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长谦
摘要:我国不断提高社会发展速度,也逐渐提高科技发展水平。人们对于建筑行业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企业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还要保障人们生活的便利性。建筑企业需要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提高质量管理力度,但是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不利于改变整体管理格局。因此,建筑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创新传统管理模式,结合新形势发展需求合理改善并且创新管理模式。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提出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工作现状管理策略
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如果在工程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将会延误整体工期,甚至会阻碍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重视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优化工程管理效果。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结合实际工作现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创新整体管理理念,利用最佳管理模式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推动建筑行业稳步发展。
1概述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意义
近些年,人们非常关注建筑工程的品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根据相关标准落实施工流程,不利于保障施工质量,提高了风险事故发生率,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落实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有利于顺利实施工程项目,避免发生意外风险,进一步提高建筑品质。因为建筑工程涉及多样化的工作类型,施工参与人数比较多,很多工作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为了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建筑企业需要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地控制施工质量,并且利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有序推进整体建筑工程,避免在施工中产生各种风险[1]。
2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条件
2.1人力条件
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主体,因此人为因素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建筑工程的施工规模比较大,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等,同时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的不确定因素。人为因素是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意识等,需要严格控制每个施工环节,显著提高施工质量。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力资源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效率,在施工控制过程中需要重视人为失误,施工单位需要注重提高和施工人员的工作水平,严格规范施工人员的日常操作行为,显著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2.2环境条件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条件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环境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如地质情况、水文情况及交通条件等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现场的环境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技术能力的發挥,同时关系到整体施工进度,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加强控制环境条件。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需要提前勘测施工现场,分析当地地质情况和水文情况等,获取精确性的工程数据。施工人员还要结合气候变化开展施工,如规避在雨天施工。因此,施工单位需要把控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有效保障工程施工质量[2]。
2.3图纸条件
设计图纸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提条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结合设计图纸确定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等,避免增加施工成本。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提前勘测和分析地形条件等,不利于获得精确性的土质数据,导致土质设计不符合施工条件,影响到建筑工程顺利施工。保障设计图纸的科学性,有利于合理指导建筑工程施工,施工人员通过勘察施工地点,合理分析施工现场,经过复核之后合理调整和优化图纸,有利于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2.4材料条件
施工材料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加强管理材料采购,在不同的施工阶段需要利用不同的施工材料,施工单位需要结合设计图纸合理申购施工材料。因为建筑工程施工时间比较长,并且在实际施工中可能会产生各种变动,施工人员不能快速准备齐全所有的施工材料,如果堆积时间比较长将会引发材料变质等问题,从而降低整体材料的质量,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利用劣质材料,将会降低整体施工质量[3]。
3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3.1管理体系不健全
当前很多建筑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系统,同时没有建立专业管理机构。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人员调查项目实施情况,也不够了解项目技术指标。此外,在实际施工中过程中,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缺乏专人负责具体的工程项目。因为人员和职位之间缺乏匹配度,影响到项目管理的有序性。为了保障工程效益,一些施工单位利用各种措施降低成本,影响到建筑工程管理的有序性,不利于开展精细化管理活动,再加上工作任务比较繁重,不断降低工程质量。
3.2缺乏有效监管
当前我国已经逐渐完善成熟的工程监督体制,但是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完善的机制,监管力度有待提高。如果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安全问题,很难明确相关责任人。还有一些分包单位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在施工中利用低价劣质的材料,同时缺乏完善的工作机制,如缺乏激励机制等,影响到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在工程监督过程中因为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频繁发生各种质量问题,因此降低了建筑工程的质量[4]。
3.3施工工艺和技术过于传统
当前在建筑工程中不断利用各种新工艺和新技术,因此施工单位需要深入分析全新的施工工艺,满足建筑工程需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施工人员习惯利用传统的施工技术和工艺,不利于满足新型工程施工需求,在实际上施工中不利于发挥出施工技术的价值,无法保障整体工程质量。此外,针对新型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工程标准选择施工技术,如果不利于保障施工技术的规范性,将会引发各种意外事故,不利于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性,同时还会影响到整体施工质量。
3.4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一些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因此降低了安全管理水平,甚至会引发各种意外事故,不利于顺利开展工程施工。一些施工单位忽视安全监管工作,也没有组织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因此降低了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此外,一些建筑企业仍旧利用传统的安全监管制度,无法满足新型建筑工程的需求,导致工程施工缺乏参考依据,降低了整体施工品质,不利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5]。
