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通俗小说”的典型代表

2022-07-24 12:14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杨子荣土匪老头

作品介绍

《林海雪原》这本由曲波执笔,于1957年出版的红色小说,是根据作者本人经历改编,描写了解放战争后期,在东北的深山老林中,穷凶极恶的匪徒频频袭扰我后方普通群众,残杀无辜的老百姓,我人民军队奉命进山剿匪而发生的惊心动魄的英雄传奇故事。

人物形象

本书塑造的主要形象有正面人物人民军队干部少剑波、侦查英雄杨子荣,反面人物则主要有伪军官许大马棒和土匪头子座山雕等。

“一个土匪打扮的人,独自一个在密林的雪地上走着。他一忽儿哼着淫调;一忽儿狂野地狞笑;一忽儿骑上马大跑一阵;一忽儿又跟在马的后头吹着口哨……”活脱脱一个有些神经质的土匪,然而“他顺手向脸上一摸,只觉得满脸胡子像松针一样扎手。当他摸到脖子上,无意中触到那块约有二寸长的疤痕时,他来回地摸了几下,忽然,笑容消失了,眼中射出了愤怒的火花。”这个土匪形象的人就是杨子荣,第一段描写的正是他为了成功完成任务而在努力塑造自己的土匪形象,而在摸到脖子上敌人留下的疤痕时,想起了惨死的老父,仇恨便不可抑制地涌上来,“来回地摸了几下”这个动作肯定是相当有力的。一个身负国仇家恨、机智勇敢的革命战士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而对于反面人物的描写则采用了另一种方法:“座山雕坐在正中的一把粗糙的大椅子上,上面垫着一张虎皮。他那光秃秃的大脑袋,像一个大球胆一样,反射着像啤酒瓶子一样的亮光。一个尖尖的鹰嘴鼻子,鼻尖快要触到上嘴唇。下嘴巴蓄着四寸多长的山羊胡子,穿一身宽宽大大的貂皮袄。他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幅大条山,条山上画着一只老鹰,振翘着双翅,单腿独立,爪下抓着那块峰顶的巨石,凶恶地俯视着山下。”这一段描写将座山雕的外貌全盘列举,少了其中哪一句都不够完美。虎皮,光头,山羊胡子,啤酒瓶子,鹰。一系列的比喻,将一个活生生的凶狠狡猾而霸道的土匪头子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而对于条山上的鹰的描写,是作者借用其他事物的神态来表现自己所要描写的人或事物。“鹰”“雕”,鹰的凶狠衬托出了座山雕的凶残。

叙事手法

《林海雪原》整体采用了平铺直叙的叙事手法。除了本书开头少剑波在姐姐鞠县长遇害之后进行的一段回忆采用了插叙外,只在故事的高潮前夕,即杨子荣卧底威虎山、少剑波扎营夹皮屯的时候进行了一个双线叙述,两个场景交叉变化,故事情节高潮迭起,从姊妹车满载出山、杨子荣智对诘难,到座山雕假演习、高同志壮烈牺牲,再到杨团副巧设百鸡宴、利嘴顶死小炉匠、小分队攻占威虎厅、枪毙首恶座山雕,情节一个接一个,高潮一波接一波,让读者忍不住一股劲儿读到底,中间大气都不敢喘一口。一连串的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一般的场景切换是全书写得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作者写作技巧的部分。

文章中还穿插了一些东北牡丹江一带的风土人情、神话志怪传说,以及老一辈口耳相传的民谣、山歌。这些民谣、山歌极大地丰富了整部作品的乡土气息,让人产生向往感和代入感。

语言风格

平淡风趣的语言文字运用是《林海雪原》的一大特色。

从景物描写,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山林间的飞禽走兽的描写,作者没有用干巴巴的有如《动物世界》的配音一般生硬的语言为我们重现,而是采用了极生动的语言或方言来描述,还有很多地方是直接借用了故事中的人物的嘴来为读者表现其要表现的东西,方言、俚语,还有各种拟声词,都使得人物、场景、事物都变得鲜活而具有层次感。“上了奶头山,魔法能翻天。入了仙姑洞,气死孙大圣”“关东山,四大奇:棒打獐,瓢舀鱼,野雉飞到砂锅里,胖胖的野兔钻锅底”,从地理位置到风俗特产,作者用众多的描写方式描绘了一个视角广阔、具体而不空洞的景象。

语言的精彩同样体现在高潮部分,杨子荣智对诘难的部分运用了大量的“黑话”,即东北土匪之间相互通用的暗语,在烘托气氛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一句句表面上完全看不懂的语言竟然能够产生巨大魔力。在整部作品中,杨子荣和巡逻的土匪以及座山雕的两段“黑话”对话堪称精彩。

