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创新国内标准件开架管理实践
——以A企业为例

2022-07-26 11:34陈博陕西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航空财会 2022年4期
关键词:标准件服务商存货

陈博/陕西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近些年,由于部分国有企业存在经营效率不高和“两金”指标持续处于高位的现实情况,严重影响着企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引起了国资委和航空工业集团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加强“两金”管理已经是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既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选择,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随着前期企业规模的快速增长,作为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存货也在不断增加,企业资金占用压力越来越大,给企业运行质量提升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带来很大影响,其中存货管理更是航空制造业的痛点。A企业积极探索存货管控的新方法,将狠抓集中治理和长效管理机制相结合,基于深度业财融合,以存货压降为目标导向,率先在国内军用飞机部件生产上以国内供应商为试点,创新试行国内标准件开架管理,实现对标准件存货有效管控压降的新模式。

一、项目背景

A 企业经中央批准成立于1969 年,是我国唯一集研发、生产、制造、修理、销售、服务于一体,同时覆盖大型、中型军民用运输机的大型国有军工企业,主产品为运X 系列飞机及在其平台上进行适应性升级改进的特种飞机。A企业所属的航空制造行业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行业,而其中的飞机主机制造企业是技术密集、劳动密集、资源密集的重要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由于航空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周期较长,配套关系复杂,原材料品种规格繁多,存在资产周转效率较低、存货占用较高的特点,造成了存货规模占流动资产比重处于较高水平的现状。存货作为“两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A 企业选取标准件开架配套模式作为存货管理改革的突破口,是贯彻国资委和航空工业集团“两金”压控工作落实、落地、落细,创新存货管控降库存的重要举措。A 企业以“两金”压控为抓手,推动计划、财务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研发设计、采购配套、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的管理优化,以财务管理的目标导向融合业务经营的方法经验,共同引导供应链管理业务的发展方向,进而达到减少存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二、A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A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型号种类多和同一型号批量小的特性,以及在制造过程中物料供应链条长、原材料投入生产周期长、工艺制造技术复杂等特点,涉及研发、工艺、采购、仓储、生产、销售、计划、财务等多部门多环节,增加了内部沟通成本,同时还降低了客户需求传递效率。企业以客户需求为目标导向,对产品不断进行研发设计、更新改进,导致科研项目和批量项目呈现高度交叉运行的状态[2]。由于产品的特殊性,普遍存在项目研制周期长、技术状态更改频繁、配套保障链条复杂等情况,导致部分保质期较短的原材料极易形成存货积压、甚至过期报废,周转效率较低,而中型飞机标准件品种规格多达万余种,单机数量达数万件,且价值较高,是存货管理中的难点。此外,为保障均衡生产,部分原材料、标准件需要维持一定的储备量,存货管理过程中难以达到最佳资源占用的平衡状态,客观上造成存货规模的不断增长。

(一)计划管理粗放

企业为实现按期向客户交付产品的目标,确保供应链配套符合生产节点需求,计划部门将投产决策点大幅提前,从最初的需求计划到生产计划再到采购计划,层层放大余量空间,导致企业仓库一直存有较多的原材料储备,造成存货流转不畅、周转效率低的不良影响。并且存在仓库管理粗放,没有严格按照定额管理发放,同时生产车间领料越多越好,多余材料不但可以维持生产稳定,还能够弥补质量问题产生的返工消耗和领料周期问题,多领用的原材料进入生产车间后形成在产品中,并未真实地反映在原材料中,导致数据失真,进而影响后续的采购决策。

(二)内部管理目标矛盾

基于企业存货管理链条现状分析,采购部门在采购原材料时,主观意愿上希望留有一定数量的备份,以避免因存货短缺耽误生产节点,并且能够满足部分供应商最小起订量要求;生产部门希望持有一定的存货水平,是基于组织和保障连续稳定生产节奏的需要出发,同时可以包容由于各种不可控因素导致的生产周期问题;计划部门从产品均衡交付的角度出发,重视各生产节点的有效管理,也默许企业提前存有一定存货,确保生产节点;而财务部门为强化存货规模压控,减少资金压力和财务费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则倾向于存货在企业内部流转时间越短越好,占用资金资源越少越好。

