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7-25 05:34王宏涛曹文成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金融绿色水平

王宏涛,曹文成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1)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引致了诸多严峻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在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成为新时代中国所面临的关键挑战。绿色金融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的发展需求不谋而合。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金融正在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发展的新亮点。绿色金融是一种促进环境更好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活动(魏丽莉和杨颖,2022),不仅要在经营中发挥金融业的绿色特色,更需要依靠金融创新手段转变企业投资方向(Wang和Zhi,2016),加快绿色转型。绿色金融市场拥有各类绿色产品的交易平台,主要由主体、客体和媒体三部分组成。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消费者作为主要参与者,通过证券交易所、券商等媒体对其绿色信贷、绿色衍生品、绿色基金等对象进行交易(郭大为等,2010)。多元化的产品让绿色金融市场更具竞争力,将绿色发展转变为稳定社会治理的动力。与传统金融活动相比,绿色金融不仅重视生态和环境效益(Falcone和Sica,2019),而且更加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Kang等,2019;文书洋等,2021)。发展绿色金融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探索如何有效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的长远发展,因此,绿色金融成为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的课题。

绿色金融作为一种致力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模式,是一个由经济、环境和金融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综合系统。中国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目前,中国政府除了进行综合监管外,在政策层面,还明确出台了多项支持绿色发展的绿色金融政策。2007年7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环发〔2007〕108号),要求加强环保和信贷管理工作的协调配合,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严格信贷环保要求,促进污染减排,防范信贷风险①https://www.mee.gov.cn/gkml/zj/wj/200910/t20091022_172469.htm。;2007年11月,中国银监会印发《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银监发〔2007〕83号),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认识做好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改进和加强对节能环保领域的金融服务,合理控制信贷总量,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促进经济、金融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放,积极支持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②http://www.gov.cn/zwhd/2007-12/29/content_846830.htm。。2012年2月,中国银监会印发《绿色信贷指引》(银监发〔2012〕4号),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效开展绿色信贷,大力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信贷,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并以此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③http://www.gov.cn/gzdt/2012-02/24/content_2076079.htm。。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要求推广绿色信贷,支持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建立绿色评级体系④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941157.htm。。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提出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⑤http://www.gov.cn/xinwen/2015-11/03/content_5004093.htm。。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并于2017年6月出台《落实〈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分工方案》,前者从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角度,提出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要求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以及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⑥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131687/index.html。,后者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和绿色金融发展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从而可以有效积极推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各项措施尽快落地①http://www.gov.cn/xinwen/2016-09/01/content_5104132.htm。。此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环境信息披露、评估认证等方面的细化政策陆续出台,绿色金融发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绿色金融发展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支持措施逐步落地,形成了有效的正向激励机制,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首个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但是,中国的绿色金融起步晚于欧美发达国家,内容发展也不均衡,因此,本文将通过探究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差距、空间格局和演变趋势,分析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究其原因和改进方法。

绿色金融的早期研究大多探讨金融机构在推动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理论研究层面,绿色金融的概念起源于国际社会。与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效益,通过引导社会经济资源关注自然生态平衡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是衡量绿色金融活动有效性的标准之一。绿色金融早期以“环境金融”和“可持续金融”等名义出现。绿色金融的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超级基金法案”,该法案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高度关注气候相关风险(安伟,2008)。1974年,德国率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政策性环保银行。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的签署进一步推动了绿色金融的研究。与此同时,关于绿色金融概念的讨论也从未间断。2016年,世界银行集团下属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FC)在G20峰会上对绿色金融进行了广义定义,认为所有提供环境效益的投融资活动都属于绿色金融,不仅包括环境金融,还包括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如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而且还包括金融系统对环境风险的管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2016)。绿色金融作为金融创新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桥梁,可以保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进而有效引导企业向节能减排方向发展(孙思语,2019)。王静(2019)认为可持续金融是最具包容性的,涵盖社会、环境和经济方面,但绿色金融不包括社会和经济方面。但直到现在,学术界对绿色金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银发〔2016〕228号文中,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②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941157.htm。,这也是我国首次从官方角度定义绿色金融。本文认为绿色金融是一种高效的投融资活动,可以产生环境效益,支持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连接环境和金融产业的创新理论。在尊重市场规律和市场机制的前提下,绿色金融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对市场资源配置的控制,成为实现向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的重要桥梁。当绿色金融的发展既能有效推动金融业创新实现绿色发展,又能促进节能减排的实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实现绿色产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与金融可持续发展战略,即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Cui等,2020;潘冬阳等,2021)。为明确研究边界,本文采纳银发〔2016〕228号文关于绿色金融的定义。

