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杨晓丹
机泵过负荷报警、初期火灾智能预警、泵群状态监测、长输管线无人机巡检+大机组远程诊断“4+1”技防平台作用明显,关键机组、高危机泵监测全域覆盖,南港乙烯项目成为国家“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首批试点……
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在天津石化推行两年来,企业设备管理更加有序,管理效率显著提高,基层负担逐渐减轻,设备绩效指标不断改善,为生产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比翻番,炼油、化工、存续三大板块历史上首次全部盈利,利润创3年来最好水平,上缴税金增长3倍,刷新历史纪录。
中国石化2018年开始全面推广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天津石化被列为第一批9家设备完整性体系推广企业之一。
“管安全就是管风险”“隐患就是事故”。为让完整性管理体系理念有效落地,该公司深入抓好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与HSE体系深度融合,优化完善双重预防机制,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以专业为条、单位为块,组织“十大风险”识别和“十大隐患”排查,清单治理、销项整改,推动重大风险持续降级、隐患整改清仓见底。聘请专家组建风险识别小组,开展风险识别比武,带动专业人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聚焦设备完整性管理,推动工艺平稳性系统上线运行,开展报警、工艺参数平稳率劳动竞赛;强化报警管理,实现报警15秒确认、15分钟消除;抓好大机组、高危机泵等监控特护,开展“无泄漏装置”创建活动;发挥工艺设备联动机制作用,深入开展腐蚀风险识别管控,推广IRIS、内检测机器人等新技术应用。
天津石化设备诊断人员对机组的智能预警、智能诊断信息进行分析研判,有目标地对异常运行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价,并对异常信息进行故障诊断及原因分析。张训棣 摄
传统炼化企业设备管理以经验和制度为依托,容易受到人员流动、职务调动等外部因素影响,且设备管理要素碎片化,好的经验难以形成体系推广。天津石化传承中国石化传统设备管理好的做法,引进和创新设备管理理念和技术工具并使之有机融合,以体系化的思想为指导,聚焦设备管理。通过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建设,解决制约设备管理发展的瓶颈,推动设备管理从经验主义向科学管理过渡。
“当初更多的是被动抢修,如今将管理关口前移,预防性维修让设备管理人员能更从容地从源头解决设备问题。”天津石化设备管理部部长黄强说。在强化专业团队核心力量的同时,天津石化根据设备故障规律,努力查找硬件“顽疾”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设备预防性维修,减少突发故障。
他们一方面强化操作过程管控,重要操作编制标准作业指导书,关键步骤双重确认,确保操作过程准确性;另一方面强化巡回检查管理,由原来的手动挂牌改为电子巡检仪现场巡检,不断提高巡检覆盖率。
坚持“预防胜于治疗”理念,搭建中国石化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的框架,创建了设备分级量化评级、设备风险管控、设备缺陷管理、预防性维护维修策略、定时性工作、KPI指标和设备变更等7大模块,走出了一条“积极探索-逐步展开-巩固成果-再深化提高”的设备维修特色之路。
通过科学评价方法实现对动、静、电、仪设备总计101757台设备进行分级,增强对重点设备在风险、预防性维护维修、缺陷和变更管理的管控。通过完整性体系信息平台,35个指标系统实现自动取数计算,自动取数率达到75%。目前,185项定时事务全部有效开展,累计完成6805项定时性工作。
以往,设备员长期被车间当作“万金油”调用,随着机电仪维修业务的改制分流,设备专业管理面临后继乏力、难于落实的窘境。在设备人员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该公司采取导师制、调任制、轮岗制、派驻制,以及组建团队等多种方式,充分盘活设备人力资源,建立“专业管理+区域协同”的两级矩阵设备体系组织架构。通过多层级、多角度、多形式的培养锻炼,促进设备管理人员尽快进入角色。
与此同时,该公司抽调18名设备完整性体系建设的专业骨干,统一到设备管理部集中办公,分综合、动、静、电、仪等专业组,职责明确,通力合作,推进工作无盲区。
公司、作业部和车间三级部门每月对综合、动、静、电、仪5个专业进行指标统计、分析、考核,持续开展提升分析工作。设备管理业务的全流程数字化处理,使最少的人管好用好最多的设备从不可能变成现实。加强动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建设,做好动设备和静设备预防性维修,动设备故障维修率、静设备千台换热器和电气电机维修次数、仪表投用完好率等指标逐步向好,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有利局面。编制日常设备检修质量控制记录表,列明不同专业、不同级别质量控制点,以及甲乙双方不同管理层级验收管理流程,规范质量验收管控。以优质、达点为目标,建立监督机制,助推体系创建,制定考核奖励措施,根据每月推进进度和质量,对各单位实施绩效考核,实现设备管理流程化、标准化及有序高效运行,提升设备管理水平,促进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