(三)信息化水平低

A 企业存货种类繁多,材料、成品、标准件等原材料规格型号多达数十万种,且单品价值差异大,存货管理工作复杂,管理基础薄弱,加之企业存货信息化管理建设较晚,且推进难度大,缺乏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建成企业生产运营所需、覆盖全面、信息准确、更新及时、不同平台互联、数据信息共享的库存管理系统,库存物资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仍然处于低位。财务部门主要业务放在日常核算以及存货指标分解和规模总额控制上,对于存货管理很难渗透到日常收、发、存过程中,仅仅是做到了会计核算和年终盘点,在企业存货管理过程中参与方式单一,受业务域影响,管理延伸范围有限,存货指标管控颗粒度较大,不能有效地推动细化分解落实。

(四)不良资产清理不及时

A 企业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从原来的少量型号发展到现在的数十种不同型号,同时承担着大量科研任务,多种原因形成存货的长期积压、甚至报废损失,例如:订单调整、原材料超期、设计变更、产品技术迭代更新等。企业虽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改代利用,但鉴于诸多不确定因素,很难一次性清理处置,导致部分存货不能及时清理。

(五)缺乏可靠准确的信息源

企业从采购到生产流程较长,缺少核心信息枢纽,没有人员或部门可以掌握全部信息,任何一个环节耽误都会影响整体生产效率,难以保证统一的生产节奏。由于信息不畅、沟通不及时,加之部分原材料存在货源单一,供应能力不足、供应周期较长等情况,为保障产品配套、保证生产节点,只有采用预留大库存的方式。

三、A 企业国内标准件开架模式基本情况

开架模式起源于自助性质的零售方式,由顾客直接在货架上选取商品。随着企业发展将这种模式拓展应用在工业制造领域,是国际上一种先进适用的存货管理模式,由供应商在制造企业设立库房,储存制造企业生产所需物料,将物料直接配送到生产现场,供应商根据现场物料的消耗情况,平衡存放在制造企业库房内的物料数量和规格,及时补充生产现场所需的原材料,能够有效提高物料收进、发出、库存信息的准确率,充分利用缺件预警系统和供应商货物资源保障企业生产节奏稳定,生产企业根据实际耗用原材料数量定期进行结算。对物料信息分析得出的数据,有助于供需双方推进精细化管理,减少库存资金占用、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国内标准件开架模式是A企业基于业财融合的理念,引入精益物流、供应链管理和开架模式的思想,在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外为中用,结合A企业实际情况,率先提出了以国内供应商为基础的标准件开架管理模式[3]。基于对企业存货构成分析,A 企业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标准件、在产品等,其中标准件具有品种多、数量大、应用广泛、通用性强、标准化程度高、供应链体系完备的特点,经过多部门多次联合论证可行性分析,决定以标准件作为试点,探索出一条适合国内飞机制造企业存货管控的新模式,该模式能够实现更大地降低库存、更快地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同时更好地降低缺件风险,保证企业生产顺畅运转的目标。

A 企业标准件开架模式是基于企业管理现状及实际需求构建,在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改进,建立了“企业—服务商—供应商”三级模式,率先引入国内优秀供应商,将备货、仓储管理、分包配送等业务交给专业服务商。由供应商将标准件寄存在服务商仓库,由服务商进行库存管理,送验、检验完成后直接分包配送至企业生产现场,车间工人即取即用,减少领料、发料等诸多中间环节,取消企业内部的物料配送部门的标准件库房和现场二级仓库,既有效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连续性,又尽可能节约管理成本,同时规避生产缺件、货物积压、过期报废、资金占用等风险,真正实现“零库存”。

