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参与式营造和可持续性发展探索

2022-07-29 06:51尹首权北京科技大学
文化产业 2022年21期
关键词:创智农园营造

尹首权 北京科技大学

近些年,我国现代化发展速度的提升,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改变。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单元,是人民居住生活的重要场所,同时社区的建设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社区花园作为一种绿地组织形式,为各类社区问题的处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通过阐述社区花园营造的重要意义,以上海创智农园营造为案例,探索城市社区营造的多元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近些年,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追求逐渐成为关注的重点。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单元,是人民居住生活的重要场所,社区的建设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社区花园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存在形式之一,在不改变土地性质和绿地属性的前提下,以深入社区参与的形式丰富了城市绿地的内涵与外延,这一从参与设计到营造再到维护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实施的过程,不断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逐渐成为公众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各类社区问题的处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社区花园是社区民众以共建共享的方式进行园艺活动的场所。自19世纪末起,社区花园随社会环境变化逐渐转型升级,从原来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功能转变为社区营造的重要载体,承担起文化建设的重要责任。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花园项目萌芽于2014年的上海,随后在城市微更新中展示出较大的发展潜力。上海社区花园系列营造发展至今,形成了比较完善、成熟的体系。社区花园与社会组织、志愿团体、社会企业、政府部门等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民众的积极力量。因此,本文以上海创智农园为案例,通过创智农园发展历程、功能布局和多元参与分析,提出社区花园可持续营造策略,为社区花园推广提供实施方案。

社区花园营造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奋斗目标是不断创造人民美好生活,而社区作为人民生活的最普遍场所,其建设水平直接决定了人民对生活是否美好的评价。探索社区营造多元协同体系,集中各方力量,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社区营造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多方合作,有利于改善周边环境,提升社区活力,更好地保障人居环境,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实现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社区营造是多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政府引导,民间自发,社会组织帮扶,使居民自组织、自治理、自发展,共同解决社区面对的公共议题。在营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增强社区的内生动力,构建基于多元化需求的社区生活空间,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创智农园作为社区花园营造的典型实践案例,跳出了传统的空间升级模式,探索出了社区治理的重要途径,为社区营造提供了先进的思路和方法。

社区花园营造的探索和实践

上海市创智农园(简称“农园”)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创智天地园区。农园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用地性质为街旁绿地,在空间上呈现出一条狭长的通道。

2016年,杨浦科创集团和瑞安集团对其进行整体性改造,成为上海市首个位于开放街区中的社区花园。在市、区、街道各级政府和行业部门及社区的共同关心支持下,作为上海市AAAA级青年中心和公益基地,农园一直践行开放共建协同共治的理念,倡导更多在地社区融合行动。

创智农园概况及布局

农园总体布局分为设施服务区、公共活动区、朴门菜园区、一米菜园区、互动园艺区等。整个农园以集装箱为中心,向左向右延伸,体现了开放、共享、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户外空间左侧为稻田、小型湿地,右侧为菜园,充分利用了绿色空间,将自然化景观进行展现。农园注重发挥与人友善的特性,关注人的需求,精心设计的人行慢道将整个空间勾连起来,方便引导人们去往各个区域。同时,道路两旁设置了便于休憩停留的环状木椅,给予人们休闲放松的空间。农园注重人文关怀和细节考量,其在室外门檐处设立雨棚,方便人们在下雨天闭馆时坐在棚中休憩。室内设有厨房、洗手间、吧台、公共就餐空间,而移动式桌椅则增加了空间的功能复合性。

农园创立之初就关注人在空间中的作用和地位,其在设计布局中为居民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将空间与社区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既改善了空间环境,又丰富了人际环境,同时,长椅等公共空间的设施增加了人们交流沟通的机会,展现了文化特征。

创智农园的管理与服务

农园的日常管理是保障其正常运营的重要条件。农园的日常服务包括定期维护、生活服务、社区认建认养管理、参访接待交流等。农园全天对外开放,并且配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例如园区管理办法、活动组织管理办法、园区工作人员管理条例等。在农园开业的前半年内,前往参观的个人、团体、社会组织人数众多,每天都有周边居民前来交流互动。在社区服务方面,社区营造活动包括专业沙龙、农贸集市等。专业沙龙会邀请社会各界优秀人士和社区居民进行座谈和研讨,共同致力于城市社区的空间规划和建设,实现社区资源的有效共享。

通过沙龙,可以引导儿童和社区居民走出室内课堂和工作环境,在自然开放的空间内进行学习和交流。社区营造理念正在影响和建构公众对农园的认知和认同。在营造过程中,要重视建立健全各种深入人心、能被遵守和执行的农园规章制度,提升居民以公民意识为主的参与意识,构建农园治理体系,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区氛围。

