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动机-行为理论模式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7-22 02:24单丽琼陈寒雨
医药前沿 2022年15期
关键词:管理水平动机冠心病

单丽琼,朱 洁,陈寒雨

(常州市德安医院门诊部 江苏 常州 213000)

冠心病是由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冠状动脉堵塞或者狭窄,导致心肌发生缺氧、缺血或者坏死的一种慢性心脏疾病,是老年人群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临床病死率较高。自2012 年以来,我国冠心病病死率逐年上升,到2016 年,冠心病病死率已达到118.74/10 万,临床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冠心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既往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体力活动不足、疾病认知、心理状态等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对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尤为重要。尽管我国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管理逐渐重视,但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信息来源有限以及特殊的心理与行为特点,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较低,对疾病的不确定感较强。疾病不确定感是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以及相关事物如诊疗、症状、病情发展、预后等的一种不确定感受,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态度以及行为。信息-动机-行为框架模型是健康行为领域中经典的理论模型,通过传递健康信息、挖掘内在动机,从而改变个体行为以及让个体自觉维持健康行。本研究旨在分析信息-动机-行为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9 月—2020 年12 月在常州市德安医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4 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我国心绞痛型冠心病的诊断标准;②年龄≥60 岁;③小学以上文化水平;④意识清楚,有一定的读写能力、理解能力。排除标准:①伴有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其他重大躯体疾病者;②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视听障碍、言语障碍者;③合并精神疾病或正在接受心理治疗者。观察组中男15 例,女17 例;年龄62 ~78 岁,平均年龄(70.14±4.32))岁;病程3 ~11 年,平均(6.56±2.20)年;初中文化12 例,高中文化16 例,高中以上文化4 例。对照组中男14 例,女18 例;年龄61 ~76 岁,平均年龄(69.28±3.87)岁;病程2 ~13 年,平均(6.21±2.92)年;初中文化10 例,高中文化17 例,高中以上文化5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用药包括他汀类、β 受体阻滞剂、调脂类等,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疏导等。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信息-动机-行为理论模式护理。具体方法为:(1)信息支持。患者入院之后,由责任护士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深入了解患者对用药、饮食、运动等各方面的信息需求以及存在的疑虑或不确定性,并了解患者对疾病认识存在哪些误区或错误。根据每位患者的信息制定个性化的信息支持内容,结合老年人文化水平、视听特点,将信息支持以动画视频、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由责任护士在旁指导、示范、解说。(2)动机干预。首先了解患者的心理与情绪,对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评估,明确其心理问题的根源,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评估患者对冠心病治疗以及健康行为的动机程度,根据不同动机程度或动机改变阶段实施不同的引导。处于动机较弱阶段,引导患者进行自我对质,反思当前行为状态与期望所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唤出内在动机,激发行为改变;处于动机中等阶段,引导患者进行行动规划,包括短期与长期目标、行动细节、监督机制等,并督促行动计划的实现;处于动机较强阶段,与患者一起总结行动计划实现过程中成功经验以及阻碍因素,针对成功经验给予肯定,针对阻碍因素提出解决方案与支持。(3)行为干预。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服药时间、作息时间,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控制盐、脂肪的摄入量。指导患者学习冥想疗法、吐纳法、阅读疗法等,以舒展情绪,调理身心,开始阶段由护士指导完成,患者掌握方法后独立完成。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耐力水平等,与患者、家属一同制定日常活动方案,活动的形式包括散步、功率自行车等,活动安排在餐后1 h,每日活动30 min 左右,鼓励患者无特殊情况尽可能每日坚持一定的活动量。帮助患者与年龄相仿、教育背景相似或有着共同爱好的冠心病病友建立联系,促进同伴之间的交流与互助。

1.3 观察指标

于干预前以及干预4 周后评估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疾病不确定感:(1)自我管理水平。应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elf-management scale, CSMS)进行评估,包括每日钠盐摄入、胆固醇与脂肪摄入、吸烟、活动与休息等27 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为1 ~5 分,总分越高提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水平越高。(2)疾病不确定感。采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评估量表(Mishel's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A)进行测评,包括不确定性、信息缺乏性、复杂性、疾病不可预测性4 个维度,共有33 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为1 ~5 分,得分越高表示冠心病患者对疾病不确定感则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SMS 总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CSM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两组患者CSMS 总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干预前后CSMS 总分对比(±s,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UIS-A 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MUIS-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MUIS-A 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老年冠心病MUIS-A 评分对比(±s,分)

3.讨论

信息-动机-行为理论模式护理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本文结果显示,干预4 周后,观察组患者CSMS 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信息-动机-行为理论模式护理有助于提升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与李大严等、马丽翠等研究结果相近。信息-动机-行为框架理论模型将个体健康相关行为的改变因素分成3 个关联要素,即信息、动机、行为,其中信息要素是行为改变的基础,动机是行为改变的准则与态度,行为是维持健康的能力,当3 者同时达到一定高度后,个体行为才可获得改变并得以长期维持。(1)在信息方面,本研究在实施前深入调查老年冠心病患者各方面的信息需求,根据患者信息需求制定教育内容,从而有利于老年患者全面掌握冠心病控制知识,降低疾病相关信息的缺乏性,为自我管理提供理论支持。(2)在动机方面,本研究充分挖掘患者动机来源,并根据动机程度实施不同方式的引导,激发老年患者长期坚持用药、运动、规律生活、健康饮食的信心与决心。(3)在行为方面中,本研究着重培养老年冠心病患者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包括规律服药、规律运动锻炼以及科学饮食等,良好生活方式的建立帮助老年患者将信息与动机内化为行动,从而进一步增强疾病自我管理水平。

信息-动机-行为理论模式护理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本文结果显示,干预4 周后,观察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性得分、信息缺乏性得分、复杂性得分、疾病不可预测性得分以及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过程中运用信息-动机-行为理论,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有研究指出,冠心病患者有着较高的疾病不确定感,并且严重影响冠心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增加死亡风险。(1)在信息方面,本研究通过预调查的方式充分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需求以及当前存在的疑虑或问题,制定个性化信息内容,打破传统护理中“格式化”的信息支持,帮助老年患者提高对冠心病治疗、病情控制、预后等相关事物判定的能力,从认知层面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2)在动机方面,本研究通过指导患者掌握心理状态的调节方法调节患者的心理情绪,提高患者应对情绪变化的能力,有助于患者长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不良心理这一重要危险因素,为患者主动参与疾病控制、维持良好的健康相关行为提供心理支持。(3)在行为方面,本研究通过同伴教育强化老年冠心病患者与社会资源的联系,促进老年冠心病患者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抵御疾病,从而有效降低疾病不确定感,加之较高的自我管理水平,有望进一步驱动老年患者长期保持健康行为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运用信息-动机-行为理论,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降低疾病不确定感,对促进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可能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管理水平动机冠心病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提升企业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路径分析
警惕冠心病
以信息公开提升危险废物管理水平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动机不纯
初中班主任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