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甜甜 张芳
内容提要:本文在微观企业层面合并了2000—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专利调查数据库,考察了贸易开放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利用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偏误后的估计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扩大了企业内部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之间的相对工资差距,随着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可以降低贸易开放对技能溢价的拉大作用,即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区分不同类型的专利申请后的结果表明,贸易开放主要是通过设计型专利的申请削弱了贸易开放的技能溢价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发现,随着贸易开放,企业自主创新对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及加工贸易行业企业内部技能溢价削弱效应相对更大。
关键词:贸易开放;自主创新;技能溢价;中介效应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48X(2022)03-0049-13
收稿日期:2021-09-23
作者简介:蔡甜甜(1988-),女,湖北荆州人,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世界经济;张芳(1979-),本文通讯作者,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后,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贸易经济、金融。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9CJL042。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自20世纪以来,贸易开放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一直是现代经济学领域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根据传统的Stolper-Samuelson(SS)定理和Heckscher-Olin(HO)定理,贸易开放会提高出口行业密集使用要素报酬,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密集使用的非熟练劳动力报酬上升、熟练劳动力报酬下降,从而技能工资差距缩小。然而,与SS定理和HO定理相悖的是,在过去几十年,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技能工资差距却在不断扩大[1-2]。例如,20世纪80年代,墨西哥的技能劳动力工资是非技能劳动力工资的两倍,但进入21世纪后技能劳动力工资已超过非技能劳动力工资的三倍[3]。同样,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技能溢价也出现了快速上升,1995—2009年,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溢价上升了约13%[4];1991—2014年,技能溢价以年均248%的增速上涨[5]。作为要素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表现形式之一,技能溢价的上升加剧了劳动力市场“就业极化”现象,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毫无疑问,如何完善劳动力市场要素分配机制,促进合理且有序的收入分配是新时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在国际贸易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从企业自主创新视角识别和验证贸易开放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对中国贸易政策、创新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于技能溢价产生的原因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研究结论存在较大争议。贸易开放后,发展中国家进口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和其他资本品,物质资本与非技术工人的替代弹性大于资本与技术工人的替代弹性,生产中资本存量的上升使技能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增加、非技能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降低,从而导致技能工资差距的扩大[6]。国际贸易加剧了国际市场竞争,生产效率或技术密集度较低的企业可能面临倒闭,经济体内部资源重新配置给技术密集度更高的企业,因此,技能溢价的出现是经济体内部资源转向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结果[7]。Bustos(2011)[8]基于Melitz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研究发现,贸易开放所带来关税的下降提高了出口商品的单位利润水平,更多较高生产率的企业会选择进入国际市场并不断更新现有技术水平和提高生产率,因而企业内部技能溢价增加。Burstein和Vogel(2017)[9]发现,贸易开放从整体上提高了劳动者的平均工资水平,但熟练劳动工资水平提升的幅度是非技能劳动的2—3倍。随着贸易的迅猛发展,为提高自身竞争力以应对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国企业往往会扩大对先进机器设备和资本品的进口,资本投入的增加诱发了技能劳动需求增长与技能溢价的扩大[10]。然而,另外一些学者认为贸易开放并不是影响技能溢价的主要因素,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是造成技能溢价最关键的因素。以技术的创造性破坏为特征的增长过程,提高了对个体技能水平的要求,人力资本水平越高、个体适应能力越强就越能满足技术进步的要求,该部分群体可以从社会上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劳动报酬,而技能水平较低的个体往往会被“破坏”和“替代”。发展中国家往往通过贸易开放的“学习效应”和“引致创新效应”来提高生产效率,而技能劳动力对信息技术的接收、学习、模仿以及再创造的能力相对更强,这使得技术进步更加偏向技能劳动者,技能工资差距拉大。持相同观点的余东华和孙婷(2017)[11]同样发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扩散强化了资本偏向和技能偏向效应,而技术创新与技能劳动者的互补性更强,所以企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采用会进一步导致技能劳动力需求增加与技能工资差距拉大。
