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鹏, 黄晶秋
(1. 广西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2. 广西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党的第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第十九大报告继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2021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未来5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做出新的部署,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进一步明确了城市是一个区域内集聚众多创新资源的发展极,更是区域内实现创新引领城市转型升级的“领头羊”的观点。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循环的根本动力,对于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我国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经济社会结构性调整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中心,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因此,发挥好城市的引领作用,可以进一步带动区域发展,尤其是在科技革新的大背景下,激发城市的科技创新活力和创造力是促进区域空间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重要方向。
在新发展格局下,城市需要如何定位自己以抓住发展机会,如何挖掘并发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经济社会结构性调整的重大战略部署,关系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立足于城市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创新驱动城市发展新格局和激发城市创新活力,为城市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提供全新思路,对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的宏伟目标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1)严丹,吴江秋,于霞.新型城镇化、资源和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广东为例[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21,(5).本文通过探究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路径下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城市发展探索新路径提供新思路,为塑造创新驱动城市发展新格局提供理论支撑。
以往对于科技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角度,包含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的实施等国家层面。Nelson(2)Nelson R R.The co-evolution of technology,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upport institutions[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1994,(1).提出的创新体系理论开创了对科技资源配置的宏观研究,最早对各国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科技政策内涵、科技经费来源、研发支出等进行比较。Leoncini(3)Leoncini R.The Nature of long-run technological change:Innovation,evolution and technological systems[J].Research Policy,1998,(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科技发展路径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是科技政策与制度对技术演化的作用。而Ekboir(4)Ekboir J M.Research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in innovation systems:Zero tillage in Brazil[J].Research Policy,2003,(4).则认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科技政策应相应越来越具有针对性与时效性,科技政策应根据科技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在研究方法上,国外学者主要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马尔可夫过程、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建立相应的决策模型以实现对城市发展路径选择的模拟。(5)Brenner M S.Practical R&D project prioritization[J].Research Management,1994,(5).在城市科技推动城市发展方面,学者们主要集中于科技创新推动城市产生集群效应(6)高虹,袁志刚.产业集群的规模与效率影响[J].财贸经济,2021,(2).和技术外溢现象(7)黄群慧.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战略内涵与政策体系——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J].经济研究,2021,(4).以及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8)Brenner M S.Practical R&D project prioritization[J].Research Management,1994,(5).等方面,对城市发展路径选择的研究较少。其中,Laharotte(9)Laharotte P,Billot R,Come E,et al.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Bluetooth Data:Application to a Large Urban Network[J].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2015,(3).等基于流空间视角对数据进行时空分析来研究巨型城市网络在科技创新作用下的变化路径,叶强等(10)叶强,张俪璇,彭鹏,等.基于百度迁徙数据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7,(8).采取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密度、中心性以及核心-边缘3个方面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深入探究技术创新对城市群网络特征的影响,孙红军等(11)孙红军,张路娜,王胜光.