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内力 应对挑战

2022-07-22 09:04禾禾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2年7期
关键词:陶然酒吧民宿

禾禾

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企业首先要做好自救和自给自足,让自身变得更强大,才能在突如其来的挑战中生存下来,甚至谋得新的发展机遇。

入春以来的突发疫情,让一道道难题“横”在了广大市场主体面前,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备受关注。面对疫情冲击,各地政府不断打出“组合拳”,为企业纾困解难。除了“他救”,企业如何“自救”也成为关键。

“自求多福”是财经作家吴晓波给疫情中的企业开出的“药方”,即通过恰当方式自救求得“多种福分”。这里的“自求多福”不是坐在原地唉声叹气、无所作为,而是积极地开展最小单元的自救计划。

严峻的生存困境

很多中小微企业,包括大型民营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第一,短期内影响进出口贸易,供应链、订单、物流运输、人口流动甚至能源价格都将让中小企业生产成本快速上涨;第二,经过多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正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第三,疫情的暴发直接影响消费品的供给与需求,节后人员流动的不确定性对消费品供给的影响则可能持续更长时间;第四,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尚未完成,疫情的出现让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加突出,警惕中小企业破产带来失业率上升。

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企业首先要做好自救和自给自足,让自身变得更强大,才能在突如其来的挑战中生存下来,甚至谋得新的发展机遇。对此,正高级经济师许泽玮对中小微企业如何积极自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企业要开源节流、增资增效。活下去最重要,只有活下去才能等到下一个机会的到来,主要是保证现金流。企业一定要严控成本,死卡现金,最少要保持假设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维持6个月的现金。

第二,确保企业办公安全。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做好员工身体状况、所在处所、流动路线等情况的摸底调查;可制定员工分批到岗计划,防止一窝蜂返回办公地;办公场所入口测温,不定时消毒、清洁,为每个员工配备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做好员工防护宣传;避免集中在办公室开会和集中办公。

第三,远程办公一样要达到高效、有序、严谨。确定远程办公方式,完善相关流程和管理措施;对每位员工每天工作量进行部署,并反馈、检查、监督,线上随时沟通;当日工作当日完成,并做好每日工作复盘和评价。

第四,对现有业务模式进行升级,寻找新的创新点。有危就有机,企业家在任何时刻都要有危机意识,同时在危机中保持冷静,找到自身企业发展的机遇,也许此时就是你的企业转型升级的好时机,能够为未来5~10年的发展奠定基础。

以创新应对市场之变

4月,是纺织服装产业“金三银四”的传统旺季。然而,疫情引发的蝴蝶效应无处不在,生产资源紧缺、物流运输不畅、市场需求停滞等问题让江苏纺织产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寒冬”。

“黄金月”被迫按下暂停键,南京陶玉梅服饰设计实业有限公司办公室略显冷清,回想往年春装销售旺季的场景,公司副总经理杨陶然脸上的表情略显苦涩。这半个月以来,员工到岗率不足、产能与订单无法恢复、已面市的产品销售不畅通、库存激增、利润陡滑等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原本的生产销售计划全被打乱,一切还需从头再议……

焦灼的杨陶然翻开年初时刚制订的企业发展计划表,一边重新修改,一边为接下来的企业研发、生产、销售提前做准备。“纺织服装产业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若错过了春装的旺季,将会影响到其他季节的备货。”她解释,不同于其他制造业,纺织品的研发与生产需要提前市场3至6个月。虽处于春季,但为了备货,纺织服装企业已经进入夏装生产的高峰期和秋装的研发期。然而受疫情影响,从下游的零售终端到上游的服装加工,一度停摆,不仅春装销售大不如前,滞销带来的库存也将影响企业后期的储存,还会导致流动资金不断收紧,影响了秋季面料的采购,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尽管面对重重压力,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但杨陶然并没有就此“躺平”,而是表现出极强的“求生欲”。纺织服装市场极大,给企业提供了无数种可能,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通过创新应对市场巨变。在杨陶然看来:“机遇与挑战并存,每一次危机的产生都是改变市场格局的机会。”

杨陶然介绍,疫情出现前,产品90%的销售源于线下门店。当下,为改变现状,公司已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开通了微商城和直播平台。同时,她也在尝试转变经营方式,逐步向轻资产转型,将与符合生产需求的合格加工企业合作,委托其加工非核心产品。针对市场需求,公司将重点开发新中式服饰,并将机械无法替代的传统手工技艺融入其中。

在疫情反复出现的这三年里,从事外贸代加工的无锡绿萌服装有限公司越发认为,向自主品牌要效益才是今后企业发展的王道。只有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才能不再受国际市场制约,而且江苏有着完备的纺织产业链,以及专业特色明显、集聚效应显著的区域产业集群,这些先天条件都有助于企业转型升级。

民宿老板的乐观自救

90后创业者赵祎依在南京老门东附近开了一家民宿,取名“漾应”。疫情发生后,游客大幅减少,民宿生意一落千丈。但他无意间打造的书店和酒吧,让他找到了自救的机会。

小书店开在大板巷,只有10多平方米,是有名的“网红”打卡地,曾有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只为在店里坐上一会儿,撸一会儿“鱼丸”和“粗面”这两只“猫掌柜”,在留言本上写下自己的心情。

“书店从来不赚钱,以前是靠民宿的收入来补贴。”赵祎依说,最初他在南京开了4家民宿,一年的营业额曾超过1000万元。“去年我还新开了一家民宿,因为有段时间生意挺好。结果去年7月又发生疫情,所有的一切戛然而止。今年3月以来也是这样,现在所有的房租一年加起来300多万元,每天光房租成本就要1万元。”

怎么办?在赵祎依看来,坐以待毙肯定不行。疫情反复,很多做民宿这一行的早就放弃了,而他一直在想办法熬。他灵机一动,在酒店楼顶开了一个小酒吧,这也成为他眼下的主要收入来源。“民宿主要是针对外地来宁的游客,现在外地人来旅游住店的不多,我就想不如开个酒吧做本地人的生意,结果酒吧成了“网红”打卡地。”目前,赵祎依已经开了3家酒吧,为他提供了九成的收入支撑。

如今,楼下的民宿客房,其中一部分被改造成小店出租,有饮品店、挂件首饰店、花店,还有做画展的、做手工的……为了做好营销,赵祎依开通了新媒体账号,通过文章和视频展示书店和民宿的動态,扩大知名度。赵祎依说,与其干等,不如自救。除了现有的书店、民宿等服务功能,他还将增加小剧场、文创空间等,为更多人提供展示才艺和创造的舞台。

书店和酒吧让赵祎依结识了很多朋友,也让他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找到一条与众不同的创业路。“我们目前对收益不是很看重,更看重的是长期成长。我对投资者说,如果你期待短期内回本,那很难,因为未来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他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缓两年就好了。我们有20多个员工,有的是义工变成员工,再变成合伙人。目前阶段合伙人都拿不到钱,包括我自己也长时间没领过工资,但我相信,大家抱团在一起,总有一天会迎来好日子,付出的努力会得到回报。”

猜你喜欢
陶然酒吧民宿
民宿生态,大考中加速洗牌
The end of British pub culture? 英国酒吧文化已日薄西山?
周边赋能
混进酒吧的小偷
美酒吧枪击案13人死亡
A Joyful Park in Beijing
你是民宿达人吗
彗星听过她的愿望
忘了自己是谁
雨神被我泡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