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怀使命的人
——记重庆市永川监狱民警汪涛

2022-07-25 06:47刘丽严
当代党员 2022年13期
关键词:汪涛监区永川

文|刘丽严

工作中的汪涛(右)

汪涛第一眼给人的印象是敦厚持重,与他交谈越深,才越发现他性情率直、豪爽大气。

汪涛的父亲是重庆市永川监狱初建时期的监狱民警。沿着父辈走过的路,1987 年,汪涛穿上了警服。他曾经所在的监区位于重庆市永川区海拔1000多米的箕山。在这条通往茶山竹海深处的路上,他坚守了35年。

35 年来,汪涛走遍了箕山的各个角落,所管理的监区、分监区改造秩序稳定,先后教育改造服刑人员近万名,没有发生一起监管安全事故,多次荣获上级表彰。35 年来,他忘我地投入工作,尽管各种荣誉载身,却没有一丝自傲,他已把监狱工作的价值融入他的生命里。

35 年坚守的岁月,诠释了壮美的情怀——忠诚

箕山是巴岳山的一条分支,从永川城区驱车上山要开几十公里。1993 年7 月,汪涛被调到位于箕山的一个中队。当时没有闭路电视,也没有公共汽车,下山的路要靠步行。

当年9月,箕山遭受了暴雨和泥石流袭击,通往城区的道路被毁。当时,汪涛的同事罗昭和在执勤途中突遇特大山体滑坡,被泥石流掩埋,不幸牺牲。

第二天,上级要求押解两名服刑人员转送到其他省市。当汪涛押着服刑人员,沿着崎岖的小路从战友牺牲的地方经过时,他忍不住看了又看。眼前,泥土堆上,一群人用手刨,用锄头和铲子挖,还在寻找着战友……

汪涛擦了擦泪,整了整警服,朝着战友牺牲的地方,深深地鞠了一躬。那一刻,对于当时年仅27 岁的他来说,无疑是一次强烈冲击。

山上条件的简陋、物质的匮乏、监管任务的繁重,都没让汪涛流过泪。只有那次,他流泪了。

可是,汪涛没有选择逃离。有人直截了当地问他:“你有没有想过调到山下的监区工作?”他认真地回答:“怎么可能没有想过下山呢?好几次都想下山。”

“1993 年,其实是我内心最纠结的一年。那一年,看到战友牺牲了,山上条件那么艰苦,女儿又刚出生,我真的很想调下山。因为那场泥石流,中队几个月通不了路,运粮运米都困难。后来,我们山上的民警自己用手用工具刨出一条路……”言谈中,汪涛不时陷入沉思。

那是段令汪涛终生难忘的日子,年轻的他开始明白民警的职责和自己的付出究竟是为了什么。

“2002 年以后,监狱布局调整,永川监狱各个监区相继搬迁到永川城区附近的集中关押区,到2009年,大多数民警也陆续调下山工作……但是,大家都想下山,山上的工作谁来干?组织上选人也不容易,我在山上守着,为组织分忧。”汪涛说这话的时候,神情是淡然的,望向窗外的眼神却是坚定的。

如果35年来汪涛走过的路可以动情,那么,箕山上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每一株草都将洒下如诗如歌的泪水,向这位监狱民警致敬。汪涛用一颗不悔的赤心,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监狱事业高贵的品质——忠诚。

35 年天高地阔的豪情,锻铸了高贵的品格——担当

26岁时,汪涛开始担任中队长。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确保监狱安全稳定是首要任务。汪涛敢于碰硬,善于琢磨方法,注重细节管理,在整个监狱系统都有名。在他工作过的监区,有个出了名的难管的服刑人员,其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15 年有期徒刑,经常在监舍装神弄鬼、乱吼乱叫。民警找不到管理的好办法,但他却在汪涛面前“乖乖听话”。

汪涛回忆说:“基本上我每天都找他谈话,听他讲他过去的故事,在交流中让他明白做人的道理。”

汪涛(左一)给青年民警讲述监狱历史

2008 年6 月,汪涛担任新成立的监区的监区长。不少服刑人员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还有无亲属探监、无信件、无汇款的“三无”人员。面对这样一个在管理上谁都觉得棘手的“硬骨头”,怎么办?多年来,汪涛在工作上肯动脑、善琢磨,他说:“我坚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逐步了解情况后,汪涛组织带领民警对每名服刑人员的身体状况、患病历史、心理健康状况等特征逐一核对、详细登记,然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类,实行“黄、橙、红”三级预警管理机制,每35 分钟对监舍进行1 次安全巡查并做好登记,他还建立了“日查房”制度,逐个对监舍进行床前检查,及时掌握服刑人员病情。