科技人才集聚、空间溢出与区域技术创新——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偏微分方法[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9,(12).则采用3种空间权重形式,并通过构建多样化的空间计量分析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以探析科技人才集聚能否产生空间溢出效应,进而促进城市区域技术创新。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科技创新的发展以及科技创新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都已形成较为广泛的研究体系,科技创新的革新能力和城市发展的集聚能力,让学者们对未来科技创新引领城市发展的衍生模式倍感信心。但是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单一的论述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和城市协调发展模式的构建,在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研究上存在严重割裂的现象,对于科技创新和城市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还相对匮乏。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创新与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职能和路径演变的双重视角,对城市发展的5个阶段和3种路径进行定义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科技创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为城市发展的阶段判断和发展趋势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创新型城市发展中的核心驱动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国提供有益借鉴。
在全球科技浪潮席卷而来之际,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是形势所迫,更是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出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
随着全球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深,城市的发展受到深远的影响,其中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毫无疑问成为城市发展新的驱动力,科技创新要素的加入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下重新诠释了城市建设的新职能,也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城市的形成始于最简单的贸易交易,发展于各项资源的集聚,鼎盛于科技创新的推动。城市职能作为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管理体制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也随着全球化和科技创新的浪潮而不断演变。国内学者周一星提出,城市职能要考虑专业化部门、职能强度和职能规模3个要素,(12)周一星,R.布雷德肖.中国城市(包括辖县)的工业职能分类——理论、方法和结果[J].地理学报,1988,(4).3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塑造了城市职能从单一化到综合性的演变。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城市的核心职能随着核心产业的交替而变化,并将城市带入新的生命周期。城市产生初期的形态,往往只是承担某一方面的专业化分工,城市的兴衰也随着单一职能的强弱而发生变化,常见的单一职能城市主要有单一产业的加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纯粹的政治中心等。单一职能城市的发展动力毫无疑问是其原始资源禀赋所带来的。(13)曾鹏,李洪涛.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度对区域收入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以资源型城市为例,城市的兴衰取决于资源的多寡,在发展过程之中,城市充分发挥其集聚的内在作用力,吸引了更多资源的汇聚,城市发展对综合性职能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强烈。然而,随着资源枯竭“魔咒”的出现,城市逐渐陷入即将到来衰退期的泥淖,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城市发展在进入科技时期存在科技资源开发与利用不平衡的问题。其中城市创新的“硬设施”在规模和布局等方面的规划与创新机构在空间上存在错位,城市创新生态也会因其自身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对快速变化的需求无法做出迅速的反应和改进。与城市发展初始时期的资源型城市一样,科技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不平衡打破城市发展的平稳状态,创新资源的高度集中和垄断竞争使城市资源的利用率大幅降低,从而减弱了城市的创新活力。城市发展赖以生存的“土壤”逐渐贫瘠,争夺吸收养分的“独苗”们打破原有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平衡,产业结构的单一化初露端倪,“活水之源”的减少使城市发展的驱动力逐渐不足。在城市以往的发展经验中发现,城市发展在进入高速时期容易忽视对科学技术的更新,尤其是大规模城市的发展惯性和稳定性,使其在经济形势急剧变化中缺乏灵活应变的机警,同时科学技术研发周期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部署占用资金多、耗时长也是影响科技创新效果发挥的重要因素。如果这一时期不能再次踏上转型升级之路,那么就会与原始的资源型城市一样走向衰退期,而这一点是众多创新型城市发展陷入瓶颈的共同难题。
因此,在初始阶段制定创新型城市战略布局、科学合理规划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城市进入创新塑造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必然要求。这就促使各国城市必须担负起引领区域发展和城市空间功能重构的重任,以推动创新型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
