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赋能下的“未来学校”新生态

2022-07-24 19:09徐靖程卢秋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北京校园智慧

徐靖程 卢秋红

一堂“生态智慧”的英语课长什么样?

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和AI智能听说系统,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解决因新冠肺炎疫情隔离而产生的空间壁垒。北京一零一中王曌君茹老师给出了答案。

课堂上,学生们通过线上教学平台进行实时反馈(图1),让学生学习思维可视化,也让教师及时且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这是2022年4月21日北京市数字教育工作推进会及北京一零一中现场会上的一幕。

与此同时,连接山地与平原、跨越2000多公里的北京一零一中与四川昭觉中学的双师课堂;基于VR增强现实技术的美术课堂;基于科学学习的教师集体备课;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创建的各类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以及各种服务于教育教学管理的电子班牌、智慧作业、智慧食堂等智慧服务平台一一展现在与会人员的眼前。涵盖了课堂教学、教师教研、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四大主题的19个场景,向众人展示了北京一零一中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的数字教育新场景,也呈现了一番信息技术赋能下的“未来学校”新生态。

文化育人,培养未来卓越担当人才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北京一零一中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师生成长共同体为目标,构建了智慧、开放、共享的全新教育生态。在智慧教育、信息技术的引领下,学校全面系统地实施智慧教育教学管理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化、智慧学习个性化、集团发展均衡化工作,搭建统一的智慧教育生态圈,构筑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智慧教育场景。

“守正创新”是北京一零一中一贯坚持的办学策略,“未来卓越担当人才”是它的育人理念,而“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基础教育名校”则是它不断追求的办学目标。建校70多年来,北京一零一中始终致力于打造中国基础教育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北京一零一中,“生态智慧”教育首先体现在校园文化与环境的建设上。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广大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1946年创建于张家口,1949年随党中央从河北迁至北京,北京一零一中是中国共产党在老区创立并迁入北京的唯一一所中学。1955年,郭沫若先生为其题写校名,释其含义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成为了北京一零一中的校训。

红色基因对于这所学校来说可谓与生俱来,关心社会、为国奉献、勇于担当、立德树人,是北京一零一中融入血液的自觉。校园里,不同年级的不同颜色的校服,象征着不同的做人品格,时刻提醒着学生们认真品味践行。深红代表着大气、忠诚;藏蓝代表着大才、沉稳;海蓝代表着阳光、包容……各班的班牌、班训、班旗、公众号,无不营造着各自班级独具特色的文化环境。以“快餐阅读”“经典阅读”为抓手的书香校园建设,让全员性、高质量和可持续读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美丽的校园也是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天然课堂(图2)。南邻北大,东倚清华,坐落于颐和园与圆明园之畔,承三山五园意蕴,融学府人文风范,让北京一零一中成为一所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园林式学校。在这里,一树,一花,一叶,一石,一桥,都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青灰色的建筑色彩,透露出大气、厚重与宁静;自由漫步的羊驼、孔雀、校猫,是学生们课余时间一起嬉戏玩耍的“好友”;人工湖、人工湿地以及黑天鹅、野鸭、荷花等各类动植物,是学校不断建设并丰富“景观课程”的载体,处处渗透着生命与生态教育。

技术赋能,构建面向未来的生态智慧教育

“社会产品已从大众化、标准化走向私人订制,教育也不能千篇一律。”陆云泉校长说:“最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因此,教育要和技术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优质、更加个性化的教育产品。”北京市数字教育工作推进会及北京一零一中现场会上,陆云泉校长的发言中,智慧、生态是最常出现的词语。当教育界还在如火如荼地讨论智能时代、未来教育等命题时,人工智能环境下的生态智慧教育蓝图正在北京一零一中逐步成为现实。

2019年之前,北京一零一中已经开始多项局部应用探索。2019年5月,作为北京市海淀区首批科技应用场景中唯一的教育场景,“101未来学校”试点项目落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一零一中与中国教育智库网合作成立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尝试实施OMO教学模式,使师生得以从容面对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挑战。2021年,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加强智慧课堂、智慧学习平台、智慧作业平台建设,探索出了“双减”背景下的“101智慧学习”模式。

为打造未来学校智慧新生态,北京一零一中以圆明园校区智慧校园建设为核心,制定了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并据此打造本校区未来学校群落生态圈,进行模式输出,提升集团校其他分校。智慧校园内核包括搭建满足用户需求的智慧教学平台、多应用场景设计、智能软硬件建设等,而外部保障则包括智慧校园标准规范体系、智慧校园安全保障体系、智慧校园运维保障体系三大体系。

