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乐三对吴昌硕艺术的继承发展与弘扬

2022-07-27 08:56四川大学教授林木
国画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吴昌硕艺术

四川大学教授/林木

诸乐三与他的哥哥诸闻韵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化中心的上海就已是国画圈子中的著名画家。抗战期间,诸闻韵在流转大后方的路上不幸病逝,诸乐三则一直活跃在中国画画坛。诸乐三兄弟与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吴昌硕不仅是安吉的同乡,而且是姨表姻亲,吴昌硕是诸乐三的姨公。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本来在杭州中医专门学校学习的诸乐三干脆转学去了上海,就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以便向姨公请教画上的事。去上海后得中医名师丁甘仁器重,在医学上也有一定造诣,毕业后且行医多年。到上海去后的诸乐三住在吴昌硕家里随吴昌硕学画。从1920年到1924年,诸乐三在吴昌硕家里一住四年,姨公手把手地教导,不仅是画,还有书法、篆刻、诗词,连“乐三”这名也是吴昌硕所取,这为诸乐三今后成为诗书画印全才型艺术家奠定了极为难得的坚实基础。

诸乐三出生于浙江安吉一个文人的家庭,父亲为清朝光绪年间乡里的秀才,家境虽清贫,但好金石书画,以耕读传家为本。最初因职业谋生的原因学了中医,无意之中,这种中国文化重要构成的民族传统医学,与后来诸乐三要从事的中国民族绘画又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骨子里更喜欢绘画,再加上姨公吴昌硕培养的缘故,诸乐三受到的是完美的文人画教育。诸乐三的书法从钟繇入门,再习汉魏碑版,又有二王之基础,兼及倪元璐、黄道周,篆隶行草无所不精,再受吴昌硕影响,糅石鼓文于书体中,厚朴古拙,自成一格。他在少年时期就曾尝试金石篆刻,以后更得吴昌硕真传,从先秦古玺到汉印入手,再吸收历代名家之长,尤其有吴昌硕在身旁耳提面命,故其印风雄浑朴茂,古意盎然。至于诗词,更是诸乐三得心应手之能。少年诸乐三10岁左右就开始作诗,且有平仄之讲究,故到吴昌硕这里,抓得更紧。诸乐三每次请教学问的时候,姨公总要问他的诗文。当时的中医们也都是些文人,儒医曹拙巢也在指导诸乐三的诗文。诸乐三以后画中题诗总是意趣盎然。1924年81岁的吴昌硕赠《水仙佛手图》给诸乐三,画上题诗道:“何药能医国,踌躇见真性。后天扶气脉,本草识君臣。鹤洛有源水,沪江无尽春。霜红寻到否?期尔一流人。”这个“霜红”,就是明末大画家、大书法家,也是思想家、著名医家的傅山。吴昌硕对诸乐三期许之高,于此可见。1936年,诸乐三老师曹拙巢在为乐三《希斋印存》作序时说:“尝记偕乐三昆季访其师于吉庆里寓楼,谈笑竟日不厌。迄于今,缶老往矣!人事变迁,遂成今昔。予既幸乐三于金石刻画不坠师法者如此,特转憾缶老之不及见也。乐三于此得无有江汉秋阳之感乎!”诸乐三先生学传统医学的中医,作为传统文化来讲,中医与中国画是相通的。吴昌硕曾在与曹拙巢老先生交流中医与绘画关系后对诸乐三说过:“我看治病方法与画面处理的道理是相通的。”朱颖人作为学生,曾认真记录过黄宾虹、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诸位先生讲课评画的过程。其中就记录过诸乐三先生以医道释画道的观点。“诸先生精于医道,称绘画构图如开中药药方,既要分清主药是什么,配伍药物是什么,位置不能弄错。另外要看病情需要,有时要给以和顺,有时则用冲突的药性来制约”。另外,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就是所谓辩证统一。诸乐三先生常以太极图来比喻布局的虚实问题,黑者为实,白者为虚,然而白中有黑,黑中有白,形成了既有对比又有统一的效果,由此增减,变化无穷。在辩证的问题上,中医与中国画是完全一致的。我们从侧面可以了解到诸乐三在诗书画印方面的成就。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荣誉理事,更是声震海内外的著名的西泠印社副社长。