奥地利著名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早在1912年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14)James H.Stock,Mark W.Watson.New Indexes of Coincident and Leading Economic Indicators[J].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1989,(5).一书中,就提出了“创新”这一概念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创立了新的经济发展理论,为科技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创了理论基础。(15)李华军.经济增长、双轮驱动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理论演进与中国实践[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6).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与麦肯锡公司(McKinsey&Company)自2006年开始联合发布全球创新热图,对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布相关研究报告,并提出城市发展的5个阶段,分别是“初生的溪流”(Nascents)、“涌动的热泉”(Hot Springs)、“汹涌的海洋”(Dynamic Oceans)、“平静的湖泊”(Silent Lakes)和“萎缩的池塘”(Shrinking Pools),这5个阶段也是对城市发展历程的一种梳理和预测。
第一,初始阶段:初生的溪流。每个城市都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而科技创新成为开启新大门的钥匙。在城市转型升级的初期阶段,外部要素是城市发展新格局形成的主要推动力,资源要素占据城市发展的主导地位,要想通过科技之路实现城市的转型升级,则需要为“种子”的萌发创造合适的条件,比如合适的“土壤”——基础设施,适宜的“温度”——国家政策,以及充足的“水分”——产业和人才等,只有这些必备要素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种子”才有发芽的可能。在此阶段,众多城市的点点分布汇聚起来形成一条“初生的溪流”,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科技创新资源的分散以及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不同,各个城市对于科技“种子”萌芽和“嫩苗”茁壮成长的标准不一。
第二,发展阶段:涌动的热泉。随着创新资源不断涌入城市,初始阶段部署的基础设施开始扮演起“培养皿”的角色,为某一部门或某一产业的突起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使得城市在科技创新的灌溉下快速成长,形成一股股“涌动的热泉”。在这一阶段,各城市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构建城市“硬网络”的基础上,依据科学、精准化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为城市编织以资金、信息和知识等为要素的“软网络”,融合城市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相互支撑,形成全面推动创新型城市发展的“新合力”(16)王贻芳,白云翔.发展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引领国际科技创新[J].管理世界,2020,(5).。
第三,鼎盛阶段:汹涌的海洋。随着科技和创新对城市发展新格局的重新塑造,以及创新资源的集聚,城市转型升级的成效显著,科技创新成果成为城市发展和新兴产业兴起的核心推动力,城市创新要素日趋完备,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成果转换率高,各城市创新体系日趋完善,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国家战略、社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的需求。(17)柳卸林,魏江,陈劲,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笔谈[J].经济管理,2021,(1).因此在这一阶段下的城市进入了鼎盛时期,各要素的汇集使得发展迅速的城市成为“汹涌的海洋”,科技创新为末路中的旧城市开辟了“新蓝海”。
第四,稳定阶段:平静的湖泊。在科技创新的推动过程中,城市的科技水平和科技成果转换率达到现有生产力水平的峰值,如果没能进一步提升原有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完善相应的知识溢出机制,那么原有高新技术产业与科技资源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内部循环机制,(18)李洪涛,王丽丽.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21,(3).城市就会逐渐萎缩,成为缺乏活力的“平静的湖泊”。
第五,衰退阶段:萎缩的池塘。随着创新资源的低效率使用和城市创新活力的下降,城市的创新生态系统难以维持平衡,逐渐萎缩成封闭的“池塘”。政府和政策因素作为影响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充分发挥其公共行政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为创新型城市的发展保驾护航,(19)叶祥松,刘敬.政府支持与市场化程度对制造业科技进步的影响[J].经济研究,2020,(5).而城市发展到后期不可避免地会因为缺乏与城市发展速度相对应的政府和政策上的支撑,逐渐成为一个缺乏生机与活力的“萎缩的池塘”。
综合来看城市发展的5个阶段(图1),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进入了新阶段,创新型城市也成为众多城市发展的新方向,传统的资源集聚、工业生产支撑城市发展,逐渐转向了以技术创新、技术溢出等新要素集聚的发展模式。但是从上述城市发展历程来看,城市发展随着资源的枯竭和内部动力的不足会不可避免地进入衰退阶段,随着创新型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格局日新月异,原有的发展模式和建设路径已经难以适应更高层次的创新型城市发展,政府职能的“僵硬化”和政策实践的“模板化”加速了旧一轮城市发展的衰退,如果不能及时进入新阶段的优化升级,那么城市发展就会陷入停滞阶段。在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新导向,创新资源要素的重要性在城市发展中愈加突出,而城市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和竞争格局中的地位也日益提升,因此通过城市创新重塑城市发展新格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图1 城市发展的5个阶段喻示图
通过对上述城市发展5个阶段中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阐述,发现城市发展的新格局逐渐在形成,而要实现城市的转型升级,就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新路径。麦肯锡公司在相关研究报告中根据城市实现科技创新发展在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上的不同,提出了以下3种不同的城市发展路径。
第一,英勇的赌注。在面临转型升级之际,城市发展何去何从成为整个城市面临最大的难题,城市管理者所做出的重大抉择塑造了今后发展道路各不相同的城市,这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就是一场“英勇的赌注”。对于不同的城市,所下的“赌注”也不一样,对于资源丰富型城市可以提高原有主导产业的科技含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在产业链上“下押”;对于产业种类齐全、发展基础较好的城市可以通过信息互联技术提升原有发展优势,并在科学技术的运用上集中发力;对于亟须转型升级的夕阳城市可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引入高新技术等新产业体系,重新建立发展优势。
