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波,陈祥芳,李惠丽,符利锋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天津 301700)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多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鼻痒、阵发性喷嚏、鼻塞、流鼻涕等,具有复发率高、迁延难愈等特点。近几十年来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在国内外皆呈增长态势。随着环境与生活方式的变化,2005—2011 年,中国成人过敏性鼻炎的标准化患病率已增至17.6%[1]。中国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季节性特征明显,以春秋季节发病最为多见[2]。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是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李新吾教授在生理解剖、针灸理论基础上的创新技术成果,称为“治鼻3”[3]。有医者认为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对此针法的疗效可能存在差异性,笔者通过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以期观察其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作用程度与疗效规律。
1.1 病例资料 根据西医、中医诊断标准[4-5],本次研究共纳入患者60 例,均来自本院门诊,其中青年组共20 例,其中男、女各10 例,平均年龄(22.50±5.60)岁,病程1~15 年;中青年组共20 例,其中男9 例,女11 例,平均年龄(33.83±3.22)岁,病程1~20 年;中老年组共20 例,其中男、女各10 例,平均年龄(52.40±9.33)岁,病程1~22 年。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参照李新吾主任蝶腭神经节针刺术进行针刺治疗[3,6],具体方法如下:取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0.35 mm×60 mm 规格毫针),遵照常规消毒操作,于颧骨弓下沿约相当于颞骨颧突和颧骨颞突合缝线部位稍显膨大处的下方将针尖刺进皮肤,再调整针身方向,瞄准前上方蝶腭神经节所在位置缓慢进针至适宜深度(成人约55 mm,儿童约45 mm),患者即刻感觉脸侧或牙齿处出现麻木、放电样感觉,鼻腔出现明显通气或喷水样感觉,有针感后立即出针,无需留针。每周治疗1 次,每次选取左侧或右侧其中一侧的神经节予以针刺,两侧交替治疗,连续6 次(即6 周)视作1 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及观察指标 参照《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症状计分进行评定(见表1)。疗效指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显效:疗效指数≥60%,有效:介于30%~60%之间,无效:疗效指数≤30%。
表1 症状计分标准
观察指标: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3 个月的鼻部症状总积分表(TNSS)、鼻伴随症状总分表(TNNSS)、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鼻炎周记”总分(每次治疗后1 周内的鼻炎症状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各个指标均为连续性变量,数据描述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根据年龄分层分为3 组,时间和分组的整体差异分析及各组多个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个时间点的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 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症状计分量表分析 通过对3 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症状计分量表分析 例
2.2 TNSS 比较 3 组患者TNSS 在治疗前后3 个时间节点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组、分组×时间对TNSS 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 组患者TNSS 比较情况(±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时间节点TNSS 评分青年组20治疗前12.75±2.10 20治疗结束时6.55±1.76*20治疗结束后3 个月6.50±2.21*中青年组20治疗前12.50±2.62 20治疗结束时6.28±1.71*20治疗结束后3 个月6.89±2.47*中老年组20治疗前13.70±2.64 20治疗结束时6.30±1.90*20治疗结束后3 个月6.90±2.73*
2.3 TNNSS 比较 3 组患者TNNSS 在治疗前后3 个时间节点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为治疗前分值最高,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3 个月分值较小。分组、分组×时间对TNNSS 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 组患者TNNSS 比较情况(±s) 分
表4 3 组患者TNNSS 比较情况(±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时间节点TNSS 评分青年组20治疗前3.00±1.17 20治疗结束时0.75±0.79*20治疗结束后3 个月0.75±0.79*中青年组20治疗前3.00±1.37 20治疗结束时0.89±1.90*20治疗结束后3 个月1.06±1.11*中老年组20治疗前3.50±1.00 20治疗结束时1.05±1.05*20治疗结束后3 个月1.15±0.88*
2.4 RQLQ 总分比较 3 组患者RQLQ 总分在治疗前后3 个时间节点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为治疗前分值最高,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3 个月分值较小。分组、分组×时间对RQLQ 总分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3 组患者RQLQ 总分比较情况(±s) 分
表5 3 组患者RQLQ 总分比较情况(±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时间节点RQLQ 总分青年组20治疗前76.60±25.50 20治疗结束时24.15±14.08*20治疗结束后3 个月22.00±16.50*中青年组20治疗前79.11±24.98 20治疗结束时21.28±14.38*20治疗结束后3 个月23.22±14.88*中老年组20治疗前82.25±24.31 20治疗结束时18.10±14.89*20治疗结束后3 个月22.30±19.67*
2.5 “鼻炎周记”总分比较 3 组患者“鼻炎周记”总分在治疗前后7 个时点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别、时点×组别对“鼻炎周记”总分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 3 组患者“鼻炎周记”总分比较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各组患者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后3 个月时,TNSS、TNNSS 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但以上两项指标在各组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表示针刺蝶腭神经节能有效改善各年龄层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部症状和鼻伴随症状,且临床疗效不受年龄影响。
