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以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为例

2022-07-29 03:20韩剑颖闫福刚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地轨道交通校企

韩剑颖 闫福刚 邱 静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 300380)

0 引言

教育部、财政部于2019年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1]。

笔者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到3篇相关文献。主要包括:阐述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具体内涵要求;提出从融入区域终身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践行立德树人、健全人才发展机制等方面,打造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高职院校应深刻认知课堂教学是打造人才培养高地的关键途径等3个方面的内容。从目前已经完成的研究成果来看,基本都是对政策的阐释和对建设路径的研讨。笔者基于职业教育“双高”建设背景,以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为例,研究该专业群在产教融合视域下,如何打造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面向行业企业输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而为高职院校基于专业群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提供借鉴。

1 政策背景及现实需求

1.1 政策背景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层次职业教育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贯彻落实《方案》精神,《意见》围绕办好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明确了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主要路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加强劳动教育,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等。《意见》还同时提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引导学生养成严谨专注、敬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探索”等任务要求。《方案》和《意见》的出台,为高职院校聚焦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核心内容,构建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政策依据。

1.2 现实需求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协会编制形成的《2019—2020年度城市轨道交通人力资源状况统计分析报告》指出:“与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行业人才规模不足、结构不合理、人才素质不适应等问题仍然突出”[2]。其中,行业人才规模不足表现为从业人员数量尚有一定的缺口;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高端人才供给不足;人员素质不适应表现为员工不适应城轨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及结构网络化、服务人性化、创新自主化、市场国际化新发展的需求。分析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除城市轨道交通里程增加、员工年轻化等客观因素外,其主要原因还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力量相对薄弱,目前校内所开展的技术技能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实际业务的发展。

为此,学校可以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借助企业的技术、人员、设备和行业资源等,重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集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式、合作型的实训基地,推进劳动教育进教材、进课程、进日常,实施“1+X”书证融通等,以适应5G等新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中的大量应用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2 校企协同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理论依据

2.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中,最缺的就是实践教育,而高职院校相对单一的校园育人环境很难满足学生参加实践锻炼的要求。校企协同育人,可以在满足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接受实践锻炼,在实践中了解生产活动的实际情况、工作流程,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对高职院校而言,与企业携手能够有效改进教育教学理念,建设现代职教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2.2 协同理论

德国学者哈肯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协同论”,这一理论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4]。基于这一理论思想,将学校和企业2个不同属性的“个体”(子系统)置于人才培养这个大环境之中,使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有利于发挥校企的双向作用,形成“1+1>2”的育人合力。

3 校企协同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实践

为了落实校企协同打造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建设目标,学院与神州高铁等一些合作企业组建了校企合作联盟,负责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所要求的各项改革任务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

3.1 明确校企协同建设思路

3.1.1 成立运行组织

校企双方为确保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任务的落实,成立了现代产业学院——“神州高铁”产业学院,使之成为校企融合发展的“共同体”,为校企协同打造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提供了组织保障。“神州高铁”产业学院以培养轨道工程师为目标,在共建师资队伍、共育专业人才、联合专业技术研究与推广等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院积极推进了神州高铁天津区域自运行线路及维保项目人才储备和后期技术人才的用工定制化培训服务,在课程中引入轨道交通相关的技术培训,为学生高质量实习就业提供了保障。

除此之外,学院还与天津中车四方研究所有限公司、交控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嘉成轨道交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铁三局运输工程分公司等2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企业资源。

3.1.2 确定运行路线

校企基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立了以下共建任务: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二是深化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三是推进学生劳动教育,培育学生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四是探索1+X书证融通,培养复合型人才。

同时,为确保共建任务的高质量完成,校企双方还将教学培训实践基地建设、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考核评价改革及学生优质实习就业等贯穿于人才培养改革的始终,确保多向发力,切实把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建设成为高素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高地,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够凭借高尚的品德、创新的思维、精湛的技艺成为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甚至是大国工匠。校企协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路线图如图1所示。

图1 校企协同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示意图

3.2 推进校企协同建设高地

3.2.1 校企协同推进立德树人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及教师、教育工作者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神圣使命,并要求“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为此,学院与合作企业围绕全国教育工作大会提出的 “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求[5],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一是校企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为此,学院与企业依据党对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及行业企业的文化观、人才观等,协同制定学生素质教育目标,将党对职业教育育人的总要求和轨道交通企业的文化融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如学院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2021年度人才培养方案确立的10项立德树人目标就有机融合了全国职教大会要求及轨道交通企业“坚韧、超越、致远”的企业精神;“竞进、安全、服务、奉献、协作、共享”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一名‘轨道交通人’,要修身自律、诚信友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企业的价值理念,有大局意识,有团队精神”等具体内容。

二是校企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地。实践证明,抓住了课改,就抓住了育人工作的“牛鼻子”。为此,学院与企业协同深化课改,深挖专业核心课程所蕴含的育人资源,让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价值观得到全面提升。如学院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检修”,就采取地铁工程师参与教学设计和现场教学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日常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对行业的热爱,提升学生精准快速处理故障的职业素养,提升规范作业、安全作业的工作意识,培养学生具有持续追踪AFC行业最前沿技术的职业习惯,培养学生尊重乘客、服务乘客的意识,并在对行业快速发展的认知中渗入爱国主义教育。在对课程思政整体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还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通过相应教学手段最终完成安全意识、规范意识与协作意识等的融入与考核,达成课程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如学院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机电设备运用”课程的教师,就针对该课程项目2——“安全门系统认知与基本操作”,运用“知行合一”的融入策略,使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于教学之中。