第二,不可抗拒的交易。对于部分资本要素积累情况较好的城市来说,创新资本充足、高水平劳动力涌入、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以及市场广阔,那么进入更高的发展层次就成为必然的需求,科技创新自然也就成为推动城市新发展的最优选择,对于城市来说就是“不可抗拒的交易”。这一发展路径与工业发展初期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路径相似,都是由内生力量和外生力量的共同推动下实现城市的发展,但与资源型城市不同的是,创新资源的推动力是可持续性的,而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所以创新型城市的内生动力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加绿色、可持续的“燃料”。因此,科技创新为城市发展从“末路”之际探索出一条“新出路”,是具有科技创新基础城市“不可抗拒的交易”,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第三,知识绿洲。自然资源匮乏型城市在工业化阶段难以与其他城市齐头并进,但得益于国家政策等外在因素的倾斜和扶持,在知识经济时期不断汇聚大量的先进知识和技术,摇身一变成为新兴的科技之城,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知识绿洲。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毫无疑问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核心,虽然建立在城市资源禀赋基础上的自主创新是创新型城市的核心内涵,(20)郭俊华,周丹萍.国家创新型城市政策对城市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基于技术创新、资源依赖的中介作用[J].软科学,2021,(10).但是政府管理和政策扶持等外生力量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创新城市”“知识城市”等创新型试点城市不断涌现,对于建立创新型城市、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21)张志强,陈云伟.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科技创新体系[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5).
结合上述对城市发展路径的定义以及上一节对城市发展阶段的阐述,横向来看,在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会经历初始、发展、鼎盛、稳定和衰退5个阶段,纵向来看,在不同时期下城市需要选择同样的或者不同的发展路径来进入城市发展的新格局,并按此规律周而复始,不断螺旋式上升,实现科技创新推动城市发展的多维延伸(图2)。从图2可以看到,城市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实现了第一阶段的转型升级后,仍然会继续面临第二次、第三次……转型升级,这是随着城市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而在不同阶段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城市的发展路径可能会与前一阶段中选择的发展路径不一样,甚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下所选择的发展路径也可能不一样,如何选择城市未来的发展路径俨然成为目前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
图2 城市发展历程中的3种路径
城市作为创新活动的主要承载空间,迫切需要加速释放创新动力、点燃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发展阶段下,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特点都各不相同,而不变的是“创新”,但是其具体内容也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通过探讨城市与创新的关系可以发现,创新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塑造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动力源泉,而城市作为创新的培养皿,为其提供了孕育沃土,二者相互影响,共同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22)姚正海,王凯,陈露.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困境与对策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20,(2).
城市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只有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内生性力量,发挥创新作用,才能激活城市的创新意识,使城市成为其所在城市群或更大范围内的其他区域内产生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的核心驱动力,从而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仅仅依靠政策扶持、政策支撑等外生性力量是难以形成持续性的驱动力。
首先,创新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城市创新系统构成中的关键要素,在城市发展历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对于要实现转型升级的城市来说,都会经历从原有发展模式到科技创新发展第一阶段的“阵痛期”。城市发展是庞杂而又需要长期才能看到效果的过程,尤其是在创新驱动发展、以人才为发展导向、产业转型升级的国际大背景下,创新资源加速流动,并与创新主体融合发展形成新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体系,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将创新融入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才是城市转型升级的首选之路。而对于具备创新基础的城市来说,内生性和外生性的发展力量共同推动其走上创新发展之路,这是因为这类城市的经济转型和产业演化过程不仅受原有内置动力的推动,还受到发展战略、国家政策扶持和体制机制等外部因素的推动作用,内外两大动力的合力推动,促使城市踏上以创新为驱动的转型升级之路,即科研成果的转化、高端人才的流动、高新技术企业的涌现、科技资金的流入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另一方面,无论是发达地区的城市,还是欠发达地区的城市都可以找到适合其发展的“赌注”,所需要的只是城市管理者的“勇气”,而城市发展的“赌注”其实是有迹可循的,目前来看,创新将会并且在较长时期内都会是众多城市发展的“新赌注”,并且这在有些城市身上已经得到验证,因此创新对于各种类型的城市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发展新机遇,是突破城市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的新出口。