根据RQLQ 总分比较的结果显示,各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及治疗结束后3 个月时,RQLQ 总分、各维度分数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说明针刺蝶腭神经节能有效改善各年龄层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中老年组在治疗结束时的非鼻或眼部症状得分低于青年组和青中年组(P<0.05),说明针刺蝶腭神经节对改善各年龄层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著,其中对中老年人的非鼻或眼部症状改善作用最为突出。分组×时间对RQLQ 总分及各维度分数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时间和分组之间无交互作用,不同时间节点(治疗前、治疗结时后、治疗结束后3 个月)的疗效不受年龄分组不同影响,即通过针刺蝶腭神经节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年龄大小基本无关。
通过对“鼻炎周记”总分进行分析,发现3 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每次治疗后的7 个时间节点的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表所有年龄层患者的“鼻炎周记”总分均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出现显著变化,由图1 可知,在第1 周针刺治疗后,各组患者的“鼻炎周记”总分即明显下降,各组患者每周症状均可见明显变化,整体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明显,说明经医治后各组患者症状均逐步改善。治疗时点和组别之间无明显交互作用(P>0.05),说明随着治疗频次增加而产生的疗效变化与年龄分层无关,针刺蝶腭神经节对于不同年龄段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性。
针刺蝶腭神经节对不同年龄段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均具有显著治疗和改善作用,且对于不同年龄段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远期疗效(治疗结束后3 个月)稳定。基于现有临床资料发现,针刺蝶腭神经节的治疗方法对各年龄层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过敏性鼻炎患病人群广,病程反复难愈,不仅表现出鼻、眼部及呼吸道相关症状,还会对睡眠、情绪造成困扰,长期以来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均可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患者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难以保证应有的生活质量。部分儿童患病后还会出现睡眠时张口呼吸的现象,继而影响下颌发育,造成面部发育畸形,甚至生长发育迟缓[7]。还有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8-9]。久病不愈还可出现失眠、嗅觉障碍、记忆力下降、头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诱发支气管哮喘、变应性结膜炎、慢性鼻窦炎、过敏性咽喉炎、分泌性中耳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甚至鼻咽癌等并发病[4,10]。该病各年龄段均可患病,若病程拖沓不愈,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个人生活,甚至诱发社会、心理问题,加重家庭、社会经济方面的负担。虽然近年来中西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但发病率仍在逐年增加。过敏性鼻炎病因病机复杂,目前临床认可的发病机制仍是机体对环境变应原产生过量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而诱发的免疫及炎性反应。随着中医与西医的融合,多种学科的交叉,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方法逐渐增多。
过敏性鼻炎在中医属“鼻鼽”范畴,“蝶腭穴”位于面部,近于鼻旁,其治疗作用的发挥与穴位位置关系密切。通过把握“蝶腭穴”与脏腑经络和面鼻部的潜在关联,有利于更好地运用脏腑经络及气血阴阳辨证。《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有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意为人体气血随经络上行以滋养头面官窍,宗气当从鼻而出,才能使鼻的嗅觉功能正常。由此可见,鼻与肺关系甚为密切,十二经脉的营血输布始于肺经,且“肺气通于鼻”,鼻鼽发病源于肺气失和,鼻为肺之外窍,若肺气宣降得利,则鼻窍通畅,嗅觉敏锐;若肺失宣肃,则鼻窒不通,不知香臭。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肺之外表,承接肺经气血,并与之交接于胃经。“蝶腭穴”位于面部一侧,面部血脉聚集丰富,只有气血阴阳充盛,使鼻部饱受充养,方可维持鼻的正常生理功能。与面部相关的经络有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督脉等,其中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督脉为“阳脉之海”。《灵枢·经脉》认为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旁迎香穴,沿鼻上行至鼻根部与足太阳经相交,转而向下循行于鼻翼外侧,并且其经筋亦下结于鼻。手阳明大肠经环唇交叉后分别止于对侧鼻翼旁,于迎香穴处与足阳明胃经相接,其经筋“上颊,结于鼽”。手太阳小肠经分支自面颊分出后,行至眶下,终抵鼻旁。《难经》云:“督脉者……上至风府,入属于脑。”实际其循行在进入脑内后,继续上行至巅顶,并沿着前额下行至鼻柱。督脉统领一身阳气,鼻鼽患者多素体阳虚,因此临床针刺常选此经穴位。经络具备沟通表里上下、协调阴阳气血、濡养周身抵挡外邪之功,若为经络病变,则与之相关的脏腑、组织亦将出现异常。临床中鼻鼽患者多见脏腑经络虚损者,可见鼻部疾患与脏腑经络确实存在密切联系,治疗时亦应多从阳经论治,以固本扶阳。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李新吾教授已率先完成了系统性的观察与总结,并且目前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机制研究也已证实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疗效好、远期疗效佳、取穴简单、不良反应小、易推广的优势。
本研究结果提示,针刺蝶腭神经节对于各年龄段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均具有显著的治疗和改善作用,且对于各年龄段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远期疗效(治疗结束后3 个月)稳定。基于现有临床资料发现,针刺蝶腭神经节的治疗方法对各年龄层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提示针刺蝶腭神经节可适用于各年龄段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