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一然
鲁迅美术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4
伴随着交通问题的愈演愈烈,地铁迈进了人们的生活。作为容纳成千上万人穿梭于其中的下沉空间,地铁已然与人们形成了一种交互关联。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环境与建筑构造,内部的空间设计就需要运用独特的手法来完成,并融合当地的都市文化来将其烘托成为一个城市的宣传媒介。作为人与交通联系的纽带,地铁内部空间既要满足乘客对于空间舒适度的要求,又要达到视觉上的享受,营造出具有当地传统特色的空间景象。
照明设计一直以来都是地铁空间装饰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地铁空间位于地下,具有幽闭的特征,所以自然采光条件相比于地上来说较弱,需要人工照明来进行烘托。地铁空间内的照明设计通常会在光源的强弱、冷暖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化处理,以此来渲染环境氛围。国内的一些城市如香港、上海等在照明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人的视觉及生理感受,将光自身携带的属性与整个地铁空间形态相结合,运用到实际施工当中。
以上海地铁15号线吴中路站为例,首先,由于站内整体造型是拱形状,不会设置任何电线,所以采用了天际线铝板后的泛照明系统来实现光照效果。灯光通过与墙面特殊材质的结合并反射在空间内,达到照度要求的同时,也使整个空间极富节奏感与韵律感。而在墙面错落的楼宇模块中,嵌入点状的小型灯光装置,也实现了楼体之间主次分明的图形效果,从而形成一体化的照明系统。其次,在出口处,设置矩形灯带与地面反射的光源在视觉上相结合,为乘客在行程中照亮路线的同时,也拉伸了整个空间的纵向感,达到了宽敞效果。长廊内,在两侧墙面上勾勒出的抽象城市轮廓线内嵌入中性色调的LED灯带,可为乘客提供清晰的路线方向导示,而光源与银灰色墙面相融合也加深了人们对空间的整体感受,从而体现出清爽利索的视觉效果。
图1 上海15号线吴中路站大厅层 (图片来源:网络)
图2 上海15号线吴中路站出口处(图片来源:网络)
色彩可以刺激人的视觉感官。地铁空间中的色彩设计应将当地的城市色彩与空间内部环境相结合,并让颜色之间相互搭配与对比起到修饰空间与引导的作用。色彩设计一般可用于信息导视等方面,以引导人们在空间中有秩序地流动并在不同程度上消除人们处于封闭空间所带来的沉闷感,遵循了功能性的同时还能达到装饰的效果。
以斯德哥尔摩地铁站为例,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一座岛屿城市,地铁站内的整体设计风格都偏向于岩穴的空间特征,与当地的城市风情紧密结合,带来了极致的艺术美感。在色彩的应用上,更加彰显出了大胆与强烈的对比。蓝色会给人以一种清爽静谧的感受,T-centralen站过厅处的穹顶以高饱和宝蓝色作为基础色,与米灰色进行交错并伴随着蓝色藤蔓点缀,为乘客带来舒适安静的乘坐氛围,同时也满足了视觉上的震撼感触。Kungsträdgården站厅以斯德哥尔摩的国王花园为概念,配色多以红、绿、白为主;顶棚是由参差不齐的不规则多边形拼贴而成,以巴洛克的风格进行装饰,充满了趣味性,打破了地下封闭空间带来的枯燥感,同时也体现了强烈的人文特征。
图3 T-centralen站过厅处(图片来源:网络)
图4 Kungsträdgården站厅处(图片来源:网络)
地铁空间中材料的选择,在氛围营造上也占据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极富当地文化特色的材料运用到站内空间中,并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打造成为人性化的交通空间,也是在设计中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与家居室内空间不同的是,地铁作为公共建筑空间,每日的人流量极大,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上要从多个方面出发,例如材料的安全性、耐腐蚀性、耐用性以及防滑性等等。除了功能性之外,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材料的质感、肌理、纹样的构成对空间的装饰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彩色混凝土为例,它具有耐磨性强、硬度高的特点。由于其自身所携带的精良属性,所以在地铁空间中被广泛使用,可起到标记信息、导向指示等作用。例如,在换乘空间区域,可以利用彩色混凝土的材质纹理与色彩性质,将每个功能区域进行划分并分别代表一个模块,为乘客更好地指示空间中的各分区。鉴于地铁空间处于地下,其光线昏暗,故借助人工照明,来烘托出彩色混凝土在空间中的质感,可给人们在视觉上避免单一颜色的石材带来的平庸感。需注意的是,材料的选取与应用要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整体性,结合站内环境的特点,在各区域内材料的使用上要做到统一,避免同一空间内产生割裂感。在遵循同一性的同时,突出个性化与定制化,形成一种交汇贯通的空间体量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地铁空间的装饰设计手法也就需要逐渐升华,其中就包含了更多的可能性。国外地铁空间在装饰设计的表现形式上尤为重视。首先,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地铁空间装饰设计当作是宣传城市文化的一种媒介。而基于这种概念之上的设计风格也体现了对地铁空间环境设计的重视。而国内地铁空间呈现的环境形态对大部分人来说,只是中规中矩的建筑模块以及一种普通的代步工具。