科学评价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是探究绿色金融发展空间格局、动态演进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前提,而且绿色金融发展评价也是对现有理论的延伸和深化。鉴于此,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进一步研究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绿色金融发展是一个涉及政府、经济、金融和环境的社会经济治理体系的深刻转变,政府机制发挥、金融和经济发展与环境规制能够协同促进经济绿色转型(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课题组,2021),因此,本文从政府、经济、金融、环境角度构建绿色金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Theil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对中国不同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趋势分析,以综合评价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进程和成效。

相较于以往研究,本文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对绿色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在研究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区域差距、空间格局和趋势演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弥补了已有研究的不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绿色金融的相关研究;第二,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法,基于政府、经济、金融和环境四个维度设计了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全面、系统地测度中国省级绿色金融发展指数,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在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上的差异化,弥补了现有评价指标体系仅考虑到金融层面的单一性缺陷;第三,本文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空间格局和演进趋势特征,揭示了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特征,对于制定中国绿色金融战略体系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第四,本文研究了影响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因素,前瞻性预测可以让政府部门提前行动,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而且市场也会提前收到相关信号采取有利的行动,本文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提质增效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二、文献回顾

国内外对绿色金融的研究涉及核心概念界定、评价体系构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促进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等方面,研究视角既有宏观层面也有微观角度,研究对象包含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所提出的政策选择既有各种绿色金融工具、也有绿色金融政策。

(一)绿色金融发展的研究

绿色金融的发展影响着国民经济和相关金融机构,其在微观和宏观层面的影响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对绿色金融的研究包括概念、评价体系构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促进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等,从微观角度到宏观层面,从各种绿色金融工具到绿色金融政策,从企业到金融机构到政府,内容非常广泛(刘令剑等,2021)。2000年以后,关于绿色金融的研究逐步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方向转变,主要体现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对金融机构本身的影响、金融机构环境责任承担、绿色金融与经济和环境效应关系等方面(曾小燕和袁鸣,2022)。此外,学者们将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并继续探索如何将环境因素与金融发展相结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Moxey等,2021)。加之,绿色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对金融业的需求日益旺盛,使得“绿色金融”成为金融业发展新趋势(文书洋等,202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绿色金融理论普遍形成了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体现在金融应用的工具层面。认为绿色金融是政府和金融机构为解决环境问题而提供的创新金融工具,用于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为绿色发展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第二种观点是自上而下的战略层面。绿色金融应符合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标准并应纳入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升级金融服务、开发绿色投资产品和金融战略。通过使用机构文本数据、财务数据和企业财务数据,构建绿色金融指标体系;第三种观点是自下而上的行为观点。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法律法规的完善,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深绿色”状态,绿色金融开始由公众自发驱动,形成亲环境偏好,资本流向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这种绿色行为影响着整个金融体系的绿色转型,促进了经济的绿色发展。在此背景下,学者们更加重视金融体系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贡献。

(二)绿色金融影响因素的研究

绿色金融的影响因素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这类文献主要从政府、企业、市场和宏观经济层面深入分析了政府参与、环境规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等因素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影响。从国外来看,Hafner等(2020)认为绿色金融的实施不仅要树立新的绿色价值观,还要有剩余资金保障和有效制度安排的有力支持。从国内来看,一些中国学者实证分析了绿色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于永达和郭沛源(2003)较早提出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并推动环保观念变革。王修华等(2021)认为,企业作为绿色金融的绿色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关键行动者,直接影响到绿色金融的发展成效。陈国进等(2021)综合分析了政策支持、金融发展、生态环境和经济基础对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发现地方政策和金融发展水平是主要影响因素。

