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军“穿透性制空”作战构想解析

2022-07-28 09:46:14
航天电子对抗 2022年3期
关键词:穿透性防区敌方

李 坤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安徽合肥 230037)

0 引言

美军将夺取空中优势视为其在现代军事行动中取胜的先决条件。从美军发动的系列现代局部战争来看,其主要作战对手都是与其在军事实力上相差悬殊的非对称国家,因而美军主要是凭借优势空中作战平台在对手防区外对防空导弹阵地、预警雷达或军用机场等高价值军事目标实施远程精确打击,很快掌握制空权,为后续行为创造条件。美国空军“空中优势2030”主题事业能力合作小组(ECCT)研究发现,在美国军事战略重心东移至亚太地区的这些年当中,该区域主要国家远程火力打击系统和一体化防空系统正迅速发展,已展现出较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在这种强对抗条件下,主要依靠防区外打击获得所需的空中优势的传统制空方式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和挑战,同时在全战区取得空中优势也并不符合未来军事利益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美军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1 “穿透性制空”作战基本概念解读

2016 年5 月,美空军发布了《关于2030 年美军空中优势飞行的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针对未来强对抗、高威胁环境,《规划》阐明了美空军应该争夺和保持哪些必要的空中优势,包括需要怎样的作战能力、现有能力与作战需要的差距、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能快速弥补此类能力差距,并配套给出了保证未来空中优势所涉及的五大关键领域、重点支撑项目与关键技术。同时《规定》明确了该作战能力形成时间,即美空军计划于2028 年左右即获得某种“穿透性制空”(PCA)作战能力。《规划》中首次提出了PCA 这一作战概念,并给出了以下描述:通过将穿透高对抗环境和从防区外施加影响的能力进行组合,获得一种应对A2/AD 的制衡方法。本文根据所掌握资料和目前的研究认识,对PCA 概念给出以下解读:面向2030 年的高威胁战场环境和高烈度军事对抗,能够突破对手严密的防空体系,深入其本土,实施有效侦察、有效打击,同时结合防区外打击,确保在联合作战需要的特定时间和特定空域夺取并保持空中优势的作战行动。PCA 既是《规划》内容的核心和逻辑起点,也是统领其未来作战体系建设和技术发展的需求主线,将成为美空军在强对抗环境下,获得和保持空中优势的基本手段。

1.1 PCA 的核心任务

美军PCA 行动的设计构想,核心任务是实现突防打击与态势感知的“多维穿透”。所谓“多维穿透”可概括为“平台进得来,信息出得去”。“平台进得来”主要是指在作战对手具备较强的A2/AD 能力的战场空间中,美军的各类PCA 平台,如先进的有人战机、无人作战平台等,能够进入敌方空域执行突防打击、目标指示、情报侦查等任务。“信息出得去”是指穿透进入的各类作战平台还要担负起作战网络的“节点传感器”的任务,能够将其获得的敌方信息,及时、高效、不间断地传递给己方其他的作战平台,以满足联合作战和后期作战决策的需要。

1.2 PCA 的作战目标

美军PCA 的作战目标是获取和维持联合作战所需的阶段性区域制空。所谓的“阶段性区域制空”是指美军对通过PCA 行动获得空中优势的作战任务进行了重新的界定。他们认为强对抗环境下,获得全时空、全战区绝对制空权的传统思想,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只需利用自身的能力优势,根据作战阶段发展的情况和行动方案的要求,夺得特定时间和空间的制空权,确保己方能够实现自由进入、自由感知、自由行动和自由攻击,同时也要阻止和破坏敌方部队获得上述有利因素。因此,阶段性区域制空这种作战目标,看似是由于作战对手能力提升和自身能力的不足所造成的一种妥协性的选择,实际上却体现了美军对其作战体系优势和战场控制能力的一种高度的自信,更有利于灵活地选择作战力量,集中全域优势,对敌发起突发性、针对性的打击,迫使对手的决策和行动受其牵制,从而丧失战场主动权。

1.3 PCA 的实现方式

要实现“穿透性制空”目标的前提和核心是使预定的PCA 穿透平台能够进入敌方A2/AD 空域,顺利完成情报侦查、目标指示、火力打击等任务,实现穿透性突防。为此,美军构想出了“硬穿”和“软穿”2 种方式。所谓“硬穿”是指PCA 平台凭借自身的高隐身性和高机动能力,达到不被对方识别或难以拦截的目的,直接进入敌方空域。“硬穿”的平台包括F-22、隐身无人机和正在研制的B-21 轰炸机、六代机等等。所谓的“软穿”是指以诱饵(例如小型低成本无人机平台集群)为先导,吸引对方提前消耗大量的防御性拦截导弹、火炮弹药以及定向能武器存储的能量,然后抓住对方防御能力临时下降的时空窗口,实施穿透突防。综合各类美军资料,美军针对“软穿”的方式主要开展了三类的战法实验探索:一是“小型空射诱饵弹”的应用;二是“忠诚僚机”计划;三是“小型无人机蜂群”作战。