虽然学术界关于技能溢价产生的原因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但越来越多文献已将研究视角转向贸易开放影响技能溢价的作用渠道与机制。其中,一部分文献强调贸易开放通过价格效应作用于技能溢价。贸易开放所带来的关税税率的削减会引起部门内部要素的重新配置,导致部门内要素价格调整和技能结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技能溢价[12]。戴觅等(2019)[13]发现,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关税削减对高技能工人和低技能工人产生了不同影响,关税削减对低技能工人工资的负面影响更大,导致高低技能工人工资差距拉大。一部分文献强调贸易开放所带来的技术偏向性技术进步影响技能溢价这一作用机制。这一机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进步引起了劳动力技能结构需求的变化,从而扩大了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贸易开放后发展中国家依靠进口机器、设备和其他资本品而获得技术进步,新技术与技能劳动力的互补性更强,因而产生对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增加和技能工资差距扩大[14-15]。同样,Aghion(2013)[16]也发现,开放后国内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创新来应对外部竞争,这使得技术进步偏向熟练劳动力,增加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进而产生技能溢价。还有部分文献则认为贸易开放通过利润提升效应扩大了技能溢价。Egger和Kreickemeier(2009)[17]指出,熟练工人与雇主的讨价还价能力更强,贸易开放度为进出口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企业内部熟练工人与非熟练工人的工资差距会随着企业利润的提升而扩大。贸易开放后,企业可以获得低成本、高质量的中間投入品,从而改善企业的成本加成、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这部分利润将按照不同的比例分配给不同质的劳动者,往往利润率越高的企业会选择将超额报酬支付给技能劳动力,导致企业内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差距拉大[18]。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关于贸易开放对技能溢价的影响以及贸易开放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影响技能溢价的文献较为丰富,但鲜有文献从企业自主创新视角研究贸易开放影响技能溢价的内在机制。作为技术进步的源泉,企业自主创新不仅会通过利润共享机制直接影响技能溢价,而且会通过偏向性技术进步间接影响技能溢价。一方面,当前学术界关于贸易开放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尚未达成一致结论,如Bastos和Straume(2012)[19]认为在全球价值链被国际大型购买商和跨国公司所俘获的治理模式下,发展中国家对机器、设备等资本品的进口依赖以及形成的“纵向控制效应”和“纵向压榨效应”,导致进口对发展中国家的创新造成一定阻碍;而郭冬梅等(2021)[20]则发现企业通过进口先进的机器、设备等资本品促进其生产效率的提升。那么,企业自主创新是否是贸易开放影响企业内部技能溢价的中介机制?另一方面,现有文献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视为企业创新的提高值得商榷,因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可能源于贸易激发的本土企业“自主创新”,也可能是对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机械转移”,并没有自主创新,只是生产要素重新配置的结果[21]。因此,本文将通过企业名称从微观层面匹配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企业专利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用专利申请数量来衡量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进而从企业自主创新这一新的研究视角来回答贸易开放是否通过创新这一机制影响了我国企业内部技能溢价。
二、理论分析框架
本文借鉴Bastos和Straume(2012)[19]模型来分析贸易开放、创新与技能溢价之间的关系。假设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国家,即“国内”与“国外”,且两国的产品市场均为不完全竞争市场。每家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因而能在所属行业内进行战略选择。同一行业内,国内和外国企业分别生产两种水平差异化产品。假设一国的进出口企业为z∈0,,在古诺竞争模型假定下,企业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受冰山运输成本t的影响;内销企业为z′∈,1,不受国际市场竞争的影响,且为国内垄断企业。若一国的越大或t越小,则意味着该国的贸易开放程度越高。
进出口企业和内销企业均需要进行两阶段的战略选择。在第一阶段,企业进行研发投资和产品创新以提高水平产品的差异化程度[22];在第二阶段,企业根据市场细分准则选择国内外市场产品生产数量。产品创新比生产更需匹配技能劳动力,为简化研究,假定产品创新阶段只需要技能劳动力的投入,产品生产阶段只需要非技能劳动力的投入。
假定国内消费者效用函数为:
Uqiz,qjz=∫10uqiz,qjzdz(1)
其中,qi为国内产品的消费数量,qj为国外产品的消费数量。若企业为内销企业,即z∈,1,那么qj=0。本文进一步将效用函数设定为如下的二次型效用函数:
uqiz,qjz=qiz+qjz-12[qiz2+qjz2+2b(z)qizqjz](2)
产品差异化程度(b-1)是由国内进出口企业的产品创新所内生决定的。假设bz由bsi,sj确定的,其中,si和sj分别为国内与国外企业所雇用的技能劳动力数量。假定b/sk<0且2b/s2k>0,k=i,j。由于产品创新仅影响参数b,那么进出口企业因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而有更大激励进行产品研发与创新。
为简化研究而又不失一般性,假定每单位的产品生产需要一单位的劳动力投入。国内市场的技能劳动力工资为ws,非技能劳动力工资为wu,国内进出口企业利润为:
Πi(z)=pizqiz+p*iz-tq*iz-wuqiz+q*iz-wssiz(3)
其中,piz和qiz表示产品i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和数量,p*iz和q*iz表示产品i在国外市场的销售价格和数量。若企业为内销企业,则式(3)中的si=0和q*i=0。
根据个体效用最大化,国内需求函数为:
piz=1λ1-qiz-bzqjz,z∈(0,]1λ1-qiz,z∈(,1](4)
其中,λ为国内居民收入的边际效用,λ可以表示为:
λ=11+bup1+p1-I11-b2up2+p2-b1-b2p(5)
式(5)中的I为国内消费者收入水平,且:
μp1=∫0pi+pjdz,p1=∫1pidz,μp2=∫0p2i+p2jdz,p2=∫1p2idz,p=2∫0pipjdz
本文首先考虑第二阶段的产品生产均衡。两国拥有完全相同的市场,因此,λ*=λ,w*u=wu和w*s=ws。在既定的产品创新(b)水平下,企业选择的最优生产组合,即国内和国外产品产量分别为:
1λ1-2qi-bqj-ωu=0(6)
1λ1-qj-bqi-ωu-t=0(7)
根据式(6)和式(7)可以得到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均衡产出分别为:
qi=q*j=1-wuλ2-b+λbt(2-b)(2+b)(8)
qj=q*i=1-wuλ2-b-2λt(2-b)(2+b)(9)
对于内销企业,利润最大化时企业最优产量为:
i=12(1λ-ωu)(10)
将收入的边际效应标准化,即λ=1,进出口企业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均衡的价格分别为:
pi=p*j=2-b1+wu1+b+bt(2-b)(2+b)(11)
pj=p*i=2-b1+wu1+b+t(2-b2)(2-b)(2+b)(12)
那么,企业利润为:
πi=πj=(2-b1-ωu+bt)22-b22+b2+(2-b1-ωu-2t)22-b22+b2(13)
當进出口企业没有创新时,市场中只需非技能劳动力。假设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非技能劳动力供给为Lu。当劳动力市场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
Lu=∫0qi+q*i)dz+∫1idz(14)
根据式(8)、(9)和(10)可以得到劳动力市场中非技能劳动力总供给为:
Lu=21-ωu-t2+b+12(1-)(1-wu)(15)
非技能劳动力工资为:
wu=1-2Lu2+b+tΦ(16)
其中,Φ=2+b+2-b>0。根据式(3)和式(16)可知,wu/>0且wu/t<0,表明在没有创新的垄断均衡中,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增加或者t减少)将从整体上促进所有劳动力工资水平(wu)的提升。
贸易开放度的提高(运输成本t的减少)使进出口企业面临更激烈的进口竞争,在双边贸易的对称模型中,这也就意味着每个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会增加。出口效应将带来劳动力需求增加,进而导致劳动力市场平均工资水平的提升。显然,由于劳动力成本增加,所有内销企业都受到进出口企业贸易成本降低负面影响。
由于πi<0,意味着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会导致企业利润降低。为追逐利润,进出口企业会选择在第一阶段进行产品创新。根据Lin和Saggi(2002)[22]假设,国内和国外产品创新对水平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具有相同的边际效应。根据前文可知,b=bsi+sj,且b′·<0和b′′·>0。国内进出口企业最优产品创新水平为:
πisi=πibb′·-ωs=0(17)
其中,πib=-2(22-b31-ωu1-ωu-t-bt212+b2)2-b32+b3。产品创新的均衡条件为s*i=s*j=s*wu,ws,t。对上式(17)进行微分可得到:
s*t=4(2-b31-ωu+tb12+b2)b′·-2πisi2-b32+b3<0(18)
s*wu=4(21-ωu-t)b′·-2πisi2+b3<0(19)
根据式(18)可知,贸易开放会激励企业进行产品创新。进出口企业更容易通过“贸易的学习效应”和“引致创新效应”进行产品创新,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正如Andersen和Sorensen(2011)[23]所认为,贸易开放所带来的进口竞争效应是激励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的主要动力,企业通过生产差异化产品来“逃避市场竞争”。贸易开放可以促进企业进行产品创新。那么,如何解释贸易开放通过创新影响了技能溢价(ωs/wu)?在一般均衡中,技能劳动力市场出清的条件是:
s*ωu,ws,t-Ls=0(20)
非劳动力的市场出清的条件是,
21-ωu-t2+b5*wu,ws,t′+121-1-ωu-Lu=0(21)
对式(20)和式(21)进行全微分并运用克莱默规则可以得到贸易开放的均衡工资效应为:
ωst=-(Φs*t-2s*wu)/(Φs*ws)<>0(22)
ωut=-2Φ<0(23)
ωs=s2+bΦ+swuψ1-wu22+b2|J|<>0(24)
ωu=-swsψ1-wn22+b2|J|<0(25)
根据式(23)和式(25)可知,贸易开放对非技能劳动力工资存在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并不依赖于产品的技术创新。但是贸易开放对技能劳动力工资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原因在于一方面,贸易开放的进口竞争效应增强了创新的激励,增加了对技能劳动力需求从而推动了技能工资上涨;另一方面,因生产成本效应与低技术锁定效应,企业对非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会抑制了其技术创新的积极性[24],这意味着对技能劳动力需求的降低会进一步缩小企业内部技能劳动力工资差距。类似的研究Maurizio(2009)[25]也证明,若以成本节约和产出扩大为目的的创新会增加对非技能劳动力需求,有利于缩小工资收入不平等;反之,则会扩大收入差距。
基于上述理论研究,本文提出研究假说:贸易开放会有利于进出口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即贸易开放会通过创新这一中介变量影响技能溢价,但是,贸易开放通过企业创新到底是扩大还是缩小了技能溢价有待进一步实证检验。
三、计量模型与指标测度
(一)计量模型
为检验贸易开放通过企业自主创新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本文将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计量模型设定如下:
lnwage_spoilit=α0+α1lnopenit+βXit+βy+βt+βind+βv+εit(26)
lnpatentit=φ0+φ1lnopenit+βX′it+βy+βt+βind+βv+μit(27)
lnwagespoilit=ω0+ω1lnopenit+ω2lnpatentit+βXit+βy+βt+βind+βv+it(28)
其中下標i和t表示第i个企业在第t年的取值。lnwage_spoil表示技能溢价;lnopen表示贸易开放度;lnpatent表示企业自主创新;X和X′均表示其他控制变量;βy、βind、βt和βv分别代表年份、行业、企业所有制类型和地区虚拟变量;εit、μit和it均为误差项。若式(27)和式(28)中贸易开放度(lnopenit)的系数均显著,且式(28)中企业自主创新(lnpatentit)系数显著,则为部分中介效应;若式(27)中贸易开放度(lnopenit)的系数显著,而式(28)中企业自主创新(lnpatentit)系数不显著,则为完全中介效应。式(26)中的系数α1为贸易开放度对技能溢价的总效应,φ1×ω2为贸易开放通过中介变量企业自主创新传导的中介效应,ω2为企业自主创新对技能溢价的直接效应。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
