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相关蛋白LC3与宫颈癌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

2022-07-29 14:58谢珊艳刘珊珊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2年14期
关键词:肌层阳性率异质性

谢珊艳,刘珊珊,杨 荫△

1.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2.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广州 510000

宫颈癌位全球36个国家的女性肿瘤死亡原因之首[1]。文献[2]数据显示,我国该病的发生和死亡均呈上升趋势。我国宫颈癌5年生存率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下降,与世界趋势一致[3]。当下我国老龄化的进程加速,老年患者在诊断时还常伴其他疾病,这些情况均为该病治疗和管理带来挑战[3]。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成分的自我降解过程,通过转运待降解物到液泡或溶酶体内,并使待降解物在其内被水解酶分解。自噬在癌症中具有双向的、环境依赖的作用,通过刺激和抑制自噬的干预措施已被提出可作为癌症治疗的方法[4]。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是当前研究较多的自噬标志性物质,是酵母ATG8基因的同源物,位于前自噬泡和自噬泡膜的表面,是已知的与成熟自噬体相关的Atg蛋白,被认为是较特异的自噬诊断指标[5-6]。目前,自噬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未完全明了。因此,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对所有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以期明确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LC3蛋白的作用,进而为自噬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提供线索。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和排除标准

1.1.1纳入标准 建库至2021年5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中文和英文文献,有关评价 LC3 蛋白和宫颈癌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病例取材前未经放疗、化疗或免疫治疗,均经病理结果证实,纳入人群不受年龄、种族、国籍限制,且均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纳入文献研究的问题及方法相似;LC3蛋白的检测方法均为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

1.1.2排除标准 (1)LC3蛋白的检测非SP法;(2)重复报告的文献,纳入方法学质量较好者;(3)数据不完整;(4)纳入研究的对象未经病理学证实或未提供来源。

1.2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和维普资讯数据库,收集所有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21年5月。结合关键词、主题词和自由词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包括:宫颈、癌、LC3和蛋白表达;英文检索词包括:cervical cancer、uterine cervical neoplasms、LC3 protein、human、light chain 3、MAP1LC3A protein、MAP1LC3B protein、MAP1LC3C protein。

1.3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均由2人独立完成。如遇分歧,则交给第三方定夺。资料提取包括了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如作者、文题等;质量评价相关性要素;结果测量相关数据,如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等;对象基线特征,如样本量、患者年龄等。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纽卡斯尔-渥太华质量评价量表(NOS)[7]评价质量。

1.4统计学处理 在RevMan 5.3软件中执行Meta分析,将OR与其95%CI视为效应量。运用χ2检验进行各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分析(检验水准为α=0.1),结合I2定量异质性。当I2≥75% 存在高度异质性,I2≥50% 存在中度异质性,I2≥25% 存在低度异质性。若有统计学异质性时,阐述异质性原因后,随机效应模型行Meta分析;异质性突出,仅行描述性分析;若无统计学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

2 结 果

2.1文献检索 检索EMbase、Cochrane等数据库,共检出文献105篇,经去重、排除非SP法、数据不全和未获全文,最终纳入9个研究[8-16],其中中文8个[9-16],英文1个[8],包括1 252名研究对象,纳入宫颈癌组6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313例、健康宫颈组279例。

2.2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续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见表2。

表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4Meta分析结果

2.4.1宫颈癌组和健康宫颈组LC3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共9个研究[8-16]描述了两组的LC3蛋白表达情况,两组间异质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I2=27%)。固定效应模型Meta 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组LC3蛋白阳性率(阳性例数/总例数40.61%,268/660)显著低于健康宫颈组(阳性例数/总例数84.23%,235/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2,95%CI:0.08~0.17,P<0.05)。

2.4.2宫颈癌组和CIN组LC3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共6个研究[8-10,12,14,16]发表了两组LC3蛋白表达的情况,两组异质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I2=34%)。固定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组LC3蛋白阳性率(34.20%,145/424)显著低于CIN组(65.18%,204/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3,95%CI:0.17~0.33,P<0.05)。

2.4.3CIN组和健康宫颈组LC3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共6个研究[8-10,12,14,16]报告了两组LC3的表达情况,两组异质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I2=44%)。固定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CIN组LC3蛋白阳性率(65.18%,204/313)低于健康宫颈组(83.44%,126/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5,95%CI:0.21~0.59,P<0.05)。

2.4.4宫颈癌组中低分化和高分化患者LC3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共8个研究[8-13,15-16]阐述了宫颈癌组中不同分化患者间LC3蛋白的表达情况,宫颈癌组中低分化和高分化患者异质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I2=0%)。固定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组中低分化患者LC3蛋白表阳性率(36.57%,143/391)低于高分化患者(49.66%,73/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8,95%CI:0.17~0.44,P<0.05)。

2.4.5宫颈癌组中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LC3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共8个研究[8,9,11-16]报告了宫颈癌组中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LC3蛋白表达的情况,宫颈癌组中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异质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I2=0%)。经固定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组中有淋巴结转移患者LC3蛋白阳性率(36.78%,57/155)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49.05%,233/4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7,95%CI:0.51~1.15,P>0.05)。

