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潜台词对人物形象心理变化的影响
——以话剧《赵一曼》中的赵一曼为例

2022-07-22 01:48徐煊烁
河北画报 2022年20期
关键词:大野赵一曼潜台词

徐煊烁

(天津音乐学院)

本文讨论的核心,是为了更深入的挖掘潜藏在台词背后的深层含义,挖掘那层没有说出来但又必须表达出来的意思。通过对潜台词的分析和论述,感受舞台上人物形象的心理变化,戏剧表演中演员如何铺垫情绪达到高潮,又如何进行转变推动故事发展。本文将通过对《赵一曼》中赵一曼这一角色的理解以及本人在塑造角色过程中的体会,论述潜台词对于理解角色内心的重要性。

一、潜台词

(一)潜台词的概念

潜台词是潜藏在台词背后的含义,是角色台词中没有说出来,但又必须表达出来的潜在语言,或者说,潜台词即“言外之意”、“弦外之音”1,是台词最根本的意义所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我们要揭示字里行间隐藏的东西,我们要将表达对人物及其生活条件的态度的潜台词贯穿到语言行动当中,我们要将来自作者和导演的材料变为自己的,我们要对它进行加工,用自己的创作去激活它、完善它2”。演员要想要更好的塑造角色,就必须深入的挖掘潜台词,更好的把握角色塑造,走进角色内心,感受角色此情此景产生心理变化的原因,找到角色舞台行动的内在依据,使角色更加鲜活,从而帮助演员更好的完成舞台行动过程。

台词中包含潜台词的地方,通常是人物心理活动较为复杂的时候,也是剧作者想要着重强调的地方。演员通过台词和形体的表演,应使观众更加深刻的理解台词中潜在的含义,从而使角色的性格更加鲜明,情感的层次更加丰富。舞台上的潜台词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剧作家运用潜台词,使台词在生活化的基础上,加以大量运用潜台词使事情出现转机,同时体现出人物心理的变化,继而推动剧情继续发展。

(二)潜台词的特征

潜台词是人物在行动过程中真实的内心表现,它是表现人物形象的灵魂。潜台词最重要的特征是“双重含义”,它表达出来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未必相同,也就是说,台词是剧作家已经创作好的,是剧作家根据时代背景、剧情发展、人物性格特征等条件进行编写的,而潜台词是台词之外的另一层意思,在剧本中并未用文字标明,故潜台词是演员二度创作的展现。例如,在话剧《赵一曼》的第九场中,危机之中赵一曼在和老曹告别时说“你还有重要的任务,你一定要亲自把这封密函送到陕北,交到周恩来同志手中”,这句话字面意义是在嘱托老曹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一定要坚持把密函亲自送到陕北,实则此时的赵一曼想要告诉老曹,无论如何都要坚持活下去,一定要等到革命成功的那一天。由此可见,在特定环境、特定事件中,很多话往往不方便直接用语言来表达,而是在此处设计一些潜台词,演员通过语调、语气充分发挥潜台词的“双重含义”,同时也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潜台词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内涵深刻,戏剧表演艺术是时间和空间高度凝练的艺术,在有限的舞台空间中,演员有时候会将很多天发生的事、甚至是一个时代发生的事在规定的时间内充分展现在舞台上,剧作家设计的台词虽然简短,但通过简短的话语就能交代清楚事件的脉络、人物的关系,同时反映出深刻内涵,这就是潜台词的巧妙之处。例如,在话剧《赵一曼》第一场时,舞台上出现了在莫斯科留学时的赵一曼和即将上刑场的赵一曼,本人在其中饰演即将上刑场那个时期的赵一曼。两个赵一曼一个青春靓丽,一个遍体鳞伤,这样的处理手法不仅会给观众感官上强烈的刺激,还会使演员在扮演角色时,直观感受到“另一个自己”,更加容易靠近角色的内心。“你是这样的年轻美丽,你的十指是这样的修长整洁,你怎么会是我?”“我就是你,从前的你就是这个样子,那个时候你叫李淑宁。”即将上刑场时的赵一曼看见年轻的自己,与之前的自己展开了一场心灵上的对话,在有限的舞台空间中跨时空呈现角色不同年龄之间的对话,两个人都是“她”,有着最本质的相同点。

