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

2022-07-29 03:52□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3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信仰马克思主义

□李 俊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要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百年奋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始终保持顽强意志,勇敢战胜各种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意义重大,但现实状况是当代大学生普遍面临着信仰缺失的情况,这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截至2021年6月7日,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主题在CNKI检索发现相关论文共有2,674篇,且从2010年开始大幅增加(如图1所示)。但以“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主题进行检索相关文章却很少。高职院校既具有学校教育的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因此探讨新时代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1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文献发表年度分布

一、新时代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优势

(一)政策的导向性。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宣告了我国已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也面临着新挑战,各种思想在我国碰撞融合、发生作用,给我国当代青年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状况,大力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因此,从中央到基层、从社会到学校,各地都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强调树立一个远大理想的重要性。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展开就有了一定的遵循依据,可以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来实施,不至于漫无目的。同时,中央也会给予各地一定的资金或者人才支撑,这样学校既可以趁机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同时还可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表现自己对国家政策的重视。

(二)网络的便利性。新时代网络技术得到极大发展,手机、电脑、平板等智能设备已经完全侵入了我们的生活,微信、微博、各种浏览器等每天都会给我们推送很多的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交往很便利的时代,国家发布了什么政策、社会上发生了什么热点,传播只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因此,网络的便利化为学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是网络的最大使用群体,他们可以随时从网络上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讲的话可以很方便地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观看,一些优秀的榜样也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其正能量,相比于之前比较困难的交往方式,网络交流极大地便利了信息的传播,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三)思想的自信性。当代青年总体上看来是自信的一代,也是有担当的一代,从2020年的抗疫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青年人的身影,他们三观正,尤其是近年来质疑我们国家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少。一是他们对国家自信,中国一步步走来在向世界证明自己的过程中,同时也给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祖国就是中国人民最大的后盾,我们可以看到网上越来越多的人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相信只要祖国在,他们就有最大的底气。二是他们对党信任,其实对国家信任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信任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听党话、跟党走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里。三是他们对青年一代群体的信任。虽然一小部分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多多少少存在不自信的表现,但当国家面对某些危难的时候,他们总能自信应对。

(四)体系的坚固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渠道,自习近平总书记上台之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得到了极大的重视,首先,每个学校都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工作提供专业的教师,高职学校也纷纷响应这一号召,几乎每一个学校都有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更专业、更主流,并且更成体系,通过使学生系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教材,先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接着对学生开展劳模精神、革命精神、红船精神等精神教育,为学生的意识形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拓宽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渠道。

二、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冲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我国仍处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会将改革开放的路一直走下去,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好的坏的思想都涌入到我国的社会中,大学生又是网络的重要受众群体,因此,他们很容易被影响,比如美国电影里所宣扬的英雄主义、个人主义、民粹主义等会导致大学生的信仰发生动摇,或者说当他们还没有建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的时候,这些不主流的思想很容易先一步传入到他们的脑海中,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他们普遍面临着在社会思潮多元性的情况下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一元性的难题,因为他们极易陷入到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人生观中。

(二)教育主体和教育内容制约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一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体力量有待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最重要的主体,仍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缺乏深入理解,理想信念不坚定的情况;辅导员、专业课教师、行政人员等作为信仰教育的辅助主体,也有着对自己的角色认同不足导致育人意识相对缺乏,思想引领作用发挥不足的情况,因此不能够旗帜鲜明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二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不能更好地贴近生活。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落脚点是对人的教育,因此人的主体性是信仰构建的关键所在。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论说教方向较多,情感带入和生活融入不足,无法有效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大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不足。

(三)大学生个性化表达抵制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21世纪个人意识觉醒,且在飞速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向往个性化的表达,喜欢在新媒体环境中展现出自己的独特性,人云亦云并不能吸引大众的目光,只有特立独行才能博得眼球。高职大学生更加前卫和追求潮流,乐于进行网络交流,网络的虚拟性加深了他们对个性化的追求,经常存在为了个性而个性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可能会遭到大学生的抵制,更乐于去追求一些小众的价值体系。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因具有繁重的理论知识,统一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使其不能进行精准教育,因此与大学生个性化的要求相背离,这些都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质开展。

三、坚定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路径

(一)发挥思政课主阵地的重要作用。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校、教师对学生展开教育的主要地方,虽然有些学习是在教室之外的场所进行的,但那也是课堂的一部分,因此要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利用好课堂这一渠道。一是学校要安排适宜的课时和课程内容,太多或者太少的学时安排都不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二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其实学生喜不喜欢听课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老师的,老师的所作所为对于其学习兴趣的提高也有极大的帮助。比如设置合理的互动环节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是要改变以往教条的教学方式,凸显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主体地位。三是要加大对学生课程掌握程度的考察力度,只有关系到他们最终的成绩,他们才会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学校要培育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氛围。环境影响人,要想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学校就要树立一个什么样的良好的氛围,比如说,学校营造了人人相信马克思主义,人人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科学方法论的信仰氛围,那么学生就更容易确立信仰,即使个别学生存在某些不合主流的现象,也不会影响到整体环境的营造。因此,学校首先要在环境的营造上下功夫,针对高职大学生的特点,贯彻党中央的要求,在自己学校的各种平台,各种活动中渗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比如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在学校的官网上多多转发中央会议精神。或者多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活动,准备丰厚的奖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等,总之,学校要加大宣传,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指导他们的行动。

(三)以实践为载体,创设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活动空间。理想信念最终是否坚定,要在实际中检验,虽然学校不可能创设真实的情境来考验学生,但学校可以先通过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养成,锻炼的多了,当学生面对实际情况的时候,自然能做到从容应对,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比如说学校多组织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实践,让学生自己带队,自己思考如何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还可以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宣讲队、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让学生讲一本马克思著作等。这些实践活动都可以是学生不断成长的一种积累,在实践中逐渐坚定信仰,在信仰中探索正确的道路,人本身就是在理论和实践的不断作用中进步的。

四、结语

坚持高职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当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要充分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另外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在实际生活中检验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养成,通过综合施策,多方响应,助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之在以后的工作中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信仰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