三是校企协同创新实践项目活动形式。实践锻炼是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通过与合作企业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顶岗实习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如学院专业群在中车四方所现代学徒制推进过程中,校企聘请了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为学生上好专业核心课,将技术技能融入实践教学。同时,企业的兼职指导教师或实习师傅还将精益、执着、卓越、创新等工匠精神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3.2.2 校企协同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校企通过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双师双能的师资团队、建设校企双向融通的实践教学基地等,大力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是创设“学校学习+基地实训+线上仿真训练”的教学模式。校企找准教学、培养、培训等环节中的痛、难点,“针对性地设计‘颗粒化’‘模块化’专业课程板块和跨专业拓展方案”[6],并依托学院专业教学优势、企业轨道运营和实训基地优势,创新了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从“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入手,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校内仿真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递进形式组织教学;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通过讲授法、演示法等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引入企业实际的工作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确定了从单项技能到职业综合技能运用的培养主线,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针对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技能训练课等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组织方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基于OBE教育理念,引入岗位实习工作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法和情境教学法等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是建设“双师双能”教学团队。校企双方积极推进双方师资交流和共建共享,使其覆盖安全教育、理论教学、实操实作、考核评定和专业进修的全过程。同时,根据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校企还实施了师资能力经验提升工程,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运营线路现场驻点学习交流,并通过集中组织和联合外派等形式,交流教学与培训经验。

三是校企双方共同开发校企共享教学培训平台。学院与神州高铁等多家紧密型合作企业合作,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了集教学实训、职工培训、社会培训、师资培训、技能大赛、资格鉴定“六位一体”的城市轨道交通共享型教学培训平台,对教学、实训、考核等进行全过程数据化管理,实现了校企资源共建共享。专业群教学培训基地达3 300 m2,分为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和“校园专线”2个部分。其中,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建有城轨信号基础设备实训区、城轨运营综合模拟实训区、城轨列车模拟驾驶实训区、城轨车辆检修实训区、城轨专用机房等。“校园专线”则对接轨道交通产业,引入天津地铁全真现场实际,建设完成110 m同标准的城市轨道交通铁轨系统、信号道岔系统和接触网系统。实现车与站的信号联动,完整真实再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际。同时,该专线还建设了可移动车实训系统,完成了车、站、轨、调度联调联控,完整再现互联互通的城轨交通体系。为拓展在线教学、培训等服务功能,校企还协同开发了国家示范区优质资源核心专业群(轨道交通)资源库,可服务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城轨司机职业技能等资格鉴定。

3.3.3 校企协同推进1+X证书落地见效

校企协同推进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课程融通建设,将岗位应知应会内容、X证书内容穿插于教学计划之中,使学生及受训学员掌握入职岗位的全部实际工作内容,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拓展学生和受训学员就业和服务社会、行业企业的本领。

一是校企协同研究1+X推进思路。学院与神州高铁等合作企业召开研讨会,达成“正确理解1与X的关系、做优证书标准、做深书证融通、做好教师培训、做实证书考核”5点共识,对推动1+X证书制度的落地和具体实施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是校企协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学校作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首要任务就是按照“书证融通”的要求,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此,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的教师先后深入50余家企业进行深入调研,重新定位了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如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就将符合国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具有科学文化水平、良好人文素养、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高职教育目标和较强就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职学生发展要求,具备完成行车组织、票务组织、客运服务、车站管理的基本能力等纳入新修订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按照新修订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相应进行了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说明范例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说明(节选)

三是校企协同推进“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设。1+X不是简单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其核心内涵在于深化“课证融通”。为此,专业群要组织教师拆解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养点,并使之与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养点进行准确匹配、重组,再植入现有课程,同时改革考核方式,才能实现职业等级标准与课程体系的全链条融通。如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就与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评价单位——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培训学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开展1+X证书课程融通改革。校企双方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3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循岗施教、院站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目前,该专业已完成“客运岗位技能训练”课程融通改革,并成功组织2020级学生参加了2021年《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考试。该专业通过深化基于1+X证书的教学改革,提升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

3.3.4 校企协同推进劳动教育有序开展

职业院校通过大力开展劳动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使学生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其积极的劳动精神,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一是劳动教育进教材。学院开发了集思想性、实践性、社会性、协同性、人民性、时代性、主导性、主体性为一体的教材——《大学生劳动教育教程》。该教材以学生为本,结合大学生劳动素养养成教育的需求,依据“知信行”理论,参考“打牢基础、催生动力、投入行动”的连续式序列关系,按照“传授劳动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树立对劳动的思想情感和态度→以多元化劳动任务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态度及劳动方法和技巧”的顺序,有条理地序化了教材内容。

二是劳动教育进课堂。通过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意识。同时,学院还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检修”“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维护”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等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劳动品质上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是劳动教育进日常。学院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企业在学生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多措并举让学生在日常的实际劳动中得到锻炼和培养,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深刻理解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

4 结语

综上研究,笔者认为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和协同理论为基础,校企协同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有利于发挥企业人力及技术资源优势,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集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等为一体的开放式、合作型的实训基地,推进1+X书证融通。同时,校企协同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要基于立德树人协同推进课程思政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要基于知行合一协同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协同推进1+X证书落地见效;要基于劳动素养培养协同推进劳动教育持续走深走实。

猜你喜欢
高地轨道交通校企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燕晗高地
高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