在演出时,观众并不了解剧情的发展,也感受不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只有当演员赋予角色生命,赋予台词生命,精确的表达台词的含义,一个活灵活现的形象才会呈现在观众眼前。演员可以通过化妆、服装、灯光、道具等外部塑造烘托,在外部形象上接近角色,但演员想要完全“化身”成为角色,就必须抛弃本我成为“第二自我”,成为剧中特定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下的人物形象,这需要内部塑造使演员从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上更加贴近人物,加以潜台词和贯穿行动相互配合,相互作用,这才是真正准确的潜台词。

二、潜台词的作用

(一)潜台词指导人物舞台行动

在戏剧表演的舞台上,潜台词作为语言的依据,一直紧扣台词,并且使角色产生心理变化,从而进行下一步的舞台行动过程。例如,在话剧《赵一曼》中,“在愤怒的烈火里面,就算是散沙也能被熔炼成铁石!我们的目的,我们的主义,我们的信念,就是战胜你们!我们誓死也要把你们驱逐出我们的国家!”这是赵一曼第一次被大野泰治抓到时他们的对话,话语铿锵有力,台词的字里行间便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也交代了其它重要信息:一、台词用“我们”突出抗联队伍有很多人,虽然在军备力量上不敌对方,但抗联队伍的信念始终坚定不移,信念的力量是无法动摇的。二、即使现在被抓,赵一曼的大腿都是碎骨头渣子,即使承受着非人的痛苦,也依旧不改坚定信念,以至于后来在和大野泰治的两次对峙中始终不为所动。三、正是这样的潜台词指导着赵一曼接下来的舞台行动,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候还不忘宣扬爱国精神,直至牺牲。由此可见,虽然是一句简单的台词,但其潜台词为剧情的发展、事件的发生埋下了伏笔,使后面发生的事件合理化,并指导人物继续进行舞台行动,观众在不断发展的剧情中可以追溯到之前的舞台事件,明白事件始末。

在饰演角色的过程中,演员本人首先要站在角色的角度进行思考,其次要挖掘角色的心理行动,找出潜台词背后的支撑点。潜台词在剧本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牵动着下一个事件的发展,更牵动着人物内心的发展脉络,同时也是角色进行下一步舞台行动的支撑,指导着舞台行动过程,同时把握剧情发展方向,使演员的行动符合舞台规定情境,演员要认真剖析潜台词,利用其塑造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让观众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角色的存在,达到惟妙惟肖的效果。

(二)潜台词影响角色心理变化

潜台词对角色心理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对手的影响上,演员通过潜台词的暗示,刺激对手产生相应的反应,表现在不同的形体行动、言语行动和心里行动上,只有对手真实的接收到潜台词的刺激才能产生相应的反应。

例如,话剧《赵一曼》最后一场,大野泰治和赵一曼最后一次对峙,董看守和韩护士帮助赵一曼逃离医院,但被大野泰治的手下截获,这也是大野泰治最后一次尝试从赵一曼口中套出一些有用的情报,“......我现在已经不需要你招供了,哈尔滨地下党组织早就被我们一网打尽,抗联的队伍也被我们打散了,我现在只需要你签署一份拥护满洲国的声明你就可以活下来,我不相信你真的不想活着?” “我当然想活着,我渴望能活着”这是赵一曼给大野泰治的回答,字面是妥协投降,但这句话的潜台词中蕴含着千言万语,从角色在全剧的最高任务分析,此时的赵一曼的确想继续活着,因为还没有亲眼看到自己的国家走向光明,还没有完成自己救国救民的事业,还没看到孩子长大,此时赵一曼处于这样的境地,有着太多牵挂和留恋,但她此时的心理活动并不是要投降,而是要活着拯救黑暗中的国家,继续宣传爱国思想。这又是一句推动剧情发展的潜台词,观众或许会在这时产生诸多疑问,但接下来角色的台词和舞台行动将矛盾冲突逐步加深,为矛盾的爆发做了铺垫“我说的活着是正大光明的活着,不是偷生!”赵一曼绝不投降,这瞬间激起了大野泰治的怒火,并决定送赵一曼上刑场,结束她的生命。在这一场戏中,演员如果只将台词一字一句的背下来,那整场话剧就像一潭死水,非但无法给对手刺激,而且无法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因此演员要多样化的挖掘潜台词,用心体会剧作家设计的对白,在剧情发展到高潮阶段,巧妙地将潜台词展现出来,此时观众的感情脉络随着角色的情绪跌宕起伏,真正的融入到剧作中。

潜台词的变化是能直截了当传递给对手的,同时也对演员自己的心理行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简单的语言需要强大的心理活动做支撑,才能显得更加真实生动,才是更加有血有肉的灵魂,所以潜台词对于人物的心理变化有影响,而心理活动反之支撑着潜台词的表达,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生动的故事情节。

