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
浙江桐乡女孩刘惠婷大学毕业后,拥有一份专业对口的好工作。然而,她却放弃舒适的工作毅然返乡耕耘田园,学习钻研各样现代农机,当起了农民,为民办事解忧,并带领合作社快速发展,振兴乡村经济。
“90后”刘惠婷主修浙江大学会计专业,梦想着毕业后当个白领,走出农村。2012年刘惠婷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了宁波一家培训机构当会计,满心欢喜地踏上了理想的工作岗位。那时,她父亲刘金龙刚把油车桥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筹办起来,有133多公顷水稻等待插秧机插秧,苦于没有师傅操作,急需女儿返乡帮他。
半个月后,刘惠婷接到了父亲的电话,希望她回来帮忙经营农机合作社。搁下电话,刘惠婷犹豫再三,她还是因担心父亲的身体而答应返乡做个新农人。
早些年,刘惠婷的父亲只是开着一辆收割机单干,后来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为提高生产力,设备越买越多,雇的人也增加了不少,就成立了农机合作社。那时,刚刚十几岁的刘惠婷就学会了开手扶拖拉机,傍晚放学后,她就跑到田里,赤着脚帮父亲开手扶拖拉机拉稻谷。
近年里,一到农忙时节,“哒哒哒……”的声音就在田里响个不停,那是脑后扎着丸子的刘惠婷活跃在田间,她双手紧握方向盘,一人多高的大“铁牛”,在她灵活的操作下翻田、插秧,一气呵成。刘惠婷双手因长期操作农机而变得粗糙,还长出了茧子来。(图1)
2021年秋收期,关键时刻一台大型烘干机突然出故障了,从田里收割起来的稻谷等着烘干,当时,刘惠婷的父亲刘金龙十分着急。“我们这代农机手修修拖拉机还行,碰到这些新农机就无从下手了。”农机更新迭代快,把刘金龙难住了。情急之下,他准备找厂家上门维修,却被刘惠婷阻拦,她当即和厂家视频连线,根据对方指引寻找烘干机的故障所在,经过一番细心检查,发现是烘干机喷油嘴损坏。于是,刘惠婷拿出机器构造图,对照着一一拆解,努力尝试,一共拆下了30多个零部件,清洗旧零件,换掉损坏的部件,整整忙了3天终于修好并及时烘干稻谷。
“开农机这个活儿很苦,男的都吃不消。”面对亲戚邻居的各种善意劝说,刘惠婷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点样子来。她经常向父亲和其他老农机手求教,从熟悉的拖拉机着手,一步步熟悉并了解了各式农机的结构与性能,遇到不懂之处,非弄个清楚明白不可。(图2)
起初,刘惠婷学起来得心应手,花一个小时到一整天,插秧机等就被轻松攻克,但到了学习收割机时却发现,这台机器的维修难度超出想象。“收割机体型庞大,而且电视上看到常发生侧翻事故,心里很害怕。”刘惠婷表露在脸上的胆怯神色,父亲都觉察到了,他在一旁不断给女儿打气,让刘惠婷先在乡间道路上尝试驾驶,待练熟后再下田操作。就这样不辞苦辛地坚持训练了3个月,刘惠婷终于征服了这台庞然大物。
那段时间里,刘惠婷的双手磨出了老茧,脸晒得黝黑,但就是在这样的坚持下,刘惠婷不出一年便成了周边家喻户晓的专业农机手,有种粮大户专门点名要她去耕田,一些农机合作社的农机碰到“疑难杂症”,都会请她“医治”。后来,刘惠婷被推选为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刘惠婷有文化、懂技术,具备新农人需要的职业素养,就这样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全能农機手”。
桐乡濮院(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沪、杭、苏中间节点位置)是羊毛衫市场集散地,找工作是很容易的,种田收入则相对较低,农民通常有更好的选择,但是任由田地荒掉又舍不得,有了合作社后,农民又能拿钱又能拿稻谷,还不需要自己花精力,这样工业农业两不误,振兴乡村经济就有了希望。
现代化农业需要操作大型现代化机械设备,这是刘惠婷的强项,操纵大型机械她也完全能胜任,但要打理好一个合作社可真的不是件容易事。曾经,整个合作社只有5台中型拖拉机,刘惠婷买机器、引进育秧流水线、仓库扩容,但业务并没有太大起色。脑袋灵光且不服输的刘惠婷痛定思痛,决心要从打造规范化合作社做起,把品牌打响。作为一名“90后”大学生,这方面她还是个门外汉。
之后,刘惠婷时常向老师傅求教,利用晚上时间通过网络学习,写了整整107页申请材料申报规范化合作社。申报成功后,桐乡市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对她竖起大拇指:“到底是大学生,干得漂亮!”