其次,创新是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城市发展的驱动力遵循生产要素从初级到高级、从一般性到专业性的变化规律。城市发展的每个阶段受不同的要素驱动,从资源密集型阶段以自然资源为驱动力,到劳动密集型阶段以劳动力资源为驱动力,再到资本密集型阶段以资金为驱动力,最后到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阶段以科技资源和创新为驱动力。(23)杨冬梅,赵黎明,闫凌州.创新型城市概念模型与发展模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8).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发展模式和驱动力的创新,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实现城市的阶段性跳跃和经济的内涵式增长。此外,城市发展理念从“以城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变化,深刻反映出城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技术革新、高水平人才、高新技术产业等创新型动力。
最后,创新作为城市的内在特点,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路径选择。城市的创新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衡量指标,也是城市发展历程的“风向标”,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和发展路径存在较大差异,其创新潜力和发展韧劲也存在区别。创新型城市作为深度发掘其内在特点的城市类型之一,主要以创新衍生的新兴产业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驱动力。除此之外,创新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新动机,更是“白手起家”型城市的“致富法宝”,创新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知识、信息、资金、技术和人才要素的交融,形成共生竞合、动态演化的“创新流”,改变了城市发展的增长方式。因此创新为知识型城市提供了发展新配置,城市发展质量也得到迅速提升,这也是一条高质量、强动力的城市发展新路径。
城市作为各种发展资源的载体,借助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基础,产生“盆地式”集聚效应,形成资源推动发展、发展吸引资源的良性循环,不断巩固和强化城市在多极、多层次城市网络体系中的优势位置,并对外散发出更加强烈的吸引力。
首先,城市对创新资源的吸引力日益增强。作为创新资源最大的载体,城市毫无疑问成为其集聚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都跟随着创新资源的集聚而趋向集群。城市无论是在工业时期对生产要素,还是在科技时期对创新资源的吸引,在区域发展中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使其成为高度集聚和资源碰撞的“创新发源地”。因此,发挥城市对资源吸引的优势,让创新资源汇聚在城市以形成“科技高地”,是未来城市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思路。集聚作为城市的本质特点,为城市发展吸引了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虽然每个城市吸引力和创新形成的基础迥然有别,但是每个城市都存在各自的“吸引力”。与互联网的原子化趋势不同,城市的新发展趋势不完全是去中心化的,在技术创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下,构建城市创新网络体系则必须将城市中创新资源进行集聚,以更好地发挥创新的驱动作用。地理学家理查德·沃克(Richard A.Walker)在《消逝城市的画像》(24)Richard A.Walker.Pictures of a Gone City:Tech and the Dark Side of Prosperity in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M[M].London:PM Press,2018:34.一书中以旧金山湾区为例呈现出科技推动城市发展的全景图,一方面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知识和技术溢出,加速了创新扩散,另一方面是创新基础设施的共享,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美国的另一个城市,底特律的发展则是旧城市没能及时转型升级的典型,其传统的城市化发展路径导致城市职能单一、内部发展过于膨胀化,最后从“集聚经济”沦落为“集聚不经济”。因此,对于城市发展而言,集聚效应是驱动力,而以何种要素作为集聚效应的“核心燃料”则决定了这一驱动力持续时间的长短和效果的高低,不同于工业时期以生产要素作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要在科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下立足于世界,就必须发挥创新资源带来的集聚效应,激发城市的驱动力。
其次,城市发展阶段和职能的变化为创新提供培养皿。城市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动态过程,学者们对于城市发展阶段划分的探索也从未停止,根据迈克尔·波特(25)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90.的国家竞争优势驱动与城市发展理论,城市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初级要素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和创新驱动型3个阶段。城市发展是多维度多方面的提升,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因此探究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对于探索城市发展新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集聚,城市作为区域内生产和服务的中心,其核心职能随着集聚要素的不同而不断发生变化,从工业化时期的“生产职能”,到知识经济时期的“服务职能”,城市的职能呈现出不同的时序特征。一方面,工业化时期的集聚在生产性职能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城市的集聚效应在与城市自身吸引力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加强,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资金、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和中心集聚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科技革命时期的集聚在生产性职能上不断弱化,而在服务性职能上则不断强化,区位要素对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淡化,生产中心的扩散伴随着服务中心的再次集聚,包括科技、金融、知识型人才以及生活服务等方面的集聚。