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飞
(航天工程大学,北京 101416)
2019 年8 月29 日,美 国 太 空 司 令 部(SPACECOM)重新成立,作为第11 个联合作战司令部和第7个地理性作战司令部,责任区(AOR)为距离地球表面100 km 以外的太空域,下设1 个常备联合特遣部队(即太空防御联合特遣部队JTF-SD)和1 个联合职能性司令部(联盟部队太空组成司令部),并由6 个军种组成司令部(天军太空作战司令部、陆军太空与导弹防御司令部、海军舰队网络司令部、空军第1 航空队、海军陆战队太空司令部和联合部队总部——空军网络部队)提供支持。
美军太空防御联合特遣部队(JTF-SD),由美国太空司令部司令授权组建,并于2021 年10 月21 日举行授旗仪式,使命任务为“协同任务伙伴执行统一行动,在整个冲突连续体中执行太空优势行动,威慑侵略、防卫自我和击败对手”。
JTF-SD 的组建、编组、指挥控制和运行需要遵循美军联合条令《联合特遣部队司令部》(JP 3-33)的权威指导。
JTF-SD 总部位于施里弗天军基地,指挥层由一名指挥官(陆军准将Tom James)、一名总军士长(Jacob Simmons)、一名副指挥官(空军准将Chris Povak)和一名参谋长组成,其联合参谋部的编组采用了常规的“J 代码编组”方案,在参谋长领导下,下设人力与人事处(J-1)、情报处(J-2)、作战处(J-3)、后勤处(J-4)、计划与政策处(J-5)、通信系统处(J-6),还设置了训练和教育处(J-7)、资源管理和财务保障处(J-8)、机构间行动处(J-9)。组织结构如图1 所示,具体职责如表1所示。
表1 美军太空防御联合特遣部队各参谋部门职责
图1 JTF-SD 总部组织结构
此外,JTF-SD 指挥官还设有特业参谋和侍从参谋,包括公务事物、军法官、牧师、军医、监察长、宪兵队长、司令部营务主任、历史学家和安全官等,支持指挥官的全方位工作。
国家太空防御中心(NSDC),由美国国防部和情报界联合组建,成立于2015 年10 月1 日,位于施里弗天军基地,前身是“跨机构联合太空作战中心”(JICSpOC),2017 年1 月具备完全作战能力(FOC),2017年4 月改为现名,2018 年2 月转入24 h 值班模式,原隶属于战略司令部,目前是JTF-SD 的指挥中心,由作战处具体负责运行,拥有大约230 名工作人员。
NSDC 成立之初的使命任务为“面向未来的太空作战开展试验活动,发现美国的缺陷并制定解决方案,为太空对抗作战制定策略和新的太空作战条令,提高国防部和情报界联合作战的指挥控制能力”。
作为JTF-SD 的指挥中心,NSDC 将国防部、情报界、国家侦察局和各军种太空力量代表整合在一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统一行动控制权限,聚焦于保护和防卫行动。根据美军新的“一体化太空防御行动”概念,战时,JTF-SD 将能够通过NSDC 指挥国家侦察局的侦察卫星;平时,军方和国家侦察局通过NSDC 共享情报信息。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在太空防御联合特遣部队派驻有专职代表(Sean Kirkpatrick 博士)来促进双方的融合联合。
JTF-SD 的作战处处长和国家太空防御中心的主任由天军上校Scott Brodeur 兼任,副主任为来自国家侦察局的上校Marcus Jackson,可以推测NSDC 与JTF-SD 的作战处一体运行。其下属组织主要编号为J-3 系列,具体如图2 所示。
如图2 所示,有切实信息支持的部门是J-32 太空侦察部门(Space Reconnaissance Division),根据资料推测一定存在的部门是J-33 当前行动部门和J-35 未来行动部门,其他部门的名称和职责需要进一步资料支持。
图2 美国NSDC 的组织架构