在智慧校园设计规划之初,北京一零一中即打破独立系统边界,以“一盘棋”思想、系统性思维搭建统一的校园信息化平台。学校重视智慧校园底层基础平台建设,建立了统一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信息門户平台以及统一业务服务平台等,解决了信息孤岛现象。此外,学校还以国家标准和新版教育部课程标准为基准,制定了数据信息标准及规范,打通数据壁垒,建立健全数据管理,推动标准化大数据在教育管理及教学工作中的广泛运用。

基于智慧校园各平台积累的师生综合发展数据,学校搭建了教育集团的全面评价体系。通过制定各学科素养评价标准、体系、模型,形成可量化、可执行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通过采集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数据,建立课中学习、考试、测验、作业、学生学情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学生和知识画像,通过校级、班级、学科、学生个人等多维度数据报告,为精准教学、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新时代的教育呼唤新的教学模式变革。为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为师生建立多样化多场景的新型教学模式,北京一零一中探索了“1+3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即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双师课堂直播模式、班课直播模式、自主直播学习模式,以满足不同场景的教与学需求。在不同的直播教学模式中,学生均可对直播过程进行录制,随时查看课程回放,也便于教师后期优选课程上传到校本资源库中。线上线下多种融合教学模式,在后疫情时代为打造学生成长共同体、共享名师资源提供了教学保障。

如今,北京一零一中的生态智慧教育探索已经取得初步进展,先后入选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和“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案例”等。“智慧、开放、共享、生态,是北京一零一中打造面向未来的生态智慧教育的理念。”陆云泉校长表示,未来,北京一零一中也将持续推动教育信息化落地生根,充分发挥其支撑、引擎作用,助推集团化共同体高质量发展。

链式培养,打造卓越担当型教师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发展。要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基础教育名校”,就要有一只具有学校文化特质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師队伍。

“以前,教师专业发展基本上采取师带徒的方式,现在时代变了,老教师有成功的经验,但他们面对的是当时那个时代的学生,是否适合现在新时代的学生?”这是陆云泉校长对当前如何推动教师发展的思考。于是,北京一零一中探索开发了“链式培养”机制,力求使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落到实处。

“链式培养”即将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结成一条相互关联、实时互动的“链锁”,保证处于不同年龄、学科、职称和发展阶段的教师都能在自己的经验起点上匹配到适合的学习与研究内容,发挥自己的研究专长,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链式培养”一方面强调教师实践与研究的联结性,让校本教研行之有效;另一方面强调跨学科性,鼓励教师打破学科和行政层级界限,以解决真实问题为出发点,开展主题式、项目式研究。

为解决集团成员校发展不均衡问题,北京一零一中建立了统一的课程和教研体系,为成员校教师提供跨校区跨时空学习、交流和成长的平台,以充分发挥成员校的优势力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集团校协同均衡发展。一体化课程体系确保成员校教学进度同步,课前备课同心,教学策略同进。教师能够跨校区跨时空协同备课,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形成和沉淀优质的课程资源体系,并可共享到其他学校进行实践和借鉴。一体化的教研体系支持教师跨区域、跨学校、脱离空间概念的新型课堂教学设置,以便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促进教师经验共享和合作交流,提升教学核心竞争力,推动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

北京一零一中本着志同道合和民主的初心,根据教师的兴趣与需求,横向上跨越年龄、学段、学科壁垒,建立起学习科学研究共同体、学生教育学习共同体、家庭教育共同体等八个教师学习共同体;纵向上打通优秀职初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名师、专家组、项目组、教师发展中心等,从教研组扩展到统一研究团体再到全校区、全集团,为每位教师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发展赋能。

为梦想搭台,助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大战略。只有具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才能不断涌现,于是北京一零一中积极探索成立英才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国家发展急需的、具有担当精神的拔尖创新人才。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上,英才学院根据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分为拔尖人才和创新人才两种培养模式。拔尖人才培养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为载体,为学生搭建拓宽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平台,培养一批学科尖子生。创新人才培养则依托与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的实验室、实践基地,以项目为载体,以创新课程为核心,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AI实验室、航天科学实验室、脑认知与智能实验室、元宇宙实验室等,均借助国内外著名高校力量,由高水平专家、院士领衔,亲自指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采用项目式培养新模式,覆盖集团小、初、高三个学段,充分发挥一体化培养的优势,真正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同时,英才学院培养模式也是大学和中学联合培育创新人才的有益探索,初步实现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链条上的有机衔接。

“追求卓越,勇于担当”是一零一人的不懈追求;“走进一零一,幸福你一生”是一零一中永恒的承诺。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新的时代节点,面临社会、教育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北京一零一中已全新启航,向着“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基础教育名校”大步迈进。未来,相信北京一零一中将以更强劲的发展态势、更出色的办学业绩,在新时代为中国乃至世界基础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北京校园智慧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