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2022-07-29 03:27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特色

邵 韵 之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的重大任务之一。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程,如何通过公共英语教学进行正确的思想和文化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化的认知以及情感认同,不仅是高校英语教学的努力方向,也是高职英语教师亟需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1]。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探讨不足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一些高职英语教师已尝试围绕课程思政进行多维度理论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在中国知网作相关查询,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方面的论文达110多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高职公共英语课的融合,从论文数量看比较少,且大多为经验总结性概述,未能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英语课堂的融合进行系统的理论研讨,未能形成值得推广的研究成果和可推行的教学模式[2]。综上,目前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堂的理论研究还远远不够。

(二)实践探索不够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角色。据笔者调查,一些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师缺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英语教学主动融合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融合频率较低,具有一定的偶发性,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一些教师表示,由于自身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及社会问题等把握不够精准、教学手段陈旧单一、没有掌握有效融合技巧,融合内容、融合深度和融合广度都明显欠缺。

(三)辅导教材匮乏

笔者调查发现,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中涉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素材十分有限,缺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有针对性的英语课程思政统编教材,缺少旗帜鲜明、理论深厚、内涵丰富的英语课程思政辅助讲义材料[3]。部分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没有参考资料感到力不从心,望而却步。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高职公共英语课堂不足的成因

(一)融合意识不强

一些公共英语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公共英语课程普遍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立德树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术业有专攻,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往往只重视学生英语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价值观的塑造和引领。

(二)融合能力欠缺

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师资培训普遍集中于单一的英语教学能力培训或单一的思想政治教学能力培训,很少开展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培训,因此,尽管许多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具备了较高的英语教学水平,但跨学科融合式教学能力普遍不强。有的教师没能掌握恰当的融合手段和方法,又找不到现成的融合模式和参考资料,几番浅尝辄止后,逐渐消磨了探索与实践的热情。

(三)考评体系不够健全

笔者调查结果显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英语课堂,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作出明确要求和特别强调。从教学评价考核要素来看,很多院校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英语课堂,没有设置相应的评价目标和考核指标。此外,对于融合成效,许多高校并没有出台相应的绩效奖惩机制。学校考评绩效体系不健全是融入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高职公共英语课堂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完善顶层设计和考评体系

首先,要加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公共英语教学的宣传力度。要面向教师及时开展国情党情教育,洞悉其在思政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层面存在的问题,推动英语教师将立德树人理念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二,加强理论研究,编制有关辅导教材。高职院校应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科研专项课题,组织多学科专业教师协同探究融合本质与融合模式,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思政内涵丰富、全过程覆盖、以英语课程为依托的课程目标体系。另外,教材建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学校要结合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实际提出整体理念、思路和要求,设计具有共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要组织英语教师和思政课教师,根据英语教学内容,收集整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文章、文献资料的英文版作为辅助教学材料。将“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内容融入英语课程听说读写译等各个章节,辅以辅学读本、案例分析、实证材料等,以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英语课程有效融合的精品教材。

第三,完善考评体系。教学管理部门、英语课程负责人、思政课教师共同研究制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英语课程教学的目标体系与考核评价方法,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定期督促、检查和评价教师对融入内容的选择、融合方法以及融合成效,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公共英语课堂的绩效激励机制[4]。

(二)提升英语教师的融合意识和融合能力

首先,提升融合意识。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和组织者,肩负着新时代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任和使命。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师要强化政治意识,增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责任担当,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课程思政的抓手和着力点,积极、主动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贯穿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第二,提高融合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高职公共英语课堂的有效融合,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具备较强的英语知识技能外,还需具备一定的思政理论水平,掌握有效融合的方法。为此,英语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要义,提升综合素养。要充分了解授课对象的特点,研究课程目标体系,深化理论认知和实践探究,不断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公共英语课堂有效融合的手段、路径和模式,在实践中加以改进。要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规避填鸭式的说教和灌输,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以深刻透彻的理论成果指导实践,攻克教学难点。

