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末旧村:“三比三评”蹚出民族团结幸福路

2022-08-01 10:59易门县创建办
今日民族 2022年7期
关键词:杨敏村组村寨

文·图/易门县创建办

山头上,一颗颗饱满的大红石榴挂满枝头;山脚下,一排排彩绘墙面的小楼鳞次栉比;村寨里,一个个村民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

盛夏时节,途经易峨高(易门-峨山-红塔区高仓镇)二级公路的许多朋友,常常会被易门县浦贝乡曰末旧村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所吸引。有的司机和驴友,甚至会因为眼前的美景而改变既定行程,忍不住前往这个漂亮的小村寨一探究竟。而曰末旧的故事,则与省民族宗教委实施的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密切相关。

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养猪不敢养太大,担心运不出去卖。墙壁渐渐开裂,晚上睡觉提心吊胆。”回忆起在老村的生活,村民李长华总是感慨万千,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人想到,幸福的生活会来得这么突然,就像是做梦一样”。

曰末旧村小组隶属于玉溪市易门县浦贝彝族乡阿姑村委会,有农户70 户260 人,98%以上是彝族,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过去的曰末旧村不通硬化路,村民进出一趟十分不便,极大限制了村寨的发展。加上地处滑坡地带,很多人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墙壁开裂、地基沉落、房梁松动现象,就连树龄近百年的大榕树都出现了向下滑动的迹象,地质安全隐患让村民十分心忧,但又束手无策,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山区各民族同胞的生产生活状况,一直牵挂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心。2015 年,在易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浦贝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整合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居工程、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等项目资金,选取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生态条件等较好的易峨高二级公路沿线作为曰末旧村搬迁安置点,村寨的历史开始改写。2017 年,曰末旧村被纳入“十百千万”工程建设项目,村寨随之迎来跨越式飞速发展。

“村党总支紧紧围绕‘五通’‘八有’‘三达到’工作目标,坚持群众‘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整合‘十百千万’工程、脱贫攻坚等项目资金2000 余万元,广泛动员村民参与推进易地搬迁项目建设。”阿姑村党总支书记杨敏介绍,在省民族宗教委等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2017 年,曰末旧村易地搬迁工作顺利完成,全村男女老幼住进户均160 平方米的新居,进村道路全部得到硬化,路灯、公厕、排水沟、化粪池、雨污分流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村民李长华今年50多岁,是土生土长的曰末旧村人。搬迁到新村之后,他逢人就感慨地说,自己从小就在大山里生活,几十年来,住的是土墼房,喝的是山泉水,从没有想过能住进宽敞舒适的现代小区房,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我们村的名字虽然有一个‘旧’字,但今天的曰末旧一点不旧,房子是新的、路是新的、生活设施是新的,曰末旧村民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过上了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

比整洁,争做生态环境保护先锋

由于受历史环境和思想认识等主客观因素影响,曰末旧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较为薄弱,一段时间内,“脏乱差”曾让搬迁后的新村“颜面无光”。“通过充分酝酿后,村‘两委’班子决定以‘十百千万’工程实施为契机,把抓环境卫生作为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开展,建立卫生保洁制度、推行房前屋后‘三包’责任制。”杨敏介绍,全村13 名干部党员和驻村工作队员以身作则、分片包组,团结带领各族群众集中清理卫生死角,全面开展“五乱”治理。为确保环境卫生整治收到实效,村组党支部还积极开展比“干净整洁”、评“最美庭院”,争做“生态环境保护先锋”每月一评活动。评比活动不但极大激发了全体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热情,而且成为和谐邻里关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力举措。

经过整治之后,柴草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车辆乱停等行为不见了,村民们共同植下的367 株凤凰树、金竹茁壮成长,新增绿化面积达2660 平方米,村容村貌实现“华丽转身”,全村上下的“精气神”也为之一振。2019 年,曰末旧村组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村组党支部抓住村民思想转变的契机,强化社会治安联防联控机制,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小组网格员为支撑,村民为主体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员’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杨敏介绍,在此期间,村组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行党员联系帮带群众制度,负责联系户矛盾纠纷化解、督促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及责任区环境卫生日常保洁等。同时,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和一支文艺队,实现基层治理、为民服务、民族文化传承等各项工作高效运行。自搬迁以来,村组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民族因素引发的案事件,工作受到上级有关部门和各族村民的高度肯定。

比文明,争做民族团结进步先锋

为进一步凝聚思想人心,巩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创建成果,村组党支部坚持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等制度,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民族工作水平。“我们还以春节、火把节、国庆节等节庆日为契机,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举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中华民族一家亲’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族村民树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杨敏介绍,平日里,村组党支部还会利用村广播、黑板报、座谈会等形式,向村民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大意义,为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汇聚思想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提高村寨文化内涵,村党总支积极邀请省级非遗传承人尹长保及其团队为新村建设出谋划策,以文化引领乡村治理,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杨敏介绍,近年来,村寨围绕文化景观、生态环境打造及氛围营造等方面,设计了别具风格的家风家训展示牌、党员责任区公示牌,用石磨盘、石缸等农耕文化老物件打造创意文化景观,使新村既富有文化底蕴,又留得住美丽乡愁。

在此期间,村组党支部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村情实际,及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家风家训,引导各族村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思想纳入居民公约,成为共同遵循;开展比“家风家教”、评“模范个人”,争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先锋”评比活动,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村民们争相将好家风好家训上墙,自觉接受邻里监督,形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良好氛围。”杨敏介绍,如今,“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破坏民族团结的事”已成为全村居民一致共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进一步铸牢。曰末旧村成为既有靓丽村貌的“面子”,又有文明乡风“里子”的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比勤劳,争做带头致富先锋

在曰末旧村入口处,“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一行大字格外醒目;在村后的石榴基地,630 亩软籽石榴果实累累,长势喜人。

“村组党支部坚持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结合村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实际,流转土地630 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软籽石榴产业。”杨敏介绍,村组党支部在上级有关部门帮助指导下,将“十百千万”工程建设资金与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项目资金整合,建设特色果蔬分拣厂,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感谢党的政策,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打工也不用出远门,姐姐妹妹都干得红红火火。”村民李洪昌说,此前,自己对于石榴种植一无所知。为鼓励村民加入到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发展中,村组党支部组织了比“勤劳肯干”、评“创业能手”,争做“乡村带头致富先锋”评比活动,大家的积极性都被激发了起来。“我家一共流转了10 亩土地种植石榴,光是流转土地每年收入6000 元,村民除了外出务工还能到石榴基地打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曰末旧村软籽石榴产业的发展,吸引了附近多个村子的一批村民加入到种植大军中或主动‘上门取经’。”杨敏介绍,村组党支部立足交通区位优势、软籽石榴产业和彝族文化特色,将林果种植、生态观光和民族文化相结合,打造生态宜居、农业休闲观光园,不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持续带动村寨经济发展,为易门县探索出一条可资借鉴的“农文旅结合”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之路,助推各民族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成为易门县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猜你喜欢
杨敏村组村寨
杨敏:学以致用,行以致远
骑车记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锅巴粥
无心炫富有意攀比,富姐“拉仇恨”惹来杀身之祸
治治农村干部的常见病
加强村组财务管理 巩固税费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