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
(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长沙 410100)
作为从湘西大山深处农村出来并接受了建筑学教育的建筑设计师,工作之余时常考虑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回报建设家乡。2021 年5 月18 日,湖南省勘察设计协会下发了《关于开展优秀农村住宅方案设计暨优秀民宿方案设计大奖赛的通知》(湘勘设协字〔2021〕09 号),正好利用这个机会,通过乡村民宿方案设计竞赛,作为对乡村建设的一个思考和切入点。
项目选址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这里山脉纵横,交通不便,发展滞后,但是自然环境优美,民俗文化丰富。2021 年12 月6 日,张吉怀铁路举行了通车仪式,高铁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各地到湘西的时间,对湘西的旅游和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湘西地处多山区域,这里的村落大都依山而建,在山地缓坡处,村民自发利用周边自然材料建房,层叠错落,形成了独特的乡村风貌。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壮年及学生多去城市工作上学,乡村空心化、老龄化日渐严重,民房多闲置,且无维护保养,日渐破损。另一方面,乡村人气低落,无经济发展,留守老人及儿童生活条件无法得到改善。
基于现状,设计希望利用原闲置民房加以改扩建,满足住宿、休闲、娱乐、餐饮等层面的需求。以民宿作为激发点,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民俗风情优势,带动当地旅游,提升乡村人气,使村落得以复苏,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同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以人为本,做到“安全、经济、卫生、适用、美观”,突出设计方案通用性;
2)方案结构形式合理,满足安全、抗震、耐久性要求;
3)方案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和传统民居特色;
4)方案设计体现出基地的环境风貌特征。
1)选址:交通便利,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有可扩展用地;
2)客群:满足2 ~3 h 车程周边城市游客周末休闲游玩,乡村亲子体验;
3)规模:8 ~10 间客房,可同时容纳20 名左右游客;4)业态:住宿,特色餐饮,民宿体验,休闲娱乐。
1)设计的民宿能保留传统民居特色,同时建筑空间形态符合城市人的审美;
2)民宿能给游客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具有当地的自然农家生活体验;
3)通过民宿建设运营,使村名收入增加,闲置民房物有所用。
为了让项目更具有落地性,项目选择了一块实际的场地(见图1)。用地位于吉首市乾州新区的一个自然村,临村路,且靠近县道,交通便利,周边有大片柑橘地和自然水系,自然景色优美,视野开阔,水系和柑橘地可作为休闲垂钓和农家采摘体验场所,作为民宿开发建设是很有潜力的。
图1 项目用地
用地面积为1218.92m2,场地内有4 栋闲置民房,损坏严重。北边有小块空地,面积536.94m2,作为二期预留用地。
整个设计策略以尊重原场地关系为出发点,结合功能梳理,空间规划,形态塑造。
策略一(见图2):项目原场地有3 级台地,总共2m 高差,设计保留场地竖向关系,不破坏场地环境。
图2 场地三级台地
策略二(见图3):因原民房过于老旧,设计将它拆除后在原址新建2 层建筑单体,一层主要为公共服务空间,二层为客房。新建的建筑与原民房体量相当,同时对拆下来的建筑材料回收保存,进行二次利用。
图3 新建建筑单体
策略三(见图4):在场地西边临柑橘地一侧采用吊脚楼的形式植入住宿单元,满足客房数量要求。
图4 植入居住单元
策略四(见图5):增加风雨连廊,连接西侧住宿单元与东侧公共服务空间,同时围合出内院。将南侧两栋偏房拆除后作为入口前院和活动休闲场地。结合场地高差,形成了前院、内院、后院的序列空间。
图5 增加风雨连廊
最终形成的方案总图布局有着递进有序的院落空间,同时图底肌理与周边村落相匹配(见图6)。民宿总建筑面积515.64 m2,占地面积387.84 m2,容积率0.42,建筑密度31.82%,总共10 间客房,7 个停车位。东边是村落,西、北、南边是柑橘地,入口临村路,往西100m 为县道,交通便利。
图6 总平面图
设计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法,将整个建筑拆分为小体量单元组合,同时结合场地竖向设计,形成高低错落、层叠有致的形态关系(见图7)。建筑的整体尺度与周边村落民房相协调,住宿客房、阳台、挑廊、露台与室外活动场地都具有好的景观面和视野。
图7 整体形态鸟瞰
建筑整体采用当地速生水杉木、小青瓦和二次利用民房拆除后的木料,观感和质感都很原生态,通过就地取材节约资源,并结合当地成熟的木构施工工艺,可降低造价。
在样式造型上采用当地吊脚楼,坡屋顶,木构造,小青瓦。通过建筑造型、门窗样式、扶手栏杆、建筑色彩、建筑符号等设计,保留当地传统民居特色,体现建筑与基地环境风貌特征,彰显地域文化。
民宿的出入口与村路相邻,原木栏杆扶手与植物景观营造出具有仪式感的入住体验。入口对景是具有民居特色屋檐、吊脚挑廊和露台,给游客以沉浸式的乡村体验。
从入口进入是开阔的前院空间,折线形的边界线与自然地形相契合,并可提供不同的场地空间划分可能性。在这里可闲坐观景、可举行活动,并与右侧的吊脚挑廊和室外露台有视线上的呼应与联系。
从前院往里走上到风雨连廊(见图8)。风雨连廊连接了西侧的客房单元与东侧公共服务区域,同时也连通内院与外部自然环境。连廊子有细腻的构造,舒适的木质扶手,人们在此可停留驻足观景,也可并肩交流闲谈。
图8 风雨连廊
从风雨连廊进去后是内院,从这里往西可进入室内公共区办理入住。院子中央种植一棵大树,游客与村民均可在树下乘凉交谈,小孩子可在院子里活动玩耍。每一个村落都有一个村民聚集交流的场地,村口大树下,村中晒谷场,都承载着村民们的欢声笑语。内院空间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场所,让交流自然发生,游客能亲切感受到当地的生活气息。
东侧的二层吊脚挑廊与内院有着良好的互动,视野往西经过连廊可看到优美的自然风景。
一层平面(见图9)包括客房部分和公共服务空间。旅客从前院经过连廊达到内院,从内院进入大堂办理入住。大堂连接餐厅和室外露台,后方是厨房。办理入住后往北到客房区,中间设置一间棋牌室供休闲娱乐,东边是布草间和公共卫生间。西边是4 间客房。
图9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见图10)都是客房,其中一间是带阳台和挑廊的大套房,视野很开阔。
图10 二层平面图
从剖面图(见图11)上可以看出场地竖向关系和台地层次、建筑与台地高差关系,以及内院空间和吊脚挑廊的设计(见图12)。
图11 1-1 剖面图
图12 2-2 剖面图
立面图表达了建筑层叠错落的层次,以及建筑材料的应用和构架搭接关系。
屋顶可采用当地木屋架,形成架空隔热屋面,利用自然空气流动加快散热,对室内空间起到隔热的作用。
可利用坡屋面设置太阳能集热器,用于提供热水和发电,减少能源消耗。
设计结合复杂的场地条件与优美的自然环境,采用合理的设计策略,通过功能合理布局、场地高差巧妙利用和民居建筑特色运用,形成有机传统,具有序列院落空间,满足旅游住宿配套的湘野村宿,同时也是聚集交流的村落中心。
本次的民宿设计是对乡村建设的一次探索,设计最终有幸评上了本次大奖赛民宿组的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