这让刘惠婷懂得,当一名新型农民,不仅需要经验,而且需要善于学习,而这正是她的长处。成为新农人后,刘惠婷几乎每年都会参加两次以上由桐乡市政府组织的各类培训。
2019年10月,刘惠婷远赴德国法兰克福参加为期15天的培训,这次培训不仅让她学到现代化农机及农场经营管理知识,更开拓了她的眼界。
在法兰克福的一个小镇农场里,不到10个人就照看了数平方千米庄稼,灌溉、施肥、打药等都靠机器操作。“机器换人是必然趋势,也是劳动力短缺倒逼出来的办法……”当地农场主的这番感言,让刘惠婷不由联想到自己经营的合作社所面临的人手短缺的困境,她决定学习德国的农业经验。
回国后,刘惠婷花4万元采购了一台新式无人机,并很快在第二年的农事中大显身手。以给千亩稻田打农药为例,按传统办法操作,需要准备100米长的管线,4个人一组组团进行,每天能喷药3.3公顷,用上无人机后,一天能喷药13.3公顷。
刘惠婷的出国学习,不仅打开了自身眼界,同时打开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格局。她利用合作社在农机方面的技术优势,开展水稻种植全程托管业务,通过农机服务当起了“田保姆”。合作社在她的管理下,很快发展成了一家以粮油全程机械化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
除此之外,刘惠婷踊跃地参加省、市级农业及农机培训,并获得高级农机工证书。合作社与工厂、高校合作,改良农机,大大提升了工作效能。
在刘惠婷的努力经营下,合作社由最初的7名社员、10多台机器,迅速发展到如今拥有110名社员、固定资产180余万元,全程机械化服务面积达到200公顷,农机作业面积达到2 000余公顷,服务范围涉及周边县市及16个乡镇,服务农户2 600余户。
其实,刘惠婷刚返乡学插秧时,插下的秧苗倒伏的有不少,因此不少农户有意见。但好胜心强的刘惠婷并没有气馁。如今,几经磨砺的她能力已经很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成了乡亲们眼里的“及时雨”。
濮院镇新港村的种粮大户朱建峰承包了近133公顷农田,他每次要买新农机,或者修理农机,总是会提前向刘惠婷请教。“她随叫随到,是我们离不开的农机医生。”朱建峰感慨道。朱建峰先前买了一台智能催芽机,可到了第三年机器失灵了,眼看着几百斤稻种就要打水漂,他找到厂家要求上门维修,却被告知已经过了质保期,维修要收取不菲的费用。为难之际,刘惠婷主动上门,帮他修好了催芽机。(图3)
刘惠婷不但会修农机,还会改造各种机器。2021年,54岁的农机户盛菊荣承接了复垦地的冬小麦开沟业务,但另人烦恼的是,这些复垦地的土壤里夹杂着不少水泥块等杂质,使得作业的镰刀非常容易磨损。无奈之下他向刘惠婷求助。对于这样的情况,刘惠婷最开始选择提高镰刀的硬度,结果发现硬刀没有韧性很容易折断,甚至会导致轴承、齿轮的损坏。于是,她又选择用新的配件来代替镰刀,经过反复地实验,最终成功地帮助了14户农机户解决了大难题,使他们顺利完成了107公顷复垦地的开沟作业。
在乡亲们心中,刘惠婷不单是一位万能的农机手,还是一个十足热心肠的人。大学毕业返乡成为新农人后,她就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帮助村里完成一些統计上的事务,包括但不限于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也正是因为如此,2017年,刘惠婷成功当选油车桥村村民委员会委员,2020年又被选为村委会副主任。额外的职务意味着她在经营合作社之外,还要为全村的村民做好各种服务。
当选后的刘惠婷十分尽职尽责,曾在走访残疾村民时,了解到村民钟培斌的妻子因身体原因只能居住在一楼,但由于房屋建造年代久远,一楼缺少卫生设施,日常生活很不方便。刘惠婷知道这种情况符合2021年桐乡市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的申报条件,立即为她申报,并带领工人上门测量房间尺寸,帮助钟培斌家庭新建了卫生间。就这样,通过刘惠婷的辛勤走访,油车桥村先后为7户家庭进行了改造。(图4)
刘惠婷是为民办事解忧的得力助手。青春,因奉献而出彩,刘惠婷的自身选择与奉献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一股全新的力量。如今,她集诸多“光环”于一身,如“全国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团干部”“浙江省最美巾帼新农人”等,但她从未因此而自满,反而在振兴乡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对于未来的发展,刘惠婷表示,农业农村大有可为,希望有更多喜好农村的年轻人,加入自己的队伍,希望他们懂技术、有知识、擅经营,跟合作社同时成长,让现代化农业运用得更广泛,让农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汪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