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环境下交互艺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数字博物馆的创新应用

2022-07-22 01:48马啸
河北画报 2022年20期
关键词:藏品公众博物馆

马啸

(临沂大学美术学院)

数字博物馆在当今时代展现出越来越多的优越性,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将历史文化传递得更远,传递到更多公众的视野中,也就给传统文化传播的方式提供了更多创新性的想法和可能,并且期待在未来能够有更加理想的信息技术与历史文化传播相结合的形式走进公众视野,走近公众身边[1]。本次以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主要探讨内容,阐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阐述传统优秀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也要相信在未来数字博物馆会有更加理想和多样化的创新应用。

一、简述数字博物馆的概念

在原本博物馆的功能的基础之上,融入技术创新,然后将技术革新的内容与传统的博物馆相结合,便是数字博物馆。数字博物馆运用多种信息技术的功能,将现实中的博物馆以更加立体的方式展现出来。以互联网的优势,将传统博物馆的一些内部构造、主要功能等方面的内容呈现于网络上的博物馆[2]。这个过程需要将很多要素都结合起来,并且展现鲜活的力量,让实体博物馆的职能充分展现出来,以便于引领博物馆进入交互式的新时代,这符合时代的要求,也符合公众的需求,那么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公众的青睐,激发公众对于博物馆内容的探究兴趣,从而引导公众进入博物馆,在博物馆的大环境中探究历史等内容,感受独特文化的熏陶,能够达到科普的目的。参观者能够在虚拟技术支撑下的博物馆中尽情地游览,可以观看博物馆里的很多藏品,如果对藏品感兴趣,还能及时的查看藏品的有关信息,更加的了解藏品的多方面的内容[3]。如此一来,不仅展现了信息化技术参与的优越性,还能实现信息共享,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信息传递到了更远的地方。

二、数字博物馆的功能技术分析

很多母体博物馆的信息咨询都可以通过数字博物馆的媒介传递出去,对于公众的实际需求也可以及时地反馈,给服务的完善提供方向,也让博物馆与公众的联系更加的紧密。数字博物馆本身就展现出科技的力量和科技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公众进入数字博物馆的各种虚拟场景进行探索[4]。数字博物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了现实的局限性,突出公众的主体性地位,公众可以在其中尽可能的了解藏品的历史信息,或者是参与一次虚拟探险,又或者是参与某个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如此一来,也增加了公众对于数字博物馆的喜爱程度,信息化技术的革新和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利用,也得到了很好的反馈。数字博物馆中包含的信息量巨大,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个智库,分为交互式远程教学和单程式教学。交互式远程教学也就是在特定的时间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那么单程式教学指的是在配合高校教育的基础之上,将博物馆中比较多样化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制作成多媒体数字资源,如此一来,公众可以点进去观看,甚至是反复的学习。并且很多信息也能得到妥善的整理和收纳,提供数字化保存功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对于多样化业务资料的保存处理效率,避免了重要的信息流失等问题[5]。

应用技术:1.三维影像技术,也就是利用声音、视频等功能让母体博物馆更加立体地呈现出来,从而也可以将藏品发布在相应的平台上。2.虚拟现实技术,将整个文物等信息制作成三维成像的模式,公众能够从360度全方位的观看虚拟化的文物实景。3.数码成像技术,可以将照片利用技术的形式缝合起来,形成一幅巨画的模式[6]。

其中的VR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VR技术让很多文物看起来很有趣,让文物以更加活泼的姿态展现在公众面前,首都博物馆给公众在部分展馆中提供了VR虚拟眼镜,公众借助眼镜去观看,可以给公众带来更好的观看体验,从公众的视角来说,对于文物的探究也更加的有兴致,甚至还能借助手机上的APP功能在手机上就能实现对于文物的全方位观看。从现实角度出发,VR还有很多的上升空间,还有很多可以取得进步的地方,但是VR也在逐渐的完善,逐渐地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发展,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会逐渐出现更多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内容产品进入公众的视野[7]。

三、数字博物馆在数字媒体环境下遇到的瓶颈——“短板效应”

