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
史上最多一届毕业生来了。用人单位是否能就此告别“招人难”?答案也许没那么乐观。
我们是一家为房地产行业提供推广服务的传媒公司,一直以来倾向于自己培养员工,因此每年招的新人都以应届毕业生为主。
我是公司的合伙人,平时会负责人员招聘的相关事宜。从2020年开始,我明显感觉到每次发布招聘后,收到的简历数量变多了。最多的时候,我早上一打开邮箱,里面已经躺着100多封简历,尽管当时只是要招2个文案。
但与此同时,简历的初筛通过率和人岗匹配度均在降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或许可以归结于现在年轻人惯用的“海投”战术不管什么岗位,通通一键投递简历。你想要得到这份工作,首先得从自身出发分析优劣势,再在简历上做相应的调整,提高“被看见”的概率。
去年我们有过一轮招聘,5位应届毕业生最终都因为与岗位不匹配没有通过试用期。这是我们公司成立8年以来从未有过的经历,以前极少有新人不能通过试用期。
同事小A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是房地产销售,后来到我们公司应聘文案。因为是同行业,有一定专业知识基础,她的成长比较快。可入职不到一年,她选择裸辞。我问她接下来有什么规划,她说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想换个行业试试。
没有职业规划,抱着“浅试一下”的心态求职就业,对于公司,对于同事,甚至是求职者自己,都是一种时间和精力上的损耗。
现在很多媒体都在说“00后整顿职场”,我觉得这样的论调有些误导年轻人。首先,你要摆正态度,自己是来做事的,一开始甚至是来学做事的。去年没有通过试用期的应届毕业生小C,有一次交给他写一篇推广文案,因为改了四五稿没通过,他就不改了。在甲方要求的节点到来前,部门总监只能自己重新写了一稿。小C觉得很委屈,事后找我投诉总监不尊重他的劳动成果。
在发现应届毕业生的成材率在降低之后,我们选用时也会更加谨慎。加之近两年收到的简历里,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尤其是从一线城市回流的求职者多了许多,他们身上行业头部企业的工作经验,是我们最看重的。
当然,应屆毕业生也有自身优势。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行业格局基本上是3年一小变,5年一大变,公司转型速度加快,过往的工作经验有所贬值,应届毕业生只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仍有很多弯道超车的机会。
同事小E毕业后进入公司,工作投入度很高,她最大的优点是学习吸收能力特别强,工作中出现过一次问题,她会总结、分析,下次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交代她的事情都能保时保质完成。因为她的快速成长,工作能力和收入已经超过了一些老同事。
这一两年,因为行业处于低潮期,业内很多公司业务紧缩,开始降薪裁员。当公司业务份额下降,员工的收入会受影响,这个时候如果保岗位、保收入,自然会优先留用业务能力突出的同事。
我想对年轻人说,企业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能做事的人。所以,别怕,去闯,去成为那个抗风险能力更强的人,去成为那个在岗位上不可替代的人。