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参与精准扶贫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来自沪深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

2022-07-27 10:49邓惠文
国际商务财会 2022年13期

孟 昊 邓惠文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

一、研究背景

2013年底我国开始启动精准扶贫政策,政策的目的是集中力量解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各种困难,这项工作是在新时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途径。2016年证监会及沪深交易所分别下发了相关文件统一口径来要求上市公司对扶贫行为进行列报,这对资本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之前企业对于此项行为的披露较为零散且不规范,致使投资者难以依据此项信息进行判断。精准扶贫作为一项从国家层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作为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特色表现形式,企业参与扶贫相对于其履行其他社会责任等行为具有更多的社会意义和政治特性。基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视角,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无偿捐赠等活动可能违背了利益原则,也与其经纪人假设相悖。精准扶贫作为一项具有我国特色的政治安排,且相对于国外,我国政府对于经济活动的控制更强,参与扶贫的企业可能在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同时,也会较大可能地获得政府资源,降低企业风险。审计作为提供鉴证服务的第三方,审计风险溢价和审计效率可能因此受到影响。本文将精准扶贫政策对参与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进行考察,从企业层面进一步深化了解政策的效果,提供实践依据。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对审计收费研究层出不穷,大致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客户、政策及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陈娇娇等(2020)研究发现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披露程度高的企业意在提升其社会的影响力,并向利益相关方传达出公司运营良好的信号,支付审计费用相对更高。朱文莉等(2019)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审计风险与审计费用越低。社会责任披露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减少审计师必须执行的审计程序,从而减少审计费用(曹海敏等,2021)。精准扶贫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自2016年国家开始对企业的相关扶贫信息有了新的披露要求后,不少学者开始研究其产生的相关影响,有研究表明参与扶贫的企业可以大大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且具有企业异质性的特点(杨国成等,2021)。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后也会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何康等,2022)。为了获取更多的政治资源及市场关注度,企业的扶贫活动会让公司进行改变,最终也影响到公司的审计费用。目前对于二者的关系还鲜有文献进行研究,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精准扶贫对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丰富了企业精准扶贫经济后果的研究成果,为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将扶贫行为对企业的影响延伸至外部。

三、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根据Simunic提出的审计定价理论及后人的研究可知,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审计成本、审计风险溢价和事务所利润。审计风险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根据深口袋理论,当被审计单位风险较大时,被归咎于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和成本自然会提高。

脱贫攻坚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现阶段值得学者研究的政策之一。首先,一方面,出于公司声誉和盈余管理的考虑,企业管理层可能对扶贫信息进行多次筛选后才将其披露,将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作为一种公关工具,来实现对公司形象的管理,由此来吸引外界的关注来掩盖企业盈余管理等操控性行为,这可能会增加公司风险。审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时,更需要对公司披露的扶贫信息进行核查,为了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审计师需将信息与搜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核对,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资源投入,进而提高企业审计费用。另一方面,出于利益最大化原则的考虑,参与精准扶贫的企业增加了不该发生的投入,降低了企业效益,但是扶贫行为能够让企业在市场上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并且可以传递出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经营情况正常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固有风险,降低审计风险溢价;其次,作为非财务信息的一种,企业参与扶贫并披露的行为可以提高信息透明度,大大弥补了财务信息的不足,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以此为依据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结合起来对公司情况进行了解,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可能以此为依据,减少非必要的审计程序,这无疑会降低企业的审计成本,进而减少审计费用;最后,出于精准扶贫方式的考虑,扶贫企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与地方政府间的合作,获得政府相关补助的可能性会更大,企业风险也会适当的得到下降,审计风险溢价得到降低。因此,对于企业参与扶贫之后将使得审计费用增加或减少?即当前情况下,究竟影响审计费用的要素中哪些因素发挥了主要作用值得去深入研究,因为此研究结果将对扶贫企业和会计事务所有较高的实践借鉴意义。鉴于以上的分析中降低审计费用的因素似乎从数量上多于增加审计费用,即审计师审计效率的提高及风险溢价的降低所产生的整体效应可能大于审计工作量提高致使审计费用增加所产生的效应。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设1:

H1:对于参与精准扶贫的企业,其审计费用将会被降低。

企业固有风险一方面来自企业不可控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来自企业相对可控的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即取决于企业经营及财务战略选择而最终形成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由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一经确定并实施短期内无法改变,由此形成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就构成了企业一定期间内的固有风险。参与扶贫的企业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且通过与政府间的合作加大获得政府补助的可能性,其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可能被进一步降低,由于企业固有通过风险溢价影响到审计收费,因此,有必要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视角,分析精准扶贫政策如何通过影响标的企业的固有风险进而最终影响审计费用。一般而言,如果标的企业的固有风险得到良好的控制,就可以减少审计风险溢价损失,进而降低总体审计费用,据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精准扶贫政策通过降低标的企业的固有风险,从而降低其审计费用。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并对数据进行以下处理:除金融类公司、相关变量缺少的样本、*ST或ST公司。为了控制异常值对回归结果造成的潜在影响,对所有连续性变量进行上下1%缩尾处理,最终选取了27 062个观测值。本文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审计费用(),采用审计收费的自然对数进行测度。