(三)绿色金融测度与评价的研究

现有文献从宏观和内在机制两方面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测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邵光学,2019),这类研究主要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投资和碳金融五个维度选取绿色金融发展指标(孙畅等,2021)。张莉莉等(2018)通过熵值法和DEAMalmquist指数发现,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效率较低,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效率之间存在不协调问题。Yin和Xu(2022)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和碳金融四个领域选取绿色金融发展指标,发现由于绿色金融不能与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效挂钩,绿色金融化程度不高,制约了绿色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导致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明显。此外,Lv等(2021)基于构建绿色金融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采用了Dagum的基尼系数分解方法、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链和空间马尔可夫链,发现中国绿色金融总体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且总体区域差距在缩小。Hafner等(2020)主要使用替代指标计算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发现绿色投资障碍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遏制了绿色金融发展差距的缩小。

综上所述,这些研究从宏观角度讨论了绿色金融、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Scholtens,2006;Beaurain和Schmidt,2011),绿色金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绿色金融的发展历史、内涵、政策和传导机制的理论探讨和绿色金融实践经验的推广上(Wang等,2021)。这些研究的学术成果对于理解绿色金融相关理论、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方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很少有文章准确衡量绿色金融的发展,或者用量化指标来研究绿色金融发展问题,亦或存在不足。更为突出的是,现有的评价指标主要专注金融维度,忽略了政府维度、经济维度、环境维度与金融维度的联合效应,将上述综合起来考察可更准确反映地区绿色发展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力、政策支持和金融发展以扩展绿色金融发展的深度和内涵。这正是本文的关注点和研究价值所在。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个有效的绿色金融体系不仅能够有效协调生态与金融的关系,而且还能引导资本、环境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安伟,2008),而这离不开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的广泛参与。

首先,是政府支持。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影响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政府通过发挥资源配置重要角色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可为绿色金融的发展保驾护航(Wang和Zhi,2016);另一方面,政府通过采取财政等绿色金融支持手段,引导全社会加强对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视(张宇和钱水土,2017)。政府的介入也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和负外部性等问题,打通政府、企业和市场之间的绿色金融发展壁垒,有利于充分发挥科技、资源等要素的融入促进机制,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现代化(周茂清和王雁飞,2021)。此外,政府通过加大对非环保行为的惩罚力度,以及加大对绿色金融行为的激励措施,可有效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绿色金融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发展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课题组,2021)。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绿色金融的需求,进而可以倒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且经济可持续增长是经济发展速度的补充(文书洋等,2021)。另一方面,绿色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通过引导资金配置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升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机制发生作用(陆菁等,2021)。产业转型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步,而且绿色金融可以有效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再次,是金融发展水平。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可持续发展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撑,这一问题在金融功能的经典观点中已经得到了充分论证(Wurgler,2000)。绿色金融不仅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一套金融工具,还包括针对更广泛环境目标的所有金融产品和服务(Falcone等,2018)。因此,绿色金融作为金融创新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桥梁,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有效引导企业向节能减排方向发展,就能有效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与绿色发展的协同增进(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课题组,2021)。

最后,是环境保护。注重环境保护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绿色金融的核心目标。绿色金融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为出发点,使原本投资于“两高一剩”行业的资金逐渐转移到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势必对原有的产业结构产生冲击(潘冬阳等,2021;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课题组,2021;Yin和Xu,2022)。反过来,这种环境规制效应又会实现绿色金融发展和绿色发展长期目标的相互促进。

因此,本文结合现有文献,将绿色金融发展内涵概括为政府支持、经济发展、金融发展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基于王瑶和马庆华(2019)、Wang等(2021)的研究,结合数据可获得性,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由4个一级指标和37个二级指标组成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反映和量化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具体衡量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等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评价指标

表1 (续)