2 PCA 作战武器装备分析

PCA 作战行动的实现,取决于美国空军以“系统簇”的理念为核心展开的一系列PCA 装备与系统的研制。根据目前掌握的美军资料分析,未来PCA 作战体系可能包括以下武器装备:

1)PCA 平台。由B-21,第六代战斗机,RQ-180 或其改型,F-22、F-35 一种或几种隐身战斗机的组合再加上具有其他特殊作战能力的装备构成。

2)“穿透性电子战”平台。按美国空军规划,该平台可以是PCA 平台的变体,或者是无人机,乃至更先进的设备。

3)“武库机”。极有可能是F-15EX、F-15J 或是其它一种满载机载武器(比如各型机载导弹)的大型战机。

4)适配PCA 平台发射的各种小型导弹。目前美军公布的有空空“小型先进能力导弹”(SACM)和空面“防区内攻击武器”(SIAW)2 大类。

5)“忠诚僚机”。XQ-58A,或2021 年3 月由波音公司与澳大利亚皇家空军联合研制的一种绰号“忠诚僚机”的新型无人机,据称这可能成为未来战斗机的标配。

6)执行其它作战任务的无人机,比如诱骗、侦察、攻击等。例如:VALP 诱饵无人机、“捕食者”无人机、“死神”无人机、2021 年底生产的“莫哈韦”无人机等等。

7)预警指挥机。E-3 预警指挥机,或是2021 年10月生产的即将取代E-3 的E-7A 预警指挥机。

3 PCA 作战典型流程分析

根据美空军《规划》对穿透性制空作战的描述,可分析出PCA 作战的典型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PCA 作战典型流程示意图

第一阶段,穿透性突防。当采取“硬穿”模式时,美空军会使用隐身轰炸机B-21、第六代战斗机、RQ-180 或其改型作为PCA 穿透平台(目前在B-21 尚未形成所需作战能力的情况下,也可采用F-35A 和F-22 隐身战斗机编队),凭借其先进的高隐身性和高机动能力,从对方防空薄弱区域实施穿透突防;当采取“软穿”模式时,美空军首先以诱饵或小型低成本无人平台集群为先导,吸引敌方消耗大量的完成发射准备的防御性拦截导弹、火炮弹药以及定向能武器存储的能量,然后抓住敌方防空能力临时下降的时空窗口,实施穿透突防。

第二阶段,防区内侦察。当PCA 平台穿透得手后,会根据作战需要释放机载无人侦察机(例如XQ-58A)对防守方重要敏感目标实施抵近侦察;同时该平台会在作战网络中充当“节点传感器”,将其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的敌方防御信息,及时、高效、不间断地传递给防区外待命的预警机或其他作战平台,以满足联合作战和后期作战决策的需要。

第三阶段,夺取制空权。一旦夺取制空权的前期准备条件得到满足,防区外巡航待命的武库机和海上舰艇平台将会对敌防空区域展开联合防区外打击和超视距攻击,届时由F-35A 和F-22 组成的隐身战斗机编队也会前出消灭敌方空中作战力量。根据作战进程,武库机也会在隐身战斗机编队后跟进到敌防空区域内支援其行动,同时在敌防区内活动的PCA 穿透平台也会参与到强敌夺取制空权的作战行动当中。

第四阶段,后续空袭作战行动。夺取制空权后,美空军将根据作战需要,决定是否采取下一步空袭作战行动。多机种联合临空轰炸将是其主要的作战样式。

4 美军新型空中打击对未来防空的挑战[1-5]

美军以往的空中打击通常以较大规模的防区外打击开路,因其对手军事实力和防空能力上的劣势,这种打击基本上让对手无还手之力;在基本瘫痪对手大区域防空体系、掌握战区制空权后,进入纵深有重点的精确打击,并开始后续行动。然而,当面对军事实力差距不大、特别是区域防空能力较强的大国对手时,这样的作战效果就大为减弱,即使是防区外打击,也会受到对手的强力反制。PCA 的提出,本质上是强化提升综合攻击能力,在较强的信息共享、战场感知、隐身突防等能力支撑下,在对方防区内外同时发力,形成多点威胁,全面开花,争取综合优势。与之前相比,PCA 作战方式给防空方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PCA 作战体系更加灵活简洁,突显以小搏大、以精搏全的作战特点,防空方面临战线长、点多面广的压力。在美国空军传统的作战编成中,战斗机、轰炸机、预警机、远程支援电子干扰机、随队电子干扰机等诸多机种共同组成作战体系,各自担负相应的作战任务。而PCA 中隐身飞机的使用,则使美空军的作战体系更为简洁、更为灵活,面对不同的作战对手和作战任务,可以组成不同模式的战斗编成。《规划》指出,面对严密的防空体系,美空军PCA 穿透平台可以依托高超的隐身和电子战能力,穿透作战对手的防空体系,深入到作战对手的防区内部,对作战对手的防空体系实施“家门口”打击,将制空作战的战场前沿推伸至作战对手自认为安全的“家门口”的上空。按美空军的构想,其使用极少量的PCA 装备组成简单的作战体系,即可以与整个作战体系进行对抗,达到以小搏大、以精搏全的高效能作战目的。

