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明
您家孩子在学习时是否有以下情况:
做作业时推三阻四经常走神?
对学习有畏难情绪不爱学习?
抱怨不喜欢上学,早上赖床?
甚至已经拒绝上学,休学在家?
…………
儿童青少年厌学现象越来越普遍,许多父母其实对厌学的“学”存有误解,会把孩子不想去学校、不想上课、不想做作业、对老师布置的难题有畏难情绪这些统统都归入厌学范畴。其实,厌学只是表象,很多时候是孩子有了心理困难,需要外界的帮助。
第一,家长听到孩子不愿意去上学,通常第一反应是孩子懒、不思进取、吃不了苦,这样的想法很容易促使家长打骂孩子,这是十分不可取的。我们说厌学,很少有孩子真正地厌恶学习内容,更多的情况是他在学校里的感受和体验很糟糕,他不愿意去上学其实是想逃避自己内心的痛苦。这时候,孩子其实特别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帮助。
第二,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有心理问题不是什么大事,给他换个环境或者带出去旅旅游就好了,这其实是个误区。外界环境的刺激对人来讲是个诱导因素,更多的心理问题其实是内心的一种固化的体验和感受。孩子内在的体验没有改变,那么他可能到哪个环境里都不会舒服,最终结果还是逃回家,待在家里不出门。治疗中有这样的例子,孩子在学校待不下去,家长认为学校管理太严格,给孩子转了学。新学校待了不到一个月又不愿意去了,家长认为是学习任务太难,孩子压力太大,于是退了学把他送到职业技术学院。在职业技术学院待了不到一个学期又待不下去了,然后孩子躲在家里再也不出门了。这个时候,父母才把孩子送来看心理医生,发现孩子的实际困难其实是人际交往障碍。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换了3所学校了,问题已相当严重了。当发现孩子有心理上的苦恼和困难时,请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给予孩子及时的治疗,为其寻求专业的帮助。
第三,当孩子有了心理问题后,有些家长会把一切过错怪到孩子身上。此时,孩子在承受自己心理痛苦的同時,还要承受一份责难,这对孩子来讲是双重的折磨。有的孩子就会认同父母的说辞,认为确实是自己不好,自己没有能力、对不起父母,情况严重的孩子甚至会走向极端,如选择自杀等。其实,家长需要了解,孩子有心理疾病不是孩子的错,心理疾病不是他想不开就会得、想得开就能好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心理疾病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心理疾病通常与人格基础有关,那么孩子的人格是怎么来的呢?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那份责任。
第一,在态度上,家长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当孩子有厌学心理的时候,家长要能做到正视孩子的困难,不逃避、不怨天尤人,陪孩子渡过这个难关。
第二,在心情上,家长朋友要先调整好自己,不过度慌乱、焦虑,保持镇定。孩子在困难之时,特别需要镇定的父母去帮助自己稳住阵脚,让家成为一个安全基地或是避风港,甚至可以说是压力缓冲带,让孩子在家里能够获得支持、汲取能量,重新出发。
第三,在方法上,家长需要改善亲子关系,真诚平等地与孩子沟通。谈及沟通,在治疗中经常有家长说“我经常跟孩子沟通,什么道理都讲给他听了,可还是没用”之类的话。其实,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成人来说,讲空泛的大道理一般都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沟通是双向的,不是一味地灌输。与孩子沟通,听比说更重要,孩子需要把他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且他所表达的情绪、体验需要有人能够听懂、可以理解。只有听懂孩子的困难在哪里,你说的话才有用,你才能真正帮到孩子。
第四,教育孩子,身教比言传更重要。你想让孩子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先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希望孩子能在班级中名列前茅,那么你在你自己的行业中能做到数一数二吗?你希望孩子能在学习中刻苦、勤奋、努力,那么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是这样的吗?你希望孩子少玩手机、少打游戏,那么你是不是整天手机不离手呢?你希望孩子没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那么你平常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如果父母每天紧锁眉头过得不快乐,那么孩子是不会过得开心的。你希望孩子与人相处不要有那么多顾虑,那么你在人际交往中感到自在舒服吗?如果你自己在人群中也是退缩恐惧的,那么孩子很可能也会有同样的困难。实际上,父母先要拥有健康的心理,使自己成为更好的父母,孩子才能过得安心、稳定、快乐、健康。
第五,当你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变得严重、在家庭环境中不足以解决孩子的困难时,就要及时找寻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去帮助孩子。通常来讲,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治疗通过两种方式:一是个体治疗,也就是只有孩子参加的治疗。改善孩子的情绪问题、自信心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等,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二是家庭治疗,也就是整个家庭,包括孩子的主要抚养者和兄弟姐妹一起参加的治疗。这是从家庭内部寻找原因,通过调节孩子的生长环境来缓解孩子的症状。一般情况下,建议采取个体治疗与家庭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因为这样获得的咨询效果会更好。
(作者系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医生)
(编辑 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