选文赏析

黑昏,起了山风,刮得呜呜乱响。

杨子荣和孙达得下了山丘,来到这大院墙外,低声商量了两句,接着就翻墙而入,走进院后。在大风响的掩护下,连他俩自己也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响。挨进东厢房的夹道,摸到正房的窗下。屋里静悄悄的,好像没人。只有东间一个窗子透出微弱的灯光。突然,一股特别的味道扑鼻而来,孙达得拉了一下杨子荣的袄襟,用嗓子内的声气说:“大烟味。”

杨子荣把手往下一压,头一摇,示意不叫孙达得再说话,然后他摸到窗台下,用唾沫蘸在食指上,润开窗户纸。关东山的窗户纸是糊在外面的,灯下润开是不易被发觉的。然后用一只眼对准这个杏核大的小孔向里看去。

靠窗的大炕上,中间放一盏大烟灯,小炉匠和刚才关门的那个胖老头,一个炕头,一个炕尾,弯弯的像一对大虾,抽得正起劲。

小炉匠匆匆吸了一肚子,一口气忍了足有一分钟,然后噗地喷出一口浓浓的青烟。

过足了瘾,两人坐起来。小炉匠鬼头蛤蟆眼地说:“三舅,今天带来二百两。”说着他走下地来,从挑子里拿出黑糊糊的十大块。

胖老头也下了炕,揭开正北壁窝上的一个佛龛,露一个大肚子弥勒佛。他端起了那个佛,小炉匠把十块大烟土放进佛位下的座箱里。

杨子荣一伸舌头,惊讶地想道:“这个家伙真够狡猾,带了这么多大烟咱还没发觉。”只见两人又回到炕上,胖老头闭目合眼地问道:“怎么带这么少一点来?”

小炉匠低声答道:“三舅!你不知道,这趟没接上捻子。”

“怎么?”胖老头惊问一声,睁开了眼睛。

“差一点叫捉去。”小炉匠靠近胖老头,“共军进山了,九龙汇、九龙后都住上了。要不是外甥我来得快,差一点叫他们看破。我三言两语把那伙小子给打发走了。我也没敢再去接捻子,怕露了马脚,就回不来了。有两个自称是牡丹江山货庄的人和我一块下山,他妈的!什么山货庄的,明明是做的扣子!他想让我栾平上套哇!我装得一点事儿没有,弄得那两个老小子淡而无味地走了。哈哈!……”他大笑了两声。

胖老头哼哼地一声奸笑,对小炉匠夸奖道:“好样的!真能随机应变。”又把话头一转,“这几天和尚屯也开始‘土改’了,有的屯正煮什么‘夹生饭’,还有的屯‘扫溏子’。这些穷光蛋花样多着呢!”说罢,咳的一声,哭丧着脸,显出一副将死的架子。小炉匠也耷拉下脑袋,没精打采地问道:“老家安排得怎样?”

“一切都好了。”胖老头哭丧中又好像很自负的样子,“你舅母和三个兄弟媳妇到了牡丹江市你三姐家,你大兄弟假报了履历混进了铁路,贵重东西,‘干货’,都搬走啦。叫穷棒子来吧!想在我身上拔根毛?哼!”

……

灯熄了,里面传出了酣睡声。

杨子荣和孙达得跳墙出来。

孙达得低声细气地高兴地说:“这下可来菜了。捉吧!两个一块。”杨子荣深思了片刻:“老家伙在军事上没有用,山里的详细情况他不一定了解,交给工作队。如果带走了他,他那混入铁路的兒子和带走财宝的三个媳妇一定惊觉,对我们工作不利,别弄跑了老百姓在‘土改’当中应得的财宝。”

孙达得点头赞成:“对!不捉老家伙,捉那个小炉匠。”说着一跷腿要翻墙进去,杨子荣拦住说道:“这样做,打了骡子马惊。没听见吗,天亮他就要回山躲风,那时……”杨子荣两手一掐。

孙达得说道:“好!那就让他再睡半宿吧!”

“走!”杨子荣道,“进狼窝,捉回头狼。”

(有删改)

◆赏析

“黑昏,起了山风,刮得呜呜乱响”的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也为下文杨子荣、孙达得暗中侦察做了必要的铺垫。杨子荣用唾沫润开窗户纸,对准“小孔向里看去”,一个“看”字,一直领起到“灯熄了,里面传出了酣睡声”,构成了小说主要内容。人物语言充分表现人物性格,如“这样做,打了骡子马惊。没听见吗,天亮他就要回山躲风,那时……”,表现了杨子荣的智慧;“这些穷光蛋花样多着呢”,表现了胖老头对“土改”的憎恶。

猜你喜欢
杨子荣土匪老头
杨子荣·隔空书
成长才最重要(相声剧本)
杨子荣的“土匪装”
杨子荣:从参军到牺牲,只有短短520天
红领巾心向党游学之旅
我家的小土匪
家有“小土匪”
土匪变成企业家
“土匪”蒙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