无论是科学技术进步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是人才集聚对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作用,城市都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城市集聚了众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引擎式创新机构,形成了高效化的产学研一体化循环圈,创新成果转化成为生产力的“软环境”不断优化,金融环境、创新环境、文化环境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同步发展,为创新营造了要素支撑和创新外溢相匹配的良好发展环境。(26)王振坡,王欣雅,严佳.城市高质量发展之创新空间演进的逻辑与思路[J].城市发展研究,2020,(8).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城市的内在特点和核心本质在其每个发展阶段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创新,创新则依赖于城市内在的集聚效应,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并以此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创新型城市,共同构成了区域性乃至国家级的发展驱动力,实现城市发展阶段性的跨越。
城市是一个需要平衡各方的综合体系,是一个不可切割的整体,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如何在城市进入衰退阶段之前实现自我转型,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众多城市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其中科技和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推动城市进入鼎盛阶段的关键因素,更是实现多重阶段提升的主导力量。在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中,要保持城市的引领地位,关键就在于科技创新这一新发展引擎如何发力。
创新主体是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包括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大学等,共同构成了创新型城市的能动要素。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制度和文化等协同构成系统化的城市发展新格局,以高质量和可持续作为城市发展的立足点,激发多元化创新主体的新活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激发城市发展的潜力。一方面,未来城市发展的活力,离不开产学研等多元化创新主体的共同作用,扶持先进技术的新产地,打造研发成果转化的新高地,构建现代产业的新体系;同时利用城市的集聚扩散效应,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创新型城市的活力和优越的创新环境进一步吸引创新主体的集聚,一个城市的创新氛围越活越,所吸引的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就越多,城市的创新水平就会不断提升,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圈。
首先,创新主体的作用远不止将新技术转化成为生产力,更是推动城市向更高级形态发展的“先驱者”。面对变化迅速的外部环境,城市内部的创新主体总会迅速地嗅到新的发展机遇,当下正是城市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各创新主体充分意识到加入全球化的重要性,只有将城市置入世界发展中的一环,才有可能通过创新形成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以此不断挤入全球价值链的顶端。
其次,政府作为最重要的创新主体之一,在激发城市活力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政府不仅承担着城市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更是协调各项资源分配和调节的“调节器”,这只“隐形的手”既要发力又不能用力过猛。城市创新资源的集聚、高端人才的吸引、创新资金的汇入、相应政策的完善等都离不开政府这一创新主体,以及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完善、科技和其他方面的协调、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之间的协调机制等,都是城市释放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
最后,创新主体在市场和政府的相互协调下释放新活力。无论是在政府主导下,还是在市场主导下的城市发展模式,创新主体都受到深刻的影响,政府全主导下创新主体可能缺乏活力,而在市场全主导下创新主体又可能会因为过于活跃而失去控制,因此,协调下的混合型发展模式或许可以为创新主体带来最大化的活力。
城市的转型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保驾护航,科技创新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城市发展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城市的转型升级是系统化的创新过程、是功能性的深刻变革,需要市场机制和政府管理机制的双向配合。一方面,技术创新和科技革命为城市管理带来更加高效便捷的网络化治理模式。城市管理者可以通过应用大数据平台、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捕捉管理需求、筛选管理信息、优化整合管理信息及资源、增强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互动以及共建共享政府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以及对城市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创新。(27)曾鹏,刘一丝,魏旭.中国城市群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2,(2).另一方面,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为城市创新提供体制保障。政府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主体之一,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对于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和规划、市场主动参与的经济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建设创新型城市、发展知识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管理体制的创新维护城市发展新阶段的秩序。未来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秩序很大程度上依赖创新体制的维护,创新体制的不断完善可以有效推动城市发展观念向科学发展转变、城市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城市发展格局向绿色协调转变,这些转变是多维立体化的,是一场从内而外彻底的“城市变革”。城市的未来也是创新体制的未来,在“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下,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旧思路亟须创新,政府职能和管理体制要积极为创新型、服务型城市提供保障,建立现代服务型的经济体系,充分释放城市的创新活力。
