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涵涵
近来,多个品牌因“低俗广告”翻车的消息登上热搜,再度引发热议。
低俗营销广告不断出现,被罚的案例也不少,但仍有品牌对低俗营销执迷不悟。不少商家包括知名企业认为“‘黑红’也是红,骂名也是名”,热衷于以恶俗套路推广品牌和产品。部分广告从业者法律意识淡薄,相信“创意不够低俗来凑”的歪理,为了博眼球、赚流量,漠视法律规定与道德规范,对低俗营销套路驾轻就熟,别有用心地打擦边球。
低俗营销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低俗营销的受众不少是三观尚在发育中的年轻人;二是其他企业在看到低俗广告的收益之后,也可能会采取相同的营销策略,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低俗营销大量出现的原因。
据一项媒体调查显示,69.4%的受访者认为低俗营销会引发不正当竞争,不利于市场规范发展;68.3%的受访者认为会影响社会风气,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对此,79.6%的受访者呼吁加强对低俗营销的治理;69.7%的受访者认为商家不能对低俗营销道歉了之。
低俗广告污染社会环境 司海英/图
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不得有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等情形。接二连三的低俗广告,一再拉低广告宣传的底线,污染了社会环境,违背了公序良俗,滑出了法律边界,必须要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要加强执法打击力度,提升广告监管水平,强化互联网平台主体责任,坚决清除这类广告垃圾。对于情节严重、屡屡再犯的企业,要依法施以重罚,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该罚款的罚款,该下架的下架,绝不姑息,让其付出违法违规成本,遏制低俗营销的不正之风。平台应落实监管和审核责任,对于商家的低俗营销产品及时进行处置;情形严重的,对商品进行下架处理,对商家进行警告,甚至拉入经营黑名单。
一个好的商品广告也是企业形象的正面宣传,展示了企业、商家良好的品质和信誉。广大生产厂商、企业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低俗营销虽然可以博取眼球,短期内赢得市场关注;但从长远来看,企业终将为其挑战法律与道德底线的营销行为付出代价。在越来越追求品质消费的现代社会,这种“辣眼睛”的广告宣传必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继而让消费者对商品质量、品牌美誉度产生质疑,终究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