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艺术与科技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

2022-07-22 01:48娄婧月王凯王鸿飞
河北画报 2022年20期
关键词:校企大学专业

娄婧月 王凯 王鸿飞

(河北美术学院)

“双创”是指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以校企合作为模式,进行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能够使学生具备与创业就业一致的应用能力。近年来,市场行业人才需求的总体趋势仍处于增长状态,但大学生就业问题仍面临着许多挑战。一方面是由于整体就业环境的阻碍,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学课程的设置和行业需求的背离,企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在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求学生具备其他素质能力,“双创”人才的培养更为迫切。

一、校企合作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通过推进校企合作可以很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共享和交换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资源,形成教育与产业上的优势互补,提高大学的培养质量,是回归大学培养本质的内在需求。

目前,应用型大学在办学和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急需加强创新能力。基于此情况,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实行产教融合,不断探索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战略,可以大大促进应用型大学的稳定发展。

二、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双创人才的实践与问题

(一)社会层面

随着中国实施“大众创业、万众革新”政策,各大学积极与企业合作,实施产教融合战略。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的培养内容大多倾向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没有考虑到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社会性的障碍不在少数。

例如,大部分银行没有设立专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的资金服务。学生贷款时必须经过重重审查,同时也需要负责人的保证。高校用于创业基金的金额有限,只能向少数学生提供援助。风险投资的要求更加严格,很多投资商会向大学生创业者提出了大量要求,阻碍了创业者发挥能力。

(二)院校层面

学校和企业合作教育模式的特点是实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相互融合。目前校企合作主要由地方主管部门协调,校方与企业之间的互动相对较少,主要通过讲座模式开展。同时,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的宣传,有些活动的开展很容易被中断,或者草草结束,很多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从学生的主观意愿来说,没有形成积极学习的意识,需要在外界的驱动下被动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的效果。

另外,虽然大部分高校已经创建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意中心等等组织,但这些组织在运营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些问题,不能为学生提供完美的“双创”服务。有些大学的创业实践基地也基本处于空置或出租状态,有些学校为了节省开支,减少教育成本,将大学生创业基地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很多大学生都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但由于系统完善的实践平台和机会不足,没有得到相应的创业激励,放弃了具有革新性和操作性的创业方案。

在校企合作中,培养方向的偏差导致大学生缺乏完全的学习实践平台,实践途径受到限制,不能有效地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教师层面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受到地域、专业、人才、设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教育模式也多种多样。就教育模式而言,现在很多大学只限于教室教育,专业教师的教育过于重视理论说明,缺乏相应的实践训练。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是围绕教材阐述了内容,并没有充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在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方面,不能仅仅是浅层次的交流,还要在课堂教学、竞争训练、创业实践等模式上不断丰富发展相应的内容,推动多种教育模式的共同发展。

创新思想转变为创业实体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付诸实际行动,但学生没有完善稳定的创业实践平台,很难转换思想,也没有机会验证思想的可行性,没有试行错误的机会,也不能完全确定想法是否有实行可能性,过于乐观的想法和过于悲观的想法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的选择。

三、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双创人才的策略

(一)搭建育人平台

通过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搭建起校企合作的桥梁,从而促进企业资源和大学资源的整合,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机会和平台。

大学方面必须将“双创”教育资源上传到育人平台,丰富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功能和资源。还可以发布网络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企业对项目进行评价,判断项目是否符合市场实际需要,是否可行,提高学生的项目计划能力,延长创新创业教育价值链。

企业可以通过育人平台向大学提供创新、创业的经典实例,让学生体验真正的工作场景,了解实际的工作内容,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与真实的行业需求相契合,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真实性。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经费、设备、技术、产品等方式给予支持,充分借用大学优质人才资源开展项目合作,不断促进育人平台的建设,包括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改造。

(二)创设校外培训基地

校外实践基地的创建能够有效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一般来说,大学和企业经过深入交流后,双方高度认同校企合作的优势,签订相应的人才协议,建立校外训练基地。设立校外实践基地后,企业向实践基地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奖学金,派遣相关人员追踪学习进度,为校外实践基地的学生订购专业工作服,将企业文化带到学生的学习教室,让学生默默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

另一方面,大学和企业可以联合制定学生现场实习的具体方案,为保证方案的实行与推进,可以签订产学结合协议,保证学生在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后,能够进入企业,在工作岗位进行实习,完成与企业现有员工的对接,使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得到进一步深化。从根本上实现实践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一体化培养。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企业安排技术支持到培训基地进行科学指导,确定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了项目流程后,定期去学校实践基地参加相关项目,并有明确的奖励机制,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让学生获得回报,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优化组织机构

