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恒
近期,美联储激进的加息令全球大宗商品承压,原油价格出现回调,金属商品更是遭遇重挫,制造业上游原材料成本有所缓解。
过去两年间的商品牛市令制造业苦不堪言,尤其是以动力电池、铝、铜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车企不堪重负,今年一季度热销车型出现了集体提价的现象。
随着美联储加息落地,这一现象也开始发生逆转,本周(6月20日-26日)多种金属价格出现今年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成本重头,电池产业链主要原材料产品价格出现松动。
电池电解液主要材料六氟磷酸锂的价格大幅下跌,三元锂电池电解液均价出现明显回调。
6月24日,国产的六氟磷酸锂价格为26.25万元/吨,相较于今年年初最高50万元/吨以上的价格,跌幅近半。常规动力型三元级电解液的报价也因此降至8万-10万元/吨,相比年初超过13万元/吨的价格,回调了三成以上。
三元锂电池中最重要的稀有金属镍的价格也在连续下跌。
6月24日,LME三个月期镍价跌幅扩大至8%,报22075美元/吨,是今年1月31日以来的新低。仅在6月份三周多时间里,镍价就跌了26%。
不过,有价格下跌的,也有价格坚挺的。6月24日,MB标准级钴报价34.75美元/磅,较上周下跌5.44%;锂盐价格47.4万元/吨、碳酸锂价格47.75万元/吨,与上周持平,这两种金属主要受国外市场控制,目前仍在高位徘徊。
最受关注的锂盐价格方面,6月23日,澳大利亚锂矿商皮尔巴拉(Pilbara)发布公告称,提前完成了第6次5000吨5.5%锂精矿的拍卖,拍卖价格在调整后约为7017美元/吨,预计在7月底发货。此外,预计2022年7月第2周举行下一次拍卖。
《汽车人》曾报道了皮尔巴拉在5月24日的拍卖(锂矿接连拍出天价,车企还顶得住吗?),当时的成交价是5955美元/吨。从2021年7月29日的1250美元/吨到如今的7017美元/吨,不到一年时间,涨幅近5倍。
由于皮尔巴拉锂精矿拍卖一直是全球锂价走势的风向标,所以锂盐、碳酸锂的价格现在还没有看到拐点。
除了动力电池之外,铜和铝作为制造业成本的风向标,本周也出现了暴跌行情。
新能源汽车车身的重要原材料铝价跌幅猛烈,6月24日,沪铝2208的报价为19060元/吨,单周跌幅就达到了4.02%,相较于今年3月份的高点24185元/吨,累计跌幅21.2%。
铜在本周也出现了今年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伦铜CFD本周下跌6.84%,收于8122.5美元/吨,相较于3月份的高点10845美元/吨,累计跌幅23.1%。
《汽车人》认为,近两年间的大宗商品牛市成为了制造业的“大敌”,尤其是2021年底到2022年一季度的一波快速上涨,汽车制造成本大幅上行,直接导致了今年一季度热销新能源车型出现集体提价的情况。
随着美联储加息落地,大宗商品也相继回落,尤其是金属商品跌势更猛。原材料的成本拐点已现。
商品牛市由三个基本面支撑:一是美元的泛滥;二是全球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导致需求激增;三是俄乌战争增加了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现在,泛滥的美元正在被美联储收回;同时欧洲正忙于应对能源危机,对清洁能源的发展有所懈怠。显而易见,支持商品继续走强的基础逻辑已经发生动摇。
最大的问题是澳洲锂矿商垄断了锂精矿的定价权,进而决定了锂盐和碳酸锂的价格。当前全球商品基本都在下跌,但惟独锂价还在上涨。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制约这一现象。
虽然上游锂盐价格坚挺,但中游的电解液价格却出现了大幅下跌,上游和中游的价格出现背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
中下游企业大多和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签订了长期协议,目前都在执行长协,有保量不保价的,也有保量保价的。商品价格的下跌,从上游传递到中下游,最终到消费端,需要有一个过程。考虑到已有中游企业率先降价,这显然是一个好的信号。
《汽车人》预计,进入三四季度,汽车业中下游企业将大面积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探,汽车制造成本有望普降。
虽然多数关键原材料价格已触顶回调,铝、铜、镍等金属普遍已经出现了20%以上的跌幅,但和新能源产业息息相关的锂和钴的价格还没有出现拐点,其未来的走势仍是未知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