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影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文艺引领一个时代的风貌,优秀的文艺作品反映一个民族的创作能力和水平,通过文艺作品可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并发挥审美启迪的作用。在全球文化中展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其关键就是要充分利用媒体进行纵深融合发展,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兴文艺群体创作的繁荣发展再一次印证了建立在传统民族文化土壤和人民现实生活基础上的事业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基于新文艺群体与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分析制约两者发展的因素,以此探寻新文艺群体和传统文化偕行发展的有效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催生的新文艺群体因时而兴,与时代同频共振。立足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时代精神,进一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新文艺群体的发展规模、业态和覆盖范围,已经成为衡量省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但由于群体分散、长期“自然发展”等各种因素,新文艺群体的发展面临了一些问题和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考察近年来新文艺群体发展情况发现,相关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和从业规范明显落后于实际发展状况。另外,新文艺群体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政策把握有限,不能做出有效规划,规避风险。文艺工作相对比较自由,许多新文艺群体尚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财务、税收等方面的政策还不够规范,这些因素制约了新文艺群体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新文艺群体的民间属性使政府机构在进行文艺资源的整合、调配时,难以找到受众真正的需求点,对受众的反馈无法及时回应,导致大量新文艺群体不能创作出具有规模效应的作品,发展也不够成熟。
全球经济发展迅速,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新型媒体的使用频率增多。新文艺群体发展渠道逐渐拓宽,从最开始的豆瓣、百度贴吧、QQ到小红书、美篇、知乎、新浪微博再到快手、YY直播、哔哩哔哩、抖音。从文字与图片传播逐渐转化成声音、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的传播,新文艺群体的传播形式更加多种多样,渠道拓展普及面广,社会效益和影响力逐渐加强。
互联网具有很强的兼容性,是媒介之间相互帮助,建立连接的桥梁。同时,数字化和元宇宙渠道的拓展,为新媒体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使新文艺群体经济所占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新文艺群体总收入不断提升。近年来,由于一些外部客观原因与本身成本低、时间灵活、可操作性强等主观原因,新文艺群体数量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为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好的传播方式。新文艺群体的关注度和流量的差异导致新文艺群体的人均收入差距较为明显,呈现不均衡的现象。在互联网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传统文化的底蕴丰厚,新文艺群体可以从中吸取养分,从不同的渠道开出姹紫嫣红的“花”,使广大人民群众寓教于乐,在不知不觉中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新文艺群体在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等方面有很大差别,其价值理念有三大特点:期望高收入、满足受众的需求、灵活的就业方式。新文艺群体是在网络科技突破旧空间局限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新群体。这种群体结构在冲破传统空间束缚的同时,也打破了其在现实生活空间中的身份束缚。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有的来自政府机构、高校、科研机构,有的来自民营企业,有的可能是学生、教师、医护工作者、政府公务人员,还有的可能是家政服务员或农民工,他们都可以成为“文艺工作者”。不同环境下的身份转换,是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造就和形成的网络新生态。现在的网络生态深刻改变了以往为社会所熟知的文艺生态。与之相矛盾的情况是,在现实环境下相关专家对于新文艺群体往往缺乏足够的身份认同,认为新文艺工作者学识水平不等。虽然新文艺群体大多数拥有在网络平台发表观点、作品的表达阵地,但其在权威平台上很容易被忽略或者被排斥在外。从根本上说,这种现象说明该行业存在身份歧视和认识偏见。
虽然新文艺群体的人群数量庞大,他们在创新水平、审美意识和文化涵养等众多方面各具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但这些观念和看法缺少一定的文化底蕴。新文艺群体大多是以日常生活中的自身经历为艺术创作的源泉,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群体中大多数创作者并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他们所创作的作品缺乏思想内涵、价值追求,创作形式缺乏新意,并未凸显中华文化底色和人民情怀。
新文艺群体在创作新题材时,会按照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或者自身发生过的记忆比较深刻的事情进行分类,之后经过艺术处理加工,以另一种能够被大众所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这些艺术创作更具有生活的气息,更能走进大众的生活。新文艺群体在创作时,经常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去创作,没有固定的创作时间和空间,这也使得创作的难度有所增加,阻碍了新文艺群体的进步。因此,非专业的新文艺群体需要付出的努力比专业创作者更多,同时其还需提升个人的专业水平,从而助力文化艺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高新文艺群体文化的感召力。
近年来,从中央政府到地方,从圈内到圈外,社会各界都给予新型文化产业领域从未有过的关心与重视。活动于传统体制之外的新文艺人群,在社会资本、网络文化以及新兴科技的共同驱使下生存与发展,一方面相较于以往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又因新文艺群体行业联系服务渠道不畅通,劳动保障不全,缺少职业发展激励与规范手段等突出问题,导致版权保护难、良才短缺、收入差距大、职称评定难,制约着新文艺群体的成长和发展。只有真正关注新文艺群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他们的利益诉求进行回应和解决,这个群体才能有序发展。下面就新文艺群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阐述。