图1贸易开放、企业自主创新与技能溢价的中介效应传导路径
(二)数据来源、变量选取和数据描述性统计
本文主要使用了三组高度细化的微观数据库,一是中国工业微观企业数据,该数据库收录了全部国有企业和规模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其中,2004年的数据包含了企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构成,是本文测算企业劳动力技能结构与技能溢价等相关数据的重要基础数据来源;二是中国海关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涵了详细的企业进出口数据,为本文测算贸易开放度提供了依据;三是中国企业专利数据库,该数据库详细提供了企业设计型专利、发明型专利和实用型专利申请数量,为本文测算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数据基础。本文通过企业名称和年份匹配了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企业专利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①,并参考盛斌和毛其淋(2015)[26]、杨汝岱(2015)[27]数据处理方法,剔除重复、缺失、异常以及不合符会计准则企业样本,并删除1949年之前成立的企业样本。此外,为了降低异常值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本文对连续变量进行1%的双边缩尾处理,本文最终样本共包涵了161231个觀测值。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技能溢价(wage_spoil)通过高技能劳动力工资除以低技能劳动力工资计算得到,即wage_spoil=wage_high/wage_low。但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只能获取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wage,无法分别获得高、低技能劳动力工资。根据平均工资等于不同类型劳动力工资的加权平均值,即wage=θwage_high+1-θwage_low,可以得到技能溢价为wage_spoil=[wage+1-θwage_low]/(θwage_low)。其中,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wage)采用企业应付工资薪酬与应付福利费之和除以从业人员总数得到。θ为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即技能劳动力的比例。借鉴蔡昉(2010)[28]的方法,采用各省份的农村居民纯收入来衡量非技能劳动力工资,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关于劳动力技能结构(θ),借鉴陈波和贺超群(2013)[29]的方法假定企业内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的比例固定为2004年的比例。
核心解释变量为贸易开放度(open)。根据前文理论分析,进出口企业规模()越大和贸易成本(t)越小,则贸易开放度越高。虽然和t在实际中很难观测和测量,但它们的变动始终可以反映在企业的进出口额上[29]。因此,本文采用贸易依存度来衡量贸易开放度,即进出口总额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其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发展指标》,同时本文的稳健性检验部分,贸易开放度采用行业层面的最终产品关税水平来表示。
企业自主创新(patent)选取企业年度内申请的专利总数来衡量,即企业设计型专利、发明型专利和实用型专利申请数量之和。
控制变量X包括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企业融资约束(fc)、企业规模(size)、企业存续时间(life)、企业存续时间的平方(life2)和企业盈利能力(roa)。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采用索洛剩余法计算得到;企业融资约束(fc)采用企业流动负债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来衡量;企业规模(size)采用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的对数值来衡量;企业存续时间(life)采用当年年份与企业开业年份之差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roa)选取利润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来衡量。
控制变量X′包括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企业规模(size)、企业市场占有率(ms)、企业垄断程度(hhi)和企业资本存量(k)。企业市场占有率(ms)采用企业工业销售产值占该行业产品销售总产值的比重来衡量;企业垄断程度(hhi)采用赫芬达尔指数来衡量,即行业内每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与该行业主营业务总收入比值的平方累加;企业资本存量(k)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得出,选取1998年为基期。
虚拟变量βy、βind、βt和βv分别代表年份虚拟变量、两位行业分类的行业虚拟变量、企业所有制类型虚拟变量和省级地区虚拟变量。
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贸易开放度与被解释变量技能溢价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以及两者也可能受一些非观测因素的影响,由此而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将使OLS估计结果是有偏的,因此本文选取各企业所在的城市到海岸线的最近距离的倒数作为贸易开放度的工具变量,并采用2SLS回归方法来检验贸易开放、自主创新与技能溢价之间的关系。
本文所使用的样本特征如表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2000—2007年,我国技能溢价约为27,表明我国企业内部技能溢价确实存在。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贸易开放对技能溢价影响的回归分析