数字博物馆的产生时间并不长,因此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空间,并且未来也会有更加多样化的信息技术的形式,因此信息技术与博物馆形式的融合模式也更加的多样化,面对公众对于数字博物馆与日俱增的探究兴趣,对于数字博物馆也是越来越关注,越来越感兴趣,对于博物馆的功能需求也更加得多。在事物的探索阶段,难免会遇到一些瓶颈,这些瓶颈正是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因此有国内外研究学者提出,在发展数字博物馆的过程中,需要逐渐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这也是解决发展瓶颈的关键之处,如此一来,有望获得更加理想的发展[8-9]。数字博物馆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不同观念的制约,因为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参与,让很多想法变了味,本来博物馆是要向公众展示展馆的多样信息的,是要让公众在历史的文化熏陶中感受独特魅力的,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加入,部分公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因此重心会有所转移,由本来的单一观看展馆内部信息转变成只在意新鲜的虚拟展示内容。但是数字博物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公众的体验,逐渐地可以融入到社会文化生活的主洪流中去,逐渐走向大众文化的行列[10]。在让公众感受信息技术的独特性和优越性的同时,向公众展示博物馆的独特魅力,并且逐渐以智能化的辅助作用向公众提供服务,展现文化信息,逐渐成为公共服务角色的中心。因此,需要不断地丰富博物馆的展示手段和展示内容,以便于逐渐地满足更多公众的多样化需求,成为文化生活需求中的中流砥柱。受到部分教育理念的影响,传统的博物馆很大程度上是以展示藏品为主,通过展示藏品,丰富藏品内容和藏品的信息来完善博物馆的服务功能,但是可以逐渐由展示教育为主的目标导向转向以社会服务为主的目标导向,也就是突出公众的主体性的地位,将公众的观看展馆的内心感受和反馈更多的考虑进去,综合多种因素不断地发展展馆的内容和形式,如此一来,相信会受到更多公众的喜爱[11]。

四、探究数字媒体环境下交互艺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台北故宫博物馆”为例

随着数字博物馆的逐渐大流行的趋势,受到更多的公众的喜爱,因此更多的公众进入博物馆进行学习和探究,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展品信息等等,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的氛围中尽情地徜徉。那么需要深度思考关于如何在数字媒体环境下让更多人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相关问题,交互艺术是艺术家与工程师工作的交点,是两者互相磨合出来的存在,可以利用艺术和科技相结合的形式给公众创造一个体验感更佳的虚拟互动体验空间[12]。交互活动在多样化的领域中继续,并且引导着用户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自我创造。目前,这种艺术形式在现实中展现出了很独特的优越性,因此也逐渐的推广开来,相信公众在很多场景都能见识到这样独特的模式,目前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被用于很多的商业领域,还逐渐的拓展到文化领域,应用于文化领域的主要目的也就是传播文化信息,让公众感受文化的内涵,逐渐普及文化内涵,提升公众的文化素质[13]。

移动交互艺术中,传统的pc端在通过浏览器进行网络访问时,难免会受到媒介方式的限制,这样给部分需求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或者是制约,那么可以设想在未来可能需要朝着移动化的方向进行改变,可能移动化也会逐渐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主要趋势。当下,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就是典型的移动端设备,这些移动端设备每时每刻都在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在这样的移动端设备中查询自己想要的信息,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知识储备内容等等[14]。那么移动新媒体是一种将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形式相结合的技术,这种技术在当今时代展现出很大程度上的优势,用户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利用这项技术自由地获取和发送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的有效、高效传递。由此可见,科技的力量十分强大,科技的力量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质量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改变,也让很多的设想逐渐走向现实。移动新媒体的出现也给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提供了创新的可能[15]。“台北故宫博物馆”即“故宫常设展 NPMInSight”手机客户端。这款APP里可以浏览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千年历史信息,这些典藏贯穿千年历史向我们走来,因此可以看出这些藏品的规模之大,其中收集了很多与历史文物有关的信息,收藏了很多珍贵的照片信息,还用高清镜头向人们展现精美的珍贵图片。整体的设计感透露出艺术的气息,让观众不断地在体验中提升自己的喜爱程度,更加地愿意主动探索更多历史文化信息,而且千年历史的内涵文化极其的丰富,公众能够看到这么丰富的文物内容和信息展示,足以证明历史文化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强大。移动媒体的优越性也会让其在现代的很多领域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未来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这是一次重大的创新,也是一次重要的尝试,移动交互重视观众的视觉体验和知觉体验,从用户的感官入手,增强用户的体验感,很大程度上激发用户探索展馆的欲望和想法[16]。

五、结语

数字博物馆吸引了很多公众的兴趣,强化了公众的体验感,让公众在展馆中尽情地利用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形式感受历史文物的气息,可以及时地查询相关的历史文物信息。信息技术的参与,让更多的想法变为现实,并且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用户甚至可以在手机APP上观看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形式,只要公众想要观看历史信息,就可以获得相关的信息,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

猜你喜欢
藏品公众博物馆
微信公众号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