其次,管理体制的创新是顺应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互联网和数字化城市崛起的背后,离不开与时俱进的体制保障,创新资源的集聚不仅考虑城市的创新环境,更需要完善的服务功能和健全的体制机制,在发挥创新的核心作用时,也可以保障城市的转型升级。互联网政务、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等都是城市管理与时俱进最好的体现,而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创新,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会运用到城市管理上来,管理体制也在一次次的革新中不断自我提升。
最后,管理体制与科技创新相互作用共同推进城市发展。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城市建设紧密联合,使得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亟须更加高效迅捷的引领中心,基于此,建设高效完善的组织协调机制,探索与创新型城市相适应的社会治理模式,即建立数字化服务型政府,可以有效保障创新型城市的深入发展。除此之外,数字化服务型政府可以借助大数据网络平台,改变公共利益表达与综合评估的方式,加速决策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实现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引领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以技术创新为依托的管理体制和以完善体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相互作用,二者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新动力。
城市是由一个系统性的网络交织构成的,各要素各层次之间相互联系共同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发力。同时,城市的系统性所带来的内在结果是各要素的联合互动和共同作用,深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每个方面,不断推进城市向更高级的创新形态演进。一方面,以往城市发展空间分布的“外延式”造成城市过于臃肿,城市活动由于空间的不断延伸而变得更加耗时耗力,要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各项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内涵式”的发展模式逐渐成为创新型城市提高发展质量的空间扩张方式。另一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包括城市内部的发展格局,更涵盖城市之间的网络体系,要形成网络化的有机创新系统,必须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和城市发展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
首先,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延伸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载体。城市的全面发展需要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网络做支撑,随着科技创新溢出效应的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升级也搭上了科技创新的“便车”。从全自动的大型设备操控平台到智能化的家用设备,从全天候自动监测的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到自动化灌溉技术,技术革新在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产业的网络化分布优化了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区位因素对于产业来说是决定其兴衰的关键要素,特别是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说,建立完善的辅助产业体系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效益。城市未来的产业分布会逐渐呈现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以服务产业为中心,生产型产业沿着城市外围逐渐扩散,高新技术产业则是连接这些按环形分布产业的中线,将服务型产业和生产型产业连接起来,既为自己的发展提供辅助支撑,又为服务型产业和生产型产业提供新兴技术,从而实现产业的协调发展。
最后,制度体系的网络化延伸为城市间的协调发展提供机遇。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科技创新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群集聚、带动后发地区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是促进区域空间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重要路径。以技术创新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制度体系可以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共享,通过信息网络、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数字化技术,建立以城市-区域为基本空间单元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体系,使不同地区的居民可以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共享上的公平,即实现地区发展结果上的空间平衡,使城市间的协调发展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重塑城市发展新格局已经形成势不可挡的新趋势,随着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成效日益显著,科技创新成果成为城市发展和新兴产业兴起的核心推动力,城市进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鼎盛时期,未来以科技为载体的城市会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型城市的崛起势不可挡,要把握世界未来城市发展的风向标,就必须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一“新船舵”,将城市的“航舰”开向科技世界的“新蓝海”。无论是城市发展的何种阶段、何种路径,对城市发展动力的探究都是为了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燃料”,以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创新型城市发展中的核心驱动作用,从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