为研究贸易开放对技能溢价影响的总效应,本文首先对式(26)进行回归分析。在回归过程中,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将使模型估计系数是有偏的,本文分别报告了OLS和2SLS估计结果。表2第(1)列回归结果显示,贸易开放显著地扩大了劳动力技能溢价,这与多数研究的结论一致。第(2)列加入了企业层面的控制变量后,结果仍然显示贸易开放度显著地引致了企业内部技能工资差距扩大。第(3)至第(6)列逐步加入年份、省份、行业和企业所有制类型的固定效应后,R2不断增加,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越来越好,且核心解释变量贸易开放度的系数仍保持在1%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结果再次确定了贸易开放对收入差距扩大的效果:贸易开放度越高,企业内部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收入差距也就越大。第(7)列为2SLS估计结果,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度的系数较OLS估计系数增大了3倍左右,表明如果不考虑内生性问题的话,将会较大程度低估贸易开放对企业内部技能溢价的影响。在使用工具变量的两阶段估计中,一阶段估计F值为63584,远大于10,因此不存在弱工具变量的问题,即本文选取的工具变量与贸易开放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以表2中的第(7)列的回归结果为基准,那么贸易开放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会导致企业内部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工资差距拉大约073%。有趣的是,本文表2的第(8)列加入了以劳动力平均工资水平为被解释变量的2SLS回归结果表明,贸易开放从整体上显著地提高了劳动力平均工资水平,这意味着贸易贸易从整体上提高了社会的福利水平。但我国在贸易开放中所吸收的国外技术转移以及内部技能结构升级促成了社会对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需求的差异,由此带来了技能工资差距的扩大。
从表2的第(7)列还可以看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lntfp)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企业生产率越高,企业内部技能工资差距越大,也验证了技术进步偏向技能劳动力,即对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增加造成了技能溢价。企业的存续时间(life)的系数显著为正,企业存续时间的平方(life2)的系数显著为负,这意味着企业存续时间对企业内部技能溢价的影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的关系,在某点达到最大。该点前,企业往往处于初创和发展期,为了迅速占领和扩大市场份额往往会增加对技能劳动力需求来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从而造成企业内部技能收入差距拉大;越过拐点后,企业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市场份额,企业内部技能结构相对稳定,这一时期,企业会选择利用内部工作稳定性和职位晋级来激励技能劳动力,而不是单纯依靠收入激励来吸引技能劳动力,因而企业内部技能溢价缩小。企业融资约束(fc)系数为显著负,说明企业的融资约束越高,企業内部技能工资差距越小。较高的融资约束会降低企业成本加成,从而降低“好工作”对技能劳动力工资的正向效应,技能工资差距缩小。企业规模(size)和企业盈利能力(roa)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企业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强,企业内部技能溢价越高。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度量了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利润所得,而企业会将利润按照不同的比例配给不同技能的劳动力,技能劳动力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而获得更高的报酬,导致技能溢价扩大[18]。
由于OLS与2SLS估计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可以确定贸易开放度与技能溢价存在较大的内生性,因此后文的实证结果仅列出2SLS回归结果。
(二)贸易开放影响技能溢价的中介效应分析
上文表2的回归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企业内部技能溢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中介效应检验可继续进行。为了考察贸易开放是否会通过企业自主创新这一机制影响企业内部技能溢价,本文对式(27)和式(28)进行检验,具体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所示。表3中的第(1)列为贸易开放对技能溢价的总体效应。表3中的第(2)列检验贸易开放对中介变量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可以看出贸易开放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系数为0025,在10%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贸易开放与企业自主创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一方面,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存在干中学效应,进出口企业可以更为便捷地学习和模仿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利用进口的中间投入品进行研发,其创新活动可能受益于嵌入进口品的技术,从而激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与创新,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21]。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出口大国,但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与世界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而这一差距会随着我国企业参与对外贸易所带来的“学习效应”和“引致创新效应”而逐渐缩小,并进一步激发企业走上自主创新之路,从而引导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根据表3中的第(3)列,贸易开放与企业自主创新的估计系数均显著,表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贸易开放对技能溢价有直接影响,系数为0725,同时通过企业自主创新产生中介效应,企业自主创新对技能溢价的影响系数为-0062,企业自主创新削弱了贸易开放对企业内部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即贸易开放所带来的企业自主创新效应缩小了我国企业内部技能工资差距。