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是人物传记写作最重要的要求,写人物传记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虛构渲染,不隐恶扬善。
那么,写人物传记如何才能做到真实可信呢?
第一要做到事真。
事实是人物传记的基础,必须来之有据,以真为本。比如在《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这样的叙述细节突出,惟妙惟肖,真实可信,使藤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第二要做到形真。
人物的形象要细致真切,令人信服。在《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作者这样描写托尔斯泰:“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这一连串的比喻、排比句,不遗余力地将托尔斯泰的眼神呈现在读者眼前。
第三要做到行真。
思想支配行动,行动表现思想。人物的思想性格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动也就不一样。描写人物行动,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的重要方法,因此写人物传记时,要选择那些最典型、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行动来写。例如在《吉鸿昌传记》中,作者记述吉鸿昌在1931-1932年被迫出国期间,为了反对美国歧视华人,特意在自己胸前佩戴“我是中国人”的牌子。这一处细节描写,体现了吉鸿昌的性格特点,也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
第四要做到情真。
感情是文章的灵魂,写人物传记同样要感情真挚,情真意切。《我的母亲》一文中,字里行间渗透着胡适对母亲的爱与感激。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作者用儿童的视角来回忆童年往事,真诚地倾吐着自己对母亲的深厚情感。
总之,写人物传记,必须以真取信,以真感人。只有做到“情深而不诡”“事信而不诞”,才会传之久远。要做到真实,就必须细致深入地了解情况、广集素材、反复考证,还要细心鉴别、严格选材。
做到以上四点,人物传记才能写得真切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