诸乐三诗书画印全才,以上谈的是他在诗书印方面的成就。下面谈谈他在绘画方面的特点。诸乐三从小习画就受吴昌硕影响,以后又住在吴昌硕家里,耳提面命,直接指导,诸乐三受吴昌硕影响当然最大,他的笔墨意味,他的构图特点,他的造型特征,的确处处显示他与吴昌硕绘画那种紧密的联系。诸乐三对吴昌硕艺术的继承,许多研究诸乐三艺术的论家们谈得都非常多,本文不再重复。当然,诸乐三除了学习吴昌硕以外,还学习任伯年、八大山人、石涛、徐渭与陈淳,我们或者在笔墨意味上,或者在雀鸟造型上,或者在花鸟意趣上,或者在章法构图上,或多或少可以找到上述诸家的影响。尤其是吴昌硕。作为一生皆在学习吴昌硕的诸乐三,其强大的影响存在固然是传承有绪的保证,但艺术本身是个人心性的表达,一直在他人的影子下肯定不是件好事。对此,诸乐三是非常清晰的。在朱颖人的笔记中(本文所引朱颖人笔记内容,见朱颖人《名家讲学笔记》,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10),记录有诸乐三先生谈他和吴昌硕关系的一段话:吴昌硕的画,确是融会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这于近代讲,他在这方面,是超越群伦的。作为一个画派,在吴昌硕来说已达到顶峰了,后人当在昌硕先生开辟的道路中获得启示,另辟蹊径,另创新局。可是这谈何容易。

诸乐三 斑鸠桃花

诸乐三 冬笋

诸乐三 霜风暗引芙蕖香 1933年

在朱颖人的笔记中曾记录说,诸乐三先生在吴昌硕画展中深有体会地说,一个画家要懂得诗词题跋,这样画的意境就高,诗格不高,画意也不会高。诸乐三作画的确讲究诗情画意,讲究构思。比较吴昌硕,缶老作画注意力更多的是在笔墨上,是在文化意蕴深藏其中老辣朴厚的笔墨上,那种融石鼓文篆意的用笔上。吴昌硕喜欢画紫藤,与其说是为了紫藤的美好,不如说画紫藤更利于吴昌硕发挥他的篆书笔法的特点,尽管画面当然也有紫藤之美。这就是诸乐三指出的,吴昌硕的画渗金石气较多,吴昌硕是以金石家的眼光去捕捉客观印象。所以其画一如沉沙洗出之文,古意盎然。而作为学生,诸乐三的画虽然也注意笔墨的表达,但他的画更多地注意其中的诗情画意。诸乐三认为,作画前最好先有诗意,当然不一定要先写成诗句,但要有诗意,然后生发画意,这样才能有意境。因此,他认为,以诗作画,应该抓住诗词最突出的主点,并非要罗列字句中所有的东西。诸乐三所画大多有题诗,而题诗又大多是个人的情感或生活中的感悟,画中题材或比或兴,多为缘情言志之物,这点与其老师就大不同了。例如画《群燕图》,数燕翻飞于空中,而“空中”仅有由左下向右上急速扫动淡淡虚虚隐隐约约的一些短线,全画单纯至极,仅仅如此。而画面左边题诗:“春光骀荡天泬寥,堤柳垂绿桃花娇。桃柳不必写入画,想象得之意亦饶。但见群燕翔风娇,翩翩相逐游(意)逍遥。旧时王谢休挂口,如浮云散如尘消。明湖一鉴情皎皎,且看滟潋春浪高。”此画不仅不画桃柳,仅以飘飘数笔供人联想,再以“旧时王谢堂前燕”之用典,点出富贵浮云的人生态度。画中此种构思这种寓意,吴昌硕何曾顾得?又如画《鲜蔬图》,图中画芋头、豆荚和辣椒,题诗道:“鲜蔬价值抵珍馐,美味调羹餍所求。露芽烟甲供大嚼,不须辟谷问留侯。”这幅1961年画的《鲜蔬图》,与那个时候花鸟画家们所选的题材大致相同,题材虽同,意蕴却大不相同。如果当时许多画家是在歌颂“大跃进”、人民公社,那么,诸乐三在画中题诗中以汉代张良功成退隐“辟谷”保身为例,表达的是一种文人安贫乐道的传统观念。他的这种观念,在另一幅竿头图中也有表现,诸乐三在画中题苏东坡贬海南时以芋头做羹汤之诗句:“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南海金齑鲙,轻比东坡玉糁羹。”诸乐三这种意趣,在吴昌硕那儿是绝对不会有的,与农民出身的齐白石画白菜讲“蔬笋气”的朴素农民情感也不一样。读诸乐三的画应该深究其作画的构思与意趣。作为一个著名的文人出身的画家,20世纪的诸乐三有他鲜明的个性,与吴昌硕一类从前清过来的文人画家不一样,与齐白石一类农民出身的画家也不一样,这种与20世纪相始终的文人,在改朝换代的时代风云中,有其独特的文化与情感的特征。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角度,切不可简单化看待。

