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皮影戏:光影里的吴哥

2022-07-22 17:04唐艺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吴哥幕布皮影戏

唐艺

篝火燃起,火热的光点燃了黑夜,精心雕刻的皮偶生动形象,光穿过精心雕刻的镂空图案,投影在白色的幕布上,一出好戏,正要开台。柬埔寨皮影戏分为三类,Sbek Thom大皮影、Sbek Por彩色皮影和Sbek Touch小皮影。其中,大皮影戏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高棉皮影戏,于2005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透过皮影戏,光影流动间仿佛能看到柬埔寨高棉人民信仰的剪影和对民间艺术的坚持。

“神的艺术”

皮影戏在柬埔寨当地又被称为“喃戏”,因其表演方式独特,能让游客为其异域文化的魅力所陶醉。而作为高棉戏剧中最为古老的门类之一,大皮影戏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1世纪。

真腊吴哥王朝(802~1431年)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联系。据《隋书》载,当地“人形小而色黑,妇人亦有白者。悉拳发垂耳,性气捷劲。”在与中国的交往中,中国皮影传入真腊并广为流行。吴哥王朝时期,大皮影戏与柬宫廷舞和面具舞(戏)一起被视为“神的艺术”,在柬新年、国王诞辰等特殊场合都会作为祭祀仪式进行表演,属宗教祭祀艺术。那时,高棉大皮影戏的表演者,与僧侣一样受人尊敬。祭神的表演只在一些特殊时刻举行,一年表演三到四次。

真腊吴哥王朝末期,高棉大皮影戏也随之衰落。吴哥王朝虽已淹没在了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但在其统治下一度十分流行的大皮影戏,逐渐演化成为普通庆典性质的表演艺术和民间艺术,得以继续流传。

与中国的皮影不同,高棉皮影的人物和场景都是刻画在大张的牛皮上,所以在当地又称“喃大皮”(Nang Sbek Thom)。皮影道具高度约一人高,有的甚至可达约2米多高,这也是区别于其他皮影戏的特征之一。

大皮影戏的皮影道具一般采用意外或自然死亡的母牛皮,制作前需要履行一个特殊的仪式,然后由工匠们将想要的形象绘制在晒制后的牛皮上,根据图像刻画出高棉皮影的人物和场景。在工匠们使用木槌和凿子敲击碰撞间,牛皮表面形成镂空,戏剧形象被刻画在牛皮上。最后将制好皮影道具用树皮溶液染色,系到两根竹棍上,以便于舞者的操作。

每次演出所需的皮影道具多达上百件,皮影道具的制作者可谓是演出的幕后英雄,也是这项文化得以传承下来的基石。

“舞”出的故事

由于受到一定程度印度文化的影响,柬埔寨传统的大皮影戏的表演内容主要源于《罗摩衍那》(Ramayana)史诗,最为流行的剧目是罗摩与罗什曼兄弟为营救悉多公主(Seita),同首恶罗波那父子展开恶战的故事。

大皮影戏中人物类型主要有五种:王子与公主、鬼怪、自然神灵、神猴,以及农民与苦行者之类的次要人物。剧团通常由口白者、操偶者与乐师等20人组成。

通常为了凸显皮偶形象,皮偶戏的操演人员会以黑布遮挡,让观众将观察聚焦到皮影本身。但在大皮影戏的表演中,则强调让观众也能看到操演人员演出的姿态,让操偶者和皮偶都作为演绎剧目的一部分。

大皮影戏表演以祭祀仪式为开始。表演者们恭恭敬敬地从工具箱中请出“皮影神”等诸件皮影道具,端端正正地逐一摆在幕布前的桌子上。在摆放好的道具前面点燃三支蜡烛,摆上猪头、水果等献祭之物,伴随着乐师的音乐伴奏,艺人们双手合十肃立,祈求“皮影神”保佑他们表演一帆风顺。

燃烧椰子壳产生的自然的橙光是传统舞台的照明光源,通過燃烧产生的光源点亮整块幕布,火焰变化多端,为大皮影戏的剧目表现增添了一份“野性”。

随着一通锣响,只见幕布上光影跳动,千变万化,现场乐手的伴奏、旁白解说者更是将现场的视听效果推向完美。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各式皮影人物相继登场:战斗时,人影忽远忽近,影像交叠如刀光剑影互不谦让,看得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主人公与悉多公主相遇时,情意绵绵四起,一招一式都透着“人约黄昏后”的浪漫。

操偶者用强大的身体控制力、丰富的肢体动作赋予这些雕琢精致、有着精致奇特图案的皮影道具以生命,坚韧的皮质道具在操作者手里灵巧地随着光影变化抖动,可谓“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利用光与影的艺术,通过前后的移动,静态的皮影道具如一帧帧精致的电影影像般呈现。光通过皮质的空洞将影子投在白色幕布上,操纵的傀儡在交错的光影错落间,忽远忽近,忽明忽暗,让故事的呈现直击人心。

幕前观众看得眼花缭乱,幕后的操偶者却是有条不紊,忙而不乱通过精准的舞步,配合精美的皮影,将戏剧中的从人物冲突、殿宇排布、场景变迁拿捏得恰到好处,无不让人惊叹。

“影”的传承

皮影戏是目前整个东南亚最传统和古老的讲故事的方式。但20世纪以来,由于社会、政治等原因,大皮影戏的演出一度锐减。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大皮影戏才开始在距离吴哥窟8公里的暹粒镇开始恢复演出。

1986年4月12日柬埔寨邮政发行了一套7枚的高棉文化邮票,其中4枚表现的就是“斯贝克托姆”(Sbek Thom)高棉大皮影戏的经典皮影。

2000年以来,大皮影戏在相关艺术家的努力下已逐渐得到振兴。到目前为止,柬埔寨有三个皮影剧院管理着遗存下来的皮影傀儡,确保传输皮影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皮影傀儡的制作技术。

目前柬埔寨民间努力保存与推广皮影戏,争取将此一艺术文化融入学校课程。而一些柬埔寨年轻人也开始加入到学习、发扬这项民间艺术的队伍中来。

在暹粒沃波寺最著名的皮影戏团里,皮影戏团团长万·涑毘汶(Vann Sopheavouth)不但为当地人带来传统戏曲享受,更将深邃伟大的皮影戏艺术带给世界,积极推动其在世界各地进行演出,走向国际。

2007年4~5月,柬埔寨“斯贝克托姆”大皮影戏首次在德国奥格斯堡木偶剧博物馆内展出。同年,大皮影戏还参加了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国际皮影周的演出活动。

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的剧目也迎来现代化的挑战。专业投影灯具和投影屏幕替代了传统的篝火和白布,使大皮影戏的表演时间不再局限于夜晚。传统需要耗时3~7晚,一场大约3~4小时才能表演完毕的剧目,单场表演时间也缩减至1~2个小时,以契合现代快节奏生活。

然而,这项伟大非遗的传承问题,或许是柬埔寨皮影戏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但只要皮影道具的制作者还在坚持,操偶者还在练习着如何以最好的姿态将皮影剧目呈现,柬埔寨大皮影戏“影”的传承,就还在继续。

猜你喜欢
吴哥幕布皮影戏
演出开始前
有趣的皮影戏
编辑精选APP
夏夜的梦
扶贫工作中的一段“插曲”
有趣的皮影戏
主角光环
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美国女孩安妮:中国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在天堂与地狱间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