(二)研究方法

1.变异系数法

熵值法是目前衡量绿色金融发展指数(Green Finance Index,GFI)的主要方法,虽然传统的熵值法具有计算精度高、应用范围广和对主观因素敏感性有限的优点,但是传统熵值法在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传统熵值法会使指标的熵值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导致熵值系数的误差较大,得到的GFI值缺乏合理性;二是传统熵值法计算出的GFI只能在不同省份之间进行水平比较,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没有帮助。鉴于此,本文使用变异系数法来计算GFI。与熵值法相比,变异系数法不仅可以消除数据维度和数量的影响,而且更能反映被评价指标之间的差距。变异系数法的步骤如下:

(1)计算变异系数(Bi)及每个指标所占的权重(Wi)

其中,Si是标准差。

(2)计算各个维度的指标值(Xi)

其中,Xi表示第i个维度,Wi为权重,Di为第i个维度的真实值,maxDi表示最大值,minDi表示最小值。

(3)计算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值(GFI)

2.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1)计算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Moran's I)

首先,计算空间权重矩阵Wij。

其中,n为空间单元数,当区域i和区域j相邻时Wij=1,否则Wij=0。根据已有研究,地理距离靠近但并不相邻的城市之间也可能存在相互辐射。

然后,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对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n为观测数,Wij为空间权重矩阵,Moran's I的取值区间为[−1,1]。Moran's I值大于0表示空间正相关,小于0表示空间负相关,等于0表示空间分布随机。

(2)进行Jenks自然间断点分级

采用Jenk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揭示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分布,利用ArcGIS中Jenks自然间断点分级类功能,对2010年、2020年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

(3)局部空间关联分析

本文采用Moran散点图和LISA分析方法检验中国不同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是否存在关联性,计算公式如下:

如果局部莫兰指数为正,则该区域存在“H—H”集聚区或“L—L”集聚区(H代表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L代表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如莫兰指数为负,则该区域存在“H—L”集聚区或“L—H”集聚区。

3.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空间结构分解:Theil指数

本文采用Theil指数对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进行空间结构分解,以观察中国各区域①本文区域划分采用国家统计局相关标准,即: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0省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份;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1省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份。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完整性,未将西藏、香港、澳门、台湾纳入研究范围。内部,以及各大区域之间的差异情况。Theil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Ta、Tb分别为区域间差距、区域内差距,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GFIi和GFIj分别表示第i个省份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第j个区域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n为总的省份数,nj为第j个区域的省份数。

将式(10)按照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分解的Theil指数公式如下:

其中,GFIE、GFIM、GFIW、GFIN和GFI分别为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和全国总体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TE、TM、TW、TN由公式(12)计算而来,分别为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的内部Theil指数。

对公式(13)简单变换如下:

其中,前四项分别表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内部差异对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贡献率,Ta/T为区域之间差异的贡献率。

4.影响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因素分析

(1)建立地理探测器模型

为研究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来测算影响因素Z对绿色金融发展指数(GFI)空间分布的决定力度并揭示其背后驱动力。地理探测器模型要求其变量必须满足线性假设,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D,G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驱动因子探测力,n为总体样本数,m为子区域数量,δ2G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离散方差,为子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离散方差。根据定义,PD,G取值在0和1之间。如果PD,G=0,则说明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呈现随机分布特征。PD,G越大,则说明影响因子对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驱动力越大。

(2)选取因子探测指标

地理探测器模型选取的指标包括,工业化水平、政府支持、地区开放性、金融业集聚程度、第三产业比重、人力资本投入、科技创新能力、城市产业集中度、资本投入和环境规制。

各指标的详细定义与计算方法详见表2。

表2 地理探测因子指标

(三)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来自2010-2020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公报》《中国金融年鉴》、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①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https://cdm.ccchina.org.cn)。,以及Wind数据库、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和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剔除了数据缺失严重的西藏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最终得到中国30个省份的年度样本数据。

四、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测度结果与空间格局

基于绿色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变异系数法,本文测度了我国30个省2010-2020年绿色金融发展指数。考察期内,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整体的均值为0.2053。分项水平中,政策支持、经济发展、金融发展和环境保护平均值的贡献率分别为3.00%、3.05%、2.69%和2.55%。