笔墨上,诸乐三吸收吴昌硕的笔墨成分比较多,但他喜用重墨,许多画面,几乎是浓墨直接使用,这与吴昌硕又大不相同。不论是花草的叶子,还是一些石头,几乎都是用浓墨点垛或是勾勒,尤其是大片浓墨的花叶,在一片空白中形成极为鲜明突出的墨味。诸乐三这种大胆使用浓墨重墨的画法,几乎在各种题材上都使用,例如墨荷图,水墨紫藤,墨竹,墨牡丹……有时候,这种浓墨绘就的花鸟,颇有今天流行的焦墨画的意味。值得指出的是,诸乐三还画山水画,他的山水画直接学黄宾虹,点子积墨,浓黑深重,与他惯用重墨的花鸟画相映成趣。诸乐三这种画法,在吴昌硕那儿是没有的。照理说,墨分五彩,大面积使用重墨、浓墨,就减少了用墨的浓淡层次,墨法的丰富性就会受到影响,这在传统笔墨中,是比较忌讳的。诸乐三之所以敢于大量使用重墨和浓墨,是因为他的绘画还有另一大特色,这就是色彩。色彩的运用在诸乐三的绘画中是颇具个人特色的一大特点。

由于有重墨和浓墨铺垫,诸乐三敢于使用鲜艳的颜色。他的绝大多数花鸟画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浓重的墨色铺垫下,几乎每幅画都有一处色彩的中心。或者是几朵或红或黄的菊花,或者是鲜红的菱角、芙蓉,紫红的玫瑰、荔枝,朱红的荷花,大红的鸡冠花,粉色的杜鹃花……有时候,诸乐三在一片墨色之中来上几个鲜艳的色彩小点,例如石榴中几个红色的点子,又如绽开的毛栗子中心,来上几点橘红色的小点,那是带刺的毛栗子包裹着的栗子果壳。有时候,重墨画就的桂花花枝上点缀着的橘红色的桂花的色点,在画面上也相当醒目。诸乐三的用色更表现在对复色的使用方面。传统中国画用色一般用得比较单纯,石青、石绿、朱砂、赭石,都是直接使用,就是清代晚期使用的西洋红,也是单独使用。诸乐三对色彩的使用,除了这种单纯使用之外,还开始使用多种色彩调和后的复色。在墨色的掺和下,色彩与色彩之间,形成色彩间的呼应。有时候他还以色彩渲染背景,交代花鸟画出现的环境。这种色彩运用的方式,使诸乐三的许多作品呈现出丰富的色彩,乃至色调。这种用色方式或许有从吴昌硕那儿学来的因素,但他的色彩运用显然比吴昌硕更明艳,更响亮,更普遍,更突出。诸乐三花鸟画这种用色特点,不仅与吴昌硕不同,就是与用色较多的齐白石也完全不同,呈现出诸乐三绘画自我的鲜明特色。

诸乐三花鸟画在构图章法上也有自己的特点,就是满密。这种满密的结构,其中一类是把所画物象集中,例如花叶石头相对集中,使结构更为饱满。有时候则在枝繁叶茂藤干缠绕之中把空白留得不多,呈现繁密饱满的结构。这也使诸乐三的花鸟画有自己独特的结构特色。

这样看来,学习吴昌硕的诸乐三,不仅有在技法风格上突破吴昌硕的主观愿望,而且在花鸟画创作中也的确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技法风格特征,使其不仅与吴昌硕拉开了距离,也同时与其他画家如齐白石等拉开了距离。这显然是诸乐三在画史上有其独立价值的所在。如果诸乐三在艺术创造上已经有其独立的价值,那么,还应该指出的是,诸乐三在传承和弘扬吴昌硕艺术上有其特殊的贡献。

