大对科创综合体、孵化器、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创新载体的激励,最高激励额度可达2 亿元。2021 年财政科技投入突破3 亿元,同比增长17%。拓宽金融服务渠道,探索“基金+科技”创新模式,组建3 支共计30 亿元的科技类产业基金,专项支持科技企业招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及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全面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加大科技企业免抵押、免担保信贷支持,2021 年发放科技创新券1100 万元、科技风险池贷款6000 万元。健全科技交流体系,连续15 年举办中国五金产品工业设计大赛,连续20 多年组织工业企业开展“科技架桥”,连续26 年在五金博览会上开设高新技术成果交流展,积极推动创新资源“走出去”“请进来”,累计组织企业外出学习1200 家次,建立校地技术转移工作站18 家,达成合作意向630 余项。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探索组建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加快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持续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知识产权转化通道,不断加大省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培育。2021 年,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5 亿元,获评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8 家,年新增专利总数、有效专利总数位居金华前列,目前已被等额推荐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