第一,经费难题。新媒体创作门槛低,创作者基数大,新文艺群体的流量不稳定,前期培养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例如,抖音中的“Dou+”,往往需要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来增加抖音流量,这样才会把想要推广的内容推广到更多的人群中。这样往往成本较高,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长此以往,给很多优秀独立的原创新文艺群体带来了经费难题。
第二,良才短缺。新文艺群体结构不合理,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以探索艺术专业与其他专业跨领域融合发展。要想让所拍摄的视频既有较强的专业性又有较强的艺术感,就需要培养双领域的综合型人才,从而提升传统艺术视频的质量。但是,由于收益的不稳定性,社会的认可度和身份认同感低,以及社会保障不够,对良才吸引力较弱,人才储备少,导致很多优秀的人才流失。
第三,版权保护。由于文化知识产权的违法成本相对较低,维权成本较高,维权难度大,版权保护不力,尤其是新兴文化领域繁杂多样、新颖创新,且现行法律标准无法全覆盖,一旦处于“边缘”地带,发生侵权事件,较高的维权成本就会迫使新文艺群体越来越难以应对数字时代的发展,从而使产业失去发展动力,文化作品失去原创性。
第四,职称评定。新文艺群体中的很多人因为没有固定工作单位而困扰,而评职对新文艺群体是一种保护,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好的归属感,也能更好地去定义他们。对此,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维护新文艺群体的切身利益。比如在购房、办理签证等方面应给予他们一定的政策优惠。
2021年,各大新闻客户端、互联网传播平台纷纷发布了对“饭圈”乱象进行整治的相关公告,并采取了清除负面危害消息,处理涉嫌违规账号,关停相关问题群组,撤销恶劣话题内容,拦截下架小程序,排查网络综艺违规内容等各种措施。同年,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开始整顿“网红乱象”。“饭圈文化”沉疴宿疾,即使在如此之大的整改力度之下,各种挑战公序良俗的言行仍不断发生。面对这一状况,亟待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建议开设常态化的新型文艺群体培训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文艺领域中的引导地位,以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创作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下的文艺精品。引导新文艺群体出版优质原创文学作品,促进网络文学、网络歌曲、网络电视剧、微电影、互联网演艺、互联网动画等新文学健康发展。
如果过不了新媒体评论平台这一关,就过不了建设新时代文艺评论阵地这一关。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受众多、反应快、势头猛、影响面广,极具放大效应。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把好新时代文艺评论的方向盘。时代在变,媒体也在变,文艺评论的特点也在变。生机勃发的互联网新媒介平台,一直是实施文艺评论工作的主要阵地。组织并合理调动新文艺群体,利用好互联网新媒体评价平台,积极打造更多的文艺微评、短评、快评和全媒介评价产品,促进文艺专业评论与大众点评的有效交流与合作,是做好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工作的当务之急。
当前,互联网媒体环境下的文学批判,情感多于理性。治理“审丑文化”,需要从源头上下功夫,以优秀传统文化启迪审美,应该充分发挥新文艺群体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各方形成合力,普及传统文化,营造优秀文化氛围,构建有情怀、有态度、有能力的文艺评论工作群体;并逐渐将活跃在网络批判领域里的“网络大V”和“意见领袖(KOL)”,聚集到主流文学评论和文艺评论的团队中,逐步培养一批具有真才实学、有影响力、有权威、有公信力的文学评论员。新文艺群体需要通过多元文化阵地的建立,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主导,引领大众舆论导向,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担负起为新时代催生伟大文学作品的历史使命。
维护文化舆论安全,既要端正价值取向,严把内容导向关,也要完善技术手段,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文艺创作。大数据分析技术是信息领域的一场创新性变革,它的预测分析建立在对海量历史事件数据进行连续跟踪的基础上,再经过大规模筛选与比对,挖掘出事件的本质及规律,从而达到对事件一般规律的研究和判断。
大数据分析对突发状况中的网上舆情监控速度非常快,监控者能够准确快捷地掌握关键数据信息,及时掌握网友们的舆情倾向与心态变化趋势。大数据分析的另一个优点是能够持续地对网上舆情进行监控,从而针对变化趋势适时做出针对网上舆情的工作调整。这一特点同样也适用于文艺创作,大数据分析能够为文艺作品的创作提供有益借鉴,赋能更多的优秀作品。关于大数据分析对文艺创作产品的指导作用,人们一直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合理认知大数据分析在文艺创作中的使用价值,透过大数据剖析统计,可以掌握观众的偏好与习惯,从而了解当下的美学风潮、创意走向,进而为创作者提出借鉴。在当下社会提倡文化自信的局面下,传统文化在社会上逐渐得到重视。因此,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制造传统文化相关热点,引导新文艺群体结合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创作。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宣传工作规律作出精练论述和高度总结,为高效传播话题议题提供了科学方法。要讲好与传播好充满中国元素、中国特色的中国故事,需要融合和学习新的文艺语言,并规范对接基本的艺术语言现实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新文艺群体始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需要更加重视。引导新文艺群体挖掘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积淀而成的独特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宣传仁爱、以民为本的思想,崇尚和谐,弘扬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等传统美德。鼓励新文艺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经典创作展示活动,支持新文艺群体举办传统文化经典创作大赛。在文艺作品中,遴选出优质的传统文化传播作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支持影视传媒机构传播新文艺精品。聚焦优秀传统文化,支持新文艺群体提炼经典的传统文化故事,打造一系列聚焦传统文化的新IP,形成传统文化精华,打造全民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新文艺群体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现新时代中国文艺界的新生力量,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解决新文艺群体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应该充分利用浓厚的传统文化的优势,更加重视对新文艺群体人才的培养,引导新文艺群体与传统文化融合,加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同时增加新文艺群体的文化底蕴,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