(一)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空间格局

对比分省绿色金融发展指数①限于篇幅,分省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测度结果未列示,作者备索。均值,发现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从整体来看,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从持续稳步提升,但整体水平不高,呈现出“东高西低”和“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从局部来看,北京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最高,广东次之,上海排在第三位,这3个省份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都在0.30以上;天津、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这5个省份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均高于全国均值水平;云南、内蒙古、宁夏、新疆、黑龙江和广西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都较低,均低于0.15。同时,各省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排名还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各省市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总体为上升趋势,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二是,各省份的绿色金融发展指数虽然在考察期间有所波动,但总体波动幅度仍在合理的范围内;三是,各省份的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差距在考察期始较小,考察期末差距呈现显著扩大趋势。通过对比30个省份中排名第一的北京和排名倒数第一的新疆发现,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差值由2010年的0.34,扩大到2020年的0.74,省份之间差距进一步扩大。特别地,在2012年各省份绿色发展水平有明显上升态势,这种变化可能与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的落实,以及党的“十八大”之后要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大对经济全面绿色转型支持有关(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课题组,2021;文书洋等,2021)。

(二)四大地区视角下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空间格局

2010—2020年全国及四大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变动情况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全国整体及四大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保持一致变动趋势,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具体而言,东部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始终高于其他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2010年为基期计算,东部地区上升程度最高,达到80.28%,东北地区上升程度最低,为48.56%。这一结果说明我国东部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整体较高,这可能与东部地区较多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试点,以及重视绿色金融平台建设,创新产品与服务,构建较为完备的绿色金融市场框架,提高绿色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有关(王修华等,2021;王梓利和林晓言,2021)。

(三)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地区差距及其来源

由表3可知,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非均衡,为了揭示地区差距大小及其来源,本文按照四大地区的空间尺度划分标准,采用Theil指数及其分解方法对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及其来源进行探究。

表3 2010-2020年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变化趋势

2010-2020年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Theil指数测量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Theil指数为0.58~0.64,呈现反复波动的非稳定态势。从贡献率来看,区域差距仍是我国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来源,地区之间差距和西部差距对整体差距的贡献较大,其中,西部差距在整体差距中占比最大,其内部差异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大多在20%以上。2015年以后,中部地区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总体上升,而东部、西部、东北地区内部差异和地区之间差异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均趋于下降,说明东部地区内部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贡献率呈现逐渐扩大趋势。

表4 Theil指数及其分解和贡献率

(四)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Theil指数的检验结果显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距,本文进一步对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以识别这种非均衡状态是否随机分布。

1.全局自相关分析

本文基于空间邻接权重,通过Moran's I指数计算2010-2020年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Moran's I指数为0.168~0.248,均为正值,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并非是独立的,而是呈现显著的空间正向相关性,具体表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较低)的地区毗邻水平较高(较低)的地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H—H”“L—L”集聚特征。具体来看,莫兰指数的平均值大于0.22,说明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性较强。另外,2010-2015年莫兰指数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之后呈现显著的增长特征。这说明,区域间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在2010-2015年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集聚效应,2016年之后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即在2010-2015年一个省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邻近省份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提高的影响有限,在2016年之后这种正向影响在临近省份表现得较为明显。

表5 2010-2020年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莫兰指数

2.局部自相关分析

为刻画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局部集聚特征,本文选取2010年、2020年两个时间点,借助GeoDa软件绘制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Moran散点图①考虑到Moran散点图结果列示的可视性,仅给出表格结果,2010年和2020年Moran散点图作者备索。并以表格列示,结果见表6。可以看出,2010-2020年,各集聚区的省份数量保持不变,且大部分省份位于第三象限(L—L)和第一象限(H—H),但40%省份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空间聚类状态发生了改变;同时,H—H集聚、L—L集聚与H—L集聚、L—H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总体变化不大,说明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集聚程度整体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总体提升幅度不大,区域协调联动能力有待提高。

表6 Moran散点图结果

3.Jenk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聚类

为了进一步验证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程度,采用Jenk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聚类各省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集聚水平分为5级:高、较高、一般、较低、低)描述其空间分异情况,结果如表7所示。