一些城市地铁在使用功能上虽可以和国外相比较,但是在装饰设计与艺术美感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从最基本的概念设计开始,就要在充分考虑到乘客的使用便捷、心情愉悦的同时,结合当地城市文化增强空间内装饰设计带来的视觉享受,才能达到设计的最终目的。其次,发达国家的地铁空间在色彩的运用和搭配上,都极富活泼感。一些地区的地铁空间会将城市的人文特征以抽象大胆的形式融入到设计当中,会给人在视觉上与精神上带来强烈的冲击感。国内很多城市的地铁空间的色彩设计上,都会出现颜色单一,缺乏层次感的问题。另外,在空间内一些需要重点设计的区域会被一些界面杂乱的广告牌所遮挡,以至于影响到环境的整体视觉效果。所以,将每个区域内的各个色块间进行有序地排列并将广告牌的放置进行整体规划,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结合以上对地铁空间装饰的研究,笔者对沈阳市地铁一号线的装饰改造进行分析。环境心理学要求人们在设计时要考虑到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并深度贯彻人与自然环境是和谐的统一体。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会增多。从整个地铁空间的构成形式出发,首先,入口处是人们对整个地铁空间风貌的第一印象,同时经由电梯通往地下空间的过程缓慢,周边环境氛围极易吸引乘客的注意力,所以此处的墙面可以根据人流动线适当增加一些可以充分体现沈阳城市特色的广告牌及led屏幕展示,体现了城市综合实力的同时也宣传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底蕴。
其次是站厅层,在售票区,需要亮度较强的照明系统来方便售票员与乘客进行票据钱款交易。所以此处的灯光就要求极度清晰。另外,为了方便乘客可以一目了然地找到售票区,可按照站次的不同,在各区周围的柱子以及墙面上分别嵌入特殊颜色指示的led屏并伴随城市文化色彩的图案元素或条状灯带,来起到信息导示的作用。要注意的是,此处的灯光不宜采用饱和度超高的颜色且要不伤眼,以免乘客产生抵触心理。
最后是站台层,此处是最能直接体现车站功能的区域。所以在候车区,天花处可将灯光按照主次关系依次设置成不同程度的暖白色调,人们在上下班出行时,进入地铁空间,暖色调的灯光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心理上都会给人一种舒适放松的感觉,而且缓解了人们等车的焦急心理。另外,沈阳市地铁一号线内部空间当中,整体用色较为单一,只是传统意义上的黑白灰等相结合的常规色系,易给人们带来平庸感与枯燥感。所以在配色上可借鉴国外知名地铁站案例,进行再设计。比如适当运用特定的高饱和色彩来对每一站点进行清晰标识,突出不同车站的个性,方便乘客区分某个站点并形成城市记忆。或将最能代表沈阳市人文风情的色彩逐一分解,再融入一些城市元素与环境特色进行重构,形成全新的色彩体制,呈现在地铁空间当中。最后,墙面或特殊区域的地面可运用带有色彩倾向的石材进行铺设,并将带有明显引流方向以及信息指示的位置运用同色系中纯度与明度较高些的材料进行重点设置,即突出了个性化又形成整体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材料使用的过程中,除了要结合站内环境,注重空间气氛的烘托之外,还要遵循国家选用材料的安全规范,便于施工维护的同时,可供乘客们安全放心使用。
图5 德国慕尼黑地铁站)(图片来源:网络)
地铁车站是一个综合性的空间,其功能异常复杂。所以在设计时需要时刻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满足大众的需要。纵观全国地铁空间装饰的设计,其主要的发展趋势有以下方面:
(1)地铁属于封闭的地下空间,自然光环境条件较弱。那么畅通式的采光装饰就成了我们在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例如可以试图引入自然光,很多发达国家都会在地面设置采光区与天窗,使站内环境的光照度更通透,还可改善地下空间的空气质量,可大大降低沉闷感。
(2)地铁作为人与交通联系的纽带,他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特色内涵和人文风情。基于城市区域特色的发展浪潮,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的设计应为一体化的,在构成形式上两者需要交汇贯通,在风格上应紧密结合,同时应以巧妙的手法将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融入进设计当中,并不断开拓创新。
图6 莫斯科Novoperedelkino地铁站(图片来源:网络)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地铁空间中的各种需求逐渐多元化,这对地铁空间内部的装饰设计就提出了更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装饰文化的日益提升与完善,对整个城市的文化风貌及周边环境都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对照明设计、色彩设计与材料运用的分析,得出地铁内部空间需要对建筑的每个功能与形态都进行分解,并结合空间特点进行剖析与重构并基于环境心理学的概念进行再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此外,地铁空间作为人与城市之间相互关联的载体,更要在设计时不断关注到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并做到令空间与城市文化特色相结合呼应,形成一个统一体,营造一个适用于本城市且迎合大众审美的人性化交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