这一结论与喻美辞和喻春娇(2016)[24]研究结论一致,出口贸易及其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对熟练劳动力工资的负面影响显著大于非熟练劳动力,即出口贸易本身有利于缩小技能工资差距。可能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一种“套利—模仿—杀价”的行业竞争模式,且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尚未完善或执行机制缺位②,企业的技术创新很容易被模仿,而这种模仿行为会促进新企业的诞生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从而增加了对非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提高了非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为进一步检验企业自主创新对技能溢价是否存在非线性影响,第(4)列加入了自主创新的平方项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自主创新的二次项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只有当企业自主创新越过最高点时,才能发挥降低贸易开放对扩大技能溢价的影响。同时,本文采用了Sobel中介效应检验,Sobel系数为0003,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企业自主创新是贸易开放影响企业内部技能溢价的中间机制。综上所述,随着贸易开放度的增加,企业自主创新的提高将削弱贸易开放对技能溢价的影响,这为在贸易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支持和鼓励企业实施创新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三)进一步分析
企业申请专利的类型可分为实用型专利、设计型专利和发明型专利,外观设计型专利的技术门槛和技术含量比较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21],那么不同类型的专利是否会发挥不同中介效应?因部分企业的专利申请类型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故无法以专利申请类型为组别进行分组回归分析。本文将采用交互项的方式来进一步检验贸易开放、企业自主创新和技能溢价之间的交互关系。为保证加入交互项前后模型中核心变量(贸易开放度)的系数具有可比性,本文对交互项(贸易开放度×企业自主创新)采用去中心化处理,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的第(1)列可以看出,贸易开放度与企业自主创新的交互项系数为负,且在1%水平上显著,再次证明了企业自主创新这一中介变量削弱了贸易开放的技能溢价效应。表4的第(2)列回归结果显示,贸易开放与设计型专利交互项系数显著为负,这表明贸易开放通过设计型专利的申请缩小了技能溢价。原因在于设计型专利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更适用于工业应用与生产,因而能迅速投入到生产部门,进而带来产出规模的扩大和对非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增加,技能溢价缩小[30]。贸易开放与发明型专利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这意味着贸易开放通过发明型专利申请进一步扩大了技能溢价。因为发明型专利强调的是方法技术的创新,技术含量较高,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高,因此技能溢价会因发明型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加而进一步扩大。贸易开放与实用型专利交互项系数为正,但并不显著,表明贸易开放并不会通过实用型专利而影响技能溢价。
(四)异质性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考察贸易开放通过企业自主创新这一机制对技能溢价产生的影响,本文进一步根据企业所有制类型和贸易模式做分组估计。根据表5,第(1)列、第(2)列和第(3)列的回归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样本中,贸易开放与企业自主创新交互项的系数显著为负,而对于体制较为特殊的国有企业,贸易开放与企业自主创新交互项的系数并不显著,这意味着对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其自主创新是贸易开放影响企业内部技能溢价的中间机制。原因在于,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贸易开放所带来的市场变化更为敏感,对企业技术的选择和劳动力结构调整的速度较快,且利润分配阶段劳动力工资与企业绩效相关性更高[18]。表5的第(4)和(5)列回归结果显示贸易开放通过企业自主创新对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均产生了显著影响,但贸易开放通过企业自主创新对加工贸易行业的企业内部技能溢价的间接影响高于一般贸易行业,可能原因在于加工贸易行业企业存在生产成本效应与低技术锁定效应,对非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会进一步降低企业内部技能溢价[21]。
五、稳健性分析
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仅有2004年的数据报告了企业就业人员的学历构成,而上文的研究假设其他年份企业学历构成均同2004年是一致的。为了避免这种假设可能带来数据衡量上的偏差,本文借鉴Chen等(2017)[31]的方法来测算企业内部就业人员的技能结构(θ),假定企业内部技能劳动占比与该企业所在地区技能劳动占比是同步变化的。借鉴盛斌和郝碧榕(2021)[18]的计算方法,根据《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的分地区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结构数据,以2004年的劳动力技能结构为基准,推算出其他年份企业的技能劳动力比例,即θit=θi2004×(θcit/θci2004)。同时,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贸易开放度采用最终产品关税(tariff)来衡量,若最终产品关税越高,则意味着贸易开放度越低。最终产品关税(tariff)根据盛斌和毛其淋(2015)[26]的方法测算得出,具体而言,基于WTO的TariffDownloadFacility数据库和世界银行WITS数据库获取产品进口关税数据,根据HS2002与GB/T2002之间的转换关系,测算出GB/T2002两位分位代码的行业层面进口关税数据。
表6的回归结果显示,最终产品关税与技能溢价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贸易开放度越高,企业内部技能工资差距越大,且最终产品关税与企业自主创新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负,再次验证了企业自主创新可以削弱贸易开放扩大技能溢价效应。这都表明前文的回归结果是稳健可靠的。