第三,培训示范相结合。学校应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的课程思政内容,纳入教师专题培训、讲座计划中。调集校内优秀教师组建科研团队,组成多学科教师集体备课的教学科研团队或对口帮扶团队,由专家引领,辅导和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真谛,探讨可行性融合模式,制定体系化的教学计划。遴选优秀教师开展课堂示范教学、典型案例分享、现场教学观摩等活动,互听互评,取长补短,有效提升融合能力。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堂的实践探索

首先,发挥英语课程优势。英语是语言与文化交流的一种工具,以其独特的文化特性向外传播和渗透。英语教师要以课堂为主阵地,在教学中融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元素,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跨文化情感态度[5]。例如,在“高职国际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册的第四单元,教材选取了一些国外的节日作为视听素材,教师可用英语文字、 图片、音视频的形式,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来介绍端午节,中国端午节的核心意义在于纪念屈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应传播和渗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精神,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这些节日、文化背后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此外,要鼓励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有效地输出中国优秀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促进世界对中国的跨文化认知认同。

第二,依托教材,挖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的课程思政元素。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师要从每个教学单元入手,深入挖掘英语课程教材中显性、隐性的德育素材,创造性地运用到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搜集有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义、内涵深刻的语句词汇,经英文翻译后,凝练穿插在英语课程的听、说、读、写、译教学中,深度融合进教学话语体系中。例如,“中国梦”“四个自信”“中国精神”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最鲜明的关键词和高频词,收集和索引这些具有新时代思想要义的词汇,用中英双语形式引进英语课堂,让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每次英语课安排2~3分钟,以英语形式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有利于在夯实学生外语能力的同时,铸牢理想信念之基。

第三,探索融合路径和模式。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师要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版)》,结合自身教学风格、教学能力,积极寻找课程目标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的思政教育之间的互补点、契合点。根据教学内容中各单元或模块的主题,精选案例,精心设计融入时机,找准切入点。在课程目标设计、案例导入、小组讨论和课后巩固环节,要注重把握融合技巧以达到实效。笔者基于英语课程特点和课程德育目标,在课程思政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高职公共英语课堂的融合模式(见图1)。

图1 融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案例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谋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高职国际英语综合教程Ⅱ”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时常出现,影响人类生存。(1)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在课前研读教材,根据课文折射的思政话题,挖掘“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德育元素,收集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有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讲话内容,查找生态保护与生态破坏等相关的视频图片,精心准备教案。(2)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在讲解英语语言知识点时,找准“人类生存与环境”这一切入点,适时导入并渗透“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观念,播放化工厂排烟排水造成环境污染的视频图片,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在互动阶段,教师基于课文内容提炼若干话题,提供讨论支架,引导学生对“自然资源过度开采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进行思辨性讨论。随后教师梳理小组讨论成果,作出总结评价“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3)课后巩固环节:布置作业,以生态环境为话题,用英文简要写出自己家乡近年来生态环境的变化。课后任务是对课堂进行反思和拓展,是实现思政内容内化和迁移的重要阶段,深化学生对低碳环保重要性的认知认同,如此,英语知识学习与价值观引领产生了协同效应。

案例二: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讲话的英文材料,如习总书记号召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We roll our sleeves and work harder),习总书记寄语青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Youth shines through hardships and life sublimates through struggle)等等,公共英语课教师应要求学生深刻领会并诵读这些英文经典语句,激发青年养成自强不息、勤奋向上的优良品质。

第四,丰富教学载体。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应强化网络载体的育人价值,搭建多途径协同育人平台,借助微信公众号、学习通、云课堂等平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的思政元素介入到多媒体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机穿插到英语教学中。例如,播放简短英文时政视频,展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精神的《我和我和祖国》(中英对照版电影片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中英视频课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讲党史》(中英对照版语句摘要)。通过微信群和QQ群与学生互动和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互联网助力“育能”与“育人”有机结合,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使英语教学既体现专业性, 又蕴含思想性和理论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特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中医的特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完美的特色党建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