大学要认真考虑合作社会与行业的实际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大学的组织机构。为了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高效对接和融合,校企双方可以建立协同管理的领导与组织机构,主要用于交流和协调校企合作,使企业能够参加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专业建设,大学除了为企业培养人才外,还可以参加企业的许多环节,例如新项目的测试、员工的在职专业培训等。利用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的组织机构,从根本上实现校企的交流协调和管理,对顺利实施校企合作、保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四)构建创新型课程体系

在校企合作的协助下,为了创造更具特色的品牌,可以将重点放在创新性的课程建设上。大学在开展专业教育时,要与企业的生产相适应,这样使教育更直接地走向生产企业,使专业教育更好地成为企业的生产服务,有利于实现专业教育和企业的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大学需要革新相关的课程。以艺术和科技专业为例。在创新艺术与科技专业课程体系时,首先,课程相关负责人需要分析多元化趋势和虚拟现实行业的背景,其次,在创新课程体系时,大学必须深入挖掘校企合作的优势,以合作企业的行业和技术领域的要求为参考依据,可以实现对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的深刻改革。最后,构建品牌特色。在构建品牌特色时,高校可以联系虚拟现实行业协会,协会让更多人参加研究品牌特色的专业。同时,高校必须重视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计划,使艺术和科技专业可以直接面对新兴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采用联动方式优化市场链整体。通过整合,高校和企业共同建设了具有品牌特色的专业,并进一步实现了双方的合作和共赢。

另外,大学必须与企业一同制定课程体系,重建人才培养方案,阶段性地开设革新创业阶梯式必修科目。第一阶段注重思想和理论的学习,以生动的教育事例帮助学生更深地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在理论知识方面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为构建专业教育的基础,为创新创业教育做准备。第二阶段以“一科一赛”的方式促进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会,以竞争方式提高创新创业技能。第三阶段调整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培养方案中的学时比例,合理缩减理论教育的学时,适当增加实践教育的学时,整合和优化实践教育内容,强化实践教育的环节。

最后,大学要充分结合思政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提高就业综合能力。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就业难、择业难、创业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密切相关,使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够积极促进理论知识的应用,与企业的实际相关联,在思政教育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实现学以致用。例如艺术与科技专业,可以通过思政教育课程让学生正确认识行业相关的职业,充分理解职业精神,引导学生对技术美术、地编设计等职业形成基本的认识。在社会招聘过程中,招聘者通常重视应聘者的实践工作经验,大学生经验不足会影响就业竞争力。因此,大学要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加强思想教育中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精神的形成。

(五)教学团队的建设

在教育团队方面,教师不仅可以在大学担任教师,还可以在企业内担任技术人员和专家顾问等职务,制定更准确的教育目标和专业课程。高校必须激活现有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加速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加强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训练,持续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第二,通过与企业合作,选择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就职企业锻炼,深入了解各企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现实需求。第三,引导专业教师将社会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融入教室,同时导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实践教育的合作,引入第三方教育评价,促进专业教育融合模式的持续改善。第四,鼓励校内学术型教师和校外有创新创业经验的实践型教师组成双师配对型教育合作伙伴,通过联动培养方式推进双创理论知识的应用,培养地区所需的应用型双创人才。同时,大学还可以聘请企业内一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或专家来大学授课,让学生了解目前行业的社会前景和企业内部技能的需求,根据职场要求进行专业技能的练习,未来可以满足职场的需要。此外,企业和大学必须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训练,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推进双师型教育团队的构建。

另外,在专业教师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有效利用学校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帮助学生创建创新创业小组,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让学生参加校园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六)比赛与项目

在比赛中促进学习,在比赛中促进教育,在比赛中促进创造。一方面,实施“一课一赛”制度,鼓励学生在完成各课程的学习后,参加相应的学科竞赛和行业竞赛,以显性化指标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通过公开报名方式,召集有意愿的学生通过正确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选拔优秀作品参加比赛,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业务交流能力。在专业技能比赛中,不仅可以促进技能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创新精神的激发,不断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另外,还可以对校园的创业者进行路演,指导创业者学习创业构想的说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销路的打开方式、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市场的普及等。

另一方面,聘请著名企业家成立领导班子,以社会创业项目为契机,带领学生深入参与企业实践中的项目规划,在双领导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各种大学生创业大会。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还可以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促进学校和企业双方整合优质资源,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校企双方携手开发新项目,企业为项目提供技术设备支持,让学生了解项目开发流程和程序,带领学生开拓新市场,为今后的就业创业积累基础。

四、结语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大学性质不同,企业性质不同,在合作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对这些问题,应该在已经确定的大组织结构下遵从一事一议,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充分发挥大学和企业的优势,加强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开创创新和创业的源泉。

猜你喜欢
校企大学专业
“留白”是个大学问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部分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