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2022-07-23 14:59宁知远马光焱
新长征·党建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华思政传统

宁知远 马光焱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思想行为习惯的重要一环,必须大力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一、深刻认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性

从党的十八大明确“建设文化强国”到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中华文化里积淀着,中华民族发展壮大需要中华文化的滋润,中华民族凭借着优秀的传统文化立足于世界之林。党执政的一些重要理念来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蕴含的精髓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皆有体现,包含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传承价值、思想内核,并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容。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青年一代,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群体,他们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整个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产生着变化,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下,青年大学生这一高素质群体也面临着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环境与形势更加严峻。所以,要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大学生群体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体系,帮助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三观”,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严格贯彻落实。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统一,前者的目标在于君子的养成,即培养秀外慧中,至善至美的人才。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密不可分。优秀的传统文化彰显着中华民族伟大发展历程中素养和道德的变迁,是中华民族能够健康发展和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同时,思政教育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树立学生“四个自信”的有效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院校育人基础,始终围绕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培养。传统文化离开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将失去传承的重要载体。

二、充分认清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财富,其中不乏传统文化、精神文明的精髓,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文化逐渐在很多年轻人心中淡漠。其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更是影响着高校思政课进展的一大难题。可以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看出教育的缺陷。一是社会团体影響力不够,而且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同,交流融合有一定难度。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力度不够,一直处于放任状态,优秀文化得不到有效传播。二是学校课程设置上鲜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对此类基础知识涉及较少,高校的相关课程也多以选修课为主,难以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很难做到对传统文化的深层解读。三是应试教育让学校更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传统文化在考试中涉及较少。思政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线辅导员自身的素质,而在一线辅导员培训中,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极少,导致传统文化的师资力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较为匮乏。

三、准确把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路径选择

一是课程融合,做到全面发展。课堂是知识的聚集地,是知识传播最有效且最符合实际的地方。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应多宣讲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性,要让每一名上思政课的学生都要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养成爱护、维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习惯和使命。高校应制定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素质教育为基础的教育制度,从而帮助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深刻领悟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成才。

二是加强培训,提升师资水平。 加强师资能力培训,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方案,提升教师团队能力。高校可通过引进优秀思政专业人才、辅导员等方式组建一支专业素质水平一流、思政素质过硬的“主力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政教育老师应同时注重言传身教、施教于行,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师德感召学生,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也对思政老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高校之间也应加强教师间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与交流,增强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提升引导学生们更好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此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不能仅仅依靠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更应努力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

三是借助媒体,加速文化传播。随着互联网飞速崛起,以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传播的快速高效、方便快捷也日益凸显。互联网可以很容易地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传统文化的传播不应该与其脱轨。高校更要善于运用“互联网+”等创新教育载体,拓展思政教育空间,通过构建思政网页平台,定期推送各种传统文化内容,结合不同种类形式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注重线上线下结合,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结合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载体,以文章、小视频、活动等形式,展现传统文化风采。此外,要强化“学习强国”等平台作用,为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更权威、便捷的信息宝库。■

责任编辑/李    文

猜你喜欢
中华思政传统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