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
江苏各地的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开辟绿色通道、加大支持力度,用金融“活水”为中小企业解燃眉之急。
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不小冲击,尤其对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
在江苏,有超过300万户、吸纳城镇就业超八成的中小微企业如涓涓细流,激活经济“毛细血管”,支撑着全省经济健康向上发展。然而,在疫情反复的现状之下,众多中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发展的压力,这其中最让他们头疼的就是资金难题。现金流好比是企业的血液,资金链一旦出现问题,供血不足,企业就会停摆,产业链、供应链就会出现断点。
为了应对这一困难局面,金融机构纷纷优化金融服务,开辟绿色通道,推出跨行办、应急办、线上办,一连串“巧招”“硬招”,化解企业切肤之痛,让广大中小微企业感受到了金融的温度。
贷款就在身边
6月10日,在“青商会客厅·青商助企纾困座谈会”现场,当金燃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金燃节能)总经理常继福提出自己面临的融资困境时,南京银行山西路支行行长张倩当即告诉常继福,像金燃节能这样的小微企业,只要符合南京银行相关要求,扫码即可下贷。这与以往层层报送的审批流程相比,便捷了不少。
金燃节能的主营业务是通过自主研发的灶具帮助餐饮企业节能降本。常继福介绍,因疫情原因,不少餐饮企业没有资金投入更换节能灶具,金燃节能便免费让这些企业使用产品,节约下来的成本再按固定比例分成。这是个颇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但前期因设备投入导致资金需求缺口比较大。他希望银行可以一解他的燃眉之急。
张倩称,今年疫情反复出现,南京银行为了响应南京市政府紧急发布的助企纾困二十条措施,结合央行、监管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重点投向普惠金融、科文金融领域。一是加大了信用贷、首贷力度。通过线上、线下信用产品,聚焦首贷客户,提高信用贷款投放力度。二是优化转贷模式。运用民营企业转贷基金及“鑫转贷”等无还本续贷产品缓解企业还款压力。而对受疫情影响无法办理转贷的企业,采用延期、展期、远程面签等办法,一户一策,解决企业的实际还转困难。三是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对普惠、绿色、制造业、涉农、高新技术等企业,在FTP定价(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经济资本占用等方面进一步给予优惠,并积极使用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
不难看出,像金燃节能这样的绿色企业,其融资需求也比较契合南京银行推出的纾困之举。
“易操作!速度快!无需抵押!南京银行‘鑫e高企’为我們高新企业融资带来了很大便利!”前不久,江苏泰州市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扫码申贷后第三天,一笔贷款资金成功到账。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终端销售、服务支持为一体的医疗器械实业型公司,主营业务涵盖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分子诊断检测产品、食品安全检验仪器及试剂等生产制造,是国家重点推进和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全国局域性疫情突发,各类抗疫防疫产品生产订单急剧增加,公司垫付了大量生产资金,周转问题愁坏了企业及其负责人。
南京银行泰州分行主动上门,对接企业负责人,在了解到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省高企培育库入库企业,面临无固定资产可供抵押的情况,便向其推荐了南京银行创新金融产品“鑫e高企”。企业负责人通过线上扫码提交申请,不到3分钟的时间即收到获批授信额度275万元的短信提醒。3个工作日后,南京银行泰州分行为其发放了流动资金贷款,解决了企业的资金困境。
知识产权质押也能融资
位于连云港的江苏金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凭借自身6项发明专利和部分软件著作权,以知识产权质押方式顺利拿到了苏州银行的500万元贷款。“与以往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方式相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更便捷,真是为我们这种轻资产、重研发的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的。”该公司总经理陈宗华说。
今年以来,江苏大力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让企业的“专利”变“红利”、“知产”变“资产”。据了解,1—3月,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达57.71亿元,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惠及中小微企业661家,同比增长66.08%,其中,1000万元以下普惠性贷款惠及企业数占比达90%。
近期,南京信大安全应急管理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协调下,通过质押“一种用于农业的气象监测装置”等3项技术专利,获得建设银行100万元贷款。“贷款申请程序比较简洁,发放速度也很快,利率和其他贷款项目相比比较低。”该研究院院长王金虎说。
江苏领视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也通过质押3项技术专利,获得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500万元贷款。该公司董事长单琳说:“贷款落到实处以后,今年的产值收入有望成倍数的增长。在疫情冲击下,我们更有定力、更有决心去进一步加大研发的投入。”
“要千方百计打破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发展,让更多‘知识’变为‘资本’。”江苏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此,他们联合省科技厅,从4月份开始,在全省开展为期9个月、针对7.23万户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银企融资对接专项行动。其中设定了几个重点指标,即贷款余额、有贷款户数、首贷、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投放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都要有显著增加。
量身定制的供应链金融
前段时间,泰州的王先生喜忧参半。喜的是,他的企业顺利拿到了下游某大型企业的千万元订单;忧的是,受疫情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企业一时资金周转不足,拿不出资金支付原材料款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江苏银行泰州分行立即在“供应链金融云平台”上开具了千万元“e融单”。凭借“e融单”,王先生获得了线上融资,解了燃眉之急。
“e融单”是一款供应链金融产品。针对制造业强链补链、转型升级中的资金难题,供应链金融成为当下金融业创新的重点内容。其创新之处在于,在不影响大中型企业资金使用的情况下,将其信用传导至产业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供应链金融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质效,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疫情之下,供应链金融被置于高地。5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银保监会等11个部门联合发文,鼓励金融机构结合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特点开发金融产品,加强供应链金融服务。在此前一个月,银保监会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都相继印发通知,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持,为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除了银行之外,小贷公司、保理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机构也意识到其中的市场空间。专注于金融科技创新的开鑫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员,其董事、副总裁唐晓媛认为,供应链是宽泛的概念,涉及多个产业。构建数字供应链金融需要具备产业场景解构能力、业务数字化能力、数据清洗整合能力和技术安全能力。供应链金融助推产业数字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有赖于各产业数字化建设的推进程度。尤其对企业来说,运营过程中基础性的数字化建设特别重要。“整个产业链里有几百家甚至上千家企业,在这么多企业当中,并不是所有的都缺资金,有的企业资金可能非常充足,如果通过有效的数字化工具,将这些信息打通,让B2B的资产和资金互动起来,就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当下,江苏各地的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开辟绿色通道、加大支持力度,用金融“活水”为中小企业解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