为了确保该模式可以顺利落地运行,不会影响到企业既定生产节奏,以及产品交付节点,A企业选择国内信誉良好,供货能力强,产品质量稳定,抗风险能力强,具有服务保障优势和竞争性的国内多家优秀航空标准件供应商,由企业、服务商、供应商三方共同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服务商在企业附近租赁仓库并组建专业团队,建立集仓储和配送于一体的服务中心,以企业的生产计划和定额需求为输入,按照储备至少可以满足企业连续生产三个月所需标准件的数量为预警库存,当低于预警库存时及时提醒供应商补货,确保企业生产所需充足。服务商在流程中起到信息枢纽作用,将信息传递给企业采购部门和生产单元,与供应商进行系统连接,将到货入库信息、消耗信息、缺件信息、不合格产品信息及时传递给供应商。A企业国内标准件开架模式主要流程如下。

(一)标准件入库

1.接收货物

服务商根据供应商提供的移交单核对合同号、合格证、货物数量,并检查货物外观是否完好、有无磕碰伤,将无问题货物放入“待验区”,移交单签字后供应商和服务商各留存一份。

2.提请检验

在供应商合格证右上角空白处写上提请人名字和日期,将单据提交给检验人员,检验人员按照各项目验收表和到货批次记录决定是否送验,如需送验,需填写《试验申请单》,并在《试验任务一览登记表》中进行登记并送验,试验完成后取回测试报告并交给检验人员。

3.验收入库

检验合格货物在“供应商标准件合格品存放区”入库上架,并将货位号和到货信息在开架平台系统中维护,维护完成后制作验收清单,检查和检验不合格的货物,开架管理员在开架平台系统中对该批次不合格货物做冻结处理,检验人员按照质量管理要求制作不合格品标识,由开架管理员粘贴不合格品标识,并将实物交由检验人员放入“供应商标准件不合格品存放区”进行隔离存放。

(二)标准件配送

1.首次配送

A 企业在生产现场设置带有AB 柜的货架,A柜在前B 柜在后,A 柜供生产现场直接取用,由生产车间进行补货,B 柜作为现场储备,由服务商补货。根据生产现场工位需求及安全用量,在每个柜位放置指定编码和指定数量的标准件。服务商现场配送人员与企业车间接收人员核对无误后在《B 柜配货清单》上签字,完成货物交接。《B 柜配货清单》一式四份,企业采购部门、财务部门、生产车间、服务商各一份,现场配送人员将用户单位签字的配送清单返还给开架管理员,由开架管理员在开架平台系统中进行信息维护。

2.后期补货配送

现场配送人员采集缺货信息,开架管理员根据企业的《紧急需求领用单》或现场临时急件信息将缺货信息输入开架平台系统,到库房进行分包后按照工位装箱。在开架平台系统进行出库确认并打印《B 柜配送清单》,配送人员根据配送清单从库房将分包好的标准件配送至用户单位现场B柜,根据配送清单和包装袋上标识,放置到对应的B柜中;配送至现场的标准件必须有交接手续,由企业生产车间对配送的标准件进行清点,清点无误后在配送清单上签字,完成交接手续;现场配送人员将用户单位签字的配送清单返还给开架管理员。

(三)信息传递

1.缺件信息传递

服务商建立了库存两级预警,对库房内低于5个月用量的件号进行黄色预警,对库房内低于3 个月用量的件号进行红色预警,同时制作《库存预警表》发送给相关人员,如现有库存数量满足不了现场需求,按照实际数量配套制作《补货缺件清单》,将清单移交给现场配送人员,由配送人员将缺件信息传递给企业,由开架管理员在开架平台系统中维护此信息,同时通知供货商及时补货。

2.使用定额更改信息传递

服务商收到企业采购部门计划员的《标准件使用量更改单》通知,由开架管理员根据更改单的数据在开架平台系统中对配货数量定额进行更改、维护此信息,同时通知供货商及时修改。