六、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专利调查数据库,实证考察了贸易开放对技能溢价的直接影响,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从企业自主创新这一渠道考察了贸易开放对技能溢价的间接影响。利用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偏误后的估计结果表明,贸易开放从整体上提升了劳动力工资水平,但贸易开放所带来的技能劳动力结构变化扩大了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勞动力之间的相对工资差距。随着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将削弱贸易开放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即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区分不同类型的专利申请后的结果表明,贸易开放主要是通过设计型专利的申请削弱了贸易开放的技能溢价效应,原因在于设计型专利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更适用于工业应用与生产,因而能迅速投入到生产部门,进而带来产出规模的扩大和对非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增加,技能溢价缩小。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发现,随着贸易开放,企业自主创新对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及加工贸易行业企业内部技能溢价削弱效应相对更大。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有如下政策启示。在全球贸易不断深化的今天,尽管收入分配不均衡的问题确实存在,但贸易开放从整体上促进了劳动力工资水平提升的事实不容忽视。因此,我国在扩大对外开放并推进贸易强国进程的同时,也应辅以适合的国内政策进一步放大贸易开放的正面效应,降低贸易开放的负面效应。首先,贸易开放扩大了我国不同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但贸易开放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且贸易开放通过自主创新这一机制削弱了其技能溢价效应。因此,以扩大开放和创新驱动为动力,形成和营造有利于培育企业创新的良好市场环境与制度安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究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32]。其次,贸易开放主要是通过外观设计型专利削弱了贸易开放的技能溢价效应,而设计型专利门槛较低,容易被市场主体所忽视,政府应重视和鼓励外观设计型专利,并积极引导自主创新企业的重心从专利发明的前段转向专利产业化的中下端,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加工贸易行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合作,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削弱贸易开放所带来的技能溢价效应的作用。再次,通过教育、培训以及社会保障调整劳动力结构。加强对非技能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再教育,促进非技能向技能劳动力转变,以获取更高的劳动力报酬和更好地适应现代技术变化;加大社会保障的投入,通过合理的收入再分配方式保证劳动力就业与收入,实现人力资本结构的平稳过渡。
注释:
①由于2008—2010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未包含企业应付工资薪酬这一指标,无法测算企业的技能溢价,201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指标的统计口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且企业应付工资薪酬和应付福利费这两个指标数据缺失严重,故本文以2000—2007年样本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
②以2007年为例,《国际统计年鉴》公布了世界上69个国家知识产权指数,其中中国知识产权指数为4.4,排名第45位,而西方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指数约为8左右。
参考文献:
[1]BallerandThijsvanRens.CyclicalSkill-BiasedTechnologicalChange[R].CREI,WorkingPaper,No.4258,2009.
[2]喻美辞,蔡宏波.出口产品质量与技能溢价:理论机制及中国证据[J].统计研究,2020(36):60-73.
[3]Waddle,A.Trade,TechnologicalChange,andWageInequality:theCaseofMexico[J].InternationalEconomicReview,2020,27(4):85-98.
[4]王俊.贸易自由化与技能溢价:基于技能偏向技术进步视角的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9(35):40-51.
[5]雷钦礼,王阳.中国技能溢价、要素替代与效率水平变化的估计与分析[J].统计研究,2017(10):29-41.
[6]Griliches,Zvi.Capital-SkillComplementarity[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69,51:465-468.
[7]Bernard,A.B.,J.Eaton,J.B.Jensen,andS.Kortum.PlantsandProductivityinInternationalTrade[J].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3(93):1268-90.
[8]Bustos,P.TheImpactofTradeLiberalizationonSkillUpgrading:EvidencefromArgentina[R].CEMFI,WorkingPaper,No.559,2011.
[9]Burstein,A.andVogel,J.InternationalTrade,Technology,andtheSkillPremium[J].SocietyforEconomicDynamics,2017:1-50.
[10]王立勇,胡睿.贸易开放与工资收入:新证据和新机制[J].世界经济,2020(4):145-168.
[11]余东华,孙婷.环境规制、技能溢价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7(5):35-53.
[12]GoldbergP.K.andPavcnik,N.DistributionalEffectsofGlobalizationinDevelopingCountries[J].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2007,45(1):39-82.
