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技术工人科研立项制度

2022-07-25 23:34:38陈俊宇
科学导报 2022年44期
关键词:高技能科研项目工人

陈俊宇

近年来,不少一线技术工人登上科学技术奖领奖台。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京冬奥场馆华丽亮相……背后无不凝结着包括大国工匠和技术工人在内的广大职工的心血、汗水和智慧。实践证明,技术工人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同时具有勇于創新、善于创新的光荣传统。

然而,受传统科研体制模式影响,很长一段时间,科技人员与技术工人有着明显的身份界限,不少企业做科研、搞技术还停留在专业技术人员层面,没有延伸到技术工人。甚至有人认为,一线工人的技术创新成果是“小打小闹”,难登大雅之堂。部分企业对职工技术创新也缺乏收入倾斜、等级晋升等方面的激励制度。从宏观层面来说,我国科技创新成果评价体系中,“重专家、轻工人”现象一定程度存在,对于一线技术工人的基层创新成果评比表彰相对较少。

为此,有必要解决对职工技术创新重视不够的问题,把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作为企业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不仅给予精神激励,物质奖励也很必要,并且要搭建创新平台、拓展创新空间,形成一定的制度保障,从而发挥正向激励作用,让职工的创新热情得以充分释放。

随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扎实推进,不少“产改”试点单位做出了有益探索,通过开展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评价贯通改革,打破制约技术工人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的身份藩篱,从体制上激发技能成长、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

中车戚墅堰的“产改”系列举措中明确规定,将技术工人纳入科研立项范围,在科学技术、管理创新、质量攻关等奖项中,专门设置“技术工人组”序列。金川集团的“产改”成果之一是突破科研项目负责人的身份限制,推出“揭榜挂帅”选聘课题负责人制度,一线技术工人可以与工程技术人员机会均等地参与重大项目负责人竞聘。同时,支持一线技术工人参与公司重点项目、产品开发、工艺革新等科技攻关。

将技术工人纳入科研立项范围,只是落实“产改”的一个方面。在此之前,有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贯通互评”政策,打破技能人才的上升发展“天花板”;在此之后,有技术工人待遇与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收益相关联,打破“蓝领”收入提升瓶颈。所以,即便只是一个很小的环节,对于技术工人的地位提升、发展晋升以及待遇提高都有很大益处。

总的来说,科研创新的“门槛”是客观且有必要存在的,这需要有一定的制度为技术工人护航。同时,技术工人也要肯学习、爱钻研,才能善创新、会发明、有技能、有本领,蹚出一条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猜你喜欢
高技能科研项目工人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24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8:47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焊接(2016年6期)2016-02-27 13:04:58
调配工人
读写算(下)(2015年11期)2015-11-07 07:21:09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西藏科技(2015年12期)2015-09-26 12:13:40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中国火炬(2015年11期)2015-07-31 17: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