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泸水市创建办 周才金
“这是1960 年中缅两国就边界问题达成协议后,双方在这里共同竖立的唯一纪念桩。”今年47 岁的褚玉强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一副精干模样。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免费为游客讲解发生在家乡片马的历史风云了。
泸水村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隶属于怒江州泸水市片马镇,是一个民族成份较多的边境村寨,有傈僳族、景颇族、彝族、白族、壮族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95%。
1975 年5 月,褚玉强出生在片马村的一个景颇族家庭。从小在这里长大的他,熟练掌握了5 种民族语言,为向各民族义务讲解“片马风云”打下了坚实基础。褚玉强经常与到片马参观的人一起抚今追昔,重温片马幸福生活得来不易。他的讲解声情并茂,以生动的历史故事、民族团结故事感染了现场每一个人。由于表现突出,2020 年,褚玉强荣获“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近代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片马一直是一块多灾多难的土地。1886 年,英国在吞并缅甸后,对片马在内的我国边境地区垂涎三尺。他们在1900 年派兵侵犯中国明光土司属地,打死中国守备左孝臣和土练137 名,制造了臭名昭著的“滚马事件”;二战期间,这里又被日军侵占,日寇在此犯下滔天罪行;直至1960 年,中缅两国重新勘察了边界,签订了边界条约,并于次年正式完成交接工作,片马地区才真正回归到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片马地区仍然处于原始公社正要解体、向阶级社会缓慢过渡的社会发展阶段,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生产占主要地位。”褚玉强介绍,家中的长辈曾告诉他,在回归祖国以前,片马当地各民族的生产工具中,竹木具占较大比重,铁质农具十分稀有,且质量低劣,而世居民族景颇族的耕种史才历100 余年,少部分村寨还没有从采集、狩猎的原始农业过渡到锄耕、牛耕农业。“‘太阳当衣裳,火塘当被盖’,各族人民过的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贫困生活。”
阿爸,我想吃个鸡蛋;孩子,洋爷要点长明灯,你喝碗冷水吧!
阿妈,我要吃块荞面粑粑;宝贝,洋教堂的租子没上够,你去挖点草根吃吧!
阿哥,给我打只飞鼠吧;弟弟,哪有工夫上山啊,我要去洋教场支差,当脚力!
阿姐,给我织件麻布衣吧!妹妹,麻布留着交赔款,你过来烤烤火吧!
这是褚玉强经常为游客演唱的一支20 世纪初在片马广泛流传的歌谣,它真实地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给片马各族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虽然褚玉强并没有亲历这样的生活,但作为出生在归侨侨眷家庭的他,自幼便在长辈的讲述中,对片马的历史有了较深的了解。
1961 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褚玉强的父亲遇到了中国政府派驻片马地区的工作人员,得到了粮食、针线、盐巴等生活必需用品,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让褚玉强的父亲深受感动,“中国共产党是真心诚意地为各民族人民服务的,对民族同胞是真正的好”。因而,他毅然决然带着家人从缅甸回归到祖国定居。
“一开始,我们家的生活仍然十分困难。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通过政府帮扶和自身努力,全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衷感恩中国共产党、感恩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来,褚玉强一直做着义务讲解员的工作,经常以今昔生活的鲜明对比,向各地游客诉说片马村的跨越式发展,讲到动情处,这个壮实的傈僳族汉子,还会忍不住流下热泪。
“在祖国大家庭里,56 个民族都是兄弟姐妹。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是褚玉强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生活中,他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信念身体力行。
从小好学上进、敢于创新的他,通过努力逐渐掌握了一些致富本领,成为村里较早外出承包工程的人之一,数年间,勇于吃苦的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先富起来的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父老乡亲。“他是我们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说到褚玉强,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纷纷为他点赞。
“祖辈们饱经动乱之苦。如今,片马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想挖掘的‘第二桶金’,是在党的政策光辉照耀下,与村民们携手并肩,大家都过上幸福好生活。”数年来,褚玉强把自己的“致富经”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各族村民,为各民族兄弟姐妹脱贫致富出谋划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片马村的一些村民在他的帮助下,渐渐过上了好日子,他也成为了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
走进片马镇,片马抗英胜利纪念碑直插云霄,抗英纪念馆和驼峰航线纪念馆巍然屹立在莽莽崇山峻岭间,向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客默默诉说着泸水各族人民英勇守护神圣国土的往事。如今,片马村在上级有关部门关心支持下,村容村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片马各族群众‘身在边疆,心向中央’,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各民族和谐共处、一起进步,共同描绘出一幅‘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的幸福生活新画卷。”片马村党总支书记普三才介绍,近年来,片马村依托民族特色资源大力发展民俗风情旅游,泸水市投入2000 万元资金打造下片马特色旅游村。片马村成功协办以“民族大团结、携手奔小康”为主题的第28 届农民文艺汇演,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知识护边员培训班、巾帼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演讲比赛等多形式的文化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更具社会化,吸引力和感染力显著增强,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得到彰显,党的民族政策深入人心。
“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中华文化是主干,民族文化是枝叶。”在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后,褚玉强不忘传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化,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村寨”活动,为片马村的创建工作贡献“文化力量”。
“景颇族是一个连跳舞都要带着长刀的民族。他们把随身携带的长刀称之为‘猛粘扇’,意为‘打天下的刀’。刀与景颇人的尚武精神分不开。对景颇族而言,刀不仅仅是生产工具、武器、婚嫁礼器、祭祀物品,更是目瑙纵歌节的重要符号,是民族精神的传统象征。”褚玉强介绍,近年来,片马村不断深入挖掘生产生活用具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通过展示民族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让群众在更加深入了解片马历史变迁的同时,继承延续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基因,不断增强村民中华文化认同,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褚玉强的家庭是由景颇族、傈僳族、白族三个民族组成的7 口之家,因而他十分擅长演唱这三个民族的传统歌谣,喜欢表演景颇族刀舞。2014 年被认定为怒江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每一年的目瑙纵歌节活动上,他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各族游客不遗余力地介绍目瑙纵歌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通过节日活动,走近片马、爱上片马。
“随着民族交往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目瑙纵歌早已从景颇族的传统民族节庆变为各民族共享的节日。”褚玉强介绍,在节庆日上,片马各族群众与各地游客一起载歌载舞,用欢快的歌舞感恩共产党、歌唱新中国,民族团结、感恩奋进的氛围弥漫着片马的村村寨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如同阳光和空气一样,在民族交往中不断融进各族群众的血液中。
值得一提的是,褚玉强还是一名优秀的界务员。“片马村又被称为国门第一村,它与缅甸山水相依。”片马村党总支书记普三才介绍,多年来,褚玉强根植边境一线,在边界巡查、边情通报、涉外纠纷解决、边境政策法规宣传等方面恪尽职守、艰苦工作、无私奉献。“他始终坚持国家主权利益高于一切。平日里,他与各民族界务员风里来雨里去,共同巡边守边护边,不辞辛劳地在莽莽大山里穿梭来往。”由于工作表现突出,早在2012 年褚玉强就获得了国家级“优秀界务员”荣誉称号,与各族群众一同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边境地区睦邻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