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婉莉
(池州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池州 247000)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的同时要加强风险管理,特别是要强化风险意识,提升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有效规避财务会计风险,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对国企财务会计人员而言,其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特征,涉及很多专业会计业务操作知识和技能。一旦发生操作计算失误,或者没有准确解读分析出最新的财务会计改革政策等技术方面的问题,很容易给国有企业带来财务决策风险,进而影响国企的高质量发展。
国企财务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自身专业工作的特殊性,经常会接触到企业内部一些重要的经营信息,这就要求财务会计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否则很容易经受不住各种诱惑,利用职务之便,做出一些违纪违法的事情,从而导致国企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国有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同时也会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这些影响均属于外部因素,是客观存在且必须面对的。因此,财务会计需要加强自我管理规范,通过有效工作,力争将外部因素带来的会计风险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随着国企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展,企业内部经营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同时对自身内部控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否则很容易面临比较严重的内部环境风险。当前在国企财务会计工作方面,对内部环境风险防范管控的意识依然有待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风险的管理组织和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基于此,企业管理层必须提高对内部环境风险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动国企实现更好发展。
部分国有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管理者的风险管控意识薄弱,缺乏对财务会计风险管控的重视,盲目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导致企业经常面临各种财务风险问题。同样,一些基层财务人员也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造成财务会计工作开展流于形式。在面对财务会计风险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难以及时解决处理风险问题,导致财务风险问题进一步恶化,给国企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
在国企深化改革背景下,对当前财务会计工作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应对财务风险,需要国企财务人员加强对最新财务改革政策内容的解读与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财务风险应对防范能力,准确辨别潜在财务风险,并结合国企经营实际,制定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但当前部分国企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防控能力不强,针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识别力不足,财务风险防控多是“事后控制”,不利于财务会计工作质量水平的提升。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在财务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为更好地应对风险问题,国企通常会聘请一些专业会计人员开展相关的工作,帮助国企有效应对各种财务风险问题。但存在极少部分财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不高问题,有些利用职务之便做出一些徇私舞弊的事情,甚至还存在私设小金库问题,最终对国有企业经营发展造成严重损失。
在些国有企业的风险监管体系不完善,一方面,财务会计风险监管意识依然薄弱,缺乏相应的责任机制,难以及时发现存在的财务隐患,最终导致隐患问题转化为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国企一些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财务会计资源,做好财务工作合理安排,财务会计人员权责不明,管理方式单一,难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财务问题,最终导致隐患问题不断积累,最终酿成重大财务风险,不利于国有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当前,国企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制定存在滞后性,难以充分发挥其约束作用,尤其是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推进,对财务会计管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部分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已经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难以发挥出制度约束作用。同时,制度本身的约束能力不强,无法有效规范员工行为,从而为国企财务风险发生埋下隐患。
首先,国有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控,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加强财务风险的预防,将财务风险从事后控制转为事前预测,在财务会计风险管控方面做到未雨绸缪,提高财务会计风险管控水平。其次,为更好地推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还应注重发挥财务会计管理团队的专业性,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做好宣传工作,引导企业全体工作人员参与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例如,企业管理者定期召开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会议,邀请各部门管理人员参加,围绕国有企业当前存在的各种财务会计风险问题展开积极讨论。不同部门应从各自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促使不同部门之间彼此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共同应对企业财务会计风险。财务会计部门在此过程中,则需要综合不同部门提出的意见,编制一套完善的财务会计风险防范方案。第三,需加强企业内部宣传,实现全员参与,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环节进行监控,做好点位筛查与预防工作,有效提高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管控水平。
