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刚, 刘如垚, 王景龙, 白亚静, 远永来, 潘向磊, 张俊民, 金艳艳, 陈永春, 李艳辉,汤永涛, 周传江, 聂国兴*
(1.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河南省水产动物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新乡 453007;2.西华县农业农村局, 河南周口 466600)
西华县隶属于河南省周口市, 位于河南省中东部。 西华县东西长57公里,南北平均宽21公里,总面积1194平方公里。 西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水量747毫米, 年平均日照时数1971小时, 无霜期216天。 西华县全境水域均为淮河水系,有沙河、颍河、贾鲁河、清流河、黄水沟等14条骨干河道蜿蜒境内,总排水面积1072平方公里。 为清楚掌握西华县鱼类物种组成情况,2020年8月15日至8月19日,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在西华县开展了为期5天的调查工作。
根据西华县河流分布特点和采样点设置一般原则,此次共调查样点30个。 包括27个自然水域样点,涉及河流的交汇处、干流的上、中、下游及主要支流。另外,对西华县3个售卖野生鱼的农贸市场和早市进行了多次调查和样本采集。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样点12、14、18、19、26处于干涸状态, 为季节性河流或沟渠。 具体样点信息见表1。
表1 西华县鱼类资源调查样点信息表
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鱼类调查,如布设粘网、地笼等,进行实地采样,同时从渔民手中收购鱼类样品。另外,走访渔政管理人员以及样点附近的钓鱼爱好者和专业渔民, 了解鱼类种类及资源量的变化情况。
迅速对采集的鱼类样品进行处理,首先清洗鱼体表面及鳃腔,然后将标本浸泡于10%浓度的甲醛溶液中,对于较大个体的标本还需进行腹腔注射,详细记录采样点信息,包括物种名、地点、时间等[1]。标本鉴定依据《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各卷册等资料[2-3]。
经鉴定,本次调查共采捕鱼类40种,隶属于6目13科33属。 鲤形目鱼类有28种,为主要组成种类,占总种数70.00%;其次是鲈形目4种,鲇形目3种;鲱形目有两种,分别是短颌鲚和圆尾斗鱼;合鳃目和鳉形目各一种。 具体鱼类名录详见表2。
表2 西华县鱼类物种名录
通过营养结构、产卵方式、栖息环境等指标对西华县鱼类生态系统进行分类[4-5]。 按照营养结构将其分为杂食性、肉食性和植食性3种。 杂食性鱼类最多,共计20种;其次是肉食性鱼类,有14种;植食性鱼类最少,有6种。 按照产卵方式,产沉性卵的鱼类数目最高,占16种;产漂流性卵的鱼类有8种;产粘性卵和将卵产于蚌内的鱼类均为7种,产浮性卵的仅有2种。 根据鱼类的栖息环境可将其分为溪流定居型、 静水定居型、江湖洄游型。本次调查发现静水定居型的有19种,溪流定居型16种,而江湖洄游型的鱼类较少,仅有5种。 按照淡水鱼类的区系特征,西华县鱼类属于以下4种复合体类型: 一是中国平原区系复合体,鱼类多产流动性卵或者产粘性不强的沉性卵, 本次调查发现鲢、鳙等15种鱼类都属于该复合体;二是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此类鱼大多产卵较早,耐寒,较耐盐碱, 本次调查中仅发现麦穗鱼和中华花鳅两种属此种类型。三是晚第三纪早期区系复合体,此类鱼大多以底栖生物为食,视觉较差,嗅觉发达,本次调查发现鲫鱼、鲤鱼和泥鳅等15种鱼类属于该复合体;四是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 该种类一般都有辅助性呼吸器官及保护色, 本次调查鱼类中有10种属于此复合体,如子陵吻虾虎鱼、黄鳝、乌鳢等[6-7]。此次调查鱼类的生态习性及区系划分见表3。
表3 西华县鱼类生态习性和区系划分
续表
本次鱼类资源调查设置的采样点比较广泛,涵盖所有干流和主要支流,包括沙河、颍河、贾鲁河、清流河和黄水沟等。其中沙河所获得的鱼类种类最多,而颍河所获种类较少, 这与颍河在西华境内存在水体富营养化有一定的关系。从鱼类的种类来看,西华县鱼类资源丰富, 平原河流少见的斑鳜和溪流鱼类中华花鳅在沙河都有所发现,虽然数量不多,但也间接显示了沙河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调查期间经询问当地渔民和钓鱼爱好者了解到, 以前该地区有鳗鲡,但是已经多年未见,此次调查期间,也未采集到鳗鲡。 我们猜测人类活动对鳗鲡资源影响严重, 如拦河筑坝很大程度地阻断了鳗鲡的洄游通道,河流污染破坏了鳗鲡的栖息环境。
西华县属于淮河流域,调查期间,我们发现颍河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富营养化水体使得各种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从而对鱼类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是非常迫切的事情。可采用生物膜处理技术、生态浮床技术、人工湿地技术、微生物修复剂投加技术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理[8]。 但要注意,任何一种方法都有优缺点,应该因地制宜,选择效果最佳的途径解决,使鱼类的生态环境得到充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