在20世纪的花鸟画史上,吴昌硕无疑是公认的影响最大的一位,尽管齐白石后来居上,在20世纪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齐白石由“衰年变法”而获新生,促成齐白石“衰年变法”的陈师曾是吴昌硕的学生,齐白石“衰年变法”也是以直接学习吴昌硕技法风格为变法的主要内容。那么,吴昌硕在20世纪画坛的影响是怎么形成的呢?吴昌硕对画坛的影响除了自己艺术的客观影响之外,当然是由他的学生们承传弘扬完成的。但比之师徒相授的局部传承影响而言,现代美术教育无疑是扩大这种影响的最好途径。吴昌硕大多数学生在师徒相授中无疑也扩大了老师的影响,但影响更大的,肯定应该是在现代美术教育中做教师的吴昌硕的弟子们。诸乐三肯定又是一直在最重要的美术专门学校中传授吴昌硕艺术的吴昌硕弟子中最重要的人之一。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中国现代美术教育起源于上海,上海当然也是中国美术教育的中心。1922年,诸乐三应刘海粟之邀,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担任中国画教授,1930年后,又先后担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及上海中华艺术大学教授。诸乐三与吴昌硕儿子吴东迈一起创办昌明艺专,目的就是为了纪念和传承吴昌硕和他的艺术。事实上,20世纪上半叶,全国各地的艺术教师主要都是由上海各艺术院校培养出来的,从这个角度上说,诸乐三等吴昌硕的学生任教于上海各大艺术院校,是传播吴昌硕艺术最好的途径。1938年,诸乐三在湖南沅陵短期任教于国立艺专;1946年应聘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50年代以后,诸乐三一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即以后的浙江美术学院),担任教授,主讲花鸟画、书法、篆刻、画论及诗词题跋等课。诸乐三晚年还培养出中国第一代花鸟画研究生和第一代书法篆刻研究生。诸乐三在自己的教学中随时引入吴昌硕的艺术思想。例如在1959年12月,他在《美术与教学》第3—4期发表文章《介绍吴昌硕先生艺术及生平》,文章说,“吴昌硕先生是我国近百年来一位杰出的绘画大家,……先生之所以在近代美术史上能放出这样的异彩,和他的书法、篆刻、诗文等多方面的学术修养不可分割,而且有很密切的关联”。1964年5月,诸乐三参与纪念吴昌硕120周年诞辰活动,担任活动筹备组成员,并作吴昌硕艺术的专题发言。1979年2月在《西泠艺丛》创刊号发表文章《谈吴昌硕先生的画》,从具体作品入手分析吴昌硕的绘画风格。1979年11月11日,在《杭州日报》上发表文章《读吴昌硕作品展览有感》纪念吴昌硕诞辰135周年。在文章中,诸乐三从教学的角度谈怎么继承吴昌硕的传统,他认为,“当前美术界教育界较多注重单一的画画方面,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画以外的素养……要造就新一代中国画画家,应当具备全面的修养”。诸乐三在自己的中国画教学中弘扬吴昌硕先生的绘画传统是十分自觉的。对此,朱颖人在他的记录几位老先生讲学内容的《名家讲学笔记》一书中描述道,“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先生早期在上海都受到近代花卉巨匠吴昌硕先生的启导,也都崇拜明代的徐渭、陈淳,以及清初的石涛、八大,然而诸乐三先生较多地保持了昌硕先生的精髓,使自己绘画上的笔墨更加净化而稳重,用余任天先生的话来说是‘更少失笔’”。朱颖人在他的这部学习笔记中,还特别讲到诸乐三先生在用笔上与吴昌硕的关系,直接列出了吴昌硕画梅花与诸乐三画花卉的关系,在图文比较中指出,“这是诸乐三先生画山茶和菊花两幅画的局部,诸先生继承吴昌硕的笔法,以浑厚的中锋圆笔取胜”。细读朱颖人的学习笔记,的确处处都有吴昌硕的示范,几位先生都受吴昌硕影响,而诸乐三的确影响最大,讲学中吴昌硕的成分也最多。有时这位受吴昌硕耳提面命的学生会给自己的学生讲吴昌硕作画的习惯,如用嘴去接笔毫多余的色墨,需要时吐出再画等等。诸乐三在讲中国画的各种技法的时候,例如画紫藤,例如墨法与用水,例如用色之古艳,构图的疏密呼应关系,都有大量的吴昌硕作品和技法的内容,可见诸乐三讲学中对吴昌硕艺术弘扬之自觉。从教学笔记的记载来看,吴昌硕的艺术及其具体作品的分析讲述,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画教学的各个环节,当然也不仅是诸乐三,潘天寿、吴茀之都很重视对吴昌硕艺术的研究与讲授。浙江美术学院1963年在全国美术院校中第一个设置书法、篆刻、诗词课,就是在弘扬文人画的优秀传统,也可以说,是在浙江美术学院这所中国画界公认的最重要的美术学院中,传播与弘扬包括吴昌硕绘画艺术在内的文人画优秀传统。在中国画教学上对吴昌硕艺术的弘扬,构成了诸乐三与吴昌硕关系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诸乐三 棉丛图 1973年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藏

诸乐三 白鸡红柿 1958年

诸乐三 菊蟹 1946年

诸乐三 鹤寿 1945年

诸乐三 竹荫彩禽 1947年

诸乐三 犹有花枝俏 1964年

诸乐三 设色蜀葵 1953年

诸乐三 翠羽霞冠 1956年

1.诸乐三 清气满乾坤 1964年

2.诸乐三 丛菊图 1963年

3.诸乐三 黄瓜 1961年

诸乐三 紫藤双燕 1977年

诸乐三 玉米 1973年

猜你喜欢
吴昌硕艺术
那人不值得(外一则)
纸的艺术
吴昌硕与潘天寿的忘年交
用劲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