2)PCA 作战穿透平台具有极强的隐身效果和机动性能,防空方发现难、跟踪难。以PCA 作战平台为主发起的空中作战,将改变类似在伊拉克战争中以强烈的电子战揭开战争序幕的战法,未来战争将可能是在对手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开始。这类隐身飞机的使用使美空军可以从远离战场的本土/海外基地起飞,直接攻击敌方纵深目标,使对方不会因为警觉而进行战争的准备。同时,作为PCA 作战穿透平台之一的美军下一代战斗机可以凭借其优越的隐身、机动和武器性能,对作战对手的空中力量构成致命威胁,也就是说即使被发现了,也很难对其跟踪和摧毁。作战飞机隐身性和机动能力的提升将使战争发起的突然性大幅增加,使进攻者在原有依靠电子战打头阵“翻墙入室”的基础上,具备了隐身深入、快攻快撤的作战能力。这种作战样式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已成定势的现代空防对抗的固有样式。

3)PCA 作战穿透平台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能保证空中打击体系信息获取快速、传递顺畅,防空方可能处于信息劣势。穿透进入敌方防空区内的各类PCA 作战平台还能担负起作战网络的“节点传感器”的任务,将其获得的对方力量部署、敏感目标位置、兵力机动等重要作战信息,精准、高效、不间断地传递给防区外活动的己方预警机、武库机、无人机等其他的作战平台,极大增加了美军战场态势能力,使战场空间呈现出单项透明的状态。此时,防御方的防空体系不但要应对隐身、机动和武器性能优越的PCA 作战穿透平台,而且还要警惕随时准备待机发射的防区外远程武器的威胁,这种“内忧外患”局面一旦形成,将会使防空作战极为被动。

4)有无人机参与的有人/无人协同和无人集群作战将成为重要作战模式,防空方作战潜力会被极大消耗。《规划》出台后,美空军不断加大无人作战平台的研发投入,在未来穿透性制空作战中,类似小型诱饵无人机、忠诚僚机、察打一体无人机等无人化作战平台将会大量出现,届时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以及无人集群作战将成为未来空中打击的重要作战模式。无人机在与对方防空火力对抗中,将会凭借极高的军事经济效费比,大量消耗对手防空作战潜能,牵扯其防空作战精力,同时也为有人空中作战平台创造更多战机。

5)“武器库机”具有较强的防区外和超视距精确打击能力,防空方的火力极限受到极大挑战。作为一种满载武器(比如空空导弹,空地导弹)的大型战机,旨在为发现目标但没有足够武器将其消灭的作战飞机提供额外火力,堪称空中“弹药库”。其类似于美海军历史上的武库舰(因作战能力等问题已被DDG-1000 驱逐舰取代)。从本质上看,“武库机”属于远程防区外打击力量,它将主要通过目前美军正在发展的“军事物联网”,实现与其他空中作战力量的联网通信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自身携带的机载武器对指定目标实现协助打击。其最大特点是可以携带和发射大量各种类型的常规武器或其他载荷。

6)PCA 作战平台的出现直接威胁对手纵深的高价值地面目标,地面防空将面临更大挑战。以往美军防区外打击侧重于对手前沿和浅近纵深作战目标,而在未来空防角逐中,凭借高效融合的一体化战场网络信息互联的加持,PCA 穿透性作战平台不仅可以通过信息的“内通外联”有效强化了传统防区外打击的作战能力,而且也可以凭借自身携带的高效能精确打击弹药在作战对手防御纵深猎杀高级作战指挥中心、弹道导弹发射阵地、重要的军用机场、交通枢纽以及战略核设施等高价值地面目标,造成防空方指挥通信失联、战斗行动失调、作战力量失控甚至防空体系整体瘫痪。在“系统簇”强大功能的加持下,PCA 平台将会成为穿透对手防空体系的幽灵和杀手。可以预见,未来地面防空力量在参加夺取制空权的战斗过程中势必会面临上述前所未有的空中挑战。

5 结束语

近年来,在“穿透性制空”这一作战构想的牵引下,美军与之配套的各种指挥手段、武器装备、保障措施相继问世,“系统簇”的概念已经得到美空军对未来作战的高度认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现已升级为印太战略,其战略围堵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走向。为有效应对战略形势之变,针对性研究“穿透性制空”作战模式的应对之法与破敌之策是当前防空力量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猜你喜欢
穿透性防区敌方
少林韦陀十八手
少林与太极(2022年6期)2022-09-14 08:59:42
4打5,敌方还剩几个人?
趣味(数学)(2022年3期)2022-06-02 02:32:58
水果大作战
电力电缆线路回流缆防盗报警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拿什么科技对抗雾霾
人工智能有助于处置敌方炸弹
无人机(2017年10期)2017-07-06 03:04:40
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穿透性胸部损伤合并血气胸的临床疗效观察
低龄晚孕穿透性胎盘植入1例分析
西南军医(2015年1期)2015-01-22 09:08:36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现状调查分析(山东县级)
中国地震(2014年3期)2014-09-04 08:57:14
基于攻击树的安全芯片穿透性测试评估
计算机工程(2014年6期)2014-02-28 01: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