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环境下思维导图在外国文化课程中的教学实现路径

2022-07-28 00:43王凯蔡茗
科技资讯 2022年15期
关键词:外国导图作业

王凯 蔡茗

(1.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2;2.郑州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1)

思维导图(Mind Map)在20 世纪60 年代由英语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Tony Buzan提出后,就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和认知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学习领域。思维导图的创始人及国外学者Clawson、Prashnig、Lewis&Landale 等都认为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国内学者如杨凌、魏小山、黄雪英等也倡导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1]。但当前大多应用研究多关注理科领域,主要探讨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讲解和复习,及对思维导图本体和制作软件的研究,有关外语课程中文化学习的研究相对较少;且思维导图应用于语言类教学的研究中,当前研究方向则往往侧重于阅读、写作,而探讨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模式、研究思维导图在文化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相对较少。

1 研究背景

图1 《俄罗斯的社交礼仪》章节教学思维导图

外国文化类课程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开设已有十余年。通过系列外国文化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国家文化内在规律与外在民族特征;可以通过文化现象归纳内在规律并理解跨民族的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特殊—一般—特殊”的哲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通过中外同类型文化现象的比对,以及时政热点的引入,达到隐性的课程思政效果,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最后,通过学习赏析外国文学、戏剧、艺术等多种文化形式,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培养其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形成真善美的价值观。但外国文化类课程又因体系庞大、概念繁多等原因具备知识点相对分散、脉络间易割裂等特点,如果学生学习动机不够强烈、主动性不强,单纯依靠教师的单向输出模式教学,就容易造成最终学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不良学习效果。

在当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契机下,在学生知识储备急需扩充及更迭、学生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下,在信息技术手段急剧变更和智慧环境泛在情况下,该校外国文化类课程需要进一步在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上拓展广度、挖掘深度。在线上线下教学时引入“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以期进一步拓宽并完善外国文化类的课程建设,同时提升学员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促进其高级思维发展[2]。

2 思维导图在外国文化课程教学环节中的实现分析

2.1 思维导图的优势

Tony Buzan 曾指出:“利用思维导图,你可以有效地提高记笔记的效率,提升你的记忆力,增强你的创造力,并使你做事时充满乐趣。”思维导图的外在特点是图文并茂,它可以全面调动左脑和右脑的思维潜能,将某一主题和关键词通过若干词条“表达”出来,而这些词条彼此之间是可以建立内部关联的。思维导图的内在优势是建立该主题的记忆连接,以相关层级图的方式搭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知识体系,使这些处于零散状态的知识彼此之间建立一种紧密的联系。

思维导图的上述特点和优势正好可以应对解答外国文化课程中知识点相对分散、脉络间易割裂的问题。通过教学设计,充分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处理内部知识储备,搭建知识图谱,建立某一知识点、某一外国文化课程或者是多门外国文化课程的“知识脉络图”。

2.2 思维导图在不同教学主体间的实操

2.2.1 常见呈现方式

思维导图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一般有3 种形式,分别是全图版、全文字版、图文并茂版(文字为主,图像为辅)。在制作方法上分为手绘和软件制作,常见的思维导图软件有Mindmaster、亿图图示、Blumind 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方式和方法不做限制,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擅长或者感兴趣的形式。

2.2.2 教师环节

图2 《俄罗斯文化》课程结课思维导图作业

通过课前在雨课堂、钉钉、学堂在线等平台发布预习任务,督促学生自主学习。预习任务可以是一段时政热点新闻,可以是一篇该节主题相关的学习论文,来初步导入该课关键词,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建立初步思维印象,并记录联想词汇[3]。比如:在文化课程的第一讲国家概况开课前,通过发送国家宣传片、城市宣传片等视频资料,要求学生在观看之后建立对本讲内容的初步印象。课上,要求学生答出相关联想词汇并记录,最终挑出该节涉及的词条并沿着导图脉络逐步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对学生没有关注到的知识点加强标识和着重介绍。通过线下线上的问题导入方式,旨在利用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相关的文化知识,形成知识间的关联性,衔接逻辑有序的思维过程,促进诸如分析、创造等高级思维发展。课后,教师将课堂上制作的思维导图修改版通过雨课堂、钉钉、学堂在线等平台分享给学生,方便学生在课后下载复习,提高学习效率,温故而知新。此外,还可以布置思维导图作业,并明确规定该思维导图需要达到的词条数目,学生完成思维导图作业的过程也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教师最终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导图作业形成文化课程知识图谱册,汇编为参考辅助资料。