可以看出,与2010年相比,北京、广东、上海、天津、江苏和浙江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跃居达到高水平,上海、天津、江苏和浙江从较高水平上升到高水平,山东、福建和海南从一般水平跃升到较高水平,陕西、重庆和广西从较低水平跃居到较高水平,其他所有省份的绿色金融水平相对稳定。这表明,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出稳步提升和缺乏区域联动的特点,而且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部分省份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

五、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地理探测器模型,计算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因子,结果如表8所示。可以看出,2010年政府支持(Z2)和科技创新能力(Z4)是影响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说明政府对绿色创新的投入和环境保护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到2020年,政府环境规制(Z2)和科技创新能力(Z4)成为影响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且科技创新能力(Z4)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强。而且,2010-2020年,工业化水平(Z1)和人力资本投入(Z6)两个因子对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总体下降,其他因子对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力波动上升,其中,政府支持和地区开放性影响力增长较为平稳,政府环境规制对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力的上升幅度最大。从因子影响力的均值来看,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金融业集聚程度、政府支持、资本投入和政府环境规制的影响较大,工业化水平、城市产业集中度、第三产业比重、地区开放性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力次之,人力资本投入的影响力最小。此外,影响因子显著性水平表明,政府环境规制、金融业集聚程度以及政府支持是影响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表8 2010-2020年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因子作用强度

为进一步考察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本文参考王艳华等(2020)的研究,选取2010年和2020年作为参照,进行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响因素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从表9可以看出:(1)东部地区,金融业集聚程度是2010年影响其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能力、政府环境规制和人力资本投入的影响也较大;科技创新能力是2020年影响东部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因素,并且各因素在考察期间对东部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呈现均衡分布和多元化趋势;(2)中部地区,城市产业集中度、工业化水平和政府环境规制是2010年影响中部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能力、金融业集聚程度和地区开放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第三产业比重是2020年影响中部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因素,其他因素的影响力也在不同程度上提升;(3)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一直都是影响该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因素,同时政府支持和金融业集聚程度也是该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4)东北地区,与2010年相比,工业化水平对2020年该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力呈下降趋势,但是金融业集聚程度、政府环境规制、政府支持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力呈大幅增长趋势;(5)从全国范围看,与2010年相比,2020年各因素对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力都有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第三产业比重、人力资本投入和资本投入的影响更为突出。

表9 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因子作用强度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样本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Theil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总体上稳步提高,但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呈现出先是东部地区,再中部和西部地区,最后是东北地区的阶梯式下降趋势;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性,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的中、西和东北部地区的省份在空间上分别趋于集聚,且集聚水平不断提高,以“L—L”集聚和“H—H”集聚为主,但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拉动效率低下;Theil指数的分解结果显示,地区内部差异是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来源,而西部地区的区域内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次之,东北地区内部差距的贡献最小。2014年以来,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区域内差距和区域间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呈下降趋势,而中部地区的区域内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则呈上升趋势;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创新能力、第三产业比重和政府环境规制是影响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其他各要素对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稳步上升。

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要明确省际和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短板,切实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省际拉动和区域拉动机制,从政府、经济、金融和环境四个方面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政府应分地区制定绿色金融发展规划,绿色金融资源投入时,要充分考虑区域联动性。同时,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尤其是要加强政府与市场主体,特别是与商业银行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作用机制,进而提升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第二,要完善有利于绿色金融的财税政策。各级政府部门可以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适时调整相关财税政策,以财政政策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同时有效协调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产业政策、金融税收、环保政策,以财政资金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进入绿色投资、绿色信贷、绿色证券领域,发挥财税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激励机制,出台实质性的政策激励措施,并为成功实现绿色转型的企业提供一些优惠。通过搭建严密的绿色金融财税政策,推动建立更加有效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第三,要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对绿色金融发展的贡献率。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向第三产业转型,逐步去工业化。同时,有关部门在释放绿色金融资源时,不仅要把资源引向有市场基础和发展条件的地方,也要把资源引向没有这些条件的地方。通过区域合作,扩大绿色金融的辐射面,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生态环境和产业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第四,要推动“两高一剩”企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建立企业绿色发展投资考核项目,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其对绿色金融发展的贡献率。

猜你喜欢
金融绿色水平
绿色低碳
张水平作品
作家葛水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做到三到位 提升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