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庆涛
合 黄河滩下双角沟,村里的家家户户都姓牛。
甲 老村长名叫牛忠厚,
乙 他的儿子是现任的村长牛建楼。
合 牛建楼结婚1年后,生了个胖小子起名叫牛轴。小牛轴长到26,这 一天老牛气、大牛愁,爷儿俩对坐皱眉头,看意思八成要顶牛。
甲 (白)这是怎么回事儿?是因为老牛的孙子、大牛的儿子,小牛轴大学毕业。他学的是市场营销,又通过网络带货,不到3天将村里的14万斤黄河滩大西瓜销售一空。
乙 (白)这小牛轴给村里办了事,给爷爷争了脸,给爸爸添了彩。老牛大牛嘴巴翘、脸上笑,走路步伐都要跳,心里乐开了花,天天觉得喜鹊叫,这会儿他们爷俩真叫牛!
甲 (白)老牛看上了孙子的能力,想让孙子考公务员,从政当官,光宗耀祖。
乙 (白)大牛觉得儿子有经营之道,想让他到大城市里去闯一闯,发财以后改换门庭。
甲 (白)由于意见不同,有分歧,老牛大牛可就杠上了。
乙 (白)怼上了!
合 (白)两头犟牛可就顶上了!
合 老牛大牛两头牛,四目圆睁,不知道的,还以为爷俩有啥仇。他 们脖子抻、青筋露、牙紧咬、眉头皱,像两只雄鸡来争斗,不争个上下高低誓不罢休。
甲 老牛说:“只要我活着,谁不听话我就把他揍。”
乙 大牛说:“家庭也要民主,言论自由。”
甲 “我的想法你都看不透,还不如我70多岁的老牛头。”
乙 “你那是固执,想事儿一道沟,思想僵化,不跟潮流。”
甲 “哎?你小子脾气越来越臭。”
乙 “您越来越像河里的石头。”
甲 “臭脾气敢和老子上火争斗。”
乙 “河里的石头又硬又滑溜。”
甲 “只要我有口气儿,你爬到我头上可不能够。”
乙 “您这身体和年龄在家里,也该退休。”
甲 “我孙子秉承了我的家风,才这么优秀。”
乙 “我儿子遗传了我的基因,才智高一筹。”
甲 “我孙子不像他爹,擀面杖吹火,一点儿气儿都不透。”
乙 “我儿子不像他爷,张飞做文章,有勇无谋。”
甲 “想当年我一心解决温饱不让大伙把罪受,斗天斗地几十秋。我带领全村老老少少对抗盐碱地,引黄灌溉这几百亩粮田才有丰收。我让全村的老百姓吃上了饭,难道你爹我有勇无谋?谁像你为村里挣点钱就把尾巴翘,别把你党员的身份脑后丢。”
乙 “我当上村长也没辜负众望,种西瓜、搞发展我都带头。寻找销路四处奔走,跑市场、把人求、为营销、苦运筹,终于啃下脱贫攻坚的‘硬骨头’!众乡亲都对我称赞拍手,你儿子我也是把美名传流。”
甲 “我孙子为村民办实事儿像我,一丝不苟。”
乙 “我儿子搞经营、跑市场像我,有勇有谋。”
甲 “我孙子必须从政,考取公务员把业就。”
乙 “我儿子应该去大城市经商,我帮他把钱投。”
甲 “我孙子要从政当官儿,就在家门口,老牛我脸上风光,会更牛。”
乙 “我儿子要经商发财,资金雄厚,大牛我马路上遛弯,都挺胸抬头。”
甲 “为人民服务做公仆,才有成就。”
乙 “大城市里经商发财,美不胜收。”
甲 “拜金主义,我的想法你都看不透。”
乙 “爺爷教孙子,和钱有仇。”
甲 “停!咱两个隔三差五在这儿把嘴斗,也不知道小牛轴有啥九九?”
乙 “谁问他都是笑着点头,不知他到底有啥远大追求。”
乙 “咱三个应该往一块儿凑,问一问小牛轴到底是去是留?”