3.现场扫描信息传递

工人在准备生产时,按照需求直接取用A柜中的标准件,当A 柜全部用完之后,由指定人员将B柜中的标准件补充至A柜。配送人员每天对现场的B 柜进行检查,发现空柜后用扫描枪扫描后柜标签条码,导出电子信息,并将电子信息、生产现场的急缺件信息和生产调整信息等及时传递给库房开架管理员和供应商。

4.现场检查

做好现场AB 柜及标签的检查,发现丢失和缺损情况及时反映给库房相关人员进行补制,在生产现场如发现不规范取用等问题,及时同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沟通解决。

(四)费用结算

A 企业按照协议规定,依据实际消耗清单与供应商按月进行结算,采取先进先出优先结算的竞争机制,提高供应商供货积极性。每月服务商根据《B柜配货清单》开具服务代理费发票,与其进行结算。A 企业国内标准件开架模式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A企业国内标准件开架模式结构图

四、运行效益分析

国内标准件开架管理是A企业基于深度开展业财融合,通过引入国内多家优秀航空标准件供应商和专业服务商,精细化分工、专业化管理,由专业企业做专业事,最大效率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降低企业库存规模、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财务资源配置、降低缺件风险,进而实现供应链上各方共赢的目标和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是标准件采购、仓储和配送的全新模式,是精益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重要创新,更是业财融合的实践案例创新[4]。A企业国内标准件开架业务自2018年6月正式运行以来,已逐渐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国内标准件开架模式的成效。

(一)对企业益处

A企业使用开架模式实现了国内标准件的一级配套,取消物料发放单位标准件库房和生产现场二级仓库,服务商将标准件直接配送至生产现场,工人立取立用,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内部流转环节,缩短流转时间并且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配套的各个环节以及实际发生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体现出国内标准件开架管理的显著优势,具体如下:

1.降低存货规模

开展国内标准件开架业务后,A 企业标准件库存规模下降效果较为明显,如图2 所示,按照原存货口径测算2018 年降低库存4 020 万元;2019 年降低库存3 255万元;2020年降低库存9 065万元,2021年降低库存9 081万元。

图2 A企业降低库存折线图(2018-2021)

2.降低成本费用

开展标准件开架业务后,A 企业去掉某型机标准件一级库和车间的二级库房及人员的占用和管理,减少了生产车间从一级物料仓库申请领料、发料,领到生产车间二级库房后再保存、再发料等诸多中间环节,同时还减少了由于计划调整、设计更改、工艺改进等原因造成的标准件积压报废的风险成本。根据企业库房占用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等测算,如图3 所示,2018 年节约成本费用99万元,2019年节约成本费用66万元,2020年节约成本费用76万元,2021年节约成本费用92万元。

图3 A企业降低成本费用折线图(2018-2021)

3.降低缺件和拖期风险

服务商按照标准件定额分包,在送达生产现场之前可以提前预警缺件情况,并将信息及时反馈供应商,逐项追踪缺件原因、到货时间,催促供应商紧急补货,为企业生产节点争取时间,降低缺件风险,有效保证企业生产节拍的连续性。同时在标准件到库后就及时进行送验、检验,降低由于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拖期风险,确保企业生产节奏稳定。

(二)对供应商益处

1.结算方式更为高效

A 企业与供应商依据长期合作协议约定,按照每个月实际消耗标准件数量进行结算,采取该方式后较原来分批挂账集中一次结算的模式,供应商货款回收速度更快,现金流入均衡稳定,交付产品占用资金成本更低。

2.标准件入库及时

供应商将货物送达服务商仓库后,服务商及时清点并提供送验、检验服务,实时跟进检验进度,检验完毕后立刻验收入库,缩短货物验收周期,加快货物流转速度,并且及时更新信息,确保库存数据准确清晰。

3.实现存货资源共享

供应商可将服务商仓库作为产品中转库,在满足企业生产的情况下,可以随时调回标准件供应其他客户,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产品流转效率。

