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德慧 胡卫喜
(作者分别系重庆邮电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重庆邮电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办公室教工党支部书记)
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基础前沿领域孕育重大突破,产业交叉融合态势更加明显。重庆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当下,重庆正积极迎接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入推动创新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重庆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思路,要靠内涵发展、创新驱动。
从区域空间来讲,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两江协同创新区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实现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取得新突破。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重庆经开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能级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加快构建成渝一体化城市群:一是要让大量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要素来渝集聚,打造企业、行业等多层次、多领域、多范畴的创新耦合空间;二是在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等几个区域,建设与创新目标相适应的多类型平台;三是要加快科技资源、创新要素和高端产业集聚的成渝创新毗邻区建设,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科创产业体系,为重庆推进创新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提供新动能。
从战略转型来讲,建设科创中心必须从自主研发到自主创新,从自主创新再到自主可控,这是今后一段时间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创新发展的核心战略。一是要举全市之力集中科技与创新资源,尽快建立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行业创新基地发展;二是要具备能承担国家战略性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实力,逐步形成引领全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创新能力,针对先导性技术、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等重大基础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力求取得突破,培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引擎;三是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高地,比如西部(重庆)科学城规划建设的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等。
从制度创新来讲,要形成一个激励多元主体参与、多重利益共赢、多层治理的跨区域创新合作协调机制,探索“人才共享”试验区,建立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一是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人才服务改革,实现从集聚区域人才到全国优秀人才再到吸纳国际人才的“三级跳”,使重庆成为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的源泉;二是要积极探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变目前科研管理的弊端,逐步加大科技项目的公益性、社会性导向,开展更多的“公共创新、揭榜挂帅”活动,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科创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