太空侦察部门,前身是太空战场感知单元(Battles Space Awareness cell),原隶属于J-33 当前行动部门,JTF-SD 成立后地位获得提升。人员主要由3 类组成:一是轨道分析员;二是支持天体动力学取证的高级轨道分析员;三是支持整个中心运行的轨道分析员。包括传感器优化、采办、训练、演习开发和标准化等功能,主要任务是天基天域感知,并重点突出战术信息要求和时间表。此外,NSDC 还在某个J-3 部门下设有商业作战单元(JCO),构建有非密环境可使作战人员与商业伙伴、盟国等共享天域感知信息,此外还可进行非密数据和应用集成,以便涉密层次的信息整合流转。
SPACECOM 司令根据作战指挥权可将军种组成司令部的下属部队指派、配属给JTF-SD 指挥官,从而构成了JTF-SD 的任务部队。根据美军太空作战条令,JTF-SD 指挥官对任务部队一般行使战术控制权,主要涉及对具体军事行动的指挥,完成特定任务的具体指导和控制,通常不能赋予或改变下属指挥官的职能,不能改变部队的编组,不能对行政和后勤发布权威指导。
JTF-SD 肩负3 个核心职能:一是天域感知,主要是有效识别、表征和理解与太空领域有关的任何消极或积极因素;二是指示和警告,主要是进行全天时的太空和反太空系统监测,查明威胁性和非威胁性活动,以便及时向卫星拥有者和运营者发出警告;三是太空控制,主要是保护和捍卫美国和盟军的太空利益,在选择的时间和地点开展太空对抗行动。据此可以推测,SPACECOM 明确的JTF-SD 的任务部队,可能主要是天军太空作战司令部下属的第2、3、9 三角队,战时还将通过NSDC 指挥国家侦察局的相关力量,具体如图3 所示。
图3 JTF-SD 的下属部队
第9 三角队前身是成立于2020 年6 月19 日的750作战大队,2020 年7 月24 日改为现名,部署于施里弗天军基地,职责是“执行天基作战环境获取和轨道对抗作战,保护和防御美天基卫星系统,挫败轨道威胁”,即天基空间态势感知、目标特性获取、目标指示和天对天攻防作战。第9 三角队还为第3 三角队的天域感知以及天军太空系统司令部的在轨技术试验提供支持。下辖部队如表2 所示。
表2 美天军第9 三角队基本情况
第2 三角队主要遂行天域感知任务,主要负责空间目标监视网的指挥控制,具体操控地基光学和雷达空间目标监视系统,与负责导弹预警的第4 三角队、负责太空情监侦的第7 三角队和负责轨道作战的第9 三角队协作关系密切,提供综合太空域态势感知信息和太空通用作战图。下辖部队如表3所示。
表3 美天军第2 三角队基本情况
第3 三角队主要任务是为SPACECOM 和其他联合作战司令部提供太空电子战兵力和能力,可机动部署至战区,执行地基电子战监测、告警和主动攻击任务。下辖部队如表4 所示。
表4 美天军第3 三角队基本情况
根据美军联合条令《太空作战》(JP3-14),美国国家侦察局是国防部下属的太空联合作战的支援力量,根据2006 年《国家侦察局战略框架》,其使命是“成为全球态势感知的基础”和“及时向用户提供信息”,组织结构如图4 所示。
图4 美国国家侦察局组织结构
其中,地面系统处,负责管理任务地面站,并将它们变成图像情报和信号情报融合的多源情报中心;任务整合处,负责主动与用户接触,了解作战和情报问题,快速提供解决方案,可直接支援作战司令部和军种;任务运行处,负责操控卫星,运营维护并报告卫星及相干地面系统的状态,下设24 h 值班的国家侦察局运行中心。其他处根据分工负责卫星发射、系统采购等工作。因此,地面系统处、任务整合处和任务运行处等在战时可能直接由NSDC 进行作战控制或战术控制。
与其他联合特遣部队一样,JTF-SD 指挥官也主要通过组织开展“未来计划、未来行动和当前行动”3 个计划活动来筹划和实施联合作战。联合特遣部队一般使用时间范围来描述职责,通常把当前行动集中在24 h 以内,把未来行动集中到24~96 h 之间,把未来计划集中在96 h 以外最多6 个月以内,但是时间范围可以重叠。计划与行动耦合关系如图5所示。
图5 JTF-SD 的计划活动耦合关系