创智农园多元主体参与分析

1.居民参与

多元主体参与是农园的一大亮点。在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实现社区自治的过程中,如何发动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社区自治,更好地开展社区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在景观服务方面,创智农园的植物品种,特别是适合本地栽培的果树、香草、蔬菜以及传统农作物,注重营造具有乡土气息、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整个农园不使用农药化肥,为人类、动植物提供了友好和自我平衡的生态环境。城市居民可以在农园中通过观察、种植、采摘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参与体验,具有很好的科普教育意义。在参与方式上,创智农园鼓励居民通过捐赠、认建认养、志愿者服务和参与活动等方式贡献力量。此外,花园中开设了“一米菜园”与“小蓝屋”项目。“一米菜园”主要开展活动体验课程,通过营造归属感,调动居民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以及公共服务意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公共花园管理作出贡献。“小蓝屋”是自然教育的课堂,通过现场授课、亲近自然,使居民获得更多体验。“小蓝屋”具有较强的开放属性,支持各种社会组织、机构团体以租借的方式在这里举办活动,共享资源。通过现场参与的方式可以让居民认识到公共空间的重要性,调动居民参与决策空间更新的积极性。

2.社会组织参与

在街道支持下,2018年基于《上海市住宅小区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这一大的城市空间更新背景,为加速推动社区之间的联通,创智农园作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策源地,成立了社区规划师办公室和创智坊睦邻中心,共同形成了现场了解社区情况、听取居民意见的一线工作室。创智农园还积极组织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师生以及国内外的社区营造专家,在社区内多次开办“共治的景观”工作坊,与居民一起讨论如何进行社区治理。这一系列工作使当地居民增强了对社区花园共建共享的理解,消除了其心理顾虑,一步步地推动居民形成了共建共治美好社区的共识。社区营造不仅需要自下而上的推动,还需要自上而下的支持,社会组织的加入可以让营造的力量更加丰富,能够获得更加充盈的支持和帮助,从而逐步构建起整体联动、互联互动的常态化机制。

3.政府参与

政府在农园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推动运用,包括提供政策性支持、健全相关法规、协助制定阶段性发展规划、完善运营管理制度等举措,为农园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支持。在“创智农园”的实施过程中,街道政府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积极宣传鼓励,多渠道地推动民众参与社区建设。可见,在社区营造中,政府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其是活动的规划者和推动者,是资金资源的重要支持者,从而不断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区花园营造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

政府自上而下宣传引导,各部门分工协作

政府作为社区治理的主导力量,拥有大量的公共资源,是城市社区营造的重要推动者和平台搭建者。政府的引导和政策鼓励对社区营造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在分工方面,近些年,政府功能不断转型升级,由原来的主导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更加注重引导、服务、监督职能的发挥。因此,在社区营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作用。一是要加大资金支持。资金是社区营造开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政府要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保障社区营造设施的建设和日常的管理与维护;二是做好社会动员。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社区营造的建设中来,通过合理规划空间使用目标,完善平台搭建和空间建设体系,不断吸引社会组织参与其中。

社会组织积极推动,融合多方资源力量

融合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力量,有利于优化资源,改善实施模式。农园发展初期,由专业的社会组织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帮助农园改造和建设,通过社会组织搭建城市公共空间交流平台,以社区花园为载体,建立社区多方密切关系,探索民众、政府、商户与社会组织间的协作机制,从而更好地了解公共需求,满足公共利益。在农园发展的中后期,要让社区居民积极行动,主动获取资源和技能,成为社区长期自治的维护者。

居民积极参与,共建共享意识逐步形成

营造社区公共空间的主角不是社区而是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连接、信任是核心。社区营造要着力打通社区治理微循环,解决社区治理过程中“谁来参与、哪里参与、如何参与、参与什么”的四大难题,打造居民参与共生治理、共享治理成果的品牌。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举办社区营造优秀案例展览、专家研讨会、群众座谈会等方式宣传社区营造的重要性、目标、计划、方法,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增强群众对该工程的认同感,提高参与积极性,增强保护城市社区文化的使命感。二是要调动居民的参与热情。居民可以为社区营造提供人力支持,保障营造空间的人力需要。社区花园是连接人际交往的重要纽带,可以帮助人们重新找到熟悉信任的邻里关系,使居民重新认识到公共空间中的土地价值,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以点带面,营造良好的“共商、共建、共享”的文化氛围。

基于当下实践和未来发展可见,有效的社区动员和居民参与、社会化的公共空间利用、高效的社区治理项目化运作和长效的多元共治机制建设是未来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策略。“社区花园是都市景观的一个奇迹,更是社区营造的一个典范;创业者们把一片废地,做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从空间改造角度入手,将自然景观融入文化价值,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载体。社区花园不仅是人们休闲散步的场所,还是社区居民的“第二课堂”。将天然的种植技艺带入现代化都市,将劳作手工带入课堂,将游戏娱乐带给孩童,将社会互动带给居民,将生产程序带入生活,这极大地丰富了当代人的精神需求。可见,社区花园系列空间营造的社会价值远大于空间本身的价值。在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动员多主体参与,建立符合需求的运营模式,从而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正是社区花园以及社区营造的当代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创智农园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江苏省农园建设对策研究
美丽可持续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现代农业多功能发展模式研究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印尼国营第八农园首次向新加坡出口香蕉
营造温馨如家的购物环境
李启煊:种一块先锋试验田
丁亮:出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