汪涛说:“监管工作也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勤勉实干、重视细节。把监区工作放在心上。”

35 年来,汪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08 年的冬天格外寒冷,监狱部分水管结冰破裂,一些电线连同碗口大的楠竹都被积雪压断了。整个监区断水、断电,成了一座“孤岛”。

当时海拔1000 多米的箕山上,大雪纷飞、寒风凛冽,结冰的路面湿滑难走。汪涛带领监区民警走遍了周围的树林山谷,在2公里以外的竹林深处,终于找到了一处没有被封冻的山泉泉眼。

几位年轻民警都说:“汪监区长,你年龄大,让我们来挑水。”“不,我跟大家是一样的,这是我的责任。”就这样,这支5人组成的运水队伍挑着重重的山泉水,在高低不平、泥泞湿滑的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进。他们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摔了多少跤,汪涛已经记不清了。他只记得,就这样,他们每天分头去挑水,挑了整整一周。

水的问题解决了,但监区的粮食和御寒被服保障又有了麻烦。因为冰雪封山,交通受阻,运输车只能行驶到监区3公里外的地方。

汪涛带领6名民警,在冰天雪地里转运生活物资。大家一肩扛起25公斤一袋的大米,一手提上一捆被服,像蚂蚁搬家似的,在结冰的路上艰难地一步一步往前挪……就这样,在交通受阻的一周时间里,这支运粮队伍共往返十多趟,运回生活物资达3吨。

那时,汪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管这条路有多么艰难,也必须得扛下去,绝不能让一名服刑人员挨饿受冻,一定要保证监区的安全稳定。

35 年的人生坐标,书写了生动的旋律——奉献

2007 年秋天,服刑人员王某的家属——70 多岁的老人带着两个不到10岁的孩子前来探视。他说:“儿子进了监狱,儿媳死了,自己无力照顾两个孙子。”汪涛知道后,找王某和民警了解了情况,晚上便陪老人吃饭、聊天、拉家常,以心换心。

第二天,老人要带两个小孩回去了。汪涛专门送他们到车站,自己掏钱给老人买了车票。不久后,他又将情况上报,专程联系服刑人员家属所在村,协调解决了老人和孩子的困难补助问题。

多年来,汪涛坚持每天巡监,没事就跟服刑人员聊天,既能掌握服刑人员思想动态,又能思考如何加强服刑人员教育。和他搭档7 年的监区教导员肖兵说:“他的工作虽然不是惊天动地,但监区的民警和服刑人员都离不开他。服刑人员如果有几天看他不在,他们就会说,我们想汪监区长了。”

在民警眼里,汪涛对待工作严格,但对待同事如春风一般温暖。凡是与他共事过的民警都把他当成亲人。

监区民警陈定权眼疾复发生病住院,汪涛亲自陪他去医院;民警的亲人过世,在家休息的汪涛得知后急忙赶去帮同事家属处理后事;民警刘兵左腿股骨骨折,汪涛忙前忙后……

民警罗俊说:“刚到监区时,大家听说汪监区长作风严谨、工作要求高,担心日子不好过。但相处过后,大家与他的感情都特别深。民警轮岗交流结束后,好多民警都抱着他哭,舍不得离开他。”

有人问过汪涛,作为一位丈夫、父亲,你对家人有愧疚吗?

汪涛点点头。这个秉性忠厚、质朴的男人,怎么没有一腔儿女情?

汪涛的父亲多年前患肺癌去世,他因工作原因未能送终;母亲现已耄耋高龄,作为长子的他却不能亲自照顾。他疼爱妻子、喜爱女儿,每次回家,都希望争着抢着把家务活都做了。

35 年的山区生活、35 年的辛苦操劳,让汪涛的面孔变得沧桑。如今,女儿已工作,还会偶尔戏谑父亲当年因长相太“显老”被老师批评“派个爷爷来参加家长会,太不重视孩子教育”。

汪涛的付出获得了认可。他曾先后荣记一次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被重庆市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14 年,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先进工作者”;重庆市委、市政府授予他“重庆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汪涛说:“监狱民警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使命,我还要再干下去。”这是一名监狱民警最朴素的坚守。

猜你喜欢
汪涛监区永川
汪涛:到目前为止房地产销售和投资都比之前想象的强,下半年将会怎样?
2021年高考数列经典问题聚焦
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Impacts of bridge piers on water level during ice jammed period in bend channel–An experimental study *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
提升监狱基层监区领导执法管理能力初探
浅议监区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