2.4.6宫颈癌组中肿瘤最大径≤4 cm和肿瘤最大径>4 cm患者LC3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共5个研究[9,13-16]报告了宫颈癌组中不同肿瘤最大径患者LC3蛋白表达的情况,宫颈癌组中不同肿瘤最大径患者异质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I2=47%)。经固定效应模型Meta 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组中肿瘤最大径≤4 cm患者LC3蛋白阳性率(59.80%,180/301)和肿瘤最大径>4 cm患者(50.34%,75/1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8,95%CI:0.68~1.70,P>0.05)。

2.4.7宫颈癌组中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和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患者LC3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共4个研究[9-11,14]报告了宫颈癌组中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患者LC3蛋白的表达情况,宫颈癌组中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和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患者异质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I2=0%)。经固定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组中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患者LC3蛋白阳性率(35.53%,54/152)与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患者(43.00%,43/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7,95%CI:0.55~1.72,P>0.05)。

2.4.8宫颈癌组中国际妇产科协会临床分期Ⅰ期和Ⅱ期患者LC3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共8个研究[8-12,14-16]报告了宫颈癌组中不同国际妇产科协会临床分期患者LC3蛋白的表达情况,宫颈癌组中国际妇产科协会临床分期Ⅰ期和Ⅱ期患者中度、高度异质性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2=71%)。随机效应模型Meta 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组中国际妇产科协会临床分期Ⅰ期患者LC3阳性率(52.17%,204/391)和Ⅱ期患者(36.41%,67/1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1,95%CI:0.61~3.28,P>0.05)。

3 讨 论

自噬是一种进化保守的分解代谢途径,根据形态和机制上的不同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和伴蛋白介导的自噬,通常巨自噬被称为自噬。有研究表明,自噬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且对于肿瘤的影响具有双面性[4]。自噬在肿瘤发生中的致瘤前作用已通过基因工程小鼠模型进行了研究和验证[17],该模型证实自噬抑制有利于肿瘤的发生;而在肿瘤形成后,通过降低自噬水平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事实上药物羟氯喹已经在多个临床试验中测试,以评估自噬抑制在胰腺腺癌和其他癌症中的有效性[18]。另一方面自噬具有抑瘤作用,如自噬可通过降解癌蛋白抑制肿瘤的进展和转移[19],部分新型药物可体外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20]等。迄今,已报道有31个自噬相关(Atg)基因[21],其中,酵母ATG8的编码基因目前有6个与人类同源,即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家族(MAP1LC3A、 MAP1LC3B、MAP1LC3C)和氨基丁酸受体相关蛋白(GABARAP、GABARAPL1、GABARAPL2)。酵母Apg8/Aut7p是酵母自噬所必需的,在自噬小体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22]。酵母Apg8/Aut7p和大鼠MAP1LC3(与Apg8/Aut7p具有28%的氨基酸同源性)位于自噬膜上,已被用作自噬体膜的标记物[6,23]。早在1983年,VALLEE等[24]在小牛大脑皮质中发现了与含有MAP1A和MAP1B部分共纯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19)×103的蛋白质,随后,KUZNETSOV等[25]证实该蛋白为相对分子质量为18×103的蛋白质LC3。接着MAP1LC3被鉴定为与大鼠脑MAP1A和MAP1B共纯化的蛋白[26]。而后,HE等[27]发现3个人类蛋白MAP1LC3A、 MAP1LC3B、MAP1LC3C与大鼠MAP1LC3的同源性分别为81%、94%和55%,与大鼠MAP1 LC3的相似性分别为91%、96%和72%;且MAP1 LC3A和MAP1 LC3C与大鼠MAP1 LC3存在几乎相同的亚细胞定位;另外,在HeLa细胞生存条件由正常改变为应激状态时,MAP1LC3B的分布从高尔基体/核周模式改变为点状自噬小体模式。近年,LEE等[28]发现了LC3在经典的自噬途径中参与货物的选择,促进自噬体的关闭和促进膜的融合。

本研究结果显示:宫颈癌组LC3蛋白阳性率低于健康宫颈组,提示过低的LC3蛋白表达有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LC3蛋白表达在组织分化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在宫颈癌组中低分化患者明显低于高分化患者,提示LC3蛋白表达有可能随着宫颈癌的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这与张晶等[9]、王廷恒[12]、程文青[13]、赵红萍[15]、马学华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局限性:(1)纳入的文献均未能按照种族、年龄等因素进行亚组分析,故使用本研究结论时应谨慎;(2)缺乏灰色文献,可能遗漏阴性的结果;(3)未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描述及讨论;(4)SP法检测LC3蛋白的试剂盒不统一。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对LC3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及其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进行系统评价。依当前证据可见LC3蛋白与宫颈癌及其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揭示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LC3蛋白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进而为细胞自噬水平与宫颈癌发生和发展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比较有指向性的证据,也为宫颈癌的生物疗法提供了较为正确的方向。

猜你喜欢
肌层阳性率异质性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