2.解释变量:精准扶贫标的企业()为企业扶贫前后的哑变量,企业在当年有扶贫活动取值为1,否则为0。

3.中介变量:经营风险()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之和除以营业收入度量。财务风险()为应收款项除以总资产的比值。

4.控制变量:参考以往的研究,本文还控制住了其他可能对企业审计费用产生影响的变量,如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资产回报率()、流动比率()、经营现金净额比率()、存货比率()、账面市值比()、亏损状态()、事务所审计费率(4)、上一期审计意见()、事务所是否变更()。对变量的相关定义如表1所示。

(三)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基本假设,本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如下:

五、实证结果和分析

(一)对主假设的回归分析

本文对模型1的回归结果如表2前部分所示,在加入控制变量后,方程整体拟合程度良好,调整后R-sq在0.654,F值也在10以上。在控制了年份后,第(1)列结果显示了对样本数据的回归结果,解释变量()在5%水平下显著为负,初步验证了假设H1。如第(2)列所示,在同时对年份和行业进行控制后,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依然显著,进一步验证了文章的主假设,即对于参与扶贫后的企业,其审计费用被显著降低。就控制变量而言,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基本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表1 变量定义表

(二)对风险路径的回归分析

表2后部分表示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在沪股通标的企业影响审计费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文参考温忠麟等(2014)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先使用模型2进行回归,根据列(3)结果可以看出经营风险()与解释变量()的关系并不显著。在加入了经营风险()后,使用模型3进行回归,列(4)结果表示的系数为负不显著,显著性检验并未通过。列(5)列示了使用模型4进行回归后的结果,解释变量()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显著为负,可以得知对于参与扶贫的企业,其财务风险被显著降低。列(6)显示了模型5的回归结果,的系数为显著正相关(0.24,1%),审计费用()与解释变量()仍然显著负相关(-0.02,5%),据此可以初步得出精准扶贫政策使得扶贫企业财务风险下降进而导致审计溢价降低的结论。为了确保结果的稳健性,本文接着对数据进行Sobel检验,结果显示p值为4.749e-9,同时Bootstrap检验的结果显示间接效应在5%水平上显著,证明财务风险在影响路径中存在着一定的中介效应。

表2 回归结果列示

基于以上两点,本文发现在精准扶贫政策对扶贫企业的审计费用这一影响路径中,财务风险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经营风险并没有作为传导的路径,定量分析结果部分支持了本文假设H2。

六、稳健性分析

(一)替换变量

为了控制内生性问题对回归结果的干扰,本文首先通过替代变量法来实现稳健性检验。本文采用精准扶贫力度()即ln(企业精准扶贫投入基金+物资折款+1)对企业是否参与扶贫进行度量。通过替换变量并控制年份和行业后,使用模型6再次对样本进行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将替代变量的系数符号及显著性与上文主回归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一致,这说明文章主假设的结论是稳健的。

(二)滞后一期

考虑到精准扶贫政策对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为了更好检验其对扶贫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本文将审计费用滞后一期,使用模型7进行回归,再次对样本进行检验,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解释变量()的符号不变且显著性有所提高,这表明主要回归结果依然稳健,同时也间接说明随着时间效应的增强,企业参与扶贫对其之后审计收费水平的降低效果更为明显。

表3 稳健性检验结果

七、结论和启示

在精准扶贫这一外生事件的作用下,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上参与精准扶贫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实验对象,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和非财务信息的角度,探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对其审计费用产生的影响,并且在进一步路径分析中,考察发现企业的财务风险在二者关系中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即扶贫企业通过降低自身的财务风险,影响到审计固有风险,降低审计风险溢价进而减少了企业的审计费用。目前精准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扶贫举措,其对上市公司和市场的影响是需要学者关注的重要话题。

本文的研究结论为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并扩展了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在实现全面脱贫的大背景下,文章也为建立稳固扶贫的长效机制和有防范企业风险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于上述结论,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督和引导力度。自2016年起市场开始出台对扶贫企业披露相关信息的要求后,对于精准扶贫数据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相关的监管机构应大力重视精准扶贫政策对扶贫企业产生的影响,同时重视该政策对企业治理等方面的影响,通过相关规定和政策加大对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行为的监管,引导企业真实且完整地披露相关扶贫信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防止个别企业将其作为盈余管理等操控性行为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视角,会计师事务所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等工作时,应将非财务信息纳入考核的视角,这样可以较为全面了解公司信息及风险水平,弥补财务信息信息量不足的短板,以此来为审计工作提供支持,可以更为准确地确定相关审计策略,审计效率和风险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对于确定审计收费水平时,也需考虑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