2.2.3 学生环节

通过课前自主预习、课中修正认知,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全方位地构建出完善的外国文化类知识体系,以更好地融会贯通,激发学习兴趣,增加求知信心,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4]。课后,在学生具有一定文化知识量的输入基础上,完成该讲、该课程的思维导图作业。在多国别文化课程中,学生甚至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作业进行不同外国文化间的比较,以培养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增强对不同外国文化的理解力,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和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达到“课程思政”的效果。

图3 《俄罗斯饮食文化》章节教学思维导图

3 基于思维导图的外国文化教学设计

外国文化类课程的内容设置常常包含地理概况、国家象征、行政区划、历史发展、人口宗教、文学艺术、衣食住行、教育体系、绘画雕塑、著名城市、音乐美术等章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思维导图。在小结和作业环节充分使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进行内容梳理和总结,从而实现衔接教学内容、体现知识间关联的目的。遵循由简入繁,层层推进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深入认知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从教学设计来看,比较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方式。

3.1 以某一文化点为中心拓展

在每一章节的开课前期,教师通过智慧学习平台发送预习资料,以期学生构建本讲知识的联想词汇。教师将学生反馈的词汇记录,并体现于教学的思维导图之上。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提供的答案积极影响了老师的讲授要点,明确自己在参与该节课主讲话题的建筑,形成“自己人”效应。老师的思维导图也绝不限于学生反馈,内容往往更加丰富和充实。

例如:在某次课程讲解前要求学生通过智慧教学平台课前反馈关键词,教师在平台查看学生反馈情况并适当融入课堂授课思维导图。在课堂上,教师就展示了有学生“出谋划策”的思维导图,同时对学生不熟悉之处及词汇之下蕴藏的语言及文化内涵做以详细讲解。如面包和盐的待客之道、缘由,该文化现象由此对俄语构词法的影响,相关谚语、篇章等内容。通过由浅层表象到内在缘由的解读,学生的高级思维得以发展[5]。

图4 《俄罗斯文化》课程结课教学思维导图

3.2 以某一课程为中心拓展

在课程结课前夕,教师对该门课程进行课程小结。此时,引入思维导图工具,呈现师生思考的过程:将文字信息进行提取,再通过思维的分析、综合,将这些可视化的信息嵌入记忆中,通过隐性化—显性化—结构化—形象化的思维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思维导图作业的形式进一步强化学生梳理和内化知识的本领。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认知和感受是不同的,所以在完成思维导图作业时也会有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体现。学生制作思维导图作业的过程也是对教师讲解的海量信息进行提取再加工的过程,在信息之间寻找关联,最终实现用信息完成决策的目的。同时,这也是“一举多得”的过程:教师收到学生的作业后,通过批阅,可以进一步补充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查漏补缺;最终还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导图作业形成文化课程知识图谱册,汇编为参考辅助资料。

3.3 以多门课程为中心拓展

在多国系列文化课程中,学生甚至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作业进行不同外国文化间的比较,通过任务式、问题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有争议”的作业布置设置,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问题,思考不同国家看待同一问题的不同考虑、态度和做法,并从民族性格及历史起源等角度深入思考不同国家不同处理方式的原因,从而构建学生的全球视野,促进全局思维培养[6]。

4 结语

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外国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思维导图的工具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充分服务教学,杜绝目的化、形式化和局限化倾向。在智慧环境下基于思维导图对外国文化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可充分弥补文化类课程的短板,旨在优化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最终促进其高级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外国导图作业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外国公益广告
作业
第6章 一次函数
我想要自由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