一方面,针对现有财务会计人员,要加强专业培训教育工作,通过定期组织财务会计风险防范培训活动,着重加强财务会计人员风险管控专业知识与技能,加深对国企最新改革政策的解读。通过培训,不仅能够丰富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提高其专业素质水平,使其掌握更多和先进的财务风险管控技术与方法,降低财务会计风险发生概率。另一方面,要从外部层面入手,加强优质专业财务会计人才的引入,通过提高财务会计岗位的薪资待遇,完善晋升机制,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为现有财务会计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增强现有财务会计力量,有效提升财务会计人员财务风险管控能力。
首先,企业要注重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从内部实现财务会计风险的有效防范,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例如,财务会计人员要严格保守企业商业机密,禁止在从业过程中利用企业内部信息为个人谋取私利,严禁将企业重要财务信息向外泄露等等。与此同时,还应不断强化财务会计人员自身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端正思想态度,规范自身言行,禁止挪用、盗用企业公款等。其次,企业其他相关部门也应积极做好配合工作,不断压缩徇私舞弊的空间。例如,加强对会计资料档案管理,包括支票、凭证、报表、外账等资料,这些资料只有企业相关领导与财务管理人员有权查阅,禁止其他无关部门人员随意查阅、抽取、搬运财务资料。最后,要求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自我学习,尤其是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不断提升财务人员个人职业道德素质。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做好《重要成本费用讲解》《管理费用预算操作手册》等培训宣讲,促使全体财务人员加深对业务的理解,对成本费管理、管理费用核算等业务关键环节进行有效把控,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的规范化水平。
为进一步推动国企债务风险监控体系的建设,2021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通过加强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全面动态监测,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量化评估机制,精准识别国企债务风险。基于此,在当前国企财务工作开展过程中,如何把握国企债务风险特点,建设一套契合度高、实用性强的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已经是国企进行财务会计风险防控的关键所在。
由于地方国企业务量较大,业务类型也比较丰富,实际产生的业务数据种类多样化,因此,在建立地方国企债务风险预警监控体系时,需要建立一个统一通用的数据标准,既便于信息沟通,也有利于数据收集与分析。为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尝试建立一个“1+N”债务风险预警监控体系。该体系不仅能够从集团层面入手,实现横向延伸,还能够立足不同业务板块,实施纵向挖掘,从而在抓住企业集团层面关键风险的同时,还能够准确定位国企不同业务板块核心风险,实现共性风险和个性风险的全面监控与狙击。首先,“1”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集团层面。在国有企业集团总部,通过以债务风险为核心,进一步明确投资、融资、经营三大价值要素,对企业债务风险成因进行定位。随后,可选择相关性、敏感度和可行性综合考虑比较理想的若干指标,建立涵盖“债务风险主指标+风险成因指标”的风险指标体系。在这一体系的帮助下,即可能够对国有企业的债务风险进行准确识别、诊断与预警,还能够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成因进行分析与监控,从而促使企业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掌握企业当前面临的财务风险,并以此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具体如图1所示。“N”则是指在国企业务层面,围绕相关的重点业务进行深度分析,总结业务的特点以及自身所具备的业务风险属性,抓住重点业务核心风险,实施分类监控。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例,在业务风险监控方面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毛利率、房地产开发净利率、房地产开发存货周转率、房地产预收款占总资产比率等。通过建立完善的国企财务风险监控预警体系,以债务风险为核心,并延伸至企业经营的重点领域,既监控债务本身,也监控债务风险成因,并完成风险点的精准识别,从而有效帮助国企规避风险,实现更好的发展。
图1 国有企业集团总部财务监控预警体系示意图
为了更好地应对财务会计风险,国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与企业实际运营情况,深入分析财务会计工作中产生的风险要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强有力的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应对这些风险问题,指导相关财务工作人员做好相应的工作。为进一步彰显制度的约束性,应加强后续制度执行的监督与考核工作,确保相应的制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还应推动管理系统构建,提高管理系统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奠定基础,确保国有企业资金与资源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分配,提高国有企业资金利用率,有效规避各种财务会计风险。
当前,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工作面临的风险问题逐渐增加,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对这些风险问题的认识,并了解问题背后的成因,以此为依据,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从而有效规避和化解国有企业财务会计风险,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