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莉萍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要求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小学语文教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随着城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如何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问题逐渐引起了高度关注。
笔者通过梳理分析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提出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策略,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推动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提高提供现实参考。
(一)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胜任力不足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还须有渊博的学识和广阔的视野。通过调研发现和田市166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中,本科学历65人,占39.16%,其中一半是函授本科及自考本科;大专学历99人,占59.64%;中专学历2人,占1.2%。此外,在调研中发现只有48.8%的教师所授课程与所学专业一致,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教师占52%。调查中发现,担任语文学科的教师中,取得二级甲等及以上普通话证书的占56.02%;无普通话证书的占43.98%。
调查数据显示,60.34%教师表示自己掌握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不够用,73%的教师认为自己对班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特点不了解,56.73%的教师表示目前还不能熟练理解和灵活处理语文学科的教材,52.03%教师对与语文学科有关的人文知识了解较少,47.83%的教师表示没有熟练掌握教育信息技术知识,82.93%教师表示没有接触过教学研究方法知识。而当前部分教师学历不高、专业知识不扎实、教育理论知识欠缺、普通话水平不达标已严重制约着自身课堂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教学实践经验不足,驾驭课堂能力不强
近几年,和田市农村小学虽然在源源不断地引进大量的小学教师,但这些教师多为任教时间短的年轻教师,且为非师范专业。
笔者对166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年龄、职称、专业进行调查发现,教师年龄在20—30岁占65.66%,年龄在31—40岁占28.92%,年龄在41—50岁占5.42%,50岁以上的占比为零;正高级教师占比为零,高级教师占0.6%,一级教师占4.82%,二级教师占34.34%,三级教师占27.11%,无职称教师占33.13%。;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教师占5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教龄短,教学经验不足,职前未接受过比较系统、全面的师范教育,教育观念比较淡薄,教学风格还未形成,仍处于专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访谈中了解到,农村优秀教师因各种因素流动到城市,现有教师缺乏专业引领和学习榜样。经课堂观察发现,部分教师导入不自然,板书设计混乱,课堂管理问题突出,教学策略使用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选用不科学,课堂提问缺乏层次性和启发性,课堂评价随意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脱离教学目标,严重阻碍了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教师负担繁重,无法潜心提升教学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对于学校是真正的威胁。”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小学骨干教师不断流向条件较好的城区学校,农村学校成为优秀农村教师的“实习基地”和“培养基地”,新入职教师一旦崭露头角,要么跳槽,要么就被条件更好的学校“挖走”,这致使农村师资力量越发薄弱。加上农村学校大班额普遍存在,多数农村小学实行包班制,每班一两个教师。另外,因为学校缺乏音、体、美、英等科目的专职教师,大部分农村语文教师还要扮演不同的“双型”角色,不仅要兼任本班或者其他班级副科的课程,甚至还兼任学校中层职务,同时,还要应对上级各种检查,任务繁重使得语文教師真正用于思考如何上好一堂高效课的时间少之又少。
调查结果显示:95%的教师表示没有专门开展教学课题研究项目,98%的教师表示没有撰写过教学研究论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长期处于身心高负荷运行的环境中,无暇顾及自身课堂教学能力提升。
(四)安于农村教育现状,缺乏提升动力
广大农村尤其是南疆四地州经济不发达,文化落后,这种现状禁锢着家长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影响当地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专业发展。从家校协同的角度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人的实践活动,高质量的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有力配合、协作。目前在家庭教育方面,相对于和田市区的家长来说,农村家长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有待提高,接受现代教育观念速度缓慢,使得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不会产生过高期望,当“甩手掌柜”的多。加之农村环境闭塞,孩子长期浸染在这种社会氛围、家庭环境中,严重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用大部分时间疲于补学生的基础知识、语言能力短板,偏离课堂教学目标,课堂师生互动难以深入开展,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很难在短期内取得理想效果。长此以往,教师降低自身要求,教学积极性受挫,对课堂教学效果期望低,呈现颓废样态,学习动力不足,职业满意度降低。此外,学校管理者在大多时间里被一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所拖累,其自身水平的有限性,对教师的日常课堂监管力度不够,使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水平提升缺乏有效的外在驱动。
(一)加强主动学习和培训,完善知识结构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卓越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面更广,知识结构更丰富。他们不仅具有精深的语文专业知识,还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这些知识为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提供了理论支撑,保证教学更加合理、科学。
第一,主动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系统地掌握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更要开阔眼界,增加对课外读物的阅读,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支撑自己。
第二,主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网络等方式学习掌握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并将新的教育技術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分享现代教育技术成果。
第三,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领悟新课程改革理念,探究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
第四,积极参加培训。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科专业知识、普通话水平以及课堂授课技巧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培训。
(二)利用多元途径丰富教学经验
教学经验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情境的分析、建构和解构,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和调节教学过程,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和协调师生关系,进而形成有效互动的教学文化。
一是构建城乡语文学科教研共同体。定期开展同步教研,将城区优秀小学语文教师具有的宝贵教学实践经验向农村辐射、推广。
二是扩大城乡校际间交流轮岗任教规模。教育部门可以通过支教形式引导优秀语文教师带着任务向农村流动,同时选派农村教师到城区小学跟岗研修。
三是全面建立城乡小学语文教师发展联盟。充分发挥联盟优秀教师引领作用,采取师徒结对“传、帮、带”的方式,帮扶农村教师走出职业初期面临的教学困境。
四是创建小学语文教学能手工作坊。专门面向农村小学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组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观摩实践,同时定期开展跟踪回访指导。
五是加强经验累积。通过撰写教学反思、观看优质教学视频、阅读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札记等方式丰富自身课堂教学实践经验。
(三)减轻教师负担,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
完善教师减负治理机制,还给中小学教师足够的时间、空间和自主权,切实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减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投入教育教学、进修学习、自我提升等专业发展。
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也是为人民大众提供高质量教育的基础。
首先,教育部门要严格合理地核定农村师生比例,有效控制班级人数,避免出现大班额现象。
其次,可引进一批不同学科类专任教师来补充农村师资队伍,改善农村语文专任教师过于短缺的现状,同时限定语文教师工作量的最高标准。
再次,学校应严格贯彻落实教师减负清单,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推进,真正让语文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潜心搞教学研究上来。
最后,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邀请专家指导老师开展教学研究,在技术、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全校范围推广教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将教学研究作为教师年终考核、评优选先、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重要依据,激发农村教师对教学研究的热情和信心。
(四)营造良好教育氛围,激发教师教学动力
教学动力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是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体,其教学动力生成与维持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多元教学主体共同协调配合。
一是家校协同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学校可以利用家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进一步提高家庭的教育观念和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只有家长从思想上重视了,教师才能从中获取更多的社会期望值,才能够激励教师拥有更多信心和意愿提高自身教学技能。
二是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逐步提高农村语文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比如增加交通补贴、用餐补助、城区购房补助,优化子女就学政策,缓解农村贫困地区语文教师因经济困窘、子女上学而带来的后顾之忧和精神压力,从而使其职业角色功能和教学潜力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三是教学管理者要强化服务意识。主动学习城市小学先进管理理念,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关心教师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教师持续改进课堂教学,为教师发展提供交流平台,变管理为主为服务优先。
四是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专业本领,强化内生动力。
[2021年和田地区立项课题“和田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1-hkt-03)成果]
作者简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团结小学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