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尊勇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稳步推进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逐步富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竹溪对标省党代会要求,坚持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加快建设全省山区“乡村振兴先行区、绿色崛起示范县”,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以产业发展推进全民富裕。围绕“农业稳底盘、工业强支撑、三产增活力、新业优变量”,加快产业集聚、能级提升、链条延伸,持续打造农特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水产业、电子信息、大健康、新能源等六大百亿产业集群。发挥竹溪好山、好水、好生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完善“两山银行”运行架构和支撑服务体系,建立GDP和GEP双核算、双评估、双标准、双考核工作机制,探索具有竹溪特色的多元化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和转化赋能路径,在“绿水青山”量化、交易、增值等方面率先破题,将竹溪打造成鄂渝陕毗邻地区生态涵养、生物多样性繁育、碳中和、碳交易中心,争创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稳步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创意农业、特色农业,建设茶叶、生漆、中药材、魔芋、贡米等百万亩特色产业基地,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农产品加工业“接一连三”、休闲农业“接二连一”,构建“三产”融合发展体系,让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钱袋子”。
以生态宜居推进全面富裕。按照“湖光山色、茶山稻海、诗意田园、自然和谐”的理念,以系统规划为统领,以专业规划为指导,以修建性规划为蓝本,科学规划好县城、中心集镇、中心村、自然村的发展布局,统筹推进全域建设,构建“四心两轴”风景格局,“一屏两廊”生态格局,“一地三区”农业格局。突出乡村“原色、原味、原趣、原艺”,实施100个富美片区建设,让乡村成为“农民的家园、市民的公园、游客的乐园”,把竹溪打造成秦巴山区康养旅居目的地。坚持“东拓、西进、南延、北展、中疏”,构建以县城规划区为引领的“产城融合发展带”,以水域资源为主的“金山角”,以山场资源为主的“银山角”,以康养资源为主的“国心氧仓”。
以共同缔造推进共建富裕。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为抓手,以“众人来商量”为平台,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以原乡人、回乡人、新乡人为建设主体,以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为建设特色,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聚力打造产业家园、生态家园、宜居家园、人文家园、和谐家园、幸福家园。以乡村(社区)为基本单元,从人居环境改善、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做起,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变“你和我”为“我们”,实现全民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让乡村建设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
以民生保障推进逐步富裕。聚力民生福祉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实施巩固脱贫成果、产业转型升级、创业就业服务、人居环境提升、共同缔造示范、鄉村文化繁荣、公共服务保障、乡村人才支撑、强基固本引领、激发乡村活力“十大行动”,全面提升乡村承载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资源吸附能力。推动资源、平台、要素向乡村(社区)下沉,迭代升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建设“教共体”“医共体”“养共体”“数共体”等公共服务共同体,建成便民快捷的医疗圈、健身圈、养老圈、生活圈。
(作者系竹溪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