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 吉
(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农牧科技推广服务中心,西藏江达 854100)
牦牛主要生长在我国高原地区,是影响我国高原地区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类型。受养殖技术、生长环境等各项因素的影响,牦牛养殖过程中易受寄生虫病的困扰。寄生虫病感染会降低牦牛生育率、生产性能,影响各种牦牛肉用品和奶用品的品质。因此,做好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保障牦牛养殖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寄生虫病是一种影响牦牛健康成长的主要疾病,当牦牛感染上寄生虫病之后,牦牛的消化功能就会受到阻碍,并且体重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而有的牦牛还会出现精神萎靡、严重贫血以及发育迟缓等症状。由于寄生虫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会给牦牛的生育造成影响,并且在疾病的持续消耗下,牦牛的体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其中,牦牛的疾病类型有很多,如胃肠道线虫病、肝片吸虫病、球虫病等,故就给疾病的诊断带来了较大难度。胃肠道线虫病属于一种混合型疾病,一旦牦牛感染,会出现不同类型的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牦牛死亡,并且该疾病分布较为广泛,给牦牛的健康养殖带来了较大的威胁[1]。
寄生虫病不仅传播速度较快、影响范围较广,而且还可能会给牦牛造成致命性的影响。而提前做好疾病的诊断工作,就能及时阻隔疾病的大范围传播,避免其影响到其它正常的牦牛。中兽医应采取比较科学且有效的诊断方法,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寄生虫病,保障牦牛养殖质量。
肉眼观察是一种最为直观的诊断方式,通过观察牦牛的体表,就可判断是否有蜱、虱、蚤等寄生虫的寄生。在观察时,也可观察牦牛的皮肤是否出现脱毛、皱裂以及出血的情况,这样也能给寄生虫病的诊断提供依据。虽然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虫体,但是可以给寄生虫病的诊断提供一些判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将体表放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完成对寄生虫病更细致的判断[2]。
血压检查就是通过检查牦牛血液中是否含有相关病菌,来判定牦牛是否感染寄生虫病,并且该种方法还能准确的判断寄生虫病的类型,是一种比较权威性的方法。其中,血液检查法主要有鲜血压滴标本检查法和血液涂片染色标本检查法两种。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检查方法,都可以准确的诊断巴贝斯虫病、锥虫病等寄生虫病。
当牦牛感染上寄生虫病后,其粪便中就会含有与寄生虫病的相关病菌。因此,通过检查牦牛的粪便,也能实现对寄生虫病的有效判断。吸虫、线虫等寄生于牦牛体中的寄生虫会随牦牛粪便排出体外,此时通过粪便检查可判断粪便中是否含有虫卵,牦牛是否患有寄生虫病。在具体采用粪便检查法时,应首先用肉眼观察粪便的颜色和硬度,进而再检查粪便中是否有粘液、粘膜和虫体等,完成对粪便的初步判断。接着再制作粪便涂片标本,或者使用饱和的盐水来找寻粪便中的虫卵,这样就能快速的鉴别粪便中是否含有寄生虫。此外,还可以采用漏斗幼虫分离法完成对粪便的检查,这样就能检查出寄生于牦牛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中的寄生虫[3]。
病畜剖检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防治方法,通过直接剖检病畜,就有助于直接判断牦牛是否感染寄生虫病,并且也有助于找出病因和寄生虫的具体寄生位置,这对于相关治疗措施的采取以及后续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抗寄生虫药是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的一种主要措施,但是目前市面上有多种抗寄生虫药的类型,倘若选取不当,不仅无法起到治疗和防治的效果,而且还可能会给牦牛的正常生长带来影响。因此,在选择抗寄生虫药时,一定要明确牦牛感染寄生虫的类型,常见症状,而且还应考虑到寄生虫药可能给牦牛带来的危害以及所产生的理化反应等,选择合适的剂量,这样也就能达到治疗的效果。此外,在具体选择抗寄生虫药时,还应结合牦牛的种类以及营养状况等进行选择,尤其是要考量药物和寄生虫以及宿主之间的关系,并严格按照牦牛的生长情况确定牦牛的服用剂量[4]。具体药物及用药方法见表1。
表1 寄生虫病的用药方法及计量
虽然抗寄生虫药的服用,对治疗寄生虫病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过量使用,就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严重时还可能会引发牦牛死亡。并且长期服用某种类型的抗寄生虫药,牦牛体内会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导致药物起不到一定作用。因此,在刚开始服用药物时,药物的剂量不应过大,且整体的治疗疗程也不应过长,否则一旦牦牛体内产生抗药性,将会给寄生虫病的防治和治疗带来一定的阻碍。其中,常用的抗寄生虫药物类型有:呋喃类药物,该种药物具备较强的毒性,故让牦牛服用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其的使用量,并且尽量将药物掺杂在牦牛的喂养饲料中,同时混合一定水分,达到稀释药物浓度的效果,这样就能在降低毒性的同时,保证药物的治疗质量。
为了避免出现耐药虫株,还应适当的控制药物的使用疗程和种类,否则长时间使用同种类型且同种剂量的抗寄生虫药,虫体会对其产生一定的耐药性,这样也就会影响其的整体治疗效果。此外,长时间的使用抗寄生虫药,还可能对结构相似、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形成交叉耐药性,从而影响药物的杀虫和驱虫的效果,甚至还可能会导致药物药效的完全丧失。因此,为了有效的发挥出抗寄生虫药的使用价值,在让牦牛服用该药时,就应结合牦牛的生长情况,精准的确定药物的剂量和浓度,并且还应更换不同的药物类型,避免产生耐药虫株[5]。
在治疗寄生虫病时,还应做好休药期间的管理工作,尤其是要处理好乳肉药物的残留,确保牦牛能够健康用药。其中,养殖牦牛的最主要价值就是体现在肉制品和奶制品方面,倘若为了防控寄生虫病,使用了高残留性的寄生虫病治疗药物,就会导致奶制品和肉制品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味,以此也就会影响牦牛的食用价值,并且也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不同类型的抗寄生虫病药在人体内的残留和维持时间不同,故在让牦牛服用抗寄生虫病药时,应在屠宰前的十几天停止用药,避免药物的残留。
要想更好地提升牦牛养殖质量,不仅要做好对寄生虫病的及时治疗,更应做好对该疾病的有效预防,避免形成病菌的大范围扩散。养殖户应注重对牦牛群的管理,注重观察牛群的生长状况,一旦在养殖过程中发现其存有异样,就应立即采取隔离诊治措施,避免引起大范围的传播,并且同时辅助治疗药物,以此也就能实现对该疾病的及早控制。对于因寄生虫感染而出现的牦牛死亡病理,应做好病牛的无公害化处理,避免出现人畜共患病的情况。而对于有病牛出现过的环境,应做好环境的消杀,定期做好消毒,确保给其他牦牛的养殖提供一个安全的生长环境。此外,必要时还可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对寄生虫病的防治,避免形成广泛传播,以此也就能更好的保障牦牛的养殖质量[6]。
不断研究与分析寄生虫病在牦牛养殖中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有效降低牦牛感染寄生虫病的几率,提升牦牛的养殖质量以及实现对寄生虫病的良好防治和管控,保障人们的食用安全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养殖户应首先认识寄生虫病的主要流行现状和常见的诊断方法,从合理选择抗寄生虫药、严格把控药物服用剂量和浓度、有效控制药物使用疗程以及做好休药期间的管理等四个方面做好对寄生虫病的有效治疗,并通过相关预防措施降低牦牛寄生虫病感染率,促进牦牛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