其中,未来计划主要由计划和政策处(J-5)负责,重点是拟定作战计划和作战命令,在作战行动期间,侧重于拟定后续计划或分支计划;未来行动由NSDC的未来行动部门(J-35)负责,可以确保计划与政策处计划工作与当前行动之间保持连续性,为当前和正在进行的行动提供支持;当前行动由NSDC 的当前行动部门(J-33)负责,重点明确与正在进行行动有关联的迫在眉睫的或非常近的计划工作事务,主要包括制定个别命令以调整或维持这些正在进行的行动。
SPACECOM 的任务可以分为2 类:一是太空优势,主要由JTF-SD 负责建立保持;二是天基信息支援地面联合作战,主要由联盟部队太空组成司令部负责实施。太空优势是指美国太空控制程度强于任何其他力量,太空能力不受地面和太空的过分干扰,可在任何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开展行动。能否建立和保持太空优势,关系到天基信息支援地面联合作战的效能,也关系到未来地月空间太空资源开发利用的权益分配。JTF-SD 将聚焦太空优势任务,在指挥控制上力求统一快速,在能力建设上强调以天制天,在部队训练上强调虚实结合。
太空优势任务要求多部门必须进行统一快速响应。针对太空系统的攻击,例如网络、干扰和激光等,没有任何警告、速度很快,而针对低轨卫星的动能攻击从发射到命中只有8 min,所以国防部授予太空司令部在平时融合情报界力量、在战时直接指挥国家侦察局的权限,以确保在面临未来的可能太空攻击时,能够依靠国家侦察局等情报界提供的太空攻击情报、症候等来预警攻击,以便能够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同时,为了做到快速反应,美天军已命令实施任务式指挥,各个级别的指挥官都有权作出决定,依据训练成果和战术技术规程(TTP)规定,下达“任务型命令”,以力求作战人员积极进取、主动行动,独立完成任务,增强指挥控制作战部队时的弹性和响应性。
JTF-SD 的任务部队能力建设可能侧重以天制天,原因主要包括5 个方面:一是微小卫星的交会抵近技术日益成熟,通过搭载不同载荷,其攻击性潜力超出想象;二是美天军承认正在大力发展定向能武器,天基定向能相比地基在功率、效能、灵活性等方面更具优势;三是美军加紧推进卫星的热核推进系统研发,旨在革命性提高卫星的机动能力和续航能力;四是不断涌现的微小卫星导致在轨运行的卫星数量急剧增加,需要天基态势感知系统弥补地基系统的漏洞和不足;五是随着地月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现实,维护地球同步轨道以外的权益只能依靠天基力量。总之,可以预见,未来的太空作战将可能主要依靠天基太空系统进行“观察—判断—决策—行动”,以天制天可能成为主要的太空作战样式。
美天军认为太空资产在大国冲突中将首当其冲,对手将试图通过使系统降级、网络受损、虚假信息和中断通信制造迷雾和摩擦,因此需要使部队保持军事竞争状态。美天军在部队训练上注重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一是虚拟训练方面,加紧开发和采购高保真模拟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装备,提供具有独立思考、反应式的对手进行对抗性训练;二是实战训练方面,直接操控天基的GSSAP 卫星、X-37B 空天飞行器和地基的“卫星通信对抗系统”(CCS)、“太空篱笆”等天域感知、轨道对抗系统进行技战术训练。旨在培养具有开发和发布任务型命令技能的指挥官,培养作战中所需的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提高部队训练水平和作战素养,确保部队在对抗条件下保持决策优势。
本文深入研究了JTF-SD 的指挥控制体系,重点包括总部结构、下属部队和指挥控制等内容,并简要分析了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然而,关于JTF-SD 相关公开资料不多,相关研究目前还很少见,本文研究也还存在不全面、不确切的地方,旨在抛砖引玉,希望相关从业人员加大对JTF-SD 的研究力度,不断丰富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