[13]戴觅,张轶凡,黄炜.贸易自由化如何影响中国区域劳动力市场?[J].管理世界,2019(6):56-69.
[14]Acemoglu,D.ChangesinUnemploymentandWageInequality:AnAlternativeTheoryandSomeEvidence[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9,89(5):1259-1278.
[15]Acemoglu,D.TechnicalChange,Inequality,andTheLaborMarket[J].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2000,40(1):1-84.
[16]Aghion,P.,Akcigit,U.andHowitt,P.WhatDoWeLearnFromSchumpeterianGrowthTheory?[R].NBERWorkingPaper,No.18824,2013.
[17]Egger,H.andKreickemeier,U.FirmHeterogeneityandtheLaborMarketEffectsofTradeLiberalization[J].InternationalEconomicReview,2009,50(1):187-216.
[18]盛斌,郝碧榕.全球價值链嵌入与技能溢价-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21(2):80-95.
[19]Bastos,P.andStraume,O.R.Globalization,ProductDifferentiationandWageInequality[J].CanadianJournalofEconomics,2012,45(3):857-878.
[20]郭冬梅,郭涛,李兵.进口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基于中国专利调查数据的研究[J].世界经济,2021(5):26-52.
[21]李兵,岳云嵩,陈婷.出口与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来自企业专利数据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16(12):72-94.
[22]Lin,P.andSaggi,K.ProductDifferentiation,ProcessR&DandtheNatureofMarketCompetition[J].EuropeanEconomicReview,2002,46:201-211.
[23]Andersen,T.M.andSorensen,A.ProductMarketIntegration,RentsandWageInequality[J].ReviewofInternationalEconomics,2011,19(4):595-608.
[24]喻美辞,喻春娇.国际贸易、技术创新与中国城镇劳动力的技能工资差距:基于劳动力个体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6(5):16-27.
[25]MaurizioIacopetta.Technologicalprogressandinequality:anambiguousrelationship[M].SpringerBooks,in:UweCantner&Jean-LucGaffard&LionelNesta(ed.),SchumpeterianPerspectivesonInnovation,CompetitionandGrowth,2009:181-201.
[26]盛斌,毛其淋.贸易自由化、企业成长和规模分布[J].世界经济,2015(2):3-30.
[27]杨汝岱.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经济研究,2015(50):61-74.
[28]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4):4-13.
[29]陈波,贺超群.出口与工资差距:基于我国工业企业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3(8):6-15.
[30]Gouranga,G.D.,SugataM.andMausumiK.Skill,InnovationandWageInequality:CanImmigrantsbetheTrumpCard?[R].CESifo,WorkingPaper,No.7794,2019.
[31]Chen,B.,Yu,Z.andYu,Z.MeasuredSkillPremiaandInputTradeLiberalization:EvidencefromChineseFirms[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2017,109:31-42.
[32]余思勤,孙司琦.贸易开放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互动效应——基于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实证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71-78.
TradeOpenness,IndependentInnovationandSkillPremium——Basedonthe
TheoreticalandEmpiricalAnalysisofChineseMicro-Enterprises
CAITian-tian,ZHANGFang
(DalianOceanUniversitySchoolofEconomic&Management,Dalian116025,China)
Abstract:thispapercombinesthedataofChineseindustrialenterprises,Chinesecustomsdatabaseandthepatentinvestigationdatabasefrom2000to2007attheenterpriselevel,theoreticallyexplainsandempiricallyteststheimpactoftradeopennessontheskillpremiumanditsmechanism.Afterusinginstrumentalvariablestoovercomeendogenousbiasestheestimationresultsshowthattradeopennesshaswidenedtherelativewagegapbetweenskilledandunskilledlabor.However,astradeopennessincreases,independentinnovationofenterpriseswillweakentheskillpremiumoftradeopenness.Afterdistinguishingdifferenttypesofpatentapplicationstheresultsshowthattradeopennesshasweakenedtheskillpremiumeffectoftradeopennessthroughtheapplicationofutilitypatents.Afurtherheterogeneitytestfindsthatwiththeopeningupoftrade,independentinnovationofenterpriseshasarelativelygreatereffectofweakeningtheinternalskillpremiumofprivateenterprises,foreign-ownedenterprisesandprocessingtradeenterprises.Thepolicyimplicationsifthispaperareasfollowing:thefirstistoexpandopeningupanddriveinnovationasthedrivingforcetoformandcreateagoodmarketenvironmentandinstitutionalarrangementsthatareconducivetocultivatingenterpriseinnovation.Thesecondisthatthegovernmentshouldencourageenterprisestodevelopnewdesignpatentsastheirbasicfocus.Thethirdistoadjustthelaborstructurethrougheducation,trainingandsocialsecurity.
Keywords:tradeopening;independentinnovation;skillpremium;intermediaryeffect
(責任编辑: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