(三)对服务商益处

1.持续稳定收益

服务商提供专业化的标准件仓储、分包配送、送验、检验、数据传输、信息反馈、缺件补货等服务业务,可以从企业和供应商两方获得持续稳定的服务费收益。

2.扩大业务范围

服务商可以与企业积极探索合作,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将现有机型标准件开架模式拓展到其他业务中,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开架服务,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3.拓展潜在客户

服务商可以充分整合标准件供应商资源,挖掘潜在客户,为其提供专业化标准件开架服务,扩大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

五、经验总结及发展建议

(一)经验总结

1.订货合同签订模式问题

企业、服务商、供应商签订了三方协议约定长期供货,要求供应商按照三个月用量随时补货,但在初期实际运行中,由于是全新模式,供货商仍然按原订单模式供货,每笔供货均要有计划、有合同,导致了信息不能及时传递,也不能有效地执行“三个月安全库存”的自动补货约定,导致发生缺件情况。

解决方案是在“三方协议”大框架下,每年按照年度计划同各供应商签订一份年度合同,供应商据此进行准备,按照企业实际消耗情况执行“三个月安全库存”自动补货,具体按照月消耗清单进行结算。

2.规范性问题

存在清单中同一产品型号不一致的情况,如符号、字母、大写、小写不规范等,导致系统不识别,出现打印标签时缺件,或者出库下账后发现产品重复等情况,造成无法退库的不良影响。

解决方案是服务商将库存标准件型号与架机配套所需标准件型号整理形成汇总清单,由企业和供应商书面确认两者的对应关系,同时固化成一种型号,避免配套中的差错。

3.闲置资源问题

国内标准件开架模式运行一段时间后,服务商根据开架平台系统的记录,发现存在一直未领用的标准件,造成积压浪费。

解决方案是服务商统计一直未领用的标准件清单,由企业相关部门进行确认,明确哪些产品还需使用,哪些产品可以串用,还有哪些产品是不再使用,及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以便达到资源共享。

(二)发展建议

1.建立存货管理长效机制

在做好现有标准件开架业务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供应链体系,将现有成熟模式进一步拓展到其他机型,基于存货全过程管理理念,包括供应商管理、计划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科研设计、生产管理、存货治理盘活、财务管控和定期评估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存货管控长效机制,对标先进供应链管理模式和科学的业务流程体系以及流程化组织,对现有开架模式进行标准化和制度化,并不断总结改进,最终形成适合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2.完善信息化管理

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技术,由服务商进一步完善信息化体系,完善“企业—服务商—供应商”三方信息化管理平台,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壁垒,降低沟通成本、实现信息共享,让各方及时掌握准确的实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等信息,提高信息集成和共享效率,实现企业信息的一体化传递。

3.持续推进业财深度融合

不断提高业财融合精益化水平,加快推进销售服务、研发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等业务运行体系与财务管理的全面融合,在不同业务域与财务管理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在科研设计阶段加强经济性设计,提升产品设计的标准化、通用化和模块化水平,提高不同平台机型可共用存货的占比,将存货管理融入到生产运营全流程管理体系中。

六、结论

国内标准件开架业务是A企业基于业财融合思想,采取全价值链管理,各部门协同,在现有标准件采购供应价值链上,对标准件采购环节、采购成本、配送模式、信息共享的一次管理创新,也是财务深入融合到科研生产体系,探索存货压控新模式的有益尝试,走出了一条符合A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实际情况的国内标准件开架模式。该模式完美解决了国内标准件存货规模高、采购成本大、库存资金大、存货周转率低、呆滞库存、生产急缺件等问题,实现了国内标准件采购“零库存”目标。在今后的科研生产实践中还要结合新情况、新特点进一步总结、改进,拓展开架模式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水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为实现航空强国的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标准件服务商存货
标准件库的建立与应用
航天卫星领域专业服务商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论IaaS云服务商的著作权侵权责任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存货内部控制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研究
期刊展示宣传服务商
2014中国金服务·十大杰出服务商
CATIA V5标准件库的创建与使用
基于知识的组合机床夹具可扩充标准件库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