甲 (白)“好!”(拿手机)
乙 (白)“这是干啥?”
甲 (白)“视频会议,现场办公。”
乙 (白)“嚯,最新款的华为!”
甲 (白)“必须支持国产。通了,孙子,听爷爷的!“考公好,我的经验特别丰厚。”
乙 (白)“儿子,听爸爸的!“我的思路最赶时代的潮流。”
合 “爷爷、爸爸请稍后,您二位前几天的谈话我深记心头。您二老的关心我早分析透,一会儿我在你们的手机上边分别把信息留。”
甲 (看手机)“爷爷的吩咐孙子遵守,不去外地就在村里留。但光宗耀祖应先抛脑后,做人民的公仆才是我的追求。为人民服务要一步步扎实走,我倒想竞选村长挺有劲头。”
乙 (看手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说得有多透,大学毕业留咱黄河滩也不把人丢。中国梦、新时代,得天独厚,新征程让百姓更有盼头。基层的干部非常重要,一家三代接力干我觉着很牛。一个人发财意义不大,共同富裕才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合 老牛大牛看完后,面面相觑点点头。
甲 “哈哈,我儿子可没你儿子优秀,”
乙 “不不,我爹可比他爹更难伺候。”
合 爷俩的短信看不够,愁云散尽喜上眉头。新征程路上阔步走,到 后来老牛大牛和小牛一家三代都很牛,都是村里的带头牛。
赏析:
文学文艺层面的“冲突”,应该是相应架构中两种或者多种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相关作品精彩程度的关键变量。所以,编织冲突,是文艺创作的核心任务。而统观本作,基本呈现“分—总”结构,老牛和大牛的分歧编织出了作品的主要矛盾,而小牛最后总的一锤定音则化消了冲突,给了作品一个比较完整的结局。就此而言,本作的结构是比较完整的。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戏剧冲突有物理的或者自然的、心灵的、性格的等方面的类别,但最重要的是由性格冲突所引起的戏剧冲突。他特别认为,悲剧冲突时两种具有片面合理性的伦理力量不可避免的冲突,所以双方都是合理的,但又都是片面的。编者认为,这位哲人的性格冲突理论稍显片面,因为性格冲突不仅会导引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悲剧,也会导引出本作中的一出喜剧。
隔代亲的老牛和关心儿子的大牛都很轴—这大概也是小牛名叫“牛轴”的一个原因。所以在小牛的未来问题上,这爷儿俩互不相让,一个想让小牛“为人民服务做公仆,才有成就”,一个想让小牛“大城市里经商发财,美不胜收”,各有各的道理,也完美符合黑格尔的理论,“片面合理性的伦理力量”引发了冲突,老牛认为大牛“拜金主义,我的想法你都看不透”,大牛认为老牛“爷爷教孙子,和钱有仇”,却相对忽略了小牛的感受,直到最后才想起来“咱三个应该往一块儿凑,问一问小牛轴到底是去是留”,最终把作品导向皆大欢喜的结局。
但在反复阅读这个作品时,编者总有一种感觉,作者花心思编织矛盾,却似乎忽略了对人物形象的进一步完善。当老牛大牛开始顶牛时,小牛能起到的作用基本一目了然,所以小牛更像一个调和、消除矛盾的工具人。通常来说,类似的形象肯定具有类似的功能,但如何进一步丰富小牛的形象,似乎是一个可以探讨的话题。
而本作其实有一对隐含的主要矛盾,就是“进城”和“留乡”两种观念的对立,这也是小牛最终能说服老牛和大牛的重要前提条件。但在老牛和大牛身上,想让小牛进城的念头出现的似乎有些突兀,特别是这爷俩铺排自己的功绩,而后又转向对小牛未来的讨论这一节,似乎更显得突兀—前者是不能成为小牛进城考公或者经商的必要条件的。所以,在这一部分,个人建议再加一段老牛大牛在乡下辛苦一辈子的共情,由此产生了让小牛进城的念头,这样作品的结构似乎能更顺滑一些。
(赏析:本刊编辑部)(责任编辑/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