(三)潜台词影响人物性格的塑造

在生活中人们常说“未闻其人,先闻其声”,但老舍先生的作品却做到了“闻其声如见其人”,例如老舍先生笔下《茶馆》里的人物,仅通过只言片语的台词描述和几句潜台词,便能做到性格各异,入木三分。剧本中人物性格的迥异、情感变化的起伏、内心活动的强烈都蕴藏在潜台词中,一部精彩的戏剧作品由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组成,这些性格各异的人物生活环境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从而在遇到问题时思考角度不同,由此产生不同的潜台词,潜台词的产生引导了不同角色的不同解决问题方式,继而深化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赵一曼》的第五场是赵一曼和大野泰治的第二次对峙,这一幕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丰富、立体。在两个角色对峙的过程中,赵一曼面对扎竹签这样的酷刑,不卑不亢:“既然你们占领我们的河山,奴役我们的人民,一双美丽的手在你们的兽行面前又何足道呢?”,从这句话的潜台词中,直观呈现出一个铮铮铁骨的女英雄,她心系国家和百姓,通过对人物潜台词的客观分析可知,对于赵一曼来说严刑拷打和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比起来什么都不算,她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这是赵一曼这个角色的比较突出的人物特点。

一个鲜活的人由不同方面的性格特点所组成,演员在饰演角色时不能只挖掘角色性格的一方面,还要深入分析其它方面的特点,既然想要“化身成为角色”,演员就应该在舞台上积极的投身到舞台生活中,打开自己的感官去接受刺激,体会潜台词,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最终化身成为人物。大野泰治认为酷刑已经无法使赵一曼屈服,那么只能找她的软肋——身为妻子、母亲,丈夫和孩子一定是她内心最柔软、最容易动摇的地方。于是大野泰治又提到了赵一曼的“丈夫”——老曹,当她听到老曹“今天早上刚死在狱中”时,她一开始的潜台词是不相信的,所以问“你说什么?”,但又想到敌人的惨无人道、不择手段,她确信大野泰治为了套出情报什么都做得出来,她又说“你说什么!”,这两句话虽然字是相同的,但潜台词完全不同。第一句是质疑、不敢相信,第二句是痛苦、发泄,两句话的潜台词截然不同,需要演员认真分析潜台词,这样才能把握住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以及在潜台词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感受人物感情层次的递进,真实的接受刺激所产生的反应,更能真实的展现人物形象。大野泰治看到了赵一曼的眼泪,接着给赵一曼预设了她死后孩子无人照管、流离失所的惨淡结局。只是赵一曼始终坚持抗争到底,任由大野泰治怎么刺激,她都保持沉默。

在笔者本人演这场戏的时候,内心是特别复杂的,一面是苦难深重的国家,一面又是自己血浓于水的孩子,需要超乎常人的坚定才能始终坚持保护国家,将自己、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全都置之度外,此时的赵一曼也是愧疚的,对孩子尽不到教育的责任,种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分析潜台词是塑造人物形象一个重要的环节,演员借助潜台词融入角色,可以使人物更加立体、鲜活,能够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人物的个性,将观众带入舞台的意境之中,对于剧作家所要揭示的深刻思想和抨击的黑暗现象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由此可见,潜台词对于人物的性格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此时没有话语,潜台词也可以通过表情、行动过程等来体现,但无论是如何表现,都要符合角色特点和生活逻辑,将台词背后的含义串联起来,准确表达当下人物的心理状态,将人物性格较为完整的呈现出来。

三、结语

结合以上论述可知,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演员应在把握剧本整体性的基础上,合理的运用潜台词推动剧情的发展。在深入分析剧本的基础上,运用潜台词使角色心理发生转变,进行舞台行动,塑造出立体、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建立好的观演效果,将剧作家的立意更好的传递给观众。

注释

①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198.

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M].史敏徒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58 年版,第259 页.

猜你喜欢
大野赵一曼潜台词
赵一曼:用“红枪白马”书写抗日传奇
推荐书目《家书里的百年信仰》
致敬钢铁女战士:赵一曼鲜为人知的原名曝光
云山梅咏
登黄金台
哪个瞬间,会让你觉得“活该我单身”
民族英雄赵一曼之歌
潜台词在戏剧表演中对塑造人物的重要性
林混的诗(组诗)
戏剧表演中潜台词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