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在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的应用效果

2022-07-22 08:00叶煜晟何雯君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8期
关键词:鼻中隔鼻息肉牙痛

叶煜晟 苏 武 叶 森 王 桑 何雯君

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江西上饶 334000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耳鼻喉疾病,常合并鼻中隔偏曲问题,而存在鼻中隔偏曲的患者会出现窦口鼻道复合体引流不畅的问题,部分患者还存在头痛、出血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鼻中隔矫正术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偏曲的常用方法,能够有效去除病灶,缓解临床症状,但术后容易出现出血、粘连等并发症,阻碍患者恢复。鼻腔填塞法是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常用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容易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不适症状。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作为一种新方法,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鼻腔张力,还可预防术后出血等问题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本研究旨在探讨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6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 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 例)。观察组中,男23 例,女22 例;年龄20~70 岁,平均(43.25±7.46)岁;病程1~10年,平均(4.59±1.05)年。对照组中,男24 例,女21 例;年龄20~70岁,平均(43.18±7.45)岁;病程1~11年,平均(4.64±1.07)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上饶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伦理批准号:(2022)医研伦审第(018)号],参与研究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均经鼻窦三维CT 等检查确诊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偏曲;②存在明显的鼻塞、流涕等指征;③均符合手术指征;④入院前1 个月内未进行其他手术;⑤认知及语言沟通无障碍,可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明显手术禁忌证;②近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或精神类药物治疗者;③合并鼻外伤者;④存在鼻部整形史者;⑤处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 ⑥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者。

1.2 方法

两组均行功能性鼻内镜伴鼻中隔矫正术,指导患者取仰卧位,给予常规麻醉,使用鼻内镜对患者鼻腔情况进行观察,找到左侧鼻中隔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做1 条长度为1.5 cm 的“L”型切口,由鼻顶部入刀,切开鼻中隔黏膜,直至鼻底部停止,再切开鼻中隔软骨,对以上切开部位实施有效剥离,使鼻中隔暴露于视野中,对偏曲部位实施切除;找到鼻息肉部位,对钩突及鼻息肉部位均实施切除;将筛窦侧面暴露于视野,继续对该位置鼻息肉实施切除;观察鼻息肉周围组织情况,若存在病变现象,则对其实施切除。

对照组于功能性鼻内镜伴鼻中隔矫正术后行鼻腔填塞治疗,使用膨胀海绵填塞至患者鼻腔两侧,鼻中隔前方切口进行常规缝合;术后3 d 将患者鼻腔中填塞物撤除并清理干净,加强观察、常规用药。

观察组于功能性鼻内镜伴鼻中隔矫正术后行鼻中隔贯穿连续缝合治疗,在鼻内镜引导下对术腔情况进行确认,保证无活动性出血情况出现,再找到鼻中隔前端切口下方,使用4-0 可吸收线对切口进行缝合,由鼻中隔左侧后下方进针,以“Z”字的形式由后往前行贯穿式缝合,与切口部位距离拉近后,由左侧往右侧进针,保持缝线松弛,以便后期打结使用;由右侧鼻腔上端入针,贯穿至左侧切口前方,以同样方式预留线头。注意缝合线的疏密适中,每个针孔距离保持在9 mm 左右。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止血等常规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①临床症状评分:使用自拟症状感觉评分表对术前、术后的头痛、鼻痛、牙痛、溢泪情况进行评估,分值未0~10 分,0 分表示不难受,10 分表示极难忍受,评分越低说明上述症状越轻。其Cronbach's α 系数为0.896。②并发症:于术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鼻息肉复发、术后鼻中隔血肿(脓肿)、术后出血、粘连、穿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的头痛、鼻痛、牙痛、溢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头痛、鼻痛、牙痛、溢泪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头痛、鼻痛、牙痛、溢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的比较(分,±s)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偏曲是临床常见病,以鼻塞、头痛等为主要表现,保守治疗后易反复发作,对患者心理造成很大压力。功能性鼻内镜伴鼻中隔矫正术是临床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偏曲的常用方法,在解除病症方面的效果较好,但术后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恢复。因此,为保证鼻腔形态的保持,减少出血、穿孔等问题的出现,应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行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鼻腔填塞在鼻中隔矫正术后处理中较为常用,能够有效保证鼻中隔处于中间位置,还可起到止血的作用,降低血肿及感染风险。但其会导致患者鼻腔内压力增大,引起头痛、溢泪等不良反应,对患者睡眠质量产生很大影响,部分患者还会导致鼻黏膜受到损伤,使鼻黏膜清除功能逐渐下降,进而使得黏膜坏死面积加大,增大鼻中隔穿孔风险。研究显示,将填塞物取出时还可能导致再次出血。鼻中隔贯穿连续缝合主要在鼻内镜引导下使用可吸收缝线对鼻中隔偏曲问题进行纠正,能够在保证鼻中隔居中的前提下,减少对鼻腔黏膜的摩擦,降低对鼻黏膜造成的伤害,进而减轻患者痛苦。在缝合过程中,医师能够对鼻腔内部情况进行观察,具有较高的可视性,若发现粘连等问题可及时进行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的头痛、鼻痛、牙痛、溢泪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头痛、鼻痛、牙痛、溢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周平等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在改善术后头痛、鼻痛、牙痛、溢泪问题方面的应用效果更好。究其原因,鼻中隔贯穿连续缝合不会使患者鼻内压增高,也不会对鼻内神经及血管产生压迫,有利于鼻腔黏膜纤毛的正常运动,促进鼻腔分泌物的排出,降低头痛、鼻痛、牙痛、溢泪等发生风险,促进患者舒适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给予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治疗能够促进术后头痛、鼻痛、牙痛、溢泪等问题的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鼻中隔鼻息肉牙痛
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
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分析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歪了的鼻梁尽早正过来
牙痛
有一种牙痛可能是心脏病
鼻中隔偏曲要手术吗
谨防鼻息肉术后复发
大蒜
鼻中隔偏曲,该不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