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春华,吴 伟,潘启取*
(1.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315;2.浙江宜葆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嘉兴 314199)
菜心(L. ssp.(L.)Makino var.Tsen et Lee)起源于我国广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菜心以花薹为食用器官,因其富含维生素C、粗纤维及P、Fe、Zn、Ca等多种微量元素,风味品质佳,而被誉为“蔬品之冠”,深受群众喜爱。菜心生长期短、复种指数高,一年四季均可栽培,使之成为华南地区栽培面积和市场供应量最大的蔬菜种类之一。菜心害虫种类众多,尤以黄曲条跳甲(Fabricius)、小菜蛾(Linnaeus)、菜青虫(Linne)、斜纹夜蛾(Fabricius)、南美斑潜蝇(Blanchard)、甜菜夜蛾(Hiibner)、菜蚜()和粉虱()等的发生及危害较为严重。为深入贯彻“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科学指导化学农药用药,2019—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在广州市南沙区和增城区菜心生产过程中,集成国内外已开发的化学、物理机械、生物与农业防治技术,实施菜心主要害虫化学农药减量增效综合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有效控制了虫害,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及虫害防治效果和效益,实现了化学农药施用量减少30%以上、农作物增产3%的目标。
2019—2021年,选择有代表性、具有辐射带动潜力的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南沙示范基地(10 hm,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同安东围路)和广州市绿聚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60 hm,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田心村)作为示范区,建立化学农药减量增效综合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区,3年累计示范面积210 hm以上。通过示范,充分展示了化学农药减量增效综合防控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在抓好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示范带动、技术助动等措施,促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综合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辐射周边地区2 000 hm以上。
化学农药减量增效综合防控技术主要是通过集成国内外已开发的化学、物理机械、生物与农业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及统防统治措施,将防治关口前移、一喷多防,有效控制害虫危害,提高农药利用率及虫害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达到化学农药施用量减少和农作物产量增加的效果。
于夏季高温时节,采取每667 m撒白石灰20 kg、深耕翻晒土壤、高温覆膜闷土、灌水泡土,或采取每年3—7月种植水稻、8月—翌年2月种植菜心的“水稻—菜心”水旱轮作模式,以杀灭土壤中的有害虫源,消灭部分虫蛹;另外,及时清洁田园、清除周边杂草,创造不利于幼虫生存的环境条件,以减少传播。
示范区菜心早熟品种选择四九-19、油绿45天尖叶等,中晚熟品种选用油绿702、特选油绿70天、玉田3号等抗性较好的优良品种。
利用“黄板+性诱剂”复合方式等诱杀黄曲条跳甲、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菜蚜、南美斑潜蝇、粉虱等害虫的成虫,诱杀效果好,且显著高于黄板或性诱剂单一诱杀方式。黄板从菜心幼苗2片真叶时开始悬挂,悬挂于距叶片高度约15 cm处,间距约3 m,性诱剂每667 m放置5~8套,每7 d更换1次。
在地块周边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黑光灯(可同时安装)等,灯光诱杀黄曲条跳甲、菜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金龟子、地老虎等害虫。每日19:00开灯,至翌日07:00关灯,可显著减轻上述虫害的发生。
利用叉角厉蝽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用塑料盒盛装,置于地块中央,让其自行爬出,每667 m释放150~300头即可。
“推”即利用异源植物次生化合物对害虫的忌避作用来驱赶迁入性虫源,可作为驱避、毒杀害虫的活性物质,对黄曲条跳甲成虫具有较好的忌避作用。分别取5 g高脂膜和15 mL吐温-80充分搅拌混匀,然后分别加入纯度为100%的香茅精油、按叶精油、肉桂精油、花椒精油、羌活精油各20 mL,配制成对黄曲条跳甲成虫有驱避作用的新型液体(驱避剂母液)。施用时用清水稀释成500倍液工作液,每隔7 d在菜田和周围田埂上喷施驱避剂1次。“拉”即利用2.4方法诱集害虫,再集中灭杀。
在若虫卵孵盛期,每667 m用含孢子400亿个/g的球孢白僵菌悬浮剂2 000~2 500倍液喷雾,防治黄曲条跳甲、小菜蛾、菜青虫等;每667 m用含孢子100亿个/g的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每667 m用20亿PIB/mL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或每667 m用7.5%鱼藤酮乳油1 500倍液、碧拓-0.5%苦参碱可溶液剂500倍液、0.3%印楝素1 000倍液等植物源农药喷雾,防治菜心主要害虫,均具有较好的效果。
当虫害发生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每667 m用福戈(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颗粒)3 000倍液、20%呋虫胺水溶性颗粒剂2 000倍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5%水分散粒剂800倍液等药剂组合进行茎叶喷雾,防治跳甲成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蚜虫及其他叶面害虫。坚持“防早防小”“适时施药”“适宜剂量施药”“轮换施用”等原则,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
通过大力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实施菜心害虫综合防控、科学用药,害虫防治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区比农民自防对照区害虫总体防治效果高出10%~20%,其中斜纹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等防治效果为15%~20%,黄曲条跳甲为12%~15%,南美斑潜蝇、菜蚜和粉虱等为10%~15%。
每茬菜心防治次数减少。早熟品种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区平均防治1.5次,农民自防对照区平均3.1次,示范区减少1.6次;晚熟品种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区平均防治2.5次,农民自防对照区平均4.6次,示范区减少2.1次。每667 m农药用量(按有效成分计算)减少,示范区化学农药平均施用量0.087 kg,农民自防对照区化学农药平均施用量0.118 kg,示范区减少0.031 kg,即减少26.3%。
通过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示范推广,科学、有效地控制了虫害的发生,通过合理栽培管理措施,促进了菜心增产增收。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区早熟品种平均667 m产量为1 083.25 kg,农民自防对照区为1 042.97 kg,示范区667 m增产40.28 kg,增产率3.86%;晚熟品种平均667 m产量为1 253.30 kg,农民自防对照区为1 196.41 kg,示范区增产56.89 kg,即增加4.76%。
通过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改变了农民群众仅依靠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的观念,为珠三角地区农业走向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减少了菜心的农药残留,提高了菜心品质,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健康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