4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创新建筑施工管理理念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创新管理理念,因此保证整体施工质量。首先需要创新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规范性。再者,需要加强开展管理培训工作,帮助管理人员建立特色管理理念,同时可以学习各种现代化管理方式,建立现代化管理意识。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全面收集整合施工数据,并且通过数据分析监控施工内容。在施工监督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出管理工作的优势。
建筑企业需要建立专门管理单元,组织独立的管理活动。例如,可以组织专业管理人员从事专业工作,避免一人担任多职,充分发挥出员工的专业能力,更好地完成负责人的工作任务,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针对性。
4.2加强项目协调
当前很多建筑工程利用项目分包方式,主要是通过招投标方式向施工团队分包项目,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各个施工环节缺乏紧密的联系,不利于明确划分管理部门的职能,无法保障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项目协调,合理规划不同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和管理范围,合理协调施工人员、物资及技术交流等。同时,需要完善项目管理体制和协调管理程序,合理改善整体协调过程,通过建立组织程序,降低人员失误的负面影响。在项目进度规划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全面分析合同内容和施工图纸等,同时要组织安装人员参与到计划工作中,提高建筑安装的便利性。通过合理协调各个工作阶段,严格根据时间表协调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材料等[6]。
4.3强化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3.1工程质量预控工作
首先需要明确检验质量的标准,其次需要明确施工项目的质量预控点,因此提出针对性的预控方案,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落实预控方案,最后要评估预控结果,从而进入到良性循环当中。
4.3.2加强控制施工过程
施工单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通过图纸审查解决相关问题。各个责任方需要深入沟通,综合业主和施工单位的条件提出针对性的施工建议。在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要注意协调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通过积极协调相关功能,有效减少实际变动。施工单位需要加强指导和监控施工现场,在施工之前组织员工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水平[7]。
4.3.3质量保证措施
首先,需要提高施工队伍素质,为了切实保证施工质量,需要选择高素质的施工人员建设建筑工程。其次,保障采购质量,在采购过程中需要加强审核材料供应商,避免采购不合格的产品。再次,需要落实技术保证,通过及时审阅施工图纸,及时发现和汇总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处理相关问题。在实际施工中需要高度关注新工艺,结合实际情况有效应用新工艺。在实际施工中要注意积累和分享施工经验,显著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最后,需要保障技术资料的质量,需要利用计算机保存工程资料,为后续查看提供便利。
4.4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完善监管机制,有序推进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施工单位需要制定施工质量领导责任制,逐层推进工程质量职责。建筑企业还需要加大力度监督和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结合技术规范和合同内容等全面监督和验收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
针对当前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筑企业需要开展动态化管理工作,避免产生质量问题,提高整体施工水平。施工单位需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规范性办理相关手续。监督管理部门要全面整合信息数据,进一步完善建筑管理机制。此外,需要加强审核腮红膏图纸,确定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可以在施工中应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规定要求开展施工,不能随意修改图纸内容,如果发生特殊情况合理审核方案,获取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同意之后才可以更改设计内容,避免影响到施工成本。在内部监督管理阶段,建筑企业需要建立临时工作小组,负责全面监督和管理施工人员,促使施工人员严格根据图纸内容开展施工操作。如果发现施工行为不符合图纸内容,临时工作小组可以停止施工,并且要检查现场质量,避免留下质量隐患,优化建筑工程监督管理效果。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加强统计和分析施工数据,落实动态化管理工作,充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8]。
4.5加强绿色施工和节能技术创新
在节能环保理念下,推广各个行业创新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全面渗透绿色施工理念,优化整体施工效果,避免浪费工程资金。在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中,管理人员需要重视绿色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建立绿色施工意识,并且定期组织宣传教育活动,优化整体绿色施工氛围,保障整体施工效果。在宣传教育活动中,建筑企业需要向施工人员宣传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在不同的建设环节中落实绿色施工理念。施工单位还要加强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管理模式,优化整体施工效果。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引进高素质的人员开展绿色施工和管理工作,结合施工标准开展全过程管理工作,并且要定期组织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筑企业还要及时处理施工管理中的问题,显著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水平。
4.6注重利用信息化技术
因为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非常复杂,为了避免影响到后续施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例如在实际施工中可以利用BIM技术,建立立体化建筑模型,落实无死角全面管理工作,及时处理施工问题,并且优化监督施工过程。建筑企业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特征落实工程管理工作,利用现代化技术弥补传统管理工作的不足,高效地创新和调整相关技术。在施工现场需要构建远程监控体系和预警系统,如果在后续施工中发现问题,系统将会及时通知管理人员,落实紧急处理工作,避免疑问突发因素影响到后续施工,拓展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空间,提高整体管理水平[9]。
4.7加强监管施工材料
在材料采购阶段,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抽样检验工作,确保选择的施工材料符合施工检验报告,及时更换检测不合格的材料。在存储和管理施工材料的过程中,需要分类存放各种施工材料,同时需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因为存储工作影响到材料质量。
5 结语
为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需要重视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完善施工管理制度,提高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障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尉双平.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对策研究[J].四川建材,2021,47(11):186-187.
[2]朱宸锋.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策略[J].冶金管理,2021(19):157-158.
[3]王伟彬.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策略[J].居舍,2021(28):142-143.
[4]赵小勇.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探讨[J].砖瓦,2021(8):142,144.
[5]金芊雨.浅议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居舍,2021(18):163-164.
[6]李静.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115.
[7]孔国光.探讨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居业,2019(12):160-161.
[8]喻国